盧訊文,廖麟榮,徐艷文,孫天寶
數據顯示,手外傷的發(fā)生率約占創(chuàng)傷總數35%以上[1]。手外傷后導致功能障礙,直接影響日后的生活和重返工作[2]。影響工傷職工能否重返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3]。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手外傷受傷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準備狀態(tài)對于預測成功就業(yè)及重返工人角色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4]。林氏就業(yè)準備量表(The Lam Assessment of Stages of Employment Readiness,LASER)中文版在工傷職業(yè)康復中亦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5]。故本研究運用LASER評估手外傷患者在工傷職業(yè)康復期的就業(yè)心理轉變。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參與了我院職業(yè)康復全面復工計劃的手外傷工人125例,平均年齡(34.95±9.98)歲;住院天數為14~187d;男97例,女28例;已婚92例,未婚27例,離異6例;受傷前工資為(2963.56±962.97)元,受傷后工資為(2526.28±899.85)元;傷殘等級:1~4級2例,5~6級18例,7~10級105例;平均訓練時間(49.73±23.59)d;受傷前工作類型:行政管理3例,專業(yè)人員2例,文員1例,服務工作/商店銷售8例,漁農業(yè)1例,手工業(yè)6例,機器操作47例,技術工人51例,其它6例。
1.2 方法 職業(yè)康復全面復工計劃提供為期1~2個月的工作強化訓練(包括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協(xié)調性訓練及精細動作技巧訓練等)、個案管理服務(包括康復輔導、職業(yè)咨詢與指導、工作安置及醫(yī)療轉介等),以及3~6個月的就業(yè)跟進服務(以電話跟進為主,采用統(tǒng)一的電話跟進表格)。
1.3 評定標準 干預前后采用LASER量表進行評價:包含4個階段共18個條目:考慮前、考慮、準備和行動階段。每個條目1~5分,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然后把各個維度之間的條目分數加起來,作為每個維度的最后的得分,最高得分的維度將代表該受試者就業(yè)準備的傾向性。
參加計劃前后LASER量表評分比較,考慮前期得分減少(P<0.01),考慮、準備和行動期上升(P<0.01)。同時,不同傷殘級別患者的就業(yè)意愿變化也不同,傷殘程度較嚴重的手外傷患者(1~6級)的考慮前階段所占比率較大??傮w來看,計劃前后,患者考慮前期從24例下降至5例;考慮階段從70例減至33例,準備期和行動期從31例增至87例。見表1,2。
在總住院時間<3個月的51例患者中,考慮階段有5例(9.80%),準備和行動階段達到46例(90.20%)。而住院時間>3個月的74例患者,考慮階段上升為28例(37.84%),準備和行動階段下降為41例(55.41%)。
根據評估結果,有47例調整了職業(yè)治療方案,另有19例提前介入工作安置。有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或抑郁,給予心理治療介入。經過3~6個月的電話跟進,有101例參與者返回工作崗位(80.8%),11例實現(xiàn)再就業(yè)或自雇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率達到了89.6%。另外,有13例參與者沒有成功就業(yè),其中1~4級2例,5~6級3例,7~10級8例。
表1 計劃前后4個階段LASER評分比較 分,
與計劃前比較,aP<0.01
表2 不同傷殘等級患者的就業(yè)準備人數變化 例
外傷后,早期介入全面的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上肢功能[6],而盡早幫助工傷職工重返工作崗位可有效地減少醫(yī)療費用和工傷保險費用的支出[7],還可提高工傷職工的自我尊重和自我信心[8]。
本研究發(fā)現(xiàn),LASER量表可以幫助專業(yè)人員了解手外傷患者的就業(yè)心理變化情況。經過3個月的就業(yè)跟進,該組125例手外傷患者的就業(yè)率達到了89.6%。其中,80.8%的參與者返回工作崗位,高于國際上一般70%左右的復工率[9]。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我國實行國家工傷保險的社會保障體系,為手外傷工傷職工的重返工作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條件;②本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標準化的職業(yè)康復計劃,為手外傷工傷職工創(chuàng)造了再就業(yè)平臺;③通過LASER量表等評估,及時調整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康復介入,促進了大部分手外傷患者的就業(yè)心理向良性發(fā)展。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傷殘程度較嚴重的1~6級手外傷患者的考慮前階段所占比率較大。同時,6個月的就業(yè)跟蹤結果顯示,13例沒有再就業(yè)的工友中就有5例是1~6級的工傷職工。可見手外傷的傷殘嚴重程度是限制手外傷患者就業(yè)心理轉變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在職業(yè)康復期間,需要運用信度和效度較高的量表[5],監(jiān)測患者心理轉變情況,然后進行更具針對性的治療。
研究顯示,對于那些預計傷殘等級約在7~10級之間的工傷工人,在住院期間推行職業(yè)康復計劃,盡量在工傷職工住院期間保持工作者的角色,可有效提高工傷職工的就業(yè)率[10]。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手外傷患者住院時間長短對于重返工作的心理變化也有重要影響,顯示手外傷患者的住院時間越長,手外傷患者重返工作的意愿是降低的。這可能與手外傷患者的“病人角色”與“工作者角色”之間的轉變關系有關。
綜上,LASER量表可以幫助專業(yè)人員了解手外傷患者的就業(yè)心理狀況,有助于對有心理障礙的手外傷患者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促進手外傷患者的就業(yè)心理向良性發(fā)展,可以進一步推廣在職業(yè)康復中應用。
[1] 梁旺顏.手外傷患者康復治療后再就業(yè)率調查分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3):263-264.
[2] 李艷.手外傷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J].華夏醫(yī)學, 2007,20(1):116-117.
[3] Shi Q, Sinden K, MacDermid JC,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turn to work following work-related traumatichand injury[J]. J Hand Ther, 2014,27(1):55-62.
[4] Chen YH, Lin HT, Lin YT, et al. Self-perceived health and return to work following work-related hand injury[J]. Occup Med (Lond),2012,62(4):295-297.
[5] 徐艷文,羅筱媛,盧訊文,等. 林氏就業(yè)準備量表在工傷職業(yè)康復中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6):592-596.
[6] 昌泓,尤愛民,袁正江,等.斷指再植患者的綜合康復治療效果分析員[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9,24(8):761-762.
[7] Terry LB, Stephen JL, Stephanie H, et al. Predictors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Return-to-Work outcomes in Works' compensation[J].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2003, 46(2): 108-114.
[8] Rachel EH, Nancy JPl, Els RN. A return to work program for injured workers: a reassignment model[J]. Work, 1999,12(2): 123-131.
[9] Xu YW, Chan CCH, Lo-Hui KY L. Prediction Model for the Return to Work of Injured Workers in Hong Kong[M]. 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5,45-45.
[10] 徐艷文,歐陽亞濤,羅筱媛,等.影響工傷職工再就業(yè)的一般資料變量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22(11):100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