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生,孫曉濱
(1. 廊坊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廊坊 065000;2. 河北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河北 廊坊 065000)
歷史文化散文的史學內涵闡釋與文化心理透析
——略評李延軍《我的邯鄲我的史》
賈永生1,孫曉濱2
(1. 廊坊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廊坊 065000;2. 河北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河北 廊坊 065000)
李延軍《我的邯鄲我的史》這部歷史文化散文集,透示著深厚的史學內涵與豐盈的美學旨趣暨多元的文化心理與可貴的價值探尋。
李延軍;我的邯鄲我的史;史學內涵;文化心理
這部洋洋32萬6千言的大著,筆者用了10余天時間精心研讀了兩遍,仍不忍釋卷。當今時代,令人一氣細讀兩遍的書極少,足見此書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作者李延軍,一位土生土長的邯鄲學人,原致力于理工學科,卻對歷史文化散文情有獨鐘;他才思敏捷,文筆機巧、老到,且不落俗套,可謂獨辟蹊徑。這位《百家講壇》的專欄作家,曾獲中國散文學會評定的散文一等獎,榮膺邯鄲文化特別貢獻獎,成績驕人?,F(xiàn)執(zhí)教于邯鄲高校,廣育桃李。這個酷愛邯鄲歷史文化創(chuàng)研的理工男厚積薄發(fā),前程無量。
史海鉤沉,書山攀援,懷古鑒今,縱論天下,延軍寫的是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散文。邯鄲學院院長馬計斌教授在此書序言中的幾句話頗為到位:“……史實與史識同在,歷史與現(xiàn)實交融,思想與藝術并舉,歷史性與文學性相映成趣……”延軍的歷史文化散文的史學內涵、美學潛質渾厚精深,大體有這樣兩種顯著特質。
(一)獨樹一幟,個性鮮明,巧用史實,熔古鏡今
延軍是個“邯鄲通”,某種程度可稱為邯鄲的“活字典”,他對這里的一草一木熟稔又摯愛。此書收有他37篇活說邯鄲歷史、狀寫家鄉(xiāng)文化、暢抒燕趙情懷、深掘史學底蘊的歷史文化散文。書分四章,一為邯鄲尋夢,二為邯鄲尋馬,三為邯鄲尋梅,四為行走邯鄲道。
源遠流長、絢麗多彩的邯鄲歷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亮點,輝耀千古;聞名中外的磁山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邯鄲又是座卓爾不群、逸韻獨標的歷史文化名城、含英咀華、博古通今的成語典故之都、風景獨秀、琳瑯滿目的中國散文之城,許多有識之士正為構建“邯鄲學”而奮戰(zhàn)不止。延軍屆時推出了《我的邯鄲我的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5月版),為進軍“邯鄲學”打了一聲響炮。他獨具機杼,新意迭出,巧用“夢”、“馬”、“梅”這些與邯鄲息息相關的歷史文化圖騰,生動解夢,多方尋馬,別致話梅,深悟并揭示出其史學底蘊與美學觀照,從而釋放出不竭的思想張力與歷史擔當,匯聚起威力無比的正能量。這些地道的發(fā)人深省的歷史文化散論,鑄成了一部凝重厚實、可讀耐讀的大書。
筆者對邯鄲歷史文化鐘愛有加,曾評說過多位邯鄲學者的著作,評論文章見諸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等多家大報,愿為彰揚邯鄲歷史文化獻綿薄之力。今睹延軍以散文筆法寫邯鄲歷史文化的新著,眼前一亮,內心欣慰,甚為喜歡他這枝活色生香的文筆。延軍的歷史文化散文符合“散文三性“:散文的文化本體性,散文作家文化人格的主體性,審美規(guī)范的先驅性。延軍其文明顯從單向度、窄平化思維跨越到多向度、開放性思維。他對歷史文化散文中思想力、史識、詩意的巧妙把控與整體兼融恰到好處,較好完成了思想者、學者、詩人三個維度的融合統(tǒng)一,這是其成功的因緣。他在《邯鄲尋夢》一文,道出了并不美麗的黃粱夢的人生真諦,道破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凄慘結局,道明了夢有千千結的現(xiàn)代版癡人說夢,道清了邯鄲夢猶似唐朝夢與夢在非夢時的當代新夢。旨在激勵華夏兒女致力打造中華民族民殷國富、長治久安的繁榮新夢,饒有情致,催人奮行。