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襄陽441053)
任務型教學法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劉東
(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襄陽441053)
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增強學習目的性。學生在具體任務的指引下,所學知識得以運用并漸悟心得,學習主動性更強,態(tài)度更加積極,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升。
基礎日語;任務型教學;任務設計
任務型教學法是交際教學的延伸和具體發(fā)展,任務型教學使語言教學在具體的“任務中”得以加深理解,并通過具體任務安排讓所學知識現(xiàn)學現(xiàn)用、學以致用。學生通過參與具體任務,不僅能切身體會所學知識的實用性,感悟個人語言學習心得,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和課堂關注度,使其在專心于授課進程的同時,能調(diào)動主動思維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任務型教學在教學中優(yōu)勢明顯,受到各級各類教學科研工作者的熱情追捧。
任務型教學源于交際語言學理論。20世紀末期開始,提倡以任務為先導、使用語言進行任務表達的教學方式被引入到我國英語教學中。1998年任務型教學法在高中逐步開展,次年在初中開始推行。使用任務型教學法目的在于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和提高語言表達技巧。任務型教學主張以任務為核心單位計劃、組織語言學習。關鍵詞“任務”,指以某種目的性的活動為前提,在這一假定活動中語言學習者運用語言達到某種期望真實之效果。
隨著任務型教學法的普遍使用和關注度不斷提高,相關研究也躍然紙上。近年來,國內(nèi)關于任務型教學法的研究蓬勃發(fā)展,從初高中英語語言教學到大學階段英語教學,不僅局限于語言教學,理工和藝術類教學中也有實用。任務型教學法相關定義概念也各有不同,Peter Skehan對于“任務型”中的任務,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觀點的基礎上定義為:(1)任務以意義為主;(2)任務中的問題通過語言交際方式解決;(3)任務與現(xiàn)實活動有相識之處;(4)強調(diào)完成任務;(5)依據(jù)結(jié)果評價任務[1]。在語言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核心要求模擬日常社會生活和學校生活場景運用相關語言進行表達活動,讓語言學習者把日常生活之語言真實運用于語言練習。
任務型教學在語言教學中有其獨特的關聯(lián)性和可操作性。語言學習者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感悟、理解、領會、掌握以達到熟練應用之目的。任務型教學基于知識積累并逐步展開。筆者通過查閱先行研究,根據(jù)日語教學特點把任務型教學的任務設計分為:課前任務、課中任務和課后任務。首先,課前任務提倡預習和發(fā)現(xiàn)。在新課授課前,應養(yǎng)成預習習慣,使學生了解并記憶新課詞匯和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自學難點,提高學習針對性?;A日語階段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加速收獲個人學習心得,逐步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其次,課中任務注重練習和掌握。在新課講授中,針對語法、句型類重難點:一方面,使用課后習題對“任務”進行針對性練習,讓學生“迎刃而上”;另一方面,提倡“任務定制”,即設計相應場景進行句型語法任務練習。使用“任務定制”式情景教學,采用具體場景設定引導完成教學任務。再次,課后任務注重演練和應用。新知識學習后經(jīng)過短時間知識沉淀,部分知識得以掌握,學習重點轉(zhuǎn)入知識活用階段。此時采用任務發(fā)表進行語言演練,既能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又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之感??芍^通過合理任務,使語言學習取得一舉兩得之效。
教師在任務設計進行中要做到:第一,課前重視備課。教師在課前應充分了解知識要點,合理構思設計“任務”,即“任務定制”。設計合理任務,激活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完成學習目標;第二,課中關注反饋。在教學進行中,應關注學習狀況,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發(fā)現(xiàn)未解難題;第三,課后積極反思。課后堅持教學反思,整理教學心得,發(fā)現(xiàn)遺留問題,為教學研究積累最直接最生動最有理之教學案例,促進教學科研能力提高。
語言是人們?nèi)粘Ia(chǎn)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學習語言更應突出其使用性和實用性,語言教學提倡學以致用和增強語言應用能力。任務型教學法正是以此思想為指導進行教學安排,在熟悉語言應用方略和掌握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通過日積月累逐步提高語言表達。其優(yōu)勢表現(xiàn)為:
