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竹愛 盧保戀 張惠菊 柯賢照(海南省樂東縣人民醫(yī)院 海南 樂東 572500)
心理干預對黎族病人腹部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的作用
林竹愛盧保戀張惠菊柯賢照
(海南省樂東縣人民醫(yī)院海南樂東572500)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黎族病人腹部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的作用。方法:選取同期99例行腹部手術的黎族病人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50例和常規(guī)護理組49例,將2組病人腹部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結果:心理干預組腹部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比常規(guī)護理組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 05)。結論:心理干預對提高黎族病人腹部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干預;黎族病人;腹部手術;依從性
腹部手術由于暴露、麻醉、牽拉、切割、縫合以及內(nèi)出血、炎癥等原因,導致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暫時處于麻痹狀態(tài)、功能降低,加之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活動減少很容易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腸粘連、腸梗阻、肺部感染等[1]。手術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可增加腸儒動,能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合理飲食不僅有利于病人胃腸功能的恢復,還可補充營養(yǎng),增加抗病能力,加快體質恢復,促進組織修復和傷口的愈合,提高術后患者生活質量。但黎族病人由于生活習慣及文件背景等原因造成了心理上對手術后活動及飲食顧慮較重,部分病人還有抵觸情緒,影響了手術后早期活動及合理飲食的依從性,影響了手術的預后。通過對2013年8月-2014年7月普外科99例住院行腹部手術的黎族病人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對提高其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導如下。
1. 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普外科99例住院行腹部手術的黎族病人。其中男性65例,女性34例,年齡4-79歲,平均年齡38. 5歲。文化程度最低文肓,最高???。闌尾切除術66例,腹股溝疝充填式12例,胃修補術12例,剖腹探查術3例(其中多器官破裂1例,腹部開放性損傷1例、急性彌漫性腹膜炎1例),膽囊切除術2例。
將病人按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心理干預組50例和常規(guī)護理組4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種、病情、麻醉及手術方式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 05),具有可比性。
1. 2心理干預
常規(guī)護理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根據(jù)病人的年齡、營養(yǎng)狀態(tài)、病情、麻醉及手術方式等綜合情況制定護理計劃,進行體位、活動、飲食、管道管理等多方面的護理干預;心理干預組采用加強心理干預的方式進行護理,給予病人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個體心理狀態(tài)給予個體化的心理干預。責任護士熱情、耐心、細致地與病人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關鍵[2]。責任護士從醫(yī)學角度詳細講解手術方面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說明手術目的、方法、意義、注意事項、麻醉方法及手術體位、手術對器官功能的影響、術后疼痛、術后效果[3],術后活動、飲食對病情恢復及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性,讓病人明白整個手術的過程及病情轉歸因素。仔細了解病人及家屬對術后活動、飲食的認知程度,了解其心理顧慮,如有的病人除了害怕疼痛外,還顧慮術后活動會造成內(nèi)臟出血、傷口裂開,有的病人誤認為吃用雞、鴨肉會引起發(fā)熱、傷口感炎、疤痕明顯,吃用水果、疏菜類會消弱體力等。責任護士針對個體的不同心理顧慮耐心詳細地給予一一講解,以消除其心理顧慮和恐懼心理,提高其依從性。
1. 3依從性評估方法
兩組病人均制定飲食、活動計劃,由責任護士對其依從性進行評估。參考相關文獻[4],自行設制依從性評定表,依從性的評定標準按4級評分方法。完全依從為0分:按活動、飲食計劃完成。部分依從為1分:按活動計劃的次數(shù)完成,但時間不符;按飲食計劃的進食時間、次數(shù)完成,但食物的量或種類不符。依從性較差為2分:活動計劃的次數(shù)、時間均不相符;飲食計劃的進食時間、次數(shù)、食物量及種類均大部分不符。不依從為3分:拒絕活動;飲食計劃的進食時間、次數(shù)、食物量及種類均不符。低分提示依從性高。
1. 4計學處理
使用SPSS10. 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 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依從性評估方法,兩組病人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評分比較和完全依從率比較,心理干預組活動、飲食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 P<0. 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手術是有創(chuàng)性的治療手段,很多病人對手術存在恐懼、焦慮等情緒狀態(tài)。黎族病人由于生活習慣、觀念、傳統(tǒng)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其恐懼、焦慮情緒表現(xiàn)更為明顯。而心理上的過度恐懼、焦慮,會降低病人配合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最終影響治療效果。加上手術后傷口疼痛及因病情、手術創(chuàng)傷、禁食等因素導致身體虛弱,體力不支,更加影響了病人早期活動的依從性。在本組病人進行心理干預的過程中,責任護士耐心講解手術后活動和飲食對預后的重要性,當病人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通過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勸解,盡量消除與減輕病人的恐懼和焦慮情緒,消除心理上的顧慮,鼓勵病人按醫(yī)囑適當活動和合理飲食。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心理干預黎族病人腹部手術后活動依從性評分從25分下降為10分;飲食依從性評分從25分下降為10分。通過比較心理干預組手術后活動飲食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 P<0. 05),其差易具有統(tǒng)計意義。
綜上所述,實行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影響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病人的思想顧慮,取得病人的配合,是提高黎族病人術后活動依從性的良好策略。
參考文獻
[1]張寒英.對腹部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 9) :1094.
[2]王莉,盧莉.對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09,23( 12) :1085-1086.
[3]壽國琴.普外科老年患者的術前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 6) :70.
[4]季慶,楊雀屏,張恒.社區(qū)免費服藥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復發(fā)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1,21( 6) :405.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