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關(guān)漢卿雜劇中的儒家文化

      2015-03-28 03:51:14鄧彩霞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年12期
      關(guān)鍵詞:關(guān)漢卿元雜劇儒家文化

      鄧彩霞

      (西南大學 文學院,重慶 400715)

      ?

      關(guān)漢卿雜劇中的儒家文化

      鄧彩霞

      (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400715)

      摘要: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不僅影響著文人士子的心態(tài),也作用于藝術(sh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形式。元雜劇作家大都飽讀詩書,受傳統(tǒng)儒家文化教育。關(guān)漢卿作為由金入元的儒家知識分子也不例外,儒家文化在關(guān)漢卿的雜劇中有諸多表現(xiàn):有對忠義孝悌的弘揚、對天人關(guān)系的認同和濟世安邦的夙愿等等。這些表現(xiàn)無一不是對當時蒙元黑暗社會和眾生相的真實描摹,是作者對丑惡現(xiàn)實的奮力控訴與內(nèi)心理想的真實吶喊。

      關(guān)鍵詞:關(guān)漢卿;元雜??;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在中國文化的歷史洪流中綿延時間最長,也是對中國文化與國民精神作用最為突出的學說。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者需要確立一種主流思想來維護社會與國家的和諧與穩(wěn)定,而儒家文化倡導的忠義孝悌、倫理綱常、尊卑等級等理念正是符合了統(tǒng)治者的要求。儒學在歷代的傳承過程中雖有所變易,但其基本的精神內(nèi)核卻始終如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四書五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而大力弘揚的孔孟儒學首發(fā)其先,成為一時顯學。西漢武帝為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目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確立了以董仲舒為首的儒學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后儒家文化與佛教、道教文化沖突、抵觸后相互滲透,至兩宋實現(xiàn)了由傳統(tǒng)儒學到新儒學——理學的轉(zhuǎn)變。儒學以“仁”“禮”為主要支點,構(gòu)建起的道德倫理體系講求“親親”“尊尊”,以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目標。儒家文化主要的本質(zhì)與核心思想一脈相承:仁禮孝悌、忠義禮樂、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為政以德等等。這些在關(guān)漢卿雜?、俦疚脑s劇均引《關(guān)漢卿戲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6.中的表現(xiàn)十分廣泛,如鼓勵文人志士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科舉仕途,倡導積極入世;有對忠義君子、人倫孝悌的謳歌弘揚,起著道德、警世的教化作用;也有著對天人關(guān)系的認同,彰顯著儒家“天人合一”以求和諧的思想。關(guān)漢卿所處的蒙元是由北方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封建帝國,少有道德修養(yǎng)與文化積淀。[1]2元朝制定的“四等人制”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元代文人幾乎仕進無門,儒士的社會地位不如娼妓?!疤厥獾纳瞽h(huán)境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形成了元代曲家有別于歷代作家的復雜心態(tài)。”[2]9“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行不通了,劇作家們就只能在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愿望?!瓣P(guān)漢卿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盵3]關(guān)漢卿的雜劇更為明顯的是對于儒家經(jīng)典的直接引用或?qū)θ寮蚁日艿奶峒啊H缭凇陡]娥冤》中的“三從四德”?!杜岫冗€帶》中的“堯舜之風、孔賢之圣”,“不患人之不己知”,“巧言令色”,“見義不為無勇也”,“皇天無私,惟德是輔”,“文、行、忠、信?!薄堕|怨佳人拜月亭》第四折中的“陋巷顏淵,簞瓢原憲”。《錢大尹智寵謝天香》中,“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禮記》云:‘君子好聲亂色,不留聰明’?!薄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薄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狀元堂陳母教子》中“仁義禮智”、“恭儉溫良”、“齊家治國,修身正心”更是俯拾皆是,對儒家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的羅列也名目眾多。

      本文擬從功名仕途、忠義孝悌、天人關(guān)系這三方面來論述關(guān)漢卿雜劇中的儒家文化。

      一、功名仕途的推崇

      中國古代士人大都生活在以儒家傳統(tǒng)文化為主的氛圍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正統(tǒng)儒士共同的人生目標。他們企圖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實現(xiàn)“仁政德治”的社會理想。元代特殊的環(huán)境造成了曲家持一種天然的“民族隔膜、民族抵觸感”,或“隱居避世,滑稽玩世”或“積極入世,爭取為仕”或“與世無爭、自得其樂”[2]9-10,他們將各自的心態(tài)、情感、命運都傾注在作品中,表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境況,一代文人的心聲。

