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善 謝利
(云南省公安邊防總隊 云南 昆明 650118)
泄瀉病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或完谷不化,甚至轄下如水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疾病,該組疾病以濕熱證最為常見。特別是在夏秋交際之暑天。其為癥多見:腹痛、瀉下急迫、或瀉下不暢、肛門灼熱、糞質黃褐、氣味臭穢,并兼見發(fā)熱頭重、煩渴多汗、小便短赤等癥狀。病勢較急,癥狀明顯。此類疾病在治法上不外乎主要以清熱除濕為主,針對不同兼見癥,再予以附帶處理,臨床常用中醫(yī)方劑較多,療效也較為明顯,但是其組方多較復雜,藥味偏多,攜帶、應用較為不便,特別是在臨時緊急疫情預防和治理方面,更顯其不足?;诖?,陳本善院長,再總結臨床實踐和歷次救災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了清熱除濕湯,它以其藥味少、藥量少、藥材方便易得,更是因其確切療的療效而被患者喜愛。其處方用藥僅三味,并且藥材易得,隨處可見,又價格低廉。確有晉葛氏《肘后備急方》簡、便、廉、效之美。
清熱除濕湯由車前草、三棵針、葛根三味中藥組成,具有解表、清熱、利濕、止瀉、散瘀的功效對于因署其感觸濕熱之邪所引起的以腹痛,瀉下急迫或瀉下不暢,大便色黃,氣味臭穢,并伴有發(fā)熱、頭重、頻繁口渴、汗出、小便短少色或黃或赤等癥狀其效如桴鼓。
通過對30 例臨床辯證為濕熱兼外感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清熱除濕湯確有確切的療效,只要辨證準確,一劑即起效,兩到三劑即告痊愈,全部藥費綜合起來不超過15 塊。確實是廣大老百姓用得起的。在當前看病貴的年代,更顯其可貴的之處。
分析:暑濕之邪有以下特性:1、暑性偏陽,濕性偏陰;2、暑性升散,濕性趨下;3、暑性炎熱,濕性重濁。清代溫病名家葉桂葉天士有云:濕與溫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竅為之壅塞,濁邪害清也……而今有暑與濕合,下不得下,上不得上,外不得外,內不得內,徘徊于中,聚于大腸,為禍生亂,阻礙經氣血之運行,擾亂臟腑之正常生理功能。在治療上則以利濕、清熱、止瀉治之。因署濕之邪易聚而生熱,濕熱壅聚急易傷及血絡而常引起便血癥狀,每遇此等情況,時醫(yī)多以清熱利濕之品加大劑涼血散淤之品治之,其或有效或不效,或病雖愈而腸胃大傷,或致食不下,或因寒涼太過而生他變,此非病之禍而實為醫(yī)之誤也。陳院長則每于此時,僅在上方藥品分量上略做斟酌再稍加紅糖少許(10 克左右)則便血立止,諸癥立消。
總結:清熱除濕湯以車前草除濕兼清熱以去其濕,濕去則熱無所依,而后再以三顆針清熱利濕兼散瘀以去其熱,此外其尚有消食之作用,兩藥合用,濕熱之邪則無所遁形,最后再以葛根升請陽,止泄瀉以治其標,恢復臟腑生理功能。全方配伍嚴謹,既標本兼治,又順應臟腑之功能,真可謂是深得中醫(yī)精髓之妙。而最傳神者則是在有便帶紅者,加紅糖少許。紅糖性溫味甘,有活血化瘀、暖中止痛之功效,于上述清熱利濕劑中加少許既不影響全方整體清熱之功又有助于活血化淤,并且又能免于因清熱太過而致使腸胃功能損傷。真乃神來之筆。
全方結構緊湊,立意深遠,筆者在總結陳本善院長臨床上對近30 例辯證為暑濕泄瀉的患者進行療效觀察,發(fā)現(xiàn)只要是濕熱型,不管是濕偏重,還是熱偏重,只要辨證準確,再在藥品的分量上略做調整,療效都是確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