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兆軍
(河南大學 文獻信息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001)
【教學研究】
論當下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的意義
于兆軍
(河南大學 文獻信息研究所,河南 開封 475001)
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日新月異,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地充電學習,具有較強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而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關鍵又在于具備良好的信息素質。信息素質是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基石,文獻信息檢索課又是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的主要途徑。加強高校強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全方位地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信息素質;文獻檢索課;改革;意義
信息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生信息意識,培養(yǎng)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教育。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校當下開展素質教育的不二法門。基于信息素質教育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就是“授人以漁”的教育,也是目前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已經開展了三十個年頭,信息素質教育也喊了十多年,然而目前各高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的開展參差不齊,就總體情況來看形式不容樂觀,無論是其普及程度還是教學效果,都離正真實現信息素質教育相差甚遠。其具體表現為:教育主管部門不重視,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地位低下;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自身存在嚴重不足,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文獻信息檢索課師資力量薄弱,尤其缺乏高學歷的優(yōu)秀教師。與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仍然信息意識不強、信息檢索能力較差、信息交流能力缺乏、信息道德素養(yǎng)低下,并沒有達到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預期目的。[1]所以深入開展基于信息素質教育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在當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終身學習能力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地進行信息與知識的鑒別、收集、整理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唯有具備良好信息素質的學生,才能主動去獲取利用并創(chuàng)造各種知識和信息,走向社會之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取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講話時說:“當今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有人研究過,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還有人說,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yè)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如果我們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識素養(yǎng),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那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主動、贏得優(yōu)勢、贏得未來?!盵2]
毋庸置疑,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迅猛普及,信息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與此同時,我每個人也都面臨著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知識和信息的時效性越來越強,半衰期日趨縮短的挑戰(zhàn)。我國已經進入了倡導終身學習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知識經濟時代。200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圖書館協(xié)會聯合會(IFLA) 和美國全國信息素養(yǎng)論壇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舉辦了“信息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高層研討會”,會上發(fā)布的《亞歷山大宣言》指出:信息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是信息社會的燈塔,照亮了通向發(fā)展、繁榮和自由之路。信息素養(yǎng)是終身學習的核心。[3]由此可見,信息素質不僅和學習能力息息相關,還是終身學習的不可或缺的素質。而如今高校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規(guī)模小,效果差,遠遠不能滿足時代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要求,所以教育的主管部門必須集中優(yōu)勢的教育資源,全力以赴推動高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擴大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規(guī)模,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信息素質。
當今世界信息的開發(fā)與利用決定國家的科技和社會發(fā)展水平,國民信息素質滯后會必然制約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只有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水平,才能為自身與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與機會,才能提升國家競爭力。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在信息社會里,要想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最重要的就是要勇于創(chuàng)新。生產、傳播和利用知識是信息創(chuàng)新的關鍵。當代大學生信息素質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甚至影響到全面建設我國小康社會的步伐。所以,大力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國的高校就必須下大力氣改革、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
大力實施信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不僅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一部分,同時也是高校轉變思想,進行教學改革的試金石。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jié),開展教學改革是我國高等教育目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息素質教育開展的成功與否甚至決定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教學的主導,而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學會主動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要努力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而改變大學生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模式,讓大學生正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則是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由此可見,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高校進行教學改革必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毋庸諱言,如今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進展緩慢且老是換湯不換藥,改革成效并不是十分明顯,這和如今大學生信息素質較低,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不強,不能自覺主動的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有著很大關系。所以高校大力實施信息素質教育,加大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迫在眉睫。當然信息素質教育和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也是相輔相成的,高校大力進行教學改革,翻轉課堂,也會為文獻信息檢索課提供更多的英雄用武之地,讓信息素質教育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所以我國高?;谛畔⑺刭|的文獻信息檢索課開展得深入和廣泛程度是檢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成效的重要砝碼。
人才培養(yǎng)離不開素質教育,而信息素質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4]。大力推進信息素質教育,也是我國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不二法門。素質教育是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尊重學生個性,注重開發(fā)其身心潛能,培養(yǎng)其健全人格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目前我國對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指向和目標。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素質教育雖然在我國已經進行了三十年,其成果并沒有我們預期那么顯著,甚至有人還對我國的素質教育提出過質疑?!鞍俣劝倏啤敝嘘P于素質教育的解釋就有這樣一句:“實際上,素質教育在中國最多也只能是一個大空話罷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在學校開展素質教育”[5]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這句話我感到十分痛心。然而同時我又感到這句話擲地有聲,有讓人振聾發(fā)聵的力量,同時更佩服寫下這句話的人的誠實和勇氣。在高考指揮棒的引領下,在激烈的高考競爭的擠壓下,大學前的所謂素質教育更多是響應號召和應付檢查的幌子。當然素質教育的美好初衷不容置疑,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優(yōu)勢教育資源過少且存在嚴重的分配不均,而信息素質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之一。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高校開展素質教育成功與否,“最具時代性的標志,還是要看能否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盵6]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自學能力是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必須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而基于信息素質教育的文獻信息檢索課就是培養(yǎng)學生高效的獲取、分析、評價和利用信息進行自主學習和科研的能力。大力推進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的改革,無疑是當下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大舉措。[7]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高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8],而且也是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是培養(yǎng)大學生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學生智力結構中其它一切能力獲得與發(fā)展的基礎與條件,這就決定了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先導地位。所以在高考制度沒有做出改變的情況下,如果不抓緊大學的最后時機,加強和創(chuàng)新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全力推進信息素質教育,那么我國的素質教育就真的成了有名無實的一紙空文了。
總之,信息素質教育有利于建立、健全和優(yōu)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深入開展基于信息素質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迫切要求,是檢驗高校教學改革的試金石,是真正實現高校素質教育的不二法門,也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還要注意一系列問題:轉變觀念是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的前提,領導重視是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證,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的關鍵,全面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則是文獻信息檢索課改革的終極目標。
[1]李景文,于兆軍.加強師資建設是提高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課建設的關鍵[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2(2):2.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3-3(2).
[3]鐘志賢.面向終身學習: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演進與標準[J].中國遠程教育,2013(8):22.
[4]孫建軍,等.面向21世紀的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6):18.
[5]素質教育[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714/11105024.htm#1_1
[6]浩歌.大學,莫讓素質教育銷聲匿跡[J].中國高等教育,2006(1).
[7]葛巧珍,等.試論文獻檢索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圖書館學報[J],2002(6):65.
[8]孫濟慶.素質教育與文獻信息檢索和利用課[J].大學圖書館學報,1999(6):55.
[責任編輯 張宇龍]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Current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Yu Zhaojun
(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 if we want succee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we must continue to study and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Good information quality is the key to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the cornerston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 the main way to improv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strong teaching reform of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es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formation quality; docum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reform; significance
2015—06—15
于兆軍(1976— ),河南省開封市人,河南大學文獻信息研究所館員,文獻學博士。
G250.7
A
1008-4649(2015)03-00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