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芝
摘 要:校園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積淀,還是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對學校的德育教育有巨大的功效。德育工作離不開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德育工作,要抓準其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契合點,讓學生體會校園文化無形中對自己的熏陶和影響。從抓墻壁文化、讀古典名著、深刻詮釋校訓三個方面論述校園文化對德育工作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生;德育;價值觀
文化是衡量文明進退的標尺,目前,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受到了空前關注。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樹立師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師生的精神層次,教師作為學生精神世界的引路人,應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校園文化核心的思想是“提倡立?;谖幕?、強?;谫|量,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因此,文化的積淀便成為關乎一所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因素。積淀著歷史、繼承著傳統(tǒng)、傳承著文化的校園環(huán)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具有潛在且巨大的教育功效?;诖?,我們說校園處處有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廣場文化都是校園文化。
一、校園文化對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影響
校園文化是建校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但不可或缺不是濫用,現(xiàn)如今在校園文化的建設方面出現(xiàn)了兩個誤區(qū):校園文化過于模式化;沒有自己明確的辦學目標而一味盲從。校園文化應擺脫模式化的怪圈,借鑒而非照搬別人的校園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自己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老師和學生在多年的學習生活中共同營造的積極健康的氛圍,反映了老師與學生精神世界最直接的追求。校園中的草木、建筑、活動、行為等都可認為是學校文化的直接表現(xiàn)。
學校文化在潛意識中影響著師生的思想和行為,無形中增強了師生的認同感,師生身在校園中的同時,精神世界沉浸于校園文化中,通過開展校園活動和文化熏陶來影響和凝聚師生的精神和思想。
二、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德育看似抽象,但細細感知卻發(fā)現(xiàn)其無處不在,德育與學生的思想進步相輔相成,學校德育可以認為是學校的根。學校要落實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兩個重要問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素質教育從表面看就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從本質來看就是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高質量教育。學校要全面落實、實行素質教育就離不開學校德育,而學校德育這株學校之根則離不開校園文化之水的灌溉滋養(yǎng)。不同的校園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師生群體,造就了不同的師生精神。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首先要塑造教師的心靈,繼而影響到學生,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切實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三、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
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輔相成,德育工作有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灌溉才能開花結果。要將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就要找準契合點,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可作為二者的結合點。
1.抓墻壁文化,突出理性教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圍環(huán)境中,諸如學校走廊的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吹降囊磺校瑢τ谒木衩婷驳男纬删哂兄卮笠饬x。這里的任何東西都是不應當隨便安排的。孩子周圍的環(huán)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我們竭力要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畫、讀到的每句話,都能啟發(fā)他去聯(lián)系自己和同學?!眽Ρ谏?,高雅素潔的文字處處都透射出強有力的德育功能,對學生起著啟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2.堅持朗讀經典,鼓勵學生多讀中國國學經典和古典名著
古人有云:“書須讀也,非讀無以成學,才須學也,非學無以成才。”可見讀書對人成才有重要的作用。讀書,當然主要是經典閱讀,中國的國學經典和古典名著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其蘊含的知識、哲理無窮無盡,讀這些書可以使內心產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大力推進學校圖書室和閱覽室建設,并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主動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3.教師以身作則踐行校園文化,并向學生生動詮釋校園文化的深刻含義
教師應深刻挖掘校園文化的含義,并身體力行地按校園文化所要求的方向嚴格要求自己,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帶動學生學習校園文化、體會校園文化、踐行校園文化,真正將校園文化落到實處,而不是單純的空喊口號。教師要做學生的精神領袖,帶領學生在精神的世界中辛勤耕耘,幫助學生在精神層次和文化層次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們在進行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時,應緊密結合德育教育目標,增加和融入德育內容,和諧地貫穿德育主線,將德育意圖彌漫、浸染、蘊含于整個校園環(huán)境之中,讓學生置身其中,不知不覺地感悟校園文化對自己心靈凈化和情感熏陶的影響;在學校管理時,我們也應始終突出文化特色,營造書香校園,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羅麗華,劉爭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原則[J].學習月刊,2007(6).
[2]楊華.淺議教學資源利用和開發(fā)的途徑[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6(8).
[3]李達.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學與管理,2005(3).
[4]孫友波.新教育模式與新校園空間:以江蘇省金壇實驗學校為例[J].華中建筑,2005(1).
[5]苗慧.教師心理場效應及其意義與策略芻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