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艷敏
內(nèi)容摘要:在“三言二拍”中,有大量關(guān)于佛道題材的描寫,其中對于佛道兩教的宗教場所寺廟道觀,也相應(yīng)有很多顯現(xiàn)。而小說中的寺廟道觀,也已逐漸由傳統(tǒng)的精神寄托的有崇高感的場所,變?yōu)榱诵磐脚c眾生相交相與,進行日常生活各種活動和僧尼道士們進行滿足自身欲望的場所。
關(guān)鍵詞:三言二拍 寺廟道觀 世俗化
寺廟道觀就是宗教的活動場所,是寺廟道觀中起引導(dǎo)作用的僧道們生活起居的主要場所,他們吃齋念佛,閱讀經(jīng)書……,用來傳播宗教思想,祭祀,行施禮儀,不僅如此外教人士也是可以經(jīng)允許進入的。在中國封建社會里,由于廣大的普通民眾所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所以他們的宗教信仰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實際生活考慮。普通民眾在這里也只是燒香求拜,許愿還愿,求神問卜,僅僅局限于關(guān)心自己的人生,婚姻狀況,命運等個人私欲。寺廟道觀也就成為了民間的信仰中心,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道景觀。文學(xué)作品也正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這種現(xiàn)象在“三言二拍”中也自然得到很多顯現(xiàn)。在“三言二拍”中,寺廟道觀不僅名目眾多,而且遍布城市鄉(xiāng)村各地。根據(jù)粗略的統(tǒng)計,“在近二百篇小說中僅涉及到的有確切名字的寺、廟、觀、庵就有九十多個,沒有名字的破廟頹觀廢寺更是不知其數(shù)?!闭怯捎谟斜姸嗟乃聫R道觀方便了廣大的普通民眾,前來燒香拜佛,求神問卜,祈福禳災(zāi)等來滿足個人信仰要求。也正是因為民眾經(jīng)常出沒于寺廟道觀,與僧道尼的頻繁接觸,及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氣的影響,使得寺廟道觀也從過去的信仰中心,變?yōu)榱嗣癖娤鄷M行日常生活各種活動及僧尼道士們滿足自身欲望的場所,寺廟道觀的世俗化也越來越明顯與人們的世俗生活密切相關(guān),具有了一種世俗化、民俗化的社會功能。具體來說,寺廟道觀的世俗化特征有以下幾點:
(一)僧道縱欲的場所
翻開中晚明市井風(fēng)情長卷,那些貪財好利的僧道形象比比皆是。而明代沈榜就在其《宛署雜記》中就斥責(zé)僧眾“擇粒以食”、“集錦以衣”、“重門華屋比之王者”的寄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中,許多文學(xué)作品為了迎合市民的欣賞趣味,都浸染了市民的價值觀念,小說中塑造的僧道自然也都成了追名逐利的市井之徒。當(dāng)然,寺廟道觀也就自然成了他們斂財,縱情,顯露財欲情欲的場所。例如《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中的寶華寺和尚悟石平日里放高利貸,張小乙的本錢就是他的,到期了還需要“到寺里交納利錢”。這個悟本和尚還做無本買賣,他看到楊元禮一行的行李便想“謀了他的,盡好受用?!睏钤Y他們“被寶華寺僧人苦苦留宿。不想他忽起狼心。把我們六七位同年都灌醉了,一起殺倒。”“那些賊禿們一個個摩拳擦掌,盡量動手?!睂疱X的追逐已瘋狂到全然不顧法紀道德的地步。再如《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蘇知縣羅衫再會》中的鄭氏在庵中歇息時,就在心里想:“我來錯了!原來是僧人,聞得南邊和尚們最不學(xué)好,躲了強盜,又撞了和尚,卻不晦氣?!睔⑷嗽截浿\取錢財?shù)暮蜕薪^不僅僅是悟石一個,這些僧人和強盜一樣令人恐懼。
