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喜 賈海忠 黃金昶 肖延齡 姜苗 劉寧 儲真真 李中洲 賈冕
傅青主《大小諸證方論·序言》所謂“古之時,庸醫(yī)殺人;今之時,庸醫(yī)不殺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間”,切中時弊,至今仍有警示意義。常見臨床醫(yī)生聞毒藥而色變,將中藥當陪襯,僅用陳皮、枳殼、竹茹、桔梗之類,所以常收效甚微,無形中把中醫(yī)降了層次,從“治病、救命”變成了“調理”。更因多種復雜因素,眼看著許多有中醫(yī)特色、臨床有效的制劑,因含有毒性藥物(如重金屬等) 而逐漸退出市場。同時,與中藥毒性藥物使用引起的醫(yī)療糾紛案件也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合理運用毒性藥物以提高臨床療效,保證醫(yī)療安全?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組織專家,在此期“鏗鏘中醫(yī)行”,進行了熱烈討論。謹總結報告如下。
黃金昶教授:
藥物各有偏性,中醫(yī)就是以此偏性來治病。什么是毒藥? 乃指相對毒性較強者,或藥物的中毒劑量和有效劑量比較接近者。腫瘤科運用毒藥就比較多,而且都是大劑量應用。腫瘤有其自身的特點,腫瘤之所以難治是因為既有功能性病變也有器質性病變,既有全身病變又有局部病變。局部病變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局部有腫物,消除局部的腫物必須用毒藥。比如壁虎,我對腫瘤一般用10 ~30 g,因為腫瘤病人需要較大劑量的以毒攻毒藥。正確應用毒藥,可以提高中醫(yī)治療腫瘤效果。
姜苗主任醫(yī)師:
毒藥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廣義的毒藥,《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說“西方者……其治宜毒藥”,從這個含義上講,毒藥包含了所有中藥;二是狹義的毒藥,是指有毒性的藥物。毒藥的運用至關重要,《內經》有“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的論述,同時又指出“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需要強調的是,即使傳統記載無毒的藥物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也能變?yōu)槎舅?。古人有關于“人參殺人于無形”的論述,如果把握不當,人參、甘草都可能成為毒藥。再如何首烏,歷代本草都認為是養(yǎng)血益肝,固精益腎的佳品,但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其肝臟毒性已經被廣泛認知。
趙進喜教授:
中醫(yī)臨床療效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毒藥的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狹義的毒藥,就是毒性藥物,對提高中醫(yī)臨床療效有重要作用,比如民間流傳的“三兩三”的那個三分,好多都是毒性藥。很多傳世名方和被公認為療效顯著的成藥如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丹、小活絡丹等都含有毒藥,僅靠陳皮、枳殼、竹茹、蘇葉這些藥物治療大病、危證、疑難癥不現實?,F在開發(fā)的中成藥為什么療效常不突出? 主要就是用開湯藥的思路來開發(fā)中成藥,平常開湯藥300 g、400 g 的方子,開發(fā)成中成藥以后,才折合45 g 左右,療效當然不可能太好。好的中成藥,其中常常含有毒藥、猛藥、貴重藥,還有所謂“細料藥”。因此,要想治大病,真正提高臨床療效,用好毒藥非常有必要。
黃金昶教授:
使用毒藥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了解不良反應。從古代到現代,所有文獻提及的不良反應,都要仔細研究,雖然不是每個病人都有,但需要向病人交代清楚。比如斑蝥,有心肌損害、泌尿系反應、胃腸道反應、小腹痛等不良反應;壁虎治淋巴結腫瘤比較好,但是有時會出現口干。第二,重視炮制方法。比如蟾皮,它主要有消化道反應、心臟損害等不良反應,我們可以通過炮制把毒性減輕。古代是把蟾酥放酒里烤,溫度超過110℃時對心臟的毒性就很輕。如用炭火烤焦了,其心臟毒性基本上消失了,但是還有消化道反應,容易嘔吐;后來有一個病人,把蟾皮烤焦以后經過特殊處理,剩下的粉就沒有消化道反應。