首先,增強學習趣味性。教學中使用特定任務進行語言教學,學生帶著任務在相關背景知識、場景指示中用已知語言進行表達,學習任務得以順利完成。任務型教學法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fā),學習方向性得以明確,而且突顯了語言學習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筆者通過日常教學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教學目標具體、教學內(nèi)容明確、教學事例易懂之前提下思維愈發(fā)敏捷,詞匯、語法、句型使用更加準確合理,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充滿求知欲,課后常有“意猶未盡”之憾。
其次,提高教學目的性。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課前預習、課中解惑并著重理解和記憶,學習效率會進一步提高,使個人學習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在課前預習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詞匯、語法和句型,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2]?;A日語兩學年四學期的能力培養(yǎng)為二年級下學期通過全國日語四級考試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養(yǎng)成了積極主動之學習習慣,更為備考日本語能力一級考試添磚加瓦、錦上添花。通過前期知識扎實儲備和自學能力養(yǎng)成,學生大都建立起一整套適合個人的學習方法和解惑秘訣,在此基礎上認真?zhèn)淇?,順利通過日本語能力一級考試指日可待。據(jù)統(tǒng)計,2011級28名學生中,一次性通過全國大學日語四級考試和日本語能力一級考試的同學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均好于其他同學。因此,任務型教學法在基礎日語教學中,在習慣養(yǎng)成和能力培養(yǎng)方面具有極強的使用基礎和極高的應用價值。
最后,提高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高中階段的語言學習較注重語法能力和應試能力,而忽視語言應用能力,導致大部分學生只會“啞巴英語”。該類學生已熟練掌握大量語法體系和詞匯,應試能力極強。然而,一旦進入真實語言環(huán)境,他們使用語言進行表達的缺點便暴露無遺:語言轉(zhuǎn)化慢、對話回應滯后、詞匯使用不合理等。這正是任務型教學在語言教學中不斷擴展使用的原因之一,期望改變現(xiàn)有語言學習中的狀況。任務型教學法在語言教學中已具備極好的使用前提,有較大的使用空間,有可期待的提升效果。
筆者將任務型教學應用于日語專業(yè)一年級《基礎日語》課程,選用上海外教出版社新版《新編日語》第一冊。
(一)任務設計
新版《新編日語》參照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入語音、詞匯、文字、文法、句型等方面內(nèi)容。第一課到第五課為假名識讀以及語音入門,從第六課開始逐漸進入篇章型講解,文章分為前文、會話和讀解文,在學校、社會、家庭生活類篇章學習中加入文化、風俗、社會知識等內(nèi)容。文章體例除對話外,讀解文部分加入書信、日記類應用文,讓學生熟悉并掌握日語應用文書寫,豐富所學知識內(nèi)容。
本次任務設計選擇第一冊第九課《家族寫真》。選擇“家庭”為關鍵詞,學生易于回憶起成長中的趣事、生活經(jīng)歷、個人感悟,找到可言之話題。上此課時,新一屆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已經(jīng)有10周的時間,已逐漸適應大學生活,專業(yè)學習逐漸步上正軌?;A日語初級階段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日語興趣的同時,還注重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隨著日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逐漸掌握日語學習方法,并有學習心得,語言應用能力提高,為學習高級日語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前8課的學習,教學重點轉(zhuǎn)向語言能力塑造,學生逐步領悟日語學習要領,教師適時采用任務型教學能提高其學習熱情、激發(fā)其語言表達欲望?;A日語課程每周4次,每次2節(jié)課90分鐘。本次任務設計中按照教學課時進行任務安排,具體分為課前任務、課中任務、結(jié)課發(fā)表任務。
(1)課前任務。根據(jù)本課標題進行背景知識解析,提倡對課中詞匯、語法、句型進行自主學習。第一次課,讓學生基于本課標題進行背景知識講述。當下大學生以90后為主,90后的生長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其知識面和個人能力比往屆大學生已有大幅提高[3]。當90后遇到難題,他們不僅會討教老師和長輩,更多時候會求助網(wǎng)絡百科。在“遇疑問時去找誰?”的隨機調(diào)查中,22人中的13人次首選借助網(wǎng)絡。這為任務教學中背景知識的了解打下良好基礎。
本次任務目標:用日語講述中日兩國家庭構成基本情況。在全班同學中隨機選擇1名同學以5分鐘為限進行內(nèi)容匯報,要求較詳實地介紹中日兩國家庭的特點、區(qū)別及存在問題。隨機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每人都有“危機意識”。本次任務的完成度較高,但人人參與發(fā)表的意圖未能實現(xiàn),僅有4位同學參與進來。參與人數(shù)少成為第一階段任務中之缺憾。
在前文講述部分,以學生為主進行講解和會話說明,并就新出語法進行講述。這要求學生在課前任務階段付出更多時間和耐心,充足儲備相關詞匯并鉆研語法句型。學生在前期預習中會遇到未知語法,不能明了語法意義,不能疏通文章大意。此時教師應起到畫龍點睛、承上啟下之功用,著重講解疑惑語法句型,通過“定制任務”提示,“消滅”疑惑。
