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婷
新生兒窒息復蘇臨床觀察
伍婷
目的 觀察新生兒窒息復蘇的臨床情況,對比分析不同通氣方法對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 選取92例窒息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n=46),試驗組患兒實施面罩通氣吸氧復蘇治療,對照組患兒實施氣管插管通氣復蘇治療,對比觀察2組患兒臨床復蘇效果。結(jié)果 2組患兒通氣1min 及5min 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復蘇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而復蘇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新生兒窒息臨床復蘇過程中應用面罩通氣吸氧治療,能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狀況,促進患兒復蘇,與氣管插管通氣具有同樣的臨床效果,且對患兒機體干擾小、起效快,能有效縮短復蘇操作時間并提高臨床效果,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
新生兒窒息;復蘇;面罩通氣;氣管插管
新生兒窒息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新生兒疾病,臨床上主要改善新生兒通氣促進其復蘇。目前臨床上最為有效的通氣措施是氣管插管,可以在最短時間內(nèi)建立呼吸通道、緩解窒息,但這種復蘇技術(shù)需要一定的操作經(jīng)驗與能力,對于基層人員在緊急救治中無法保障操作質(zhì)量,而部分特殊的客觀病情也會導致難以插管的情況出現(xiàn)[1]。因此,臨床上開始應用操作更為簡便易行的喉罩、面罩進行通氣復蘇。本研究選擇92例窒息新生兒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喉罩通氣與面罩通氣進行復蘇治療,對比觀察其臨床效果,以作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4月~2013年8月婁底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窒息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n=46)。試驗組男27例,女19例;平均孕周(38.86±4.75)周;包括14例順產(chǎn),32例剖宮產(chǎn)。對照組男28例,女18例;平均孕周(38.43±4.61)周;包括15例順產(chǎn),31例剖宮產(chǎn)。2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均明確診斷為新生兒窒息,孕周超過34周,娩出后需行正壓通氣并在初步復蘇30s后仍存有正壓通氣指征;排除羊水糞染、先天畸形患兒,出生后Apgar 0~1分、心跳瀕停或已?;純旱萚2-3]?;純杭议L均了解本研究內(nèi)容,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新生兒娩出發(fā)現(xiàn)窒息后即刻實施30s初步復蘇方案,實施后仍出現(xiàn)心率低于100次/min、呼吸暫停、給氧后持續(xù)發(fā)紺等正壓通氣指征,則進行通氣復蘇操作。試驗組患兒應用面罩通氣,氧濃度接近100%、流量維持6~8L/min、通氣頻率維持50次/min。對照組患兒使用一次性氣管導管實施氣管插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兒1min、5min Apgar評分,并記錄復蘇成功率與復蘇操作時間,對2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兒通氣1min及5min 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復蘇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而復蘇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新生兒窒息對患兒的機體尤其腦部組織損傷較大,病程發(fā)展快,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導致患兒的傷殘及死亡,是臨床上導致新生兒致殘、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口對口呼吸、呼吸興奮劑等傳統(tǒng)復蘇方法存有一定的誤區(qū),對患兒復蘇效果及預后有著不利的影響[4]。目前,通過學習國外先進復蘇程序及措施,并結(jié)合我國臨床現(xiàn)狀,已經(jīng)形成了較為科學、規(guī)范的新生兒窒息復蘇方案,極大的降低了新生兒窒息致殘、致死率。
新生兒窒息復蘇方案主要包括,臨床發(fā)現(xiàn)病情后立刻采取初步復蘇方案,保暖、擺正體位、吸除口鼻咽粘液、擦干全身降低散熱、拍打足底摩擦背部進行觸覺刺激;30s后仍出現(xiàn)正壓通氣指征則立刻進行通氣給氧觀察。如給氧30s后心率超過100次/ min,并已形成自主呼吸可停止通氣、密切觀察;如在60~100次/ min之間則持續(xù)給氧;如低于60次/min且沒有增快趨勢則改用氣管插管,如有必要可實施胸外按壓[5]。
臨床正壓通氣最為有效的措施為氣管插管,但其操作難度較高,對操作人員技術(shù)能力依賴性較強,在快速救治過程中容易操作失敗。而面罩作為新型復蘇通氣裝置,在緊急救治過程中無需麻醉及手術(shù)操作即可在數(shù)秒內(nèi)快速裝備形成通氣氣道。有報道顯示,應用面罩對于任何經(jīng)驗水平的操作者均較氣管插管更為容易,且操作速度更快[6]。而相關(guān)研究表明,應用喉罩進行通氣臨床復蘇效果與應用氣管插管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7]。應用面罩通氣給氧復蘇操作方法十分簡單,醫(yī)務人員在簡單的培訓后均能熟練掌握操作技巧,在發(fā)現(xiàn)新生兒窒息后能夠快速而有效的形成搶救,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因手術(shù)對患兒機體造成創(chuàng)傷或在急救中出現(xiàn)失誤。同時該方法對醫(yī)療條件及環(huán)境要求與依賴較少,尤其適合醫(yī)療條件較低的基層醫(yī)院應用,適用范圍更為廣泛[8]。
使用面罩復蘇囊進行通氣復蘇為保障給氧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呼吸道的清理在復蘇搶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雖然搶救需要爭分奪秒盡最快的速度予以給氧,但清理呼吸道是開通、維持呼吸道通暢的基礎與前提,如沒有對呼吸道進行徹底清理,容易導致分泌物引起誤吸或再次堵塞呼吸道等情況,而降低通氣效果或延誤治療;配備好不同型號的面罩以分析適應早產(chǎn)兒、足月兒,保障面罩與患兒面部良好密合,避免漏氣等影響給氧效果;面罩安置時注意要完全遮蓋住口鼻及頦部,但不要蓋住眼睛;對患兒心率、膚色及自主呼吸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評估其窒息狀況;通氣30s后仍沒有明顯好轉(zhuǎn),則應考慮進行氣管插管或胸外按壓。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組患兒通氣1min及5min 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復蘇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而復蘇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新生兒窒息臨床復蘇過程中應用面罩通氣吸氧治療,能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狀況,促進患兒復蘇,與氣管插管通氣具有同樣的臨床效果,且對患兒機體干擾小、起效快,能有效縮短復蘇操作時間并提高臨床效果,具有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徐韜,王惠珊,宮麗敏,等.12所醫(yī)療機構(gòu)開展新生兒窒息復蘇領導小組試點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2011,14(3):151-155.
[2] 蔣曉龍,楊軍,顧曼曼,等.喉罩通氣在重度窒息新生兒復蘇中應用分析[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2,33(2):163-164.
[3] 樊建輝.喉罩通氣與氣管插管搶救新生兒重度窒息復蘇的臨床效果比較[J].甘肅醫(yī)藥,2013,32(3):180-182.
[4] 王班,金立民,賈佳,等.壓力模式下新生兒應用喉罩和氣管插管時通氣有效性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3):528-529.
[5] 包長順,包文朝,包滿金,等.喉罩搶救新生兒重度窒息對SpO2及血氣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13):55-56,59.
[6] 譚瑋,丁香平,周錦龍,等.新生兒窒息復蘇流程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4):256-258.
[7] 李瑞陽,鐘聲,譚玉冰,等.食管引流型喉罩與氣管插管在重度窒息新生兒蘇中的對比研究[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3,18(6):455-457.
[8] 林偉斌,朱小瑜,楊傳忠,等.喉罩通氣與氣管插管在新生兒復蘇的對照應用研究[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2,19(3):259-2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083
湖南 417000 婁底市婦幼保健院(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