還有一個民間的大夫說馬錢子一天能用5 g,而藥典規(guī)定是0.3 g。他的炮制方法不同:把馬錢子外殼去了,泡7 天,用刀把外面一層皮刮下來,刮下來的皮可以外用,然后再泡7 天,會有好多沫,每天換一次水,然后把它從中間剝開,把里面毒性最大的芯去掉,這樣炮制慢慢加量可以吃到5 g。斑蝥也一定要用炮制過的,聞一聞有鹽味(咸味) 才能用;然后再把頭、翅膀、腳全去掉,因為40%的毒性都在這些軟組織中里面,最后一起蒸雞蛋羹,不吃斑蝥吃雞蛋羹。第三,注意服藥方法與時間。比如斑蝥,空腹服用效果好;馬錢子需要用蜜丸,睡前服藥。馬錢子需要注意的是蓄積中毒的問題,用藥3 個月需要停藥,但是蟾皮、壁虎、斑蝥都沒有蓄積中毒這個問題,所以服用的方法很關鍵。第四,可以通過配伍減輕不良反應。比如蟾皮有嘔吐的問題,可以在湯藥里配伍和胃止吐的藥。第五,給毒以出路。通過通利二便促進毒從二便排出,如大黃、茯苓、豬苓、澤瀉等。第六,中病即止。即“大毒治病,十去其七”,但是腫瘤十去六七后,孕育腫瘤的土壤還在,所以還需要用,但用量可以小一點。
肖延齡主任醫(yī)師:
毒藥應用,需要注意運用中醫(yī)思維分析。第一,應該重視藥物肝腎損害。如心衰本身就能引起肝腎功能損傷,治療中就更需要注意。蜈蚣對腎臟有損害,用于心衰、腎衰就需要特別注意。本身有肝病者,也需要謹慎對待。第二,重視配伍減毒,注重顧護脾胃。如治療心衰,蟾皮用量一般為3 g或者5 g,但經常配伍一些健脾理氣和胃的藥物,如砂仁來減輕不良反應。如馬錢子,用來治療面癱或者肢體麻木,一般0.3 g,最多1.2 g 沖服,都是從小劑量開始,同時配伍一些解毒藥,比如甘草、白術等;胃腸反應配伍麥芽、黨參、陳皮等。對“柴胡劫肝陰”的問題,聯系四逆散使用白芍、龍膽瀉肝湯使用生地的用法,配伍芍藥、當歸等,都能消除這些問題。藥物的毒性可以通過配伍來減輕。第三,要給毒以出路,或者從小便,或者從大便。小便可以用茯苓來祛濕,實驗證實茯苓能減輕首烏的毒性。以前用五苓散、真武湯等,但是效果不明顯,后來跟張炳厚老師學習茯苓用到80 ~100 g,甚至120 g,效果明顯提高。第四,注意量的問題。全蝎最大用量為5 g,蜈蚣用3 條,全蝎和蜈蚣對腎臟有損傷,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效果不好再加二分之一量。清半夏治失眠用過20 g,水蛭一般用3 ~6 g,甚至10 g,未發(fā)現水蛭對肝有損傷,但如果沒有血瘀證就可能會出現肝臟損傷了。第五,外用藥也需控制用藥時間。像生半夏、生南星、生草烏打粉外用治療足跟痛,一般用五個小時左右,要考慮毒藥從皮膚吸收的問題。第六,蟲類藥需要注意過敏的問題。這種情況我們一般用煎劑,其中有一些蛋白成分會被破壞,即使有反應也只是一些皮疹,不會有劇烈的反應。第七,婦科用藥需要特別注意。蟬蛻能導致月經量突然減少,不宜用于處于經期的患者;還有川芎,古代如果摸脈懷疑懷孕,但是又不能確定,可以給服用少許川芎,如果肚子疼,就是有孕,如果肚子不疼就是沒懷孕。當然現在直接查HCG 就可以,所以如果患者懷孕,川芎就要少用一些,有時會有腹痛;還有白芍,備孕的話,少用生白芍,當歸芍藥散一般用于治療懷孕4 個月后的妊娠腹痛,但前期應少用白芍。
賈海忠教授:
藥物有無毒性與量有關,什么東西過量就是毒。但是我們發(fā)現一些藥物在一般劑量使用時,常常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就叫毒藥。有一本書叫《毒藥本草》,想用好毒藥,應該多閱讀一些類似書籍,對毒藥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毒藥成分都需要了解。運用毒藥,首先要從量上著手,把握毒藥量的使用。“毒藥緩投”或者“重劑緩投”,一點點加量,患者不舒服時候,就不要加量了。真正用藥不在用量大,要四兩撥千斤,能做到小量解決問題。用量大只能說明對藥物的研究非常透徹,對安全劑量掌握得好,不能說對疾病和人體研究得非常透徹。但是有的藥物確實需要大量使用才有療效,如茯苓治療心律失常,我常規(guī)用量達60 ~90 g。還有生半夏、附子一定要久煎,但首要的還是劑量問題,注重“重劑緩投”,這是我的體會。解毒除了藥物的配伍,利尿促進排毒也很重要。還有服藥方法與藥物毒性有關,烈性藥物、毒性藥物要飯后吃,或者和飯一起吃,吸收的慢,比較安全。我用馬錢子治療腫瘤、癲癇,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里有龍馬自來丹,就是地龍、馬錢子,是用黃芪赤風湯送服。馬錢子的毒性是蓄積性的,有脊髓興奮的作用,表現為僵硬、抽搐,小劑量使用,慢慢增加,一般從0.3 g 起,之后0.6 g、0.9 g、1.2 g,而且用5 天、停2 天,或者用4 天、停3 天,可以避免蓄積反應。還有三棱、莪術,一般15 g 或20 g。