繼而,延軍對紙上談兵、萬人唾罵的趙括并未人云亦云,簡單否定,而是實事求是地剖析了當時趙、秦兩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民心及國運、戰(zhàn)爭潛力、制度生命力合成的綜合國力,得出趙括必敗的結論,并充分肯定了他的膽量與勇氣,做出了客觀的歷史結論:責任不全在趙括,他壯烈殉職,死得其所。觀點新穎且公正。接著延軍對名將李牧的“中國式死亡”深表同情,并從李牧自身找出了原因,又聯(lián)想起后人韓信、岳飛、袁崇煥這些步李牧后塵的屈死名將,深刻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可惡,昭告世人:真正銘記歷史教訓并不簡單。延軍著力對平民出身的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的歷史因緣、時代背景、性格因素交代得一清二楚,讓人一目了然,對將相和的完美結局心悅誠服。讓人矚目的是,延軍對膏粱公子與平庸相國的混血兒——平原君的描寫一針見血,恰如其分,既不盲目拔高,也不任意貶斥,而是功過分明,天公地道。引人深思的是,延軍對趙國權奸——郭開的剖析亦一分為二,公允而深刻地指明其兩面性,進而揭開了這位賣國奸臣的來龍去脈與廬山真面。更讓讀者嘆服的是延軍對家喻戶曉的趙氏孤兒亦還原了歷史真相,是非分明,實事求是。此外,延軍對趙王城的興衰史,對尚義、尚和、尚法的君子三尚,對趙王陵的憑吊,對邯鄲馬姓家族的榮辱,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自成一體,且自圓其說,別開生面。
(二)獨辟蹊徑,心體相融,言志抒情,師心使氣
延軍旨在摒棄枯燥無味的論文腔,著意引進一些后現(xiàn)代主義研究與表現(xiàn)手法,以全新的人文視角,特有的個性張揚的大散文寫法,生動活脫地詮釋與再現(xiàn)了邯鄲歷史上一位位名人、一件件事體,為歷史與文化插上思想與藝術的雙翼,展翅高翔。
一篇散文、散論要想寫出新意,首在心體相融,獨具只眼,心即指散文的意旨、主題,體即是將心盡情表現(xiàn)出來的最恰切的表現(xiàn)手段。散文大家的作品多是心體交融,匯通中外,古為今用,破舊鑄新,當然貴在神似。延軍說得剴切:“……我要尋找的是邯鄲人精神家園中共有的那一匹匹靈魂之馬,邯鄲歷史上曾經的不甘人后、頑強拼搏的龍馬進取精神,以及邯鄲與馬之間淵源不解的歷史文化情結!”可謂妙言雋語,一語中的。
文學的個性風格歷來是一個繁復駁雜的理論場。延軍的歷史文化散文個性高揚,風格突顯,人品與文品俱佳,個性與文風有跡可尋,他是把才情、史識、文膽、風骨、格調融合在一起,述懷言志,嘯然自得,盡顯性靈,有特立獨行、渾然一體之勢。誠然,有些地方在持論上、闡析上有偏頗之處,但不失為一篇篇真性情、高見識、大手筆的美文。延軍在《邯鄲尋馬》一章中力推胡服騎射、氣吞萬里、功蓋如山的趙武靈王為愛馬、用馬第一人,并用大量史實表明:馬使邯鄲成了趙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戒古鑒今,文以載道,確信飛黃騰達的千里馬會云集邯鄲,為振興中華再立殊功。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延軍對“背水一戰(zhàn),拔旗易幟”的獨特闡釋,對韓信井陘大捷的別樣解讀,再次佐證了出奇制勝的兵家常識,著實發(fā)人深省。更令人激賞的是,延軍深情細述磁州古窯的生成、發(fā)展過程,縱聲贊美世界文化藝術百花園中這朵璀璨奪目的奇葩,那熾烈的情感力透紙背。最讓筆者感動的是延軍對千古賢相李沆剛正不阿、嚴于律己、忠肝義膽的坦蕩一生做了生動介紹,用鐵的事實說明:善有善報,好人一生平安。但亦深切指明:李沆的成功,僅是專制制度偶然間打了一個盹,決非普適現(xiàn)象。筆者格外注意到延軍對“士為知己者死”的諸多歷史現(xiàn)象極為關注,贊頌有加,把“士”喻為秉承民族道德與精神的高貴騎士。延軍特別對奉公守法、以身護法大加推崇,既歌頌了依法征稅、不畏權貴、忠心保國的小吏趙奢,亦贊美了深明大義、遵紀守法、禮賢下士的平原君趙勝,延軍還熱誠謳歌了趙簡子田畝改制的巨大歷史功用,別有眼光。難得的是,延軍不為尊者諱,對歷史陳案“趙氏孤兒”揭開真幕,指出司馬遷或紀君祥都在“孤兒案”中摻入了諸多個人情感色彩,有失公道,忽略了真正深層次的史實密碼。把顛倒的歷史又顛倒過來。這是人間正道。延軍用情最多的是《千古一嘆:沙丘宮英雄悲歌》,他痛悼英雄一世的趙武靈王的悲劇人生,盛贊其為趙國歷史上慷慨悲壯第一人!他對奸黨趙成、李兌的揭斥更是不遺余力。延軍在言志抒情,師心使氣上下了真功夫。