      關(guān)漢卿雜劇中的儒生角色分為兩種,一是正求取功名的書生,二是已經(jīng)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書生幾乎都有著共同的命運,貧窮困頓,滿腹才華,他們秉持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濟世安邦的抱負,歷經(jīng)波折,一舉及第從而踏上仕途,也映射了社會下層的元曲家的心態(tài)。如《竇娥冤》中的竇天章“幼習儒業(yè),飽有文章”,“一貧如洗”,靠賣女兒還債;《裴度還帶》中的裴度“幼習儒業(yè),頗看詩書”,“時運不至”、“一貧如洗”,靠在寺廟齋食住宿;《救風塵》中的安秀實“自幼頗習儒業(yè),學成滿腹文章”;《謝天香》中的柳永“幼習儒業(yè),頗讀詩書”;《拜月亭》中的蔣世隆逃難更是貧病交加;《陳母教子》中陳母道其子陳良資、陳良叟“一個學李太白高才調(diào),一個似杜工部好文章”;《金線池》中的韓輔臣自稱是“流落天涯”的“客中身”。關(guān)漢卿雜劇中多處出現(xiàn)形容書生“窮酸餓醋”,難以發(fā)跡之語:《拜月亭》中王尚書提到秀才便是“窮秀才幾時有發(fā)跡?”如《裴度還帶》中姨娘勸告裴度棄學從商不成,說道“你那讀書的窮酸餓醋有甚么好處,幾時能夠發(fā)跡也。”《蝴蝶夢》中王老漢面對三個兒子不肯做農(nóng)活,而只讀書寫字道:“孩兒也,幾時是那崢嶸發(fā)跡的時節(jié)也呵”等等。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當時靠著科舉入仕而崢嶸發(fā)跡,實現(xiàn)儒生理想的愿望是渺茫的,非常艱難的,也與蒙元科舉史相符合。元代恢復中斷近八十年的科舉,“規(guī)定蒙古、色目人僅考兩場,漢人、南人則考三場,考試內(nèi)容也難易有別;最終以南北二榜分別取士,共一百名。蒙古、色目為右榜,各取二十五名;漢人、南人為左榜,各取二十五名;南北二榜共有兩個狀元。[1]21關(guān)漢卿雜劇中的秀才、書生身貧志堅,但凡去考科舉,最后結(jié)局都很圓滿地高中。不管物質(zhì)有多匱乏,或者精神遭受了多大的打擊都不改初衷,堅持心中的理想,積極入世,不能不說這帶有濃重的理想色彩。元代文人們懷才不遇,“借他人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對科舉與仕途的強烈渴望與推崇,貧困窘迫而不易節(jié)氣,正是儒士崇禮的風范。

      從關(guān)漢卿雜劇中已經(jīng)入仕的廉政官員的自述中,也可直觀地感受到文人苦讀詩書,通過科舉而走入仕途,為民請命、為國效力的歷程。如《金線池》中的“濟南府尹”石敏,“幼年進士及第,隨朝數(shù)載,累蒙擢用?!薄队耒R臺》中“官拜翰林學士”的溫嶠,是科舉與仕途中的“得志”人;其中的王府尹自敘:“我貴我榮君莫羨,十年前是一書生?!薄锻ぁ分械陌资恐?,在科舉及第后“前往潭州為理”,他的開場白便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一自登科甲,金榜姓名標?!憋@然,白士中是由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謝天香》中的開封府尹錢大尹,“自中甲第以來,累蒙擢用,頗有政聲。”《魯齋郎》中的“鄭州六案孔目”張珪,“幼習儒業(yè),后進身為吏。”這些人物都是由科舉高中而做官的,他們才學出眾,公正廉潔,為民申冤,不畏強權(quán),是儒家傳統(tǒng)修身治國的典型。

