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永偉,師洪洪
(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北京100044)
?
本科生科技活動探討
宮永偉,師洪洪
(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北京100044)
摘 要:本科生科技活動的內容、形式、成果體現(xiàn)方式等均對科技活動的效果有一定影響,而學校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投入以及教師對本科生科研興趣的激發(fā)則成為科技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指導教師應激發(fā)本科生的科研興趣,使其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學校應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連續(xù)的時間進行科技活動,并通過學分、獎學金等形式加以支持??萍蓟顒拥某晒麘皶r采用各種形式體現(xiàn)。
關鍵詞:科技活動;科研興趣;成果
為培養(yǎng)本科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很多高校開展了本科生科技活動。經過多年的實踐,本科生科技活動的質量已經有較大的提高[1-2]。但目前本科生科技活動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管理體制不健全,科技活動指導教師配備和激勵不足,缺乏相應的硬件支持等[3]。鑒于各高??蒲薪虒W條件、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差異,各校開展的科技活動形式也不盡相同。本科生科技活動的內容、形式、成果體現(xiàn)方式等均對科技活動的效果有一定影響,而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投入以及教師對本科生科研興趣的激發(fā)則成為科技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各校開展的科技活動按其形式、周期大致分為3種:第一種是短期(1~2周)的集中式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計入學分,在這1~2周內不安排其他的教學或實踐環(huán)節(jié),學生選做不同指導教師給定的題目;第二種是利用整個學期或學年的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參與科技活動實踐,給予相應的學分;第三種是為期半年或一年的各種級別的科技項目、大學生挑戰(zhàn)杯競賽等,不計入學分。本文所指的科技活動不包括科普講座、科技宣傳、科技展覽等形式。科技活動周這種形式的初衷很好,但效果一般。相比而言,第二、三種形式歷時較長,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科研的耐性、熱情,更有可能得出有意義的成果。
科技活動的內容主要包含3種形式:一是調研類,包括現(xiàn)場調研和文獻調研;二是實驗類,包括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三是競賽類,基于教師或學生以往積累的成果進行包裝和答辯,或是新設立一個題目進行研發(fā)比賽,通常要求團隊合作。
調研和實驗是很多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本科期間設置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本科生對科研工作形成初步的認識,培養(yǎng)出一些科研能力,這兩類科技活動都有助于本科生建立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競賽類科技活動要求參與者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這種形式通常需要本科生自由申報參與,不宜攤派任務。
激發(fā)本科生的科研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參與科技活動,進而養(yǎng)成一定的科研素養(yǎng),是科技活動的一
項重要目標。一個有較高質量的課外科技活動,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創(chuàng)新點。其創(chuàng)新性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科技活動本身的內容是否有創(chuàng)新性,二是科技活動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否有創(chuàng)新,即看其是否是一種全新的表現(xiàn)形式,或者是在原有表現(xiàn)形式上有所改進[4]??萍蓟顒宇}目有真題、假題之分,按照新舊又可分為新題、舊題。真題、新題往往能喚起本科生對于未知事物或規(guī)律的好奇心,并產生一種急于求解的沖動。因此,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的是難度適中的真題、新題,指導學生進行此類題目的研究,會有較好的效果。同時,指導教師應合理把握科技活動題目的難易程度,對于較難的題目可以安排研究生進行配合,否則容易挫傷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
學生的科研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參與。指導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研究進度,洞察學生在科技活動各個階段的心理過程,適時對學生加以指點,在學生有一定的成績時給予適度表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鼓勵。否則當投入太多精力卻沒有完成任務的希望時,學生往往容易氣餒,失掉起初的科研興趣,并有可能使其對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失去信心和興趣。
本科生科技活動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場地和經費。學校應合理安排教學任務,給學生留出足夠的、連續(xù)的時間進行科技活動,并通過學分、獎學金等形式加以支持。由于大多數(shù)學校的科研用房較為緊張,因此通常未給本科生安排專門用于科技活動的實驗室或工作室。鑒于此,教師可靈活協(xié)調科研用房。學校相關管理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強指導協(xié)調機構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和完善科技活動的硬件、軟件的建設,加強科技活動激勵機制[5]。
有的科技活動需要消耗一定數(shù)量的藥品、試劑、元器件等材料,需要支出一些交通費、資料復印費、論文版面費等,因此教師需要有一定的科研經費支持相應的科技活動。這類科研經費可以來自于教師的橫縱向課題或基本教學單位的專業(yè)建設經費。近來國家、社會和高校對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條件和支持,如部分省份或高校設立了專門支持大學生科技活動的項目經費。本科生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礎上,還可借此機會在一定程度上學習如何合理、合規(guī)地使用科研經費,從而使其更好地理解科研過程。
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科技活動,其成果多為總結性的課程論文或調研報告。大學生挑戰(zhàn)杯競賽等科技活動的成果主要以獎項的形式體現(xiàn)??萍柬椖康某晒麆t可以科技論文、專利等形式體現(xiàn)。由于本科生的科技活動周期較短,所以有時較難得出足夠的創(chuàng)新性數(shù)據(jù)和結論來支持論文或專利申請書的寫作。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避免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并使其意識到科研是一種持久性的工作,而且在科研過程中失敗在所難免,需要戒驕戒躁、潛心探索。
當優(yōu)秀的科技活動成果有望以科技論文發(fā)表、專利申請及授權等形式體現(xiàn)時,應引導學生把握時機將其整理。對于能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科研題目,應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以取得更有價值的成果,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研興趣。
參考文獻:
[1]伍飛軍.大學生科技活動的質量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9):171-172.
[2]陳洪轉,胡海東.研究型大學科技活動動態(tài)綜合評價——來自截面數(shù)據(jù)的雙激勵控制線分析[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12(5):100-108.
[3]尹海龍.大學生科技活動的問題與建議[J].科教文匯,2010(10):71-72.
[4]楊曉波.提升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工作質量的探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8(2):37-40.
[5]張俠.完善大學生科技活動體系推進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6):288 -290.
(責任校對 晏小敏)
作者簡介:宮永偉(1982-),男,山東即墨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的教學科研。
基金項目:北京市財政專項-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建設專項(PXM2014-014210-0001)
收稿日期:20150412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11.051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5)11-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