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樵
(嵊州市黃澤中學, 浙江 紹興 312455)
課堂教學簡約 才能達到高效
李岳樵
(嵊州市黃澤中學, 浙江 紹興 312455)
高三地理復習時圍繞《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浙江普通高中地理學科指導意見》為基礎,以教材為藍本、以考試說明為準繩來設計教學目標。因此對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做到簡要、精辟和充實。
有些地理老師喜歡將教學目標設計成“高富美”,譬如必修三第二章第二節(jié)“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以洞庭湖為例”,有老師將復習目標進行如下設計:“①理解濕地的含義、特點及其生態(tài)作用;②理解并分析濕地減少的原因,明確如何利用和保護濕地資源;③通過實例深刻認識保護濕地的重要性,逐步樹立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這樣的表述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學生看到這樣的目標要求,云里霧里不知道怎么來完成復習任務,不如簡單地要求:“濕地含義、功能、濕地為何被破壞、濕地保護措施有哪些?”通俗易懂,簡潔明了。
因此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要適量安排教學內容,如何安排?需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鉆研教材和學情,準確把握教材,藝術處理教材,科學補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膽取舍。同樣是必修三第二章第二節(jié)濕地資源的開發(fā)與保護——以洞庭湖為例,可以選擇其他案例,畢竟洞庭湖經過高一新課教學,學生比較熟悉,有“炒冷飯”之嫌疑,不如選擇其他類型的濕地。
(2)素材選擇要“少而精”“單而豐”,實現(xiàn)一材多用、一材多變、一材多效,每個材料在課堂上都發(fā)揮最大效益。在講述濕地時,我們選擇了杭州西湖申遺成功為背景,圍繞杭州西湖和西溪濕地等為案例,通過5節(jié)課的時間不僅完成濕地相關知識的講解,而且復習回顧了湖泊成因、旅游資源和旅游景觀欣賞等相關知識,另外以此進行了城市湖泊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如何來解決等其他知識落實,達到一材多用、一材多變的目的,實現(xiàn)了一材多效的良好教學復習效果。
(3)少則多,多則少的原則。前面的案例告訴我們,高三地理復習不在于每節(jié)課要設計很多的教學目標內容,而在于學生能夠吸收多少,掌握多少,一節(jié)課主要完成1~2個教學目標,學生能完全掌握即可。只要課時多了,學生掌握的知識會相應的增加,最終完全實現(xiàn)復習的目標。有的教師每節(jié)課設計很多的復習目標和內容,結果學生掌握很少,教師自認為已經完成了復習任務,實際上并沒有達到復習的目標。
有些地理教師將課堂設計得很花哨,各個環(huán)節(jié)猶如在演戲,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只記住幾個表演精彩的場景,知識點卻沒有掌握。高效課堂環(huán)節(jié)應以簡單、厚實、流暢為原則。俗話說得好:過程決定結果,細節(jié)決定成敗。因此課堂教學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要以學生能很好落實為目標。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要有層次性,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銜接自然流暢。
(2)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索、交流,而且要注意層次性,力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引導學生拾級而上,逐步達成學習的目標。
高三地理復習教學方法要求簡樸,面對不同的知識和不同要求的復習目標,教學方法要高效,盡力讓學生掌握理解。具體操作時要注意:
(1)教學方法要靈活應變、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2)教無定法,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最適合的方法——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我們不要簡單模仿名家大師的教學方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有的專業(yè)背景和素養(yǎng),與名家大師差別很大,所以要努力尋找適合自己實際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實際作適當?shù)淖兺ā?/p>
新課改提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輔助角色,因此高三地理復習課堂的主動權要還給學生。同時高三地理復習,大部分地理知識在高一、高二已經講解過,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為此教師課堂語言要簡練、生動、深刻。努力做到以下幾方面。
(1)教師引導、過渡、講解、總結、評價的語言要準確、精煉、生動和簡潔。
(2)要努力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要富于啟發(fā)性、情感性、藝術性,讓學生從中受到積極而有益的感染、啟發(fā)和熏陶。
(3)教師語言的表達要結合生命情感的體驗。
我們提倡簡約高效課堂在高三地理復習中的實施,并不是否定原來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而是根據(jù)高三教學的實際情況,憑借教師對考試說明的研析和高考發(fā)展趨勢的把握,對原來地理復習教學進行反思、調整與提升,其主要目的在于去除簡單臃腫的堆積,剝離多余的“高大空”,實現(xiàn)輕裝上陣,切實提高復習效果,實現(xiàn)高三地理課堂教學的簡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