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浙江舟山316004浙江財經(jīng)大學會計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近幾年,中國紅十字會的“郭美美事件”、中國慈善總會的“無錫尚德詐捐門”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使慈善公益組織的公信力急劇下降,直接導致社會公眾捐款數(shù)額銳減,我國慈善公益組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機,重塑我國慈善公益組織的公信力迫在眉睫,同時相關數(shù)據(jù)也折射出目前我國的慈善公益組織在會計規(guī)范與信息披露程度方面存在嚴重不足。本文通過分析目前我國慈善公益組織會計不規(guī)范的原因,針對我國的現(xiàn)狀提出提升慈善公益組織公信力的具體對策。
目前我國大部分慈善公益組織仍舊使用事業(yè)單位會計處理方式,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存在規(guī)定與現(xiàn)實情況脫節(jié)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各組織會計分錄處理混亂的問題,缺少一套有針對性的制度來規(guī)范慈善公益組織會計實務操作中捐贈收入的合理核算。當慈善公益組織收到捐贈并存入銀行時,會計分錄為: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捐贈收入”科目。當慈善公益組織捐贈支出時,會計分錄為:借記“其他應付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一筆捐贈任務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一般都要經(jīng)歷幾年才能完成,這就會導致次年繼續(xù)此捐贈活動時無法確定具體的結余資金。捐贈收入已經(jīng)在當年做賬,并且當年也完成了一部分的捐贈任務,年末結存凈資產。這樣的業(yè)務在慈善機構往往一年不止一次,所以捐贈收入和捐贈支出這兩個會計分錄就會造成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處理不切實際,資金處理存在偏差。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還存在對會計科目確認方式不符合實際的問題,《制度》中提到對于非營利組織接受的勞務捐贈,不予確認但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作相關披露。但是慈善公益組織在現(xiàn)實中有些勞務捐贈是需要出資購買的,面對這一情況,如果僅僅是單純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就很難反映慈善公益組織最真實的財務情況,也會縱容某些管理者謀取私利,損壞社會公眾的利益。
目前我國慈善公益組織中只有規(guī)模較大的慈善公益組織會提供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規(guī)模小的慈善公益組織很少甚至從未提供審計報告,由財務部門或者其他不正規(guī)的組織進行財務審計等(劉慧鳳,2013)。這樣就無法保證我國慈善公益組織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不能真正做到會計信息的公開透明,不能完全獲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感。
目前之所以會有那么多慈善公益組織不將其財務信息向社會公眾進行公開披露,是因為我國慈善公益組織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問責機制不完善 (何梅萍,2010)。雖然目前《慈善公益捐贈信息披露指引》、《基金會管理條例》等政策制度都對會計信息披露進行規(guī)定,但只是就披露信息、披露時間、披露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致的規(guī)定,對于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組織卻沒有相關的處罰和問責機制,這就會助長部分組織的僥幸心理,也會導致政府在監(jiān)管處罰上缺乏可操作性的依據(jù)。近幾年,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慈善公益組織數(shù)量開始增加,致使越來越多組織利用捐贈主體的多元化,無法有效監(jiān)管的狀況編造慈善組織內部的會計信息,通過披露有利于自身的虛假會計信息非法牟利。
我國慈善公益組織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的原因有:一是部分管理者披露意識不強,二是我國缺乏會計信息披露標準和披露平臺。目前,慈善公益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唯一可以遵循的只有《慈善公益捐贈信息披露指引》,但是這其中只涉及各個組織應該在何時披露、披露哪些信息等部分內容,對于社會公眾最關心的信息甚少提及;會計信息披露平臺只有部分慈善公益組織各自的官網(wǎng)。慈善公益組織缺少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互動,造成只披露對自身發(fā)展有利的會計信息,而隱藏社會公眾最關心的會計信息。