清心寡欲的寺廟庵堂道觀已不再讓人信任。作品編著者在小說中也有直接披露或暗涵地指出寺廟庵堂道觀里縱欲淫亂的行為,如《醒世恒言》卷十五馮夢龍在行文中直接嘆:“貪花的,這一番你走錯了路!千不合,萬不合。不該纏那小尼姑!小尼姑是真色鬼,怕你纏他不過。”又如《醒世恒言》第三十九卷《汪大尹火焚寶蓮寺》中寶蓮寺的眾僧借寺中的子孫堂奸騙前來求嗣的良家婦女,寺中僧人輪流奸宿,不知饜足,其荒淫程度令人瞠目結(jié)舌。得出結(jié)論:“那和尚們,名雖出家,情欲比俗人更甚?!睘榱怂接?,盡管披著宗教的外衣,但照樣惡性昭彰。而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奪風(fēng)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中也有一大段的評論:
“你道這些僧家受用了十方施主的東西,不憂吃,不憂穿,收拾了干凈房室,精致被窩,眠在床里沒事得做,只想得是這件事體。雖然有個把行童解讒,俗語道‘吃殺饅頭當(dāng)不得飯,亦且這些婦女們,偏要在寺里來燒香拜佛,時常在他們眼前,晃來晃去??匆娏嗣烂驳模兴o夜里怎么不想?所以,千方百計弄出那奸淫事體來。只這般奸淫,已是罪不容誅了。況且不毒不禿,不禿不毒,轉(zhuǎn)毒轉(zhuǎn)禿,轉(zhuǎn)禿轉(zhuǎn)毒,為那些色事上專要性命相搏,閃人放火的。”
(二)青年男女幽會的場所
寺廟道觀作為宗教場所,是僧道們潛心修行的所在。然而,在“三言二拍”中卻成了青年男女偷期密約偷歡茍合的場所。在“三言二拍”中,青年男女在寺廟道觀中幽會的例子也不勝枚舉?!队魇烂餮浴返谒木怼堕e云庵阮三償冤債》中閑云庵尼姑王守長策劃安排阮三與陳太尉小姐在其庵內(nèi)幽會?!澳峭?,張遠失去期約阮三,到黃昏人靜,悄悄地用一乘女轎抬到庵里,尼姑接入,尋個窩窩凹凹的房兒,將阮三安頓了?!蹦峁没琶Φ溃骸案婺棠?,我庵中絕無閑雜之輩……小姐去我房中拴上房門睡一睡。”又如在《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中“明早又起身,到二郎神廟中……。當(dāng)下一行人到得廟中。廟官接見,宣疏拈香禮畢。卻好太尉夫人走過一壁廂,韓夫人向前輕輕將指頭挑起銷金黃羅帳幔來,定睛一看。不看時萬事全休,看了時,吃那一驚不?。 碧痉蛉司徒铏C前去兒郎神廟幽會。
(三)讀書場所
我們知道寺觀廟宇多建在景色宜人、僻靜清幽的地方,這樣也就非常適合文人墨客在這里讀書學(xué)習(xí)?!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六《奪風(fēng)情村婦捐軀 假天語幕僚斷獄》中的臨安鄭舉人就在本處慶福寺讀書:
“話說臨安有一個舉人姓鄭,就在本處慶福寺讀書。寺中有個西北房,叫做凈云房。寺僧廣明,做人俊爽風(fēng)流,好與官員士子每往來。亦且衣缽充軔,家道從容,所以士人每喜與他交游。那鄭舉人在他寺中最久,與他甚是說得著,情意最密?!?/p>
同樣也是《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十《華陰道獨逢異客江陵郡三拆仙書》中寧波兩書生也在鑒湖育王寺讀書。
(四)避難救濟所
當(dāng)然在刮風(fēng)下雨時,人們可以跑到寺廟道觀避雨暫歇停留。寺觀自然也就成為了出門在外之人的臨時避難所?!冻蹩獭肪矶墓适戮鸵远攀系教蕉U寺避雨為源頭。當(dāng)人們遇到大難時也常常以寺觀為避難地?!澳莻€寺院叫做太平禪寺,是個荒僻去處?!薄队魇烂餮浴肪硭氖渡蛐∠枷鄷鰩煴怼分猩蛳逡患沂艿絿泪愿缸优艛D而遭難,聞氏就在尼姑庵住了十幾年?!奥勈锨铱耷以V,將家門不幸遭變,一家父子三口死于非命,只剩得丈夫沈襄。昨日又被公差中途謀害,有枝有葉的細說了一遍?!?、“聞氏離家時,懷孕三月,今在庵中生下一孩子,已十歲了。” 在“三言二拍”中寺廟道觀也常常是用來布施、救濟的場所。如《警世通言》卷七《陳可常端陽仙化》中“臨安府差人去靈隱寺印長老處要可常。長老離不得安排酒食,送些錢鈔與公人”。在靈隱寺布施布施錢財給公人。而災(zāi)難發(fā)生時寺院常常成為政府救濟百姓的臨時救濟院?!缎咽篮阊浴肪矶稄埻⑿闾由雀浮分幸驗樘鞖飧珊倒俑汀鞍l(fā)米于各處寺院煮粥救濟貧民”。
