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路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歷史課程越來越強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步啟發(f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簡要分析目前高中生歷史閱讀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并談談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學科閱讀能力。
關鍵詞:歷史;高中生;閱讀能力
一、目前高中生歷史閱讀中出現(xiàn)的普遍問題
1.對歷史閱讀不夠重視
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基本上只是局限于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上,既不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也不知道歷史閱讀的方法。同時,很多高中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也并沒有強調歷史閱讀的重要性,沒有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歷史閱讀的方法,對學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
2.重機械記憶,輕理解記憶
由于現(xiàn)在歷史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要求和學習能力之間的差距拉大,使不少學生對閱讀歷史讀物處于機械的、無意義的狀態(tài),學生成為教科書的奴隸。
3.對歷史閱讀的興趣不足
迫于考試的壓力,再加上現(xiàn)在高中生學習內容很多,學習任務繁重,不少學生把大量的課余時間用來做習題和記憶課本知識,從而忽視了對歷史的閱讀。以至于很多學生對歷史閱讀方面的知識了解不多,更談不上對其有沒有興趣。
二、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閱讀能力
1.重視導讀的作用
要在歷史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首要的就是加強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載體。因此,加強引導學生閱讀歷史資料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
2.掌握閱讀方法
不少學生閱讀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歷史閱讀中主要的閱讀方法有這樣幾種:(1)提綱式閱讀法,這種閱讀方法主要是針對一些學生短時間內很難把握教材的內容,讓教師按照教材內容設計好提綱,整理出主要的知識點,便于學生閱讀;(2)比較式閱讀法,這種主要是將同時的事件、同類的事件放在一起歸納異同,增強直觀對比性。(3)地圖式閱讀法,引導學生在地圖中獲取歷史信息,掌握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三、提高歷史閱讀的興趣
教師在授課的同時盡可能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并多向學生展示真實的歷史材料和圖片等,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同時,教師不僅要盡可能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要注意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提高歷史閱讀的興趣。
參考文獻:
袁敏.高中歷史生活化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