另外十棗湯治療感染性的胸腹腔積液很好,但是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中病即止。其次,運用毒藥,還要重視辨證。通常我們在辨病而不是辨證時,毒性容易出現。比如利水,這不是辨證,而是對一個癥狀的治法。如腹水水腫,辨證不徹底,沒有辨證到具體臟腑、寒熱虛實氣血陰陽,比如辨證“痰瘀交阻”“痰毒”“熱毒”,這樣不行。比如化療藥物都有毒性,但是不同患者用藥后反應不一,有患者幾乎沒有藥物反應,有的患者反應明顯。同樣的病,都用同樣的藥物,這就是辨病用藥,沒有從深層次了解不同病人病因的差異。我們用中藥需要按照中醫(yī)理論應用,不能按中藥藥理使用,否則我們的療效無法提高。比如麻黃也能夠降壓,如果病人晨起高血壓,頭昏腦脹,晚上打呼嚕,用麻黃就能把血壓降下來,因為他打呼嚕,腦子缺氧,血壓才高的,所以用麻黃宣肺,不打呼嚕,腦供血改善,早晨高血壓就消失了。我有一個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小方子,石菖蒲、熟地、麻黃,睡前兩小時服藥,第2 天如果口干、頭昏腦脹減輕,說明有效,這些都是從中醫(y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經驗。至于孕期能不能應用活血藥的問題,我常用活血藥治療胎停育和習慣性流產,用少腹逐瘀湯化裁,王清任說這是種子安胎第一方,活血藥在備孕和安胎方面用于辨證屬瘀血的,效果非常好,但少腹逐瘀湯用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藥味,一定還要注意藥量,小茴香才七粒,所以量很小。
姜苗主任醫(yī)師:
曾跟多位名醫(yī)學習毒藥應用,受益頗多。如王沛老師,過去有很多自制的藥面,里面常用朱砂、水銀、雄黃、硼砂之類的藥物,一些傳統的外用藥如紅升丹、白降丹等治療包括腫瘤在內的外科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可惜現在受到了很多限制??诜幧?,喜用生半夏軟堅散結,量也比較大;還有干蟾皮,但是用炮制的。周平安老師在中藥藥理學方面有很深造詣,其習用系列“三兩三”,其中很獨特的就是最后的三分,這僅有三分藥量的藥物往往是具有毒性的藥物,卻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周老對于風濕免疫方面的病,常用大劑量的活血化瘀藥,比如莪術,周老認為莪術除了傳統的破血逐瘀作用外,還可以行氣健胃。他還有一些獨特的用藥經驗,比如仙鶴草善治勞傷脫力,特別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支、肺纖維化或者是肺癌伴有出血,常用大劑量仙鶴草,用到60 g 甚至120 g。葶藶子有強心的作用,尤其是肺心病伴有慢性心衰的病人,用量常達30 g,量小則作用不顯。他反對“細辛不過錢”的說法,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細辛的有毒成分主要是黃樟醚等可揮發(fā)成分,所以周老認為抓住痛和寒兩點指征,細辛入煎劑可以用至6 ~12 g,但煎煮時間要適當延長,祛除揮發(fā)油的有毒成分。再如地龍,性味咸寒,常用于呼吸系統的一些疾病和過敏性疾病。周平安老師在祝諶予過敏煎的基礎上加石韋、穿山龍、地龍等藥物,更增療效。劉渡舟老師喜歡用土元治療肝臟疾病,他治療肝炎、肝硬化的名方柴胡活絡湯里重要的一味藥就是土元,療效很好?,F在在臨床上治療一些肝臟系統的疾病,一些難治性的疾病,如骨髓增殖性的疾病、骨髓纖維化、慢性再障等,用土元配紅花這個藥對,??色@效。還有就是一些鮮動物藥,比如治療肝癌的金龍膠囊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中華大壁虎,就是守宮,然后還有白花蛇、鮮蘄蛇,三種動物采用速凍的方式,然后再做成膠囊,這樣最大的限度來保持它們的有效成分。此外,還有合理炮制、合理配伍、合理服用等都需要注意。給藥途徑同樣非常重要,比如某些不宜口服的中藥煎劑可以采用灌腸方式給藥。這其中有兩個注意事項:一是滴速要慢。直腸同樣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再一個是溫度,一般保持在37 ~42℃之間,這個溫度病人比較容易接受。
黃金昶教授:
醫(y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醫(yī)療安全也很重要。臨床用藥是為了解決患者痛苦,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很重要。一定要重視醫(yī)患溝通,尤其是在用毒藥之前,自己需要完全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向病人交代清楚,可能會發(fā)生何種反應,發(fā)生了何種反應時該如何處理?;熕幐狈磻簧?,但寫得很清楚,病人了解了就不找醫(yī)生的麻煩,所以告知很關鍵,醫(yī)患之間的相互信任非常重要。部分腫瘤西醫(yī)沒有辦法,當你看到病人痛苦的時候,不能因為這個藥有點毒性就不用了。