(2)課中任務。通過前文學習和課中會話部分重難點講解,學生已經(jīng)逐步熟練要點知識,結(jié)合課后習題和隨機場景練習進行講評。例如:在場景任務設定中,讓學生準備自己家人照片進行兩人一組會話。此類會話練習具有考察學生課文會話流程掌握情況之功用。對已學會話內(nèi)容熟悉度高、知識掌握好的同學,在場景會話任務完成中表現(xiàn)優(yōu)異,語言連貫流暢;相反,對已學內(nèi)容熟悉欠佳、知識要點不清、場景練習表達差強人意的同學出現(xiàn)多次停頓,不知如何進行會話演練。
(3)結(jié)課發(fā)表任務。通過課前任務和課中任務,學生已掌握本課的表達和語句知識,要求他們基于已學知識和語言能力表述《我的家庭》。使用《我的家庭》為題進行總結(jié)性發(fā)言可以充分反映前兩個月日語學習情況,甚至可以成為前兩個月學習之匯報展示。此次課后任務充分反映出日語學習情況和不足之處。
(二)注意事項
第一,教學任務要明確。學生在預習階段對新語法體系已有所了解,教師此時要求學生用已知知識仿照例句進行造句練習,可以使學生熟悉使用方法和強化記憶[4]。明確的教學任務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及學習針對性。學生的課后反饋說明:預習后的語法學習使要點理解更加透徹、課堂學習更加有效、知識性更強、學習氛圍更濃厚。第二,以學生為主。在語言學習中,筆者主張實踐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有助于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習語言興趣,有助于順利通過日語能力考試。第三,實施方式因材而異。在基礎日語教學中,文章內(nèi)容包括日常生活寒暄類、校園生活類、外出打工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任務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根據(jù)素材進行任務前準備,輔以相應詞匯儲備和相關語法,表達能力勢必進入良性循環(huán)軌道,在課程難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綜合應用能力隨之不斷提高。
本次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表明:第一,從課前階段的準備和解說看,學生付出了大量時間,解說內(nèi)容凝結(jié)了個人智慧。可以看出,在已知具體任務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不“拖泥帶水”;采用隨機方式,學生主動性得以增強,課堂上踴躍發(fā)言,任務型教學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第二,課中階段雖說學生能夠運用手中工具書獨立學習部分知識,但仍需輔助性講解。所以任務型教學雖提倡以學生為主,但教師輔助必不可少。教師如黑暗路途中的一盞明燈,指引學生前行。第三,總結(jié)階段的發(fā)言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大部分學生能夠自如講述,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表達錯誤,處于欲言又止的狀態(tài)。這給今后的教學工作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提高每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
[1]Peter 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22-126.
[2]岡崎敏雄,川口義一等.ケーススタディ日本語教育[M].東京:おうふう,2005:73.
[3]劉東.高校二外日語教學面臨的變化及其對策[J].襄樊學院學報,2011(12):68-71.
[4]石田敏子.日本語教授法[M].東京:大修館書店,1988:130-137.
App 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Basic Japanese Instruction
LIU D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is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Basic Japanese instruction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focus their learning purposes.With the guidance of practical learning tasks,the students can practisewhat they are taughtandmake self-introspection;therefore,the students have higher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better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asic Japanese;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Task designing
G642.4
A
:2095-4476(2015)01-0079-04
(責任編輯:劉應竹)
2014-12-08;
2015-01-05
湖北文理學院教學研究項目(JY2013016)
劉東(1983—),男,湖北襄陽人,湖北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