目前慈善公益組織只是履行會計信息披露這一職責卻沒有保證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我國慈善公益組織缺少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民間第三方評估機構,目前存在的政府監(jiān)督和評估機制已經(jīng)很難推動我國慈善公益組織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所以必須擴大監(jiān)督范圍,加大評估強度。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慈善公益捐贈信息披露指引》等政策制度雖然都對我國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處理進行了規(guī)范,但是由于現(xiàn)實的多樣性以及慈善公益組織的特殊性,還存在諸多偏差和落后,必須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細化我國慈善公益組織的會計制度,規(guī)范會計處理?!跋薅ㄐ跃杩睢边@一科目由于救災活動時期分布較長,所以在年末結存限定性凈資產時要根據(jù)收到的捐款收入做會計分錄,借記“非限定性凈資產”科目,貸記“捐贈收入”科目;根據(jù)當年的支出數(shù),借記“限定性支出”科目,貸記“非限定性凈資產”科目,這樣第二年繼續(xù)開展救災活動時就可以確認剩余資金。
為了使慈善公益組織內部、捐贈者、受贈者等利益相關者能及時了解捐贈支出的具體明細,各組織單獨設立捐贈支出的會計科目,并且在該科目下面設置如“救災捐贈支出”、“助學捐贈支出”、“救助捐贈支出”等二級科目,組織每發(fā)生一筆支出就記錄相應的會計憑證。并且捐贈支出與捐贈收入兩個科目相互匹配,有助于慈善公益組織及時了解捐贈結余情況。支出科目的子科目必須設置其他支出科目,以方便社會公眾或審計部門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慈善公益組織用于非公益用途的支出情況。除了以上科目,慈善公益組織會計制度還應該對存貨、折舊等科目進行細化。只有規(guī)范我國慈善公益組織的會計處理,不斷細化目前的會計處理方式和相關的會計制度,才能將組織內部最真實的資金流動反映在賬面上,公布在社會公眾的視線中。
目前我國慈善公益組織最需要的就是加強與社會公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只有通過交流溝通雙方才能相互了解對方的初衷和意圖。進行交流溝通就需要一個慈善公益組織和公眾之間的互動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各個組織可以直接地了解到社會公眾捐款的初衷以及他們的捐款意愿,通過了解的信息更加合理、有效地對捐贈物款進行安排和利用,社會公眾也可以通過該互動平臺對慈善公益組織實際的捐贈物款處理及時了解,并且了解組織日常的運作方式,更好地對目前慈善公益組織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直觀了解。本文將具體從線上互動平臺和線下互動平臺來加強雙方之間的認知和理解。
1.線上平臺。慈善公益組織可以單獨就本組織的實際情況建立會計信息線上平臺,該平臺必須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財務會計報告。除了原本規(guī)定的年報和中期財務會計報告,在重大救災時間后60天內必須公布本次重大救災事件中捐贈支出的具體明細,何時從何地以多少單價購買多少數(shù)量的救災物資都要一一列出,并且明細后面必須將商家的聯(lián)系電話和具體位置公布,這樣有助于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各組織根據(jù)自身規(guī)模確定一定的捐款收入金額,一旦超過這一金額就必須向捐贈者了解他捐贈這筆物款的初衷,并且在使用這筆物款時告知捐贈者。第二,信息查詢平臺。捐贈者在進行捐款時必須詳細登記身份證,這樣可以避免同名同姓情況信息查詢的困難,之后捐贈者可以通過線上平臺查詢自己的捐贈款的具體去向。第三,客服專區(qū)。定性的機械平臺往往不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必須設置客服專區(qū),慈善公益組織可以聘請高素質的專業(yè)人才對社會公眾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一方面要求專業(yè)人才在思想品質上一定要高尚,另一方面要求在專業(yè)知識上要扎實。第四,意見專區(qū)。意見專區(qū)可以設立會長、財務部等子區(qū)讓社會公眾進行意見反饋,將現(xiàn)實生活中對會計信息或者其他信息公開情況進行反饋。