      關(guān)漢卿對于科舉仕途、仁義禮樂的推崇不僅表現(xiàn)在男性形象中,關(guān)于女性的章節(jié)也頗著點墨,不管是風塵女子或大家閨秀,她們大都諳熟詩書禮樂有詠絮之才,并在男性求學的過程中給予支持與幫助。如《裴度還帶》中的韓瓊英,“此女讀書吟詩寫字”,為救父“懷羞搠筆題詩”,在李文俊處獻詩時一口氣作詩三首。詩曰:“合是今年瑞雪新,皇天輔得玉麒麟。太平有象云連麥,普濟禎祥救萬民?!痹娫唬骸俺氏楸殄娘w瓊鳳,表瑞騰空墮素鸞。為國于民能潤物,休將樹稼等閑看?!痹娫唬骸靶愿窆赂哂墓仍?,清香獨不染纖埃。歲寒一點貞如許,待許春回向暖開?!薄吨x天香》中,作為柳永紅顏知己的謝天香,她雖是妓女,卻也才學聰明、識大體,非常支持柳永去求取功名,“衣服盤纏我都準備停當,你休為我誤了功名者?!卞X大尹命她唱柳永的“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事事可可”,若唱出“可可”便會誤犯了錢大尹的諱字,要“扣廳責他四十”。謝天香在唱時聽到張千咳嗽便立馬把“可可”改為“已已”,表現(xiàn)了她的機智聰穎?!锻ぁ分凶T記兒為救白士中扮成漁家女與楊衙內(nèi)在船上斗智斗勇,突出了她的機敏才思。關(guān)漢卿匠心獨運,刻畫了光輝的女性形象,使得儒士的仕途過程更圓滿,也突出了作為下層文人的作者對由科舉走上仕途的肯定與向往。

      二、忠義孝悌的弘揚

      忠義孝悌是封建統(tǒng)治者關(guān)于君臣關(guān)系及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儒家道德倫理思想的主張??鬃佑械溃骸熬鲁家远Y,臣事君以忠。”[4]32《論語·顏淵》中“居之無倦,行之以忠。”[4]144“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些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一直被中華民族所接受認同,延續(xù)至今。在史實上,關(guān)羽對劉備可謂是極忠,亦君臣亦兄弟。關(guān)羽曾在宋徽宗崇寧元年被追封為“忠惠公”,在宣和五年被封為“義勇武安王”。在雜劇《單刀會》中,關(guān)羽也表現(xiàn)了他忠義的一面。魯肅為索取荊州,約請關(guān)羽過江赴會,暗自在席間設(shè)下埋伏想挾持關(guān)羽,出于對蜀漢的熱愛、忠誠,明知有詐卻單獨赴會。當魯肅說關(guān)羽“仁義禮智俱足,惜乎止少個‘信’字”,指出“孔明親言:破曹之后,荊州即還江東”,要求歸還荊州之時,關(guān)羽說:“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yè),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王允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yè)……”《論語·八佾》中有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4]26《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道:“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5]。古代華夏族群居于中原,以華夏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而不以種族,合于華夏禮俗者并與諸夏親昵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關(guān)羽以蜀漢政權(quán)為正統(tǒng),“尊王攘夷”,是漢族儒士對儒家思想的繼承,也是“華夷之辨”的表現(xiàn)。在《西蜀夢》中,劉備不以蜀國“先主”登臺,而以“大蜀皇帝”的角色開場,這正是對漢家正統(tǒng)的謳歌弘揚,也表現(xiàn)了關(guān)漢卿“華夷之辨”的思想傾向,“體現(xiàn)出對恢復中原漢族正統(tǒng)的民族情緒?!盵6]

