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縣職業(yè)中專學校 趙燕香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學科中的一門專業(yè)理論基礎課,它既有很強的理論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又具有相當?shù)碾y度和枯燥性。結構化的控制語句、靈活多變的的編程方法是C語言的特點,相對普高而言職高生文化基礎和理解能力相對薄弱點,在職業(yè)高中在教學中,若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既不能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又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難于駕馭、無從下手的消極狀態(tài)。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授課內(nèi)容,同時也要求教師注意應用相應的教學方法,采取由簡單到復雜、分層深入的比較講解方法定能提高教學效果。
第一,循序漸進導入法。遵從學生的認知事物的心理、已構建的知識結構并由日常生活問題引入新課內(nèi)容。
第二,模仿比較法。 主要由學生進行學習活動,即按照教師的示范,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指導。在此基礎上,學生自己通過練習,逐步對新學知識達到完全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 如先以1+2+3+4+……+10為例,分析計算機解題的思維方式,講解while 循環(huán)結構的特點、語句語法及應用方法;介紹流程圖畫法,描述計算機解題步驟;寫出程序代碼。然后擦去代碼要求學生練習1*2*3*4……*10求積的程序,以訓練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遷移能力。
第三,范例比較探究教學法。
范例比較教學法是指根據(jù)好的、特別清楚的、典型的例子進行教與學,使學生能依靠例子來掌握新知識;比較則是把與該范例相關的另一類語言的編寫程序列舉出來相比較。問題探究教學法旨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和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來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問題解決者”的角色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研討,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啟發(fā)學生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例如,我們學習了for循環(huán)結構后,如有求下列表達式的值:1-1/2+1/3-1/4+…… -1/20,那么學生可能會感覺無從下手。但我們以下面題目為基礎步步深入,列舉若干例子使們彼此聯(lián)系又若顯不同,就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完成較難的編程。
例題1:求表達式1+2+3+4+…+20的值
分析:表達式的各項之間相加但前一項比后一項的上遞增1的順序,于是就可以設初值為1、終值為20,循環(huán)變量i的步長為1,放和的變量為sum其初值為0。程序代碼如下:#include<stdio.h>main(){int i ,sum=0;for(i=1;i<=20;i++)sum=sum+i;
prinft(“sum=1+2+3+4+…+20=%d”,sum);getch( );}
舉例練習思考題:求1+3+5+7+……+21的值。(并要求課后做到作業(yè)本上)
例2:求表達式1-2+3-4+……-20的值?
分析:比較它與例1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是他們都是求表達式的值,不同的地方是前面都是加,而例2是加減相交錯,探討下我們是否可以將它就為理解為:1+(-1)*2+3(-1)*4+……(-1)*2 0。這時就會要運到標志變量f l a g,程序代碼如下:#include<stdio.h>main(){int i ,sum=0,flag=1;for(i=1;i<=20;i++){i=flag*i;sum=sum+i;flag = -flag;}prinft(“sum=1+2+3+4+…+20=%d”,sum);getch( );}
例3:求表達式1+1/2+1/3+1/4+…+1/20的值。
分析:比較它與例1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是他們都是求表達式的值,不同的地方是例1是整數(shù)相加,而例2是可以看作是:1/1+1/2+1/3+1/4+…+1/20,是將其變?yōu)榉謹?shù)相加,同時應注意sum應改變數(shù)據(jù)類型實型,故程序代碼如下:#include<stdio.h>main(){float i ,sum=0;for(i=1;i<=20;i++)s u m = s u m + 1 . 0 /i;prinft(“sum=1+1/2+1/3+1/4+…+1/20=%f”,sum);getch( );}
程序代碼如下:#include<stdio.h>main(){ float i,sum=0,flag=1;for(i=1;i<=20;i++){i=flag*i;sum=sum+1.0/i;flag =-flag;}prinft(“sum=1-2+3-4+…-20=%f”,sum);getch( );}
課后思考作業(yè):求表達式1/1-1/3+1/5-1/7+……-1/21的值?
上述幾種教學方法打破了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以精選出的實例或生活中例子為中心,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范例的講述上,把要學習的語法結構和概念融入到具體范例中來講解。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學習,從而避免枯燥、繁雜的理論說教,不僅能增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學得法。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發(fā)展,不能將某種教學方法生硬地搬到課堂上,而是要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境、特別是要注意職業(yè)學生特點、教師自身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或將多種教學方法優(yōu)化組合,這樣才能讓課堂教學沖破課堂,教師引導、點撥學生把知識加以引申,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識一山而知千峰。當然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要進行適當歸納總結,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使不生逐步對新學知識達到完全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