筆者以為:散文在情感抒發(fā)上有抒情與疏離之分,在語詞上有修辭與語義之分,在技法上有隱喻與警喻之分,在眼力上有知識與見識之分,欣見延軍正向散文創(chuàng)研的縱深方向掘進,期冀他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言為心聲。延軍在《邯鄲尋梅》一章卷首語中直抒胸臆:“有人說她出身貧寒,曾為煙花柳巷中的絕色舞女;有人說她出身豪門望族,舞蹈是她的藝術人生。有一點肯定無疑,她是天下名都邯鄲城中最善舞的美女,舞蹈與美貌共同構成了她生命長河中紛紛擾擾的朵朵浪花?!毖榆妼υ跉v史上聲名顯赫、才智非凡、長袖善舞的趙姬由衷贊美,對女媧、女修、陳杏園、羅敷、甄宓、蔡文姬、婁昭君、趙京娘、蘇三、郭隆真、王同惠、鄧麗君這些遠去的歷史紅顏,仔細評說,辯誣去垢,還其真面。這方面有兩個明顯特點。
(一)尊重生命,除暴安良,鏟除不平,天下為公
歷朝歷代,實現(xiàn)個人生命價值,祛除不公平現(xiàn)象,扶正驅邪,匡扶正義,均是人們的良好愿望。在男權占據(jù)歷史舞臺中心的封建時代,茍活在歷史夾縫中的紅顏女子難免命途多舛。恩格斯早就深刻指出:“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誠哉斯言。邯鄲歷代紅顏被作者重新檢視、詮解、匡正。母性悠悠,母愛綿綿,美德昭昭,才氣滔滔,延軍細說端詳?shù)内w姬、甄宓、羅敷這些紅顏身上迸射出感天動地的偉力。以傲雪紅“梅”喻之恰如其分。趙姬豈止是一個美麗舞娘,她有頭腦,多謀斷,成大業(yè),但她又是呂不韋手中的棋子。這就是歷史的真實。美艷多才的甄宓,如花似月,卻與祥和、安寧無緣,無法主宰自己命運,不能與心愛之人共度一生,空為“洛神”。美貌機智的少婦羅敷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終究敵不過封建強權,因為她只是一個無人救助的弱女子。
品讀了此書,更懂得了珍愛生命,尊重女性,匡扶正義,保障公平的至關重要。讓我們盡快尋覓春天的腳步,喊出真善美的心聲,打造一個充滿正氣、公平與詩意的美好世界。
(二)感恩鄉(xiāng)梓,重情重義,興家隆邦,國家至上
本書的出彩部分是第四章:行走邯鄲道。正如延軍所言:“能有一次在這條古道上行走的人生,我無怨無悔!余生能在這條古道上繼續(xù)走下去,一直是我不泯的幽夢!”筆名“酸棗”的延軍寫起家鄉(xiāng)的酸棗樹激情滿腔,撼人心魄。他將家鄉(xiāng)的酸棗樹比成“邯鄲人固守的靈魂家園!”對故土的火樣深情躍然紙上。延軍對家族文化的不懈探覓感人至深,他無時無刻不在搜集邯鄲肥鄉(xiāng)城北十里郭家堡他的老家的舊事新聞,以化作自己造福鄉(xiāng)梓、奮然前行的原動力。延軍在《三千年大風誰為狂》一文中寫了他的獲獎歌詞《大風高歌三千年》的孕育與產生過程,情真意切,蕩氣回腸。詩為心聲,歌詞乃是心靈的顫音?!肮盼洚敚笃皆?,黃塵古道是邯鄲;獵獵太極風,錚錚熱血男,慷慨悲壯,大風高歌三千年……”一唱三嘆,一氣呵成,一瀉千里;唱響燕趙,唱響神州,三千年英雄氣永遠激蕩!延軍家國情懷深重,報國壯志彌堅,他還是個重情重義的男子漢?!兜靡鈺r,卻忘了那個人》這是筆者鐘愛的佳作,延軍在文中寫的李清山老師,筆者在一次散文研討會上亦與之晤談過,其坦誠、淳厚、真率、健朗的形象記憶猶新;延軍念念不忘其扶攜之恩,情深似海。這種品性,至為高潔。人淡如菊,誼比天高,此為大德。延軍在《邯鄲,我為您耕耘》一文中繼續(xù)感恩助其成長的諸位友人,感恩國家培養(yǎng),飲水思源,永不懈怠,確信延軍會越走越堅實。
延軍是個多面手,這在“做客‘文學時間’”一文中精彩紛呈,這份長長的訪談錄,延軍頭腦清晰,談鋒甚健,無一句套話,皆說在點子上,扣響了聽眾的心弦,好評如潮。延軍不僅文章感人,演說更是動人,堪為多能兒。延軍在《為歷史插上思想與藝術的雙翼》一文中盡興闡述了他的歷史文化散文觀,要言不繁,論之有據(jù),文末他大聲疾呼:“人類文明,博大精深!不必自謙,睜開慧眼吧,奉上一縷屬于我們這代人的嶄新思想!”
當然,該書亦有不完備之處,某些觀點與提法尚有待商榷,編排與行文上亦有重復之嫌,但瑕不掩瑜,這確是一部值得認真研讀之書。
I207.6
A
1673-2030(2015)04-0124-03
2015-09-05
賈永生(1944—),男,北京人,廊坊師范學院教授、編審,中國作協(xié)會員。20世紀60年代北大中文系畢業(yè)生;孫曉濱(1972—),男,河北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流通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