      《裴度還帶》中的裴度也是忠義君子的代表,父母身亡后雖身居貧賤,卻身貧志不貧?!拔倚卮尉斫?,志已在青霄云外。嘆窮途年少客,一時間命運乖!”?!拔覄t待粗衣淡飯從吾樂,我一心待要固窮守分天之道,我則待存心謹守先王教”??考乃拊谒聫R中,吃的是素齋,但面對韓瓊英價值三千的玉帶時,裴度拾金不昧道:“小生雖貧,我可不貪這等物錢”。子曰:“飯疏食而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4]80裴度“端實古君子之風也!”,有禮義廉恥之風。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4]2孝悌是儒家核心思想為仁、修身的最根本,也是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思想源泉。關(guān)漢卿雜劇中也有孝悌思想的閃光?!陡]娥冤》中,竇娥被誣陷而打得血肉橫飛時都不屈招,“恰消停,才蘇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萬種凌逼……”為使婆婆不受棍棒之責,竇娥寧愿屈招,“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罷,是我藥死公公來。”行刑時竇娥還囑咐劊子手要到后街去,前街恐被婆婆看見傷了心?!蛾惸附套印分心纲t子孝,“說孟母三移,今日個陳婆婆更增十倍,教兒孫讀孔圣文籍?!标惸附藸钤霉膭顑鹤涌既」γ?,兒子在墻腳挖到金子時卻吩咐將其埋掉,“不求金玉重重貴,只愿兒孫個個賢”。最后兒子和女婿實現(xiàn)了“一門四狀元,母賢子孝”的圓滿結(jié)局?!杜岫冗€帶》中的韓瓊英,為了能救入獄的父親,靠獻詩去積攢賠臟的三千貫。玉帶被不慎遺失后,她痛苦自責:“我不能夠救我父離獄,又不能夠盡孝之心,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間……我解下這胸前胸帶,我尋個自盡?!迸岫戎獣栽珊筚濏n瓊英“當日個賈氏為父屠龍孝,楊香為父跨虎曾行孝……今日個瓊英為父題詩孝。”《苦痛哭存孝》中,雖李存孝面對假傳旨意的陷害有所懷疑,但陰謀能得逞正是由于存孝對父親李克用的忠孝之情,從而釀成悲劇?!?李存孝云)阿媽,你孩兒多虧了阿媽抬舉成人,封妻蔭子;今日怎生著我改了姓……逐朝每日醉醺醺,信著讒言壞好人。我本是安邦定國李存孝,今日個太平不用舊將軍。”《五侯宴》中的李從珂自幼被李嗣源收留,長大后成為五虎將之一,功名有成,偶遇親娘見其受盡欺辱而心不安,李嗣源因擔心失去兒子而隱瞞實情,李從珂言:“我那親娘在那里與人家擔水運漿,吃打吃罵,千辛萬苦,看著至死,不久身亡,你孩兒爭忍在此不去認母也?……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yǎng)育親娘”。不僅表現(xiàn)了李從珂對養(yǎng)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感謝,也刻畫了他對待生母的深情。以上無不是對孝悌的弘揚,體現(xiàn)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百善孝為先”的謳歌。

      三、天人關(guān)系的認同

      上古時期,原始先民由于認知的有限,對大自然的氣象或災難無法理解,人們便創(chuàng)造了“天”這個概念,認為是有“天神”的存在,來支配整個人世。在春秋戰(zhàn)國,孔子的天人觀復雜,他一方面尊天信命,認為天命具有神秘的主宰力量,“獲罪于天,無所禱也。”[4]29另一方面又對天命產(chǎn)生懷疑,且更注重人事,“未知生,焉知死?”[4]129“子不語怪,力,亂,神”[4]82,采取“敬鬼神而遠之”的畏天命態(tài)度。到了漢代,董仲舒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把陰陽五行說,神權(quán)、君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等交匯、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帝(天)制神學體系。董仲舒“天人合一”的神學思想體系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集中思想統(tǒng)治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包括:以神學目的論為核心的宇宙觀,大一統(tǒng)的社會政治思想觀,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觀和三統(tǒng)循環(huán)的歷史觀。元代法制混亂,元初時期更是無法可守,元朝官員整體素質(zhì)很低,沒有學識,居于高官位置的色目人、蒙古人更是肆無忌憚地貪贓枉法,搜刮民脂民膏,不懂政事、不知刑名,判案可謂是隨心所欲。法律的袒護,官場的腐敗,已沒有公正可言。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百姓們悲痛慘怛,文人們痛心疾首,卻又無能為力。所以多數(shù)人愿意在心中確立一個可以震懾住丑惡的改變不濟現(xiàn)實的“天”的存在,這種“天”在信仰上是無形無色的意識形態(tài),在現(xiàn)實中就衍化成能為民請命、公正斷案的清官形象。歷史上的包拯因為斷案清明,公正無私,而被譽為“包青天”,這也是百姓思想的一種反映。文人們大多把貪官污吏、惡霸豪強記錄在文學作品中,進行鞭撻、嘲諷,關(guān)漢卿在其雜劇中對天人關(guān)系也有深刻表現(xiàn),集中在公案戲劇中。

