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印,常錦燁,劉青青,劉洪敏,趙麗萍
?
少見寰樞椎脫位的法醫(yī)學重新鑒定2例
Two Cases Report of Rare Atlanto-axial Dislocation in Forensic Judicial Re-appraisal
任國印1,常錦燁2,劉青青1,劉洪敏1,趙麗萍1
頸椎損傷;寰樞椎脫位;重新鑒定
頸部外傷后寰枕關節(jié)脫位并寰樞椎骨折損傷時可直接威脅患者生命,患者常在被送往醫(yī)院之前就已死亡,以往多見于尸體。單純寰枕關節(jié)脫位在法醫(yī)臨床學鑒定實踐中比較少見,但由于寰樞椎解剖結構的特殊,損傷后遺留的功能障礙不易與先天性環(huán)樞椎脫位功能障礙相鑒別,而易產(chǎn)生糾紛。因此,區(qū)分先天性和外傷性的寰樞椎脫位是法醫(yī)臨床鑒定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F(xiàn)將法醫(yī)臨床鑒定中遇到的2例寰樞椎脫位重新鑒定的案例報道如下。
案例1: 2013年某日,患者張某因頭面部及頸部外傷后疼痛、出血2 h入院。??魄闆r:額頂部2處和面部1處各4 cm左右皮膚挫裂傷,傷口污染、出血;頸軟、無抵抗,頸部輕壓痛,雙上肢無感覺、運動異常,病理征未引出。CT影像:顱內(nèi)未見出血,顱骨未見骨折;頸椎未見異常。X線片:第1、2頸椎輕度滑脫。損傷5個月后,到某鑒定機構第1次傷殘鑒定,其鑒定意見為:車禍所致?lián)p傷評定為道路交通事故10級傷殘。后因對方當事人對鑒定意見不服,申請重新鑒定。重新鑒定機構會同臨床影像學專家閱其傷后在某醫(yī)院住院期間不同時間段多次拍攝的頸椎CT平掃+軸位及冠狀位重建片,所見頸椎未見骨折征像,樞椎齒狀突向左側偏移,左右側間隙相差大于2 mm,認為該影像學改變符合寰樞椎半脫位特征,但無動態(tài)學變化,尤其是損傷當天的頸椎MRI片中頸椎未見骨折征像,樞椎齒狀突及周圍軟組織形態(tài)信號亦無明顯異常改變。因此重新鑒定意見為張某外傷性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認定依據(jù)不足,考慮為先天性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其傷殘等級不予評定。
案例2: 李某,女,31歲。2011年某日,其在乘坐小型轎車時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造成齒狀突Ⅰ型骨折伴寰樞椎脫位等。經(jīng)住院行頸椎后路復位、內(nèi)固定術等治療,傷后5個月自行委托進行第1次傷殘鑒定,以齒狀突骨折伴寰樞椎脫位術后,以頸部活動度喪失50%以上評定為道路交通事故8級傷殘。被告保險公司認為該鑒定系單方委托,同時對該鑒定結論存在異議,向法院申請重新鑒定。傷后6個月重新鑒定,檢查見其頸部的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均較其首次鑒定時記錄狀況有所好轉。使用方向均分法測算其頸部活動功能,功能喪失僅40%評定為道路交通事故9級傷殘。
寰樞關節(jié)由3個滑膜關節(jié)組成,2個在寰樞側塊,1個在正中復合體,分別稱為寰樞外側關節(jié)和寰樞正中關節(jié)。寰樞椎脫位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充血性3類,先天性寰樞椎脫位主要是由于樞椎齒狀突發(fā)育障礙和(或)寰椎橫韌帶的不健全,這是先天性寰樞椎脫位的病理基礎改變。而區(qū)分先天性和外傷性的寰樞椎脫位是法醫(yī)臨床鑒定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X線片以往是頸椎骨折的主要診斷方法,而目前一致的看法是單純X線片檢查對頸椎損傷的診斷率低[1]。對于解剖結構復雜、鄰近結構多相互重疊的寰樞椎骨折,64排螺旋CT掃描成像可對臨床診斷寰樞椎有無骨折及脫位、骨折及脫位的類型、范圍與程度提供精確的信息,并能夠多平面、多角度、多模式顯示病變區(qū)域。MRI通過對骨挫傷、環(huán)樞椎周圍軟組織損傷、脊髓受壓情況、骨髓水腫等情況的判定,對新鮮或陳舊性外傷性寰樞關節(jié)脫位的診斷也具有參考價值。
由車禍、高處墜落等引起的樞椎齒狀突骨折,是影響寰樞椎穩(wěn)定性的嚴重損傷,其發(fā)生率占整個頸椎骨折的10%~14%[2],而在樞椎骨折中則占半數(shù)以上。寰樞關節(jié)脫位伴頸椎骨折約占嚴重頸椎損傷的1%~6%[3]。但由于寰樞椎解剖結構的特殊性,此處骨折有可能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多數(shù)患者常在被送往醫(yī)院之前就已死亡。因此,關于寰枕關節(jié)脫位并寰樞椎骨折的報道以往多見于尸體,此型損傷在法醫(yī)臨床學鑒定實踐中實為少見[4]。
結合本案例,作者認為對寰樞關節(jié)脫位的診斷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明確的外傷史,多為促使頭頸突然前屈的暴力;具有損傷后的臨床表現(xiàn),枕下和枕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功能受限,并且密切觀察其是否合并脊髓損傷;影像學檢查可判定脫位的部位、骨折的類型以及與外傷的關系。案例1雖然有外傷史,寰樞椎存在半脫位的改變,但是影像學閱片動態(tài)觀察中未見頸椎骨折征像,受傷當時MRI樞椎齒狀突及周圍軟組織形態(tài)信號無明顯異常,符合先天性寰樞椎半脫位的臨床表現(xiàn)及影像學改變,因此其傷殘不予評定。而案例2傷后齒狀突Ⅰ型骨折伴寰樞椎脫位等診斷明確,并且經(jīng)頸椎后路復位內(nèi)固定術等治療,損傷客觀存在,頸部活動功能喪失未達50%,評定為道路交通事故9級傷殘。較首次鑒定降低一個傷殘等級,與鑒定時限間隔較長,機體存在一定的康復有關,與其頸部損傷后病理生理功能改變相符。
總之,由于寰樞椎解剖結構的特殊,損傷后常常遺留明顯的功能障礙,判斷骨折部位和前后移位情況,以及脊髓受壓、脊髓損傷的程度,并結合鄰近軟組織損傷等情況,有助于法醫(yī)鑒定人準確分析損傷與寰樞椎脫位或骨折的因果關系,為判斷損傷程度提供客觀、科學的參考。
[1] Mower WR, Hoffman JR, Pollack CV Jr, et a1.Use of plain radiography to screen fo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J].Ann Emerg Med,2001,38(1):1-7.
[2] 劉越,趙艷梅,張曉林. 樞椎齒狀突骨折的診療進展[J]. 醫(yī)學綜述,2012,18(2):258-261.
[3] Chiu WC,Haan JM,Cushing BM,et al.Ligamentous injurie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unreliable blunt trauma patients: incidence, evaluation, and outcome[J].J Trauma,2001,50(3):457-463.
[4] 趙子琴.法醫(yī)病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12-113.
2015-03-24
1.昆明醫(yī)科大學法醫(yī)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2.洛陽市公安局,河南洛陽 471003
任國印(1986-),男,河南鹿邑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法醫(yī)臨床學研究工作。
趙麗萍,女,副教授,E-mail:13888615366@126.com
DF795.4
B
1672-688X(2015)02-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