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溝通說寫核心能力培養(yǎng)新范式——創(chuàng)新課程“溝通與寫作”的教學實踐總結
趙麗玲1, 周金聲1, 韓鐵剛2
(1 湖北工業(yè)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8;2 長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31)
[摘要]立足溝通說寫能力培養(yǎng),將口語和書面語語用能力統(tǒng)籌到創(chuàng)新課程“溝通與寫作”中,經三年教學實踐,確立其為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系統(tǒng)工程的實踐性核心必修基礎課,總結出立體化培養(yǎng)思路和可行的教學范式,致力于構建“觀念引領—導學督練—案例講析—課外指導—開放考試”的教與學互動體系,從師資、企事業(yè)培訓資源和改善網絡平臺實現翻轉課堂等方面提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的愿景。
[關鍵詞]溝通與寫作; 能力培養(yǎng); 教學實踐; 改革總結
現代信息社會和職場越來越看重一個人的溝通說寫能力。事實證明,溝通說寫能力是成人成才的基本能力之一,更是合格的大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為了加強對大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在傳統(tǒng)的“應用寫作”和“演講口才”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整合創(chuàng)新,開設了“溝通與寫作”新型基礎必修課,經過三年的實踐獲得了顯著教學效果。
1課程設計依據、教材、定位和目標
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代表, 許多發(fā)達國家的高等教育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溝通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哈佛前校長德雷克·博克指出:“所有的本科生都需要提高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精確而優(yōu)美的書面表達能力,其次是清晰而有說服力的口頭表達能力?!藗兒茈y找到其他哪門大學課程能像口頭和書面表達課程那樣,讓如此多本科生終身受益”[1]。因此,哈佛近百年都始終將溝通表達能力培養(yǎng)列為本科教育的第一目標。各行各業(yè)越來越需要溝通表達能力強的人才,但我國“大學畢業(yè)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溝通障礙,25%左右的學生對人認識有偏差,容易封閉自己,50%左右的學生對溝通原理和技巧陌生,有情緒化傾向,不善于溝通”。[2]媒體反映“大學畢業(yè)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與自身能力相關的最主要問題是自我表達(約占61.04%)”。[3]一些學校也開設過“演講口才”“應用寫作”課,但在教學上多偏重靜態(tài)的單方面的自我表達;強調表達準確、規(guī)范,不太注重接受心理和語境意義;自說自話多,關注傾聽揣摩少;說寫分離多,兩者協調少;注重格式理論分析多,案例分析訓練少……效果不盡如人意。
對此,我們汲取了交際學、溝通學、人才學、心理學、人力資源學、演講學、寫作學等成果,嘗試開創(chuàng)“溝通能力培養(yǎng)”綜合性課程,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溝通能力,形成了一個立體化的培養(yǎng)思路(圖1)。并在這個思想主導下,在總結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基礎上編寫出了《實用語文——溝通說寫教程》創(chuàng)新教材。要完成這樣綜合性的教學內容,至少需要48課時,甚至56課時。由于師資準備不足,決策者尚未認可,筆者只能在傳統(tǒng)的“應用寫作”課進行“以溝通寫作理念指導應用寫作教學改革”的實驗,獲得經驗后,開創(chuàng)了“溝通與寫作”新型課程,作為基礎必修課,側重溝通寫作內容的教學,以培養(yǎng)大學生溝通說寫能力。[4]
圖 1 全息立體化溝通能力培養(yǎng)思路
課程定位:“溝通與寫作”課程是面向所有本??茖W生開設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系統(tǒng)工程的實踐性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內容是以溝通原理統(tǒng)領“溝通寫作”和“溝通口才”兩方面構成,對高職高專學生側重于言語溝通表達教學,對本科學生側重于書面溝通表達教學。
教學目標:通過溝通學理論闡釋和溝通案例分析,指導學生修心悟道,掌握溝通學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強調實踐教學,著力從“言語溝通”和“書面溝通”兩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專業(yè)性思考”和“復雜性溝通”訓練,學會使用15種以上的溝通文書寫作,切實幫助學生提高有效溝通能力。