      《竇娥冤》第二折中,竇娥因被張驢兒誣陷毒死了他的父親,在公堂上被屈打時她心中雖然對官吏的昏庸而失望但仍堅信著有天地知道她的冤屈。

      (正旦唱)[黃鍾尾]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包荒淫漏面賊!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隨祗候押下)

      在第三折中開始處決竇娥時,她才對心中的天地產(chǎn)生了懷疑,“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quán)……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這血淚的控訴是關(guān)漢卿再現(xiàn)當時黑白顛倒的元代社會的情景,并非是對天人觀的否定,而是對現(xiàn)實中無法及時出現(xiàn)的公正的埋怨、聲討,越是這樣,也就越希冀心中的“天”顯靈,最終竇娥屈死,三樁誓言應驗,更顯悲劇性,也更突出元代百姓水生火熱的生活?!锻ㄖ茥l格》卷二八記,當時蒙古人“以強凌弱,以寡害眾,妄興橫事,羅織平民,騙其家私,奪占妻女,甚則傷害性命,不可勝言”。竇娥的呼聲是眾多元代百姓的真實寫照。竇娥誓言的應驗是關(guān)漢卿“天人感應”最突出的表現(xiàn)。

      《望江亭》中權(quán)豪勢宦的“花花太歲”楊衙內(nèi)因白士中娶譚記兒為妻而心中怨恨,在皇帝面前誣告白士中貪花戀酒,不理公事,妄圖用皇上賜他的勢劍金牌來標取白士中的首級。最后由巡撫湖南都御史李秉忠主持公道:“將衙內(nèi)問成雜犯,杖八十削職歸田。白士中照舊供職,賜夫妻偕老團圓”。《蝴蝶夢》中,權(quán)豪勢要的葛彪,騎馬在街上撞了王老漢,后又將其打死。王老漢的兒子為報父仇而打死葛彪,王婆主動將親生子石和抵罪,以解脫王老漢前妻所生二子金和、鐵和。包拯見母賢子孝,且在夢中“夢見一個蝴蝶墜在蛛網(wǎng)中,一個大蝴蝶來救出;次者亦然;后來一小蝴蝶亦墜網(wǎng)中,大蝴蝶雖見不救,飛騰而去。老夫心存惻隱,救這小蝴蝶出離羅網(wǎng)?!卑允恰疤焓估戏蝾A知先兆之事,救這小的之命?!边@里的夢是溝通天和人的一種方式,也是關(guān)漢卿天人觀的表現(xiàn)?!遏旪S郎》里,皇親魯齋郎恃勢橫行霸道,強搶李二之妻,逼張珪獻妻,苦害良民,奪人妻女。張珪子散妻離,出家當了道士。包拯審明案情,將魯齋郎寫成“魚齊即”,瞞過皇帝判了斬,又增加筆劃還原為為魯齋郎,將其斬首。兩家夫妻重會?!毒p衣夢》中,梅香送去錢財被前來偷竊的盜賊裴炎殺死,搶去錢財。王員外認定李慶安是兇手,李被判死刑,讓父救起落在蜘蛛網(wǎng)中小蒼蠅。小蒼蠅感恩圖報,在錢大尹判“斬”字時三番兩次抱住筆尖以告知錢大尹李慶安有冤情,并讓安慶去寺廟睡覺夢語:“非衣兩把火,殺人賊是我”,找出了真正的兇手裴炎。

