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楊 信 (江西省鉛山縣葛仙山鄉(xiāng)中心小學 334508)
閱讀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當前大部分學生對閱讀沒有濃厚的興趣,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能力,是今后語文教學的方向和目標。
語文 閱讀 興趣 培養(yǎng)
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是關鍵,所謂閱讀環(huán)境,也就是閱讀的氣氛,即閱讀氛圍,它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帶給學生閱讀的激情,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也會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而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語文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安排,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室的一角留出一個吸引學生閱讀的書櫥;在書櫥中可以擺放一些學生喜歡的課外書籍,像《一千零一夜》《恐龍世界》《安徒生童話》等,學生走進教室,就能夠感受到濃郁的閱讀氣氛,也方便了他們的課外閱讀,為學生閱讀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兩邊開設一些有關閱讀的欄目內容,如“我喜歡的名人名言”“優(yōu)美的詞句摘編”等相關內容,并不定期地進行更換,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適當?shù)囊龑В谶@樣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書香的感染,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不能產生閱讀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乏閱讀作品的正確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語文教師要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感受到樂趣。所謂適合的讀物指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讀物不但有知識性且具有趣味性,其內容的難度和學生認知能力相一致,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閱讀。另外,課外讀物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除了我們平時常說的一些經典的童話、故事、名著以外,一些當代的兒童文學家所寫的著作也是學生所喜愛的課外讀物,如楊紅櫻的《流浪貓和流浪狗》《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等,這些作品和學生的成長聯(lián)系緊密,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定會使他們愛不釋手。
(一)堅持精讀和略讀相結合的原則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信息發(fā)展突飛猛進,知識更替日新月異,學生不可能對所有的讀物仔細研究,也沒有這樣的時間,因此,語文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堅持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原則能夠提高學生能力的課外讀物,教師可以讓他們精心閱讀,掌握知識,而對于一些報紙、課外雜志等,教師可以讓學生瀏覽略讀,只要在腦海中有一些印象就可以了。不管是精讀還是略讀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堅持閱讀與思考相結合,閱讀與筆記相結合
閱讀不能囫圇吞棗、走馬觀花,要帶著問題和情感去讀才更有收獲,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通過思考來加深理解,進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同時,學生要學會在閱讀中記筆記的習慣,這是提高閱讀效果的重要方式,古人就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在讀書筆記中,學生可以摘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針對讀書內容寫讀后感,可以總結讀書內容,不管是什么樣的筆記形式,都是為了閱讀服務,并不要求必須要統(tǒng)一形式,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形式來記筆記,長久地堅持下去,自然會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形成良性循環(huán),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教師的閱讀情感對學生是一種良好的影響,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樹立閱讀的榜樣,帶動學生去模仿。比方,在每周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手捧名著自己閱讀,并沉浸其中,這就是對學生的良好教育,可以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在老師的親身示范下,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對于老師是十分敬重的,老師喜歡什么,往往學生也會跟著學什么,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地去閱讀,并且在閱讀中多引導學生。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起來談論閱讀的內容,給學生講述一下在閱讀中看到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因為閱讀而懂得那么多知識,從而激發(fā)他們強烈地閱讀興趣。
為了引導學生閱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組織一些閱讀活動,比如“讀書交流會”“優(yōu)秀讀書筆記評比”“講故事”等相關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一步步去閱讀。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讀書活動,讓學生在積極的參與過程中感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使學生能夠經常保持旺盛的讀書熱情。
在眾多的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講故事”,因為小學生都愿意聽故事,當老師講故事的時刻,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他們都會直起身子,豎起耳朵,滿眼的期待和興奮。教師可以抓住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經常組織相關的活動,在講故事的活動過程中,就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閱讀書籍,這比機械地說教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單靠教師自己講故事其引導效果還是有限的,語文教師可以變化多種形式,如可以讓學生講,學生之間或者師生之間進行講故事比賽,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去閱讀,然后再進行講故事比賽。豐富的活動會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去閱讀。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從小就樹立好讀書、讀好書的意識,讓他們在閱讀中不斷汲取精神食糧,健康成長。
[1]李再廣.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華夏教師,2014(10).
[2]龔玉鳳.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子:教材教法研究,2012(12).
[3]鄭秋影.讓孩子愛上課外閱讀并不難——淺談低年段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5).
[4]李雪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感悟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2).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