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錫平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1)
18例肝移植術后切口毛霉菌感染護理
馬錫平
(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1)
總結和分析了18例肝移植術后患者院內(nèi)毛霉菌屬感染的臨床資料、臨床表現(xiàn)和護理方法。18例患者中肢端感染6例,腹部切口感染12例,經(jīng)過遞增法注射靜脈用藥脂質(zhì)體兩性霉素B(Amb)治療之后,死亡8例,死亡率為44.44%。肝移植術后患者的毛霉菌感染死亡率高,而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嚴密的護理是降低其病死率的關鍵。
肝移植術;毛霉菌感染;護理
研究顯示[1],肝移植后超過40%的患者發(fā)生真菌感染,其中念珠菌和曲霉菌占80%,毛霉菌感染相對較少,但最為嚴重,毛霉菌好感染于肺、腎、鼻及皮膚,毛霉菌感染常因因感染得不到控制而導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從2014年1月-2014年10月對我院18例肝移植術后并發(fā)毛霉菌感染患者進行積極治療及護理,收獲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匯報如下。
本組1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齡在41~60歲之間。其中肢端感染6例,腹部切口感染12例,所有毛霉菌屬感染的診斷均嚴格患者傷口的分泌物、痰液培養(yǎng)以及傷口病變組織的病理學檢查的結果而確定。報告均發(fā)自本院微生物科和病理科。首次出現(xiàn)毛霉菌感染癥狀的時間大概為7~19天,中位時間為術后第10天。所有毛霉菌感染患者治療的主要藥物是脂質(zhì)體兩性霉素B(Amb),利用遞增法注射靜脈用藥劑量。先用1mg劑量進行測試,24 h后達到10~15 mg劑量,逐步的加大劑量至1 mg kg·d,以兩個月為一個療程,控制病情,待真菌培養(yǎng)呈陰性后停止用藥,但總量低于3~4 g[2]。經(jīng)及時治療及護理干預后,18例肝移植患者手術后毛霉菌屬感染患者,10例感染患者病情穩(wěn)定。死亡8例,死亡率為44.44%。較以往我院同期死亡率明顯下降,說明及時有效的救治及細致護理,有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手術后毛霉菌屬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進行肝移植術,加上術后并發(fā)感染,這種急劇的角色轉換致使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因而,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耐心細致地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并鼓勵其勇敢面對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同時動員患者家屬共同進行心理開導,讓患者的情緒穩(wěn)定,積極的面對病情,面對人生。2.2切口護理
肝移植術后的毛霉菌感染的切口具有紅腫不明顯,并且大量壞死的癥狀,在皮下脂肪部位的壞死病灶明顯,并且迅速的擴大[3]。護理人員應該隨時清理手術切口保持干燥,并觀察切口滲出液的形狀和量多少,準確的留取切口分泌物做細菌培養(yǎng),如有異常應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換藥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切口感染的大小進行藥物更換次數(shù),并且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對于換藥的廢棄物應該分類集中處理,更快的促進切口的愈合,通常在開始用0.02% 兩性霉素B溶液紗布濕敷4次/天、15 min/次,維持紗布的濕潤;并且在紅外線照射以殺死細菌,3次/d、30 min/次。在本組病例中術后12 d有切口的部分組織壞死癥狀,經(jīng)過有效治療和護理,大約在33d長出新鮮的肉芽,病例監(jiān)測未發(fā)現(xiàn)毛霉菌,行二期縫合,術后53 d后切口愈合。
2.3 用藥的觀察和護理
Amb是根據(jù)兩性霉素B和膽固醇硫酸鈉以1∶1摩爾比混合而成,最終成為盤狀微粒的懸濁液,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可產(chǎn)生發(fā)熱、惡心、嘔吐和心跳加速等癥狀,嚴重者可有出現(xiàn),低血糖、蛋白尿等臨床癥狀。因而,在患者用藥期間,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的用藥表現(xiàn)進行觀察,并在給藥期間每2周進行一次常規(guī)檢查,及時評估檢查結果,并根據(jù)患者的檢查結果及臨床表現(xiàn),遵醫(yī)囑給予及時治療。
2.4 靜脈的選擇與保護
Amb對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因此需要在管徑粗的深靜脈注射較為方便,例如境內(nèi)靜脈等。在同一靜脈中不應該注入除Amb以外的藥物。通過外周靜脈給藥,對于穿刺部位出現(xiàn)的紅腫和疼痛,應及時用25%硫酸鎂濕敷,癥狀很快消失。勻速的注入藥物,藥物注射速度波動態(tài)度會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2.5 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Amb容易抑制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此,在使用中護理人員應該及時的檢測血壓、呼吸和心率等功能變化,以保證患者安全。在本組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使用藥物后,心率突然加快到135次每分鐘,呼吸急促達到43次/分,血壓達到158/100 mmHg,并伴有窒息感和煩躁的癥狀,護理人員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通過減慢輸液速度,靜脈加入氟美松5 mg,10min后癥狀緩解。
2.6 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及預防
Amb最常見的副作用是低血鉀、低血糖。因而,患者用藥期間,護理人員應每天檢測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測尿密度、電解質(zhì)、肝腎功能、血糖等指標變化情況,經(jīng)過嚴密的觀察及護理,本組18例患者未有低血鉀、低血糖等并發(fā)癥發(fā)生。2.7預防感染
為了防止交叉感染,在患者入住病房前應該進行全身上下的消毒處理,病房內(nèi)的所有設備和使用設施都應該進行消毒處理,包括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服和手套以及注射臺等,并進行適當?shù)拈_窗和進行光照。
肝移植患者術后的感染大部分是真菌、細菌或是其他感染,對于罕見的毛霉菌感染是十分危險的。在對本組搜集的18例肝移植術中毛霉菌感染的患者中,10例感染患者病情穩(wěn)定。死亡8例,死亡率為44.44%,較以往我院同期死亡率明顯下降。這主要是由于本組患者均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同時給予了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使得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效果良好,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死亡率明顯降低。綜合上述的研究,對于肝移植術后毛霉菌感染的患者,及時有效的治療及全面的護理干預是救治成功的關鍵,這不僅對治療和護理毛霉菌感染患者有著積極的功效,在整個肝移植患者術后護理中都有重大的借鑒價值。
[1]胡建芬.3例術后切口毛霉菌感染患者的護理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9,5(10):38-39.
[2]何江娟,王薇,章向英.例活體肝移植術后切口毛霉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護理護理與康復2009,8(7):629-630.
[3]李愛民,曹力,趙海平.肝移植手術后并發(fā)毛霉菌屬醫(yī)院感染的臨床分析護理學雜志2006,21(6):69.
R619+.3
B
1009-6019(2015)13-0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