      可見,不管是《竇娥冤》《蝴蝶夢》《緋衣夢》還是《魯齋郎》,其中所謂的“清官”并非是依據(jù)鐵證與分析案情判案真正意義上的清官,而是憑借了“天”以各種形式呈現(xiàn)的種種外力,這也是儒家“為政以德”的重要表現(xiàn)。結(jié)局往往大快人心,但過程卻不盡人意。如《蝴蝶夢》中包拯不明案情欲“屈打成招”,后來根據(jù)夢中的蝴蝶斷案。缺乏理性,感情用事,用偷馬賊趙頑驢替換王老漢的三兒子,使其免于死刑,但也忽略了趙頑驢罪不至死的事實。《緋衣夢》是根據(jù)蒼蠅的抱筆與夢語。李父氣憤欲告王員外時說“常言道:‘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可見當時訟案的真實情況,劇作中的“天”的顯靈與各種巧合都是作者的理想愿望。《竇娥冤》中竇娥鬼魂的顯現(xiàn)才使得冤情昭雪?!遏旪S郎》中包拯的“設(shè)智斬首”只是一種“小聰明”的投機取巧,并非是直面真實的情況,又怎能顯得“王法無親”呢?這一切都是作者自導的對現(xiàn)實譏諷,處于憤懣而又無可奈何的境地,只能希望上天能夠幫助平民老百姓主持公道,但理想終究是理想,現(xiàn)實的破碎仍然無法彌補作者內(nèi)心的缺口,于是又出現(xiàn)了對“天”的懷疑。正是這種“懷疑”,使得劇作的藝術(shù)感染力更深重,也正是這種“懷疑”使得看似荒唐的完滿更凸顯其悲劇性,讓讀者不僅滿足于其過程和結(jié)局的精彩,更主動地去玩味其中的深意。關(guān)漢卿的公案劇主要凸顯懲惡揚善和善惡終有報的宿命論,“顯示著民眾的理想價值觀,所以元雜劇中的包公判案所依據(jù)的標準就體現(xiàn)著民眾的價值取向”,[7]刻畫了下層民眾對不可求的能夠力挽狂瀾的“天”的力量的尋求。

      大多元雜劇以大團圓收尾,表現(xiàn)出了封建倫理道德對元雜劇的影響,也彰顯了曲家的創(chuàng)作心理和觀眾的審美需求。胡漢文化的交融與抵抗是兩者相持、沖擊與發(fā)展的產(chǎn)物,元代復雜的政治文化環(huán)境催生出這樣孕育著特定時代下的個人、家庭與社會的矛盾集合體——元雜劇,意義深遠。關(guān)漢卿雜劇中體現(xiàn)出的仁禮觀、忠義孝悌和對天人關(guān)系的認同,是作者對不平等的社會的揭露,對黑暗官場的批判,對逐漸逝去的高尚的個人品質(zhì)和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的呼喚,這也正是當時社會所極力追求的、需要的。

      參考文獻:

      [1]田同旭.元雜劇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2]門巋.粉墨功名:元代曲家的文化精神與人生意趣[M].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

      [3]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108.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60:114.

      [6]李芳園.元代雜劇教化思想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7]李建明.關(guān)漢卿與元雜劇中的包公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45-150.

      (責任編輯:倪向陽)

      Confucian Culture in Guan Hanqing’s Drama

      DENG Caixi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Confucian culture a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not only affects the mentality of scholars, but also works at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artistic works. The Yuan Dynasty writers are most well read and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education. Guan Hanqing, as a Confucian intellectual between the Jin Dynasty and the Yuan Dynasty, is of no exception. The Confucian culture in Guan Hanqing’s drama showed various kinds: carrying forward the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the wishes about saving their business and accep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so on. All these truly described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appearances of all living creatures, which showed the author’s real idea against the ugly reality and the ideal in the mind.

      Key words:Guan Hanqing; Drama in the Yuan Dynasty; Confucian culture

      中圖分類號:I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4476(2015)12-0036-05

      作者簡介:鄧彩霞(1991— ),女,四川廣安人,西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09;

      修訂日期:2015-10-08

      猜你喜歡
      關(guān)漢卿元雜劇儒家文化
      論元雜劇的文學——以《單刀會》為例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36
      磁州窯瓷枕上的元雜劇投影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9:16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關(guān)漢卿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漢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戲詞救命
      英語世界元雜劇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中華戲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26
      話劇《關(guān)漢卿》:半個世紀的歷史回響
      光泽县| 桂林市| 邹平县| 威远县| 榆林市| 平定县| 台山市| 哈密市| 达孜县| 柳林县| 深水埗区| 喀什市| 三江| 瓦房店市| 米泉市| 库伦旗| 民勤县| 赞皇县| 岳阳市| 调兵山市| 兴仁县| 农安县| 临桂县| 渝北区| 屏边| 东台市| 仪征市| 武汉市| 自贡市| 深圳市| 上林县| 和顺县| 长汀县| 宁阳县| 田林县| 师宗县| 通江县| 高雄市| 华阴市| 华亭县| 泗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