2.線下平臺。線下平臺主要指慈善公益組織與社會公眾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面對面交流。由于社會公眾數(shù)量過多、分布廣泛,所以實行對每個社會公眾的線下交流有一定的困難。慈善公益組織可以定期去各個社區(qū)走訪,在重大災難時期走訪頻率要增加,在對社區(qū)走訪時,要有一定的時段,這樣才能使社會公眾充分地與慈善公益組織加強互動了解;另一方面,企業(yè)組織捐贈的物資較多,慈善公益組織可以定期去企業(yè)進行宣傳和互動,在了解企業(yè)實際需求的同時也可以宣傳慈善公益的主旨,促進雙方的信任和了解。
單純地建立線上與線下的互動平臺不能滿足所有人的互動交流,實際中還要做到線上線下平臺的整合工作,客服專區(qū)中客服人員要將社會公眾經(jīng)常詢問的信息進行記錄和整理,然后一方面在線上平臺上進行公開,另一方面可以在線下互動中著重進行公開。線下的互動交流活動要做好活動記錄,例如一些影音、圖片資料在線上互動平臺進行宣傳,要社會公眾充分了解慈善公益組織的日常互動活動。
針對捐贈支出必須做到披露充分透明。捐贈支出是社會公眾最為關注的數(shù)據(jù),慈善公益組織每一筆捐贈支出都要詳細地在會計報告或者財務報告附注中標明信息。在慈善公益組織完成會計信息披露之后,除了政府監(jiān)評估機制的評估,還應該建立民間第三方會計信息披露評估機構,對慈善公益組織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估,第三方評估機構可以直觀地反映社會公眾對會計信息披露的態(tài)度和意見,一旦出現(xiàn)慈善公益組織走形式地披露會計信息,第三方評估機構可以判定此次披露無效,責令慈善組織在10個工作日內重新披露,倘若此評估不合格,除了接受相應的懲處,還將要求審計部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直接去該組織進行查閱憑證、報表,并替其進行披露。
目前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規(guī)范只有規(guī)章制度,如《慈善公益捐贈信息披露指引》、《基金會管理條例》,缺少具有強制性的法律體系,就會導致部分慈善公益組織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僥幸心理。針對慈善公益組織這一特殊組織進行立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立法:第一,制定相關法律,進一步明確慈善公益組織在我國的法律地位,通過立法明確慈善公益組織捐助的監(jiān)督機制以及捐助的可循程序,明確慈善公益組織、捐贈者、受益者、受贈者等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力與利益。第二,通過立法規(guī)范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處理的標準,明確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處理的方式確定相關的法律責任,為慈善公益組織會計準則提供法律依據(jù)。第三,通過立法明確慈善公益組織在進行捐贈支出應該履行的披露義務,一旦沒有行使這一義務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相關的立法,一方面可以使慈善公益組織在日常業(yè)務、會計規(guī)范、會計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法可循,另一方面可以保障社會公眾的基本利益。
目前大部分慈善公益組織不愿意將財務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原因是目前我國沒有責任問責機制對不良行為進行懲處。部分慈善公益組織管理者就會滋生僥幸心理,要杜絕這種僥幸心理,就必須建立健全慈善公益組織責任問責機制。通過問責機制杜絕慈善公益組織在財務會計處理、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情節(jié)嚴重的問責機制可以與立法相結合,加大責任問責的懲處力度。通過健全的責任問責機制,使慈善公益組織各盡其職,將捐贈的每一份物款都用得其所,為我國慈善公益行業(yè)整頓不良風氣。
因為慈善公益組織的公益性,所以在日常經(jīng)營過程中會受到政府的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經(jīng)濟補助。而慈善公益組織的會計披露不僅影響捐贈者的利益,而且牽涉到所有納稅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將慈善公益組織會計規(guī)范程度與稅收優(yōu)惠直接掛鉤。在本年度會計規(guī)范程度優(yōu)異的組織,下年度可以加大其稅收優(yōu)惠力度,使慈善組織可以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慈善公益事業(yè)的運作,在本年度會計規(guī)范不合格的慈善組織,下年度可減輕甚至取消其稅收優(yōu)惠,使慈善組織可以在下年度做好內部的會計規(guī)范和財務會計信息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