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秋 李園藝 王雅文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yī)院 150076)
護理體檢是指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眼、耳、鼻、手等)或借助簡單的輔助工具(聽診器、叩診錘、壓舌板、手電筒、血壓計等),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檢查了解的人體的健康狀況。具體采用視診、觸診、叩診、聽診、嗅診等基本方法收集患者的信息,是護士分析和認識疾病的一種可靠手段,是護理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jù)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護士進行護理體檢時常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1)護士認為沒有必要,忽視護理體檢,缺乏主動性;(2)缺乏整體意識,只注重某一器官或某個系統(tǒng),將其局限;(3)但缺乏規(guī)范的模式,護士不好操作;護士不具備系統(tǒng)熟練的護理體檢技能。自2012年7月~2013年9月,對108例住院患者的護理體檢模式進行了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108例,男51例,女57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4歲,其中糖尿病98例,血液病10例。
根據(jù)護理體檢時間、目的和對象不同,分為全面護理體檢和針對性護理體檢,采用將兩者結(jié)合的模式應(yīng)用于每一位患者。
2.1 全面護理體檢 適用于新入院、病情較重、長期臥床的患者,一般采取從頭到腳法。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陽性體征,并及時處置,解除痛苦,同時認真記錄,分清責任,減少糾紛發(fā)生,如有褥瘡發(fā)生者。需要注意:全面體檢要在辦理好住院手續(xù),安置好患者后進行;對于有主訴或病情危重者,要從其最關(guān)心或最危重的部位開始。分清輕重緩急,以免延誤病情。病情危重者,要天天進行全面護理體檢,以及時發(fā)現(xiàn)新的病情變化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全面護理體檢由責任護士來完成,責任護士及時檢查輔助護士的體檢結(jié)果,護士長及時進行檢查、評價體檢的全面性。必要時給予補充和提示。
2.2 針對性護理體檢 全面護理體檢有其優(yōu)越性,但因耗時長,患者多時不好操作,護士容易粗略進行。因此,對于住院期間預(yù)防性觀察的患者、主訴有不適者、已經(jīng)存在問題者,一半多針對陽性體征、患者主訴來進行護理體檢。比如:白血病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口腔黏膜和肛周皮膚的觀察、體溫測量,糖尿病患者高危足的評估,咳嗽、咳痰者肺部聽診,褥瘡的交接等。針對主訴進行體檢,可澄清問題,指導治療,如糖尿病患者主訴“心里難受”,體檢后發(fā)現(xiàn)患者是胃部不適,而不是“心臟”的問題。針對性護理體檢需要每位護士重視,隨時進行體檢,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預(yù)見性護理措施。交接班時,注重床頭交接,認真查看。
108 例患者中,入院時全面護理體檢存在的健康問題266項;住院期間隨著病情變化,針對性護理體檢新發(fā)現(xiàn)的健康問題121例。入院時帶有褥瘡者6例,糖尿病足破潰感染者13例,血液病患者皮膚、粘膜變化者6例,存在疼痛者3例,水腫者1例。發(fā)現(xiàn)問題后均給予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置,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尤其是褥瘡的治療、口腔黏膜炎的處置、糖尿病足傷口處理、肛周感染治療等。對疼痛、水腫、心肺聽診等項目僅限于識別,對于疼痛的分級、水腫的分度、異常呼吸音和心臟雜音的分辨,因知識缺乏、技能有限,感覺操作困難較大。此模式實施期間患者的平均滿意度達99%。
4.1 采用全面護理體檢和針對性護理體檢兩者相結(jié)合的模式,更好地理解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凡是忽視護理體檢及體檢中缺乏整體意識等都是和整體護理的思想相悖的,沒有將病人看做一個整體,往往會延誤病情。護理體檢是做好護理評估的重要手段,護理評估是護理程序的基礎(chǔ),只有評估準確,符合病人實際,才能確立正確的護理診斷,提供適合個體需要的最佳護理理論和方法,為患者解決存在和潛在的護理問題。此護理體檢模式需要每位護士參與,最終達到以病人為中心,為病人提供連續(xù)有效的整體護理目的。
4.2 此護理體檢模式的應(yīng)用,增加了每位護士的成就感,同時提示臨床上應(yīng)加強護士知識的完善和體檢技能的提高。護理體檢使護士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于臨床實踐,收集到的資料全面、客觀,能夠很好地為病人解決問題,使護士在平凡的工作中得到滿足,有成就感。此模式的應(yīng)用同時反映出一些問題,如體檢中護士對疼痛、水腫等問題的評定,異常呼吸音、心臟雜音的識別存在一定困難,需要加大對護士相關(guān)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力度。使護理體檢成為每位護士的一項基本功,成為一種習慣,應(yīng)用于臨床,服務(wù)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