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五小學 王靖雯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就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關鍵和焦點性問題,而今日我們所研究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尤為突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是高效課堂,這是新一輪課改以來不斷探索,不斷糾偏,不斷明確方向的創(chuàng)新過程下的產物。所謂的“高效課堂”是在“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一種教育內容體系,同時,也是新一輪教改不斷走向縱深的體現(xiàn)。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高效課堂的教師所具備的素質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有胸懷大志,積極進取的人生追求;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奉獻品質;小處著手,打造精品的質量意識;善于反思,促優(yōu)正劣的改革勇氣;交流合作,取長補短的進步要求;努力學習,完善自我的探索態(tài)度;關心集體,先公后已的犧牲精神;關注科研,總結規(guī)律的創(chuàng)新思想;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的民主氛圍;相信學生,利用學生的主體理念。
具體到課堂中也就是拿一節(jié)課做例:做什么(教學目的教學設計)怎么做(教學策略)做的如何(教學評價和反思)
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包括制定課堂教學計劃的能力,確定適度教學內容的能力,靈活運用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的能力。而,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他不是簡簡單單的抄教案上課那么簡單,今天我們談的高效課堂,他是知識由非生命載體向生命載體轉化的過程,我們有些教學往往容易把本應該充滿生命活力的知識學習過程,變成了知識的簡單傳遞與接受過程,學生容易被動接受,存儲知識的容器,所以高效課堂的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再開發(fā)再創(chuàng)造,將教材激活,再依照自身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風格,對教材進行重組和整合,把死的東西變成活潑的、生動的,形象的,活的。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牢牢記住,不僅面向全體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更要牢記高效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互相合作,這個理念提了很長時間,但是老師俯下身子和學生共同合作又有幾個?學生是一個不成熟的群體,但是也是一個充滿情感、活力的個體,我們的低位是平等的,人格也是平等的,我們老師要做到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他們的自尊和人格。
新課程淡化了課程的理論體系,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把握學生生活主題的能力,把學科概念、方法、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不斷總結,學習新知,具備基本的百科常識和生活常識,靈活地在知識中建立聯(lián)系。
教師的語言要精練規(guī)范,富有感染力,具有啟發(fā)性,能在關鍵時刻起畫龍點晴作用,誘導和激發(fā)學生思維想象。更要文明,笨的像豬一樣,腦子進水,腦子被驢踢了,這樣的語言不要出現(xiàn)要有激勵語言,激勵語言既然說了就要有花樣,不要幾年如一樣你真棒,還要有激情,你真棒(降調),那還不如不表揚。我們要鼓勵倡導學生積極性,肯定學生的努力,贊揚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不壓抑也不放任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課堂始終處于和諧和狀態(tài)之中。
(1)忌問題過多,問題太多會降低問題回答的質量,少了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我們有些老師上課,一節(jié)課能提問幾十個為什么,課堂上根本聽不到學生有深度的思考,只是機械性的回答是或不是。
(2)忌問題不明,有節(jié)數(shù)學課上,老師出示一幅圖,圖上畫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新課程是要求學生從情景中學習更有效,但是學生說的不是有兔子就是有蝴蝶,其實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有價值的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解決數(shù)學問題,我們往往濃縮成一個文字題。
(3)忌問題過小,學面積的一節(jié)課上,什么是面積?請一個同學上來摸一摸教具。你們感受到什么,和同學交流一下。有些老師總喜歡把問題掰碎,反復講,越講越亂。數(shù)學講究精講多練,和語文是不一樣的。
用心做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重新認識教學的意義與價值,在實踐中積累和反思,學會獨立思考,要有職業(yè)認同,有責任感,不斷提高教學機智,提高綜合學養(yǎng)。
一是比較篩選-教學前反思:上課前了解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就是好好背學情分析。二是從容駕馭—教學時分析:出現(xiàn)問題,與自己的課程設計有所不同時即使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發(fā)展需要。教學相長,老師善于抓住契機,過程有時比結果更重要。三是歸納總結—教學后反思:總結不足之處,不斷強化自己的有效教學的意識,回顧精彩的教學片斷,智慧的火花有時是突然碰撞出來的,要善于積累,否則就忘了,寫論文也沒素材,搞教研或今后再遇到類似問題是就沒可借鑒那多可惜。這是我們寫的反思,而教育敘事就是描寫教學故事,這種描寫把他和教學論文拉開距離。教育論文是論證,講道理,而我們說的教育敘事是講故事,教育敘事是否寫的成功,要保持教育敘事的深度描寫,老師要獨具眼光,敏感的發(fā)現(xiàn)你在課堂中發(fā)生的教育沖突。因為教育敘事的基本精神是面向教育事實本身和面向教育日常生活。所以根據(jù)自己發(fā)生的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的講解與分析就是教育敘事。
再有,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由許多小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教師應多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要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有廣闊的知識面,才能有源源不斷的流水,才能供給學生新鮮的有價值的營養(yǎng)。作為教師,該讀些什么書呢?連云港新知雙語學校徐翔校長說:教師只需要讀一本書,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通這本書,教師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怎樣去做。
“既然我們無法離開教育,那我們就索性干一番事業(yè)吧!我們肩上的擔子重??!但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學校的明天,也為了我們不被后人指責,我們就放手努力吧,領導相信老師的能力,老師們也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他們定會在我們的指導下、關愛中健康成長!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