(五)旅館及旅游場所
那些出外游客玩家、科舉趕考者、商人賈客、遠赴上任者等也常常到寺廟道觀求助夜宿,寺廟道觀也成為這些在外之人的暫時休息之地。除此,還有一些寺廟道觀很富名聲,或者景色宜人,不僅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游覽,而且很多到寺廟道觀燒香拜佛的人也會經(jīng)常借機游覽一番。如《醒世恒言》卷二十七《李玉英獄中訟冤》李承祖尋父途中“隨分庵堂寺院,市鎮(zhèn)鄉(xiāng)村,即便借宿”。再如《喻世明言》卷二十六《沈小官一鳥害七命》中的沈昱借到京師的難得機會把出名的庵觀寺院都看了一遍?!靶南滤剂浚骸衣劸熅爸卤葎e處不同,何不閑看一遭,也是難逢難遇之事。其名山勝概,庵觀寺院,出名的所在都走了一遭。”“那校尉恐怕連累自己,只得把沈昱拿了,送到大理寺。”寺廟道觀作為旅館及旅游場所的現(xiàn)象在三言二拍中常常見到,而且寺廟道觀也往往成為故事的發(fā)生地。
(六)公共活動場所
寺廟道觀有時具有公共活動場所的功能,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娛樂的場所,廣大民眾們可以在這里舉行集會商討事件、宴飲論事等社交活動。所以寺廟道觀也就從清凈的所在,變成了熱鬧的世俗之地,與民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如《喻世明言》卷二十一《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中“次日,鐘起只說縣中有疑難事,欲共商議,備下酒席在英山寺中,悉召本縣有名目的豪杰來會?!辩娖鹁褪沁@樣在英山寺大擺酒席招待各路豪杰相會商議事宜。再如《喻世明言》卷十七《單符郎全州佳偶》中就寫道:“春娘乃設(shè)筵于會勝寺中,教人請楊翁、楊媼,及舊時同行妹妹相厚者十余人,都來會飲?!?/p>
總之,在“三言二拍”中,佛道兩教的宗教場所寺廟道觀,,很少能作為嚴密的宗教場所,于塵世隔離。相反的,這些寺廟道觀,以作為民眾世俗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他們或在此游覽、借宿或祈禳祝福,或偷期密約,甚至不乏有一些達官貴人,前來寺廟“占風(fēng)”,以此附庸風(fēng)雅。寺廟道觀的世俗化特征非常明顯。文學(xué)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寺廟道觀的世俗化與佛道兩教世俗化和時代風(fēng)氣密切相關(guān)。
參考文獻
[1]姜良存.從三言二拍看佛道對世俗社會生活的影響.[J].齊魯學(xué)刊,2009(2):117.
[2]杜繼文.黃明信.佛教小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611.
[3]鐘肇鵬.道教小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242.
[4] 姜良存.從三言二拍看佛道對世俗社會生活的影響.[J].齊魯學(xué)刊,2009(2):118.
[5]沈榜.宛署雜記卷19[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237.
(作者單位: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