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珠 (河北省淶源縣 074300)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成功的教學不是看教師傳授給了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看能否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正遷移,取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教學情境是無形的“情”和有形的“境”的有機融合,通過物理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物理教學更具生機與活力,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同時將抽象深奧的知識寓于直觀形象的事物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中獲取形象認知并由此上升為理性認知。
物理學科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物理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物理新課改非常重視物理學科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提出了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在物理與生活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而豐富的物理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待周圍的生活。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參與物理探究的激情,而且還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更加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物理知識。如在學習“速度”這個概念,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時,我以學生所熟悉的百米沖刺比賽來創(chuàng)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思考在跑的過程中,如何判斷誰跑得快?到達終點時,如何判斷誰跑得快?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大大拉近學生與物理教學的距離,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很容易得出,在跑的過程,跑在前面的速度快;而在到達終點時,用的時間最短的跑得快。在形象認識的基礎上在師生之間展開積極的討論,進而總結得出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在此基礎上再引入速度這一概念,學生自然就可以深刻理解。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在整個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與手段。教師要改變以往講實驗的知識灌輸式教學,而是要重視實驗在教學中的地位,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讓學生在實驗中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為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基礎,從而讓學生學會思考與思維,能夠用實驗來展開自主探究。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微觀實驗宏觀化,并能模擬一些實驗室所不能完成的實驗。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思考,將兩個半球緊緊地貼在一起,將中間的空氣全部抽出來,你能拉開這兩個半球嗎?然后讓學生親自上臺來操作。同時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再現(xiàn)馬德堡半球實驗,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虛擬的實驗中感受到壓強有多大。
教師要帶領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課外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展現(xiàn)個性,自主探究,用小實驗來闡述大道理。如自制實驗演示噴霧器原理:將一支吸管豎直地放入水杯中,從水平放置的另一支吸管向豎直放置的吸管上端吹氣,此時水霧會從豎直的吸管中噴出來。讓學生運用所學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向豎直的吸管上方吹氣,其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會變小,大氣壓強就會把杯中的水壓上來形成水霧。
物理本身是一部豐富的歷史,包括物理學史、科學家傳記以及趣聞傳說等。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機械地照搬教材,而是要選取物理史話中的相關信息,為學生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物理見聞,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這樣更加利于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的提高。如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過程中的失敗與成功,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教學素材,通過展現(xiàn)這些信息,既可以讓學生從物理學家的實驗中獲取豐富信息,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可以讓學生從物理學家不懈的探索、勇于克服難關的事跡中增強頑強拼搏的意志與科學探究的意識,養(yǎng)成勤于思考,敢于挑戰(zhàn),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形成科學探究的求學精神。
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正是推動學生思維世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來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教師要善于在新舊知識結合處、知識的重難點處巧妙設問,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tài),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以解決心中的困惑。如在學習“慣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將在紙杯上放一張硬紙片,在硬紙上面再放一個雞蛋,當用力快速地將硬紙片彈出后,雞蛋會怎么樣呢?教師再進行實驗操作,當學生看到雞蛋落入杯中,這個結果大大出乎學生的意料,自然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從而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中來。
實踐證明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改變以往枯燥而機械的知識灌輸,寓于富有情感的直觀情境之中,引導學生展開快樂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物理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
創(chuàng)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也就是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物理學科和物理知識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特點,投入、運用或滲透情感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渲染出物理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最佳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去學習物理,進而達到理解與認識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