儲真真教授:
癌癥的病機主要是癌毒,用毒性的藥物治療就是以毒攻毒。全蝎、斑蝥、蜈蚣,還有守宮,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這些藥物具有抗癌的效果。臨床應用這些藥物的用量也比較大,在病人有腫瘤轉移的時候,全蝎的用量會用到15 g,再配上守宮或者土元,效果會更好。局部腫瘤形成比較淺表明顯的,比如乳腺癌,或是淋巴結腫大等情況,我們就可以使用一些毒性比較大的藥物進行外敷。外用的時候生半夏可以用到20 g,還有生南星、蟋蟀、螻蛄這類藥物,毒性吸收的會減少,所以我把這些毒性藥物加大劑量外敷,確實有效。我們在用蟋蟀、螻蛄的時候一般都是打成粉,用醋或酒調制之后外用,用完之后有些病人會有瘙癢感、起水泡,但是復查之后顯示確實有的病人包塊縮小。這種方法可以敷在局部皮膚上治療乳腺癌、腫瘤淋巴結轉移后如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局部用藥,尤其是局部外用治療,有利于提高療效,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趙進喜教授:
比如川草烏的用法,除了配伍以外,炮制也很關鍵,還有煎服法,川烏在酒里頭副作用就更大,引起心律失常是一個致命性的,存在個體差異?!端幍洹芬?guī)定的川草烏劑量很小,應該盡量遵從《藥典》。曾見天津著名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專家伊永祿教授、老中醫(yī)王世福教授常用制川烏、制草烏、制附子治療心血管病與類風濕等,很受啟發(fā)。但應該注意的是,應用附子、烏頭,是為了治病,還是為了止痛,如果僅僅為了止痛,則臨床意義會大打折扣。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難治病,如果用烏頭湯真能解決問題,才有冒風險的必要。看病不是斗狠比膽大,一定要以患者健康與醫(yī)療安全為前提。如果小劑量就能取得療效,決不用大劑量,小劑量無效,再漸漸加量,不失為一種臨床可行的思路。
賈海忠教授:
學習應用毒藥,首先應該讀經典,多讀書。有一本書叫《毒藥本草》,想用好毒藥,應該多閱讀一些類似書籍,對毒藥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毒藥成分都需要了解。
趙進喜教授:
臨床實踐中,首先不要害怕毒藥,若不敢用毒藥,便失去了進步的機會。要做到膽大心細,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加量。還有合理的配伍、改變劑型、注意炮制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只有多拜名師、細摸索,熟讀經典、勤臨床,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毒藥。多拜名師,學習其寶貴經驗,然后自己試用于臨床,方能逐漸積累成自己的經驗。熟讀經典,但亦不可盡信書。比如張錫純認為水蛭水煎不好,當用生水蛭粉沖服,雖然從節(jié)省藥材、保護中藥生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應該提倡用散劑沖服,但并不能說明水煎無效?!秱摗防镉械謸鯗⒌謸跬?,教材說抵擋湯力量大,治療膀胱蓄血重癥,抵擋丸治療蓄血緩癥,實際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抵擋丸比抵擋湯厲害,請看吃藥以后的反應,抵擋湯是“大便利則已”,抵擋湯是通大便的。抵擋丸是“晬時當下血”,吃完月經就來了,所以它是力量最大的,抵擋丸實際是煮散劑,總的來說療效作用還是比較劇烈。所以開丸藥,當分兩套思路:一套是養(yǎng)生方思路,比如薯蕷丸,就是那種典型的后世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另一套思路就是大黃蟄蟲丸、抵擋丸之類的治病方。所以不用毒藥,想治大病不可能有療效,張山雷有一句話:“非人參、附子、石膏、大黃不能起死回生?!边@四味藥是代表,沒有這四味藥,不能起死回生。另外,學習傳統著作也需要結合現代藥理知識,比如烏頭、附子的有效成分不是“烏頭堿”而是“烏藥堿”。烏藥堿需久煎才可煎出,而烏頭堿經久煎會被分解,因此久煎后效果更好。當我們明了毒藥的藥理知識,用藥時便可有的放矢,盡可能規(guī)避風險。
劉寧博士:
學習應用毒藥經驗,要注意繼承前輩的經驗,同時自己要多看書,重視日常積累。臨床治療痛證、痹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免疫類疾病等,開始主要是以烏頭、附子、細辛、麻黃這一類藥重用來止痛,。有療效,也有的出現不良反應,所以臨床使用要嚴格控制劑量。但是遠期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但通過針灸,應用神經觸激術,就是對神經附近有一個強烈的刺激,患者有一個放電樣向下肢竄的感覺,同時結合膀胱經的刺激,各種神經痛都可以應用,效果也非常好。中藥和針灸作用是一樣的,中藥的作用就是興奮神經,神經本來是沒有動,是通過藥的作用使他興奮,但是一旦血藥濃度下去,它還是處于抑制狀態(tài),針灸就是直接作用在局部以后,讓它自己跳一下,周圍的卡壓、黏連都可以消失。對于皮膚病,比如有部分頑固的牛皮癬,一般苦寒清熱涼血藥無效,結合《外科正宗》所論,用大劑量的麻黃、桂枝發(fā)表,雖然暫時可能加重,最終還是能取得特殊的療效。當然,這些方法的應用,一定要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認為,針藥并用效果更好。
姜苗主任醫(yī)師:
經典學習和藥理學習確實很重要。首先,要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治病用藥,需要學經典。中醫(yī)用藥講究君臣佐使,四氣五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也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這些也為毒藥的應用提供借鑒。研究腫瘤治療時經??吹健吨貙徥朔础愤@一類的書和文章,都是有關重新審視傳統毒藥的研究與實踐,均值得參考,因此對古人的經驗既不能輕信也不可隨意否定。古書上一些記載比較值得參考,比如斑蝥去頭足、麻黃去節(jié)、煮沸去上沫等,這些煎煮方法,炮制方法,都提供了許多思路。其次,要把傳統的中藥本草理論和現代藥理學相結合。周平安老師講過兩種食物:一個是蕨菜。周平安老師說現代的蔬菜、家畜、糧食,都是經過幾千年的馴化,去除有毒元素,留下對身體有益的東西?,F在部分人卻過分夸大吃野菜的益處,忽視了其毒性,比如蕨菜,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經明確將其定為致癌物。另一個是馬齒莧,也是經常食用的野菜,但中藥藥理學指出大劑量馬齒莧可以導致子宮收縮。周老就曾親見因大量食用馬齒莧做餡的包子而致流產的案例。關于當歸是保胎藥還是墮胎藥的問題,歷代文獻眾說紛紜,但現代藥理學就很明確地指出,大劑量的當歸會興奮子宮,導致流產,所以不能說當歸、黃芩、白術、砂仁這類的藥物一定就可以安胎。中藥藥理學為臨床應用毒藥提供了許多指導依據。
毒藥是中醫(yī)治療重癥、危癥與疑難病癥的有力武器,目前受到冷落,嚴重影響著中醫(yī)臨床療效的提高。如何安全有效運用毒藥,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古今醫(yī)家均圍繞“增效減毒”的問題從炮制、劑量、配伍、服用方法等各個方面進行諸多探索,形成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有效經驗,為我們如何在安全的基礎上提高臨床療效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鑒。我們需要回歸中醫(yī)思維,只有通過讀經典、拜名師,重視辨證論治,結合現代藥理研究,重視醫(yī)患溝通,才能學好應用毒藥治病的經驗。
趙進喜教授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工作站指導老師。博士畢業(yè)于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師從中醫(yī)內科學家王永炎院士、腎病糖尿病專家呂仁和教授和腎臟病理專家魏民教授。主研方向為腎病、內分泌代謝病等。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內科教研室主任。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內科內分泌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合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副主委、北京中醫(y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國家第三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呂仁和教授學術繼承人。
賈海忠教授簡介
中日友好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心內科主任醫(y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第二批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是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yī)史載祥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黃金昶教授簡介
博士研究生導師,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常委、世界中醫(yī)藥聯合會腫瘤外治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中醫(yī)藥促進會養(yǎng)生康復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藥品價格評審專家、中國科協學科決策層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等職。師從國醫(yī)大師李士懋教授、傷寒專家聶惠民教授、腫瘤專家張代釗教授。重點研究肺癌、肝癌、胰腺癌與肉瘤。提出中醫(yī)藥抑瘤在辯證基礎上應重視“溫陽”“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四大治法,最早建立了腫瘤陰陽辨證體系與中醫(yī)外治體系。其代表著作包括《黃金昶中醫(yī)腫瘤辨治十講》《黃金昶腫瘤專科20年心得》《黃金昶中醫(yī)腫瘤外治心悟》等。
肖延齡主任醫(yī)師簡介
醫(yī)學博士后,中醫(yī)主任醫(yī)師。北京同仁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主任,兼心、腦病科主任。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 項,主研省部級課題3 項,發(fā)表論文30 余篇,主編或參編著作6 部。擅長中醫(y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及疑難病。
姜苗主任醫(yī)師簡介
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博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首屆師承博士后,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師從陳信義教授、周平安教授。曾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東直門醫(yī)院) 教育處處長,現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長期從事中西醫(y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及其相關性疾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
儲真真教授簡介
教授,臨床醫(yī)學博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yī)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李時珍分會委員,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北京市亞健康學會理事;《國際中醫(yī)藥雜志》編委,《中國醫(yī)藥導報》編委,《現代醫(yī)學研究進展》雜志編委。曾研修于日本,系統掌握了中西醫(yī)結合診治血液病、惡性腫瘤的技術與方法。
劉寧博士簡介
中醫(yī)內科學博士,針灸推拿學碩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東直門醫(yī)院) 針灸科主治醫(yī)師,第五批國家級名老劉景源教授學術傳承人,劉景源名醫(yī)工作室負責人,世界中醫(yī)藥學會經方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養(yǎng)生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