2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作為開創(chuàng)性的新課,在有限的32課時中,教學內容側重于“溝通寫作”——以溝通理念指導傳統(tǒng)的應用寫作,完成15種常用文體的講解和寫作訓練。采取“督導自探互動學習教學法”,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探究性互助自學能力,探索激發(fā)學生自學熱情的策略,嘗試建立有利于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和實踐能力的考試方式,在指導訓練過程中穿插溝通口才培養(yǎng),實現了從重視教師“教了多少”到學生“學了多少”的“以學為本”的轉變。采取的主要教學策略和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整體建立“觀念引領—導學督練—案例講析—課外指導—開放考試”的教與學互動體系
引經據典講清道理,案例分析轉變觀念。面對經過新課標熏陶但主要還是應試教育過來的學生,首先要幫助學生轉變觀念,開闊視野,提高他們的自覺內省力。比如講析“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自探互助學習能力的要求”專題,推薦薩爾曼·可汗寫的《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互聯時代的教育改革》等書籍,引用美國ASTD《能力素質模型》對1700名CEO和政府領導人調查的結果資料:“越來越多的CEO致力于創(chuàng)造更加開放和合作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相互聯系、相互學習?!盵5]讓學生了解“杜郎口中學展示性教學的經驗”,倡導利用慕課等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反復強調“態(tài)度決定一切,反思才能進步,認真就是水平,負責就是能力”。誠如馬斯洛所說:“每次承擔責任就是一次自我實現。”“自我認識是自我改善的主要途徑。”[6]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性學習和互助學習的意識。同時,介紹溝通學、溝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和基本理論,用典型的案例和講解提升學生對溝通表達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闡述清楚“溝通寫作”的新理念,督導學生研讀教材,完成引領工作。
誘導督促嚴要求,事實警醒求知欲。講道理有的同學聽進去了,有一部分同學未必能夠接受。于是,我們采取實踐驗證方法,促使學生反思。比如讓學生都寫一篇請假條,通過點評,使學生第一次發(fā)現自己居然寫不出合乎規(guī)范的請假條,內心受到震撼。
通盤安排計劃明,課內課外兩不誤。前兩次課主要是進行學習指導,明確教與學的互動規(guī)則。通過介紹教學大綱、進度目標,闡明學習任務和提出明確的要求。規(guī)定必須完成15種文體的練習作業(yè)和1篇調查報告或編寫1份學習小報,必須在課外完成作業(yè),課堂交流互批。建立課程QQ群,以利于課外交流和批閱。介紹以往成功的教學經驗和學習方法,做出示范。這樣就向課外延伸了一倍的自學時間,督導作用也輻射到課外,形成課內外循環(huán)往復螺旋式遞升的模式。
2)每課構建一個“情境導入—知識講解—模擬訓練—互助互評—點評反饋—反思改進”的教練過程
每一次連上兩節(jié)課約100分鐘,兩輪課之間相隔一周,將這一周之間的兩輪課視作整體中的一個循環(huán)節(jié),把握好了這一循環(huán)節(jié),教學就可以像生長的竹子節(jié)節(jié)增高。如何上好這兩節(jié)課,關鍵是要吸引學生,目標任務明確,兩次課之間要銜接遞進,形成教學互動,才能發(fā)揮好督導課外學習的作用。前一次課講解寫作規(guī)范和文體特點及其注意事項,要求學生課后通過閱讀教材和查閱資料完成規(guī)定的文體練習,下一次新課頭十分鐘首先要求學生自我檢查作業(yè),再相互交換,互相批改,提出問題,討論修改。教師抽查,解答疑惑,學生提問或推薦好作業(yè),教師講解作業(yè)反映出的共性問題,指出普遍存在的失誤,做出示范,共同探討問題的原因,找到錯誤的癥結,指導改正,重新完成作業(yè)。學習過程中我們提倡海爾“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精神,要求每一單元內容的學習要周清周畢,提出口號:“殫精竭慮寫出來,互助互評說出來,聯系生活悟出來?!碧貏e強調“悟”,還以美國公認最會學習的人喬?!ぞS茨金寫的《學習之道》為例,他總結的“癡迷的進取心”和“自我領悟”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啟迪。在這些理念指導下,加強督導練習和反復改進,課堂真正成了交流互學的場所,思想碰撞的場所,反思糾錯的場所,指導提高的場所。
3)多種方式交替使用,模擬職場情境,激發(fā)學生潛在需求,學會換位思考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需求理論創(chuàng)立者馬斯洛深刻指出:“因為教師的訓練和擅長是‘外在的學習’,而進入一個人可能達到的最佳境界的成長過程卻是‘內在的學習’?!盵7]就是說要努力尋找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方法和案例來激發(fā)他們潛在的需求,才能走進學生心靈,達到教學佳境。除了曾經總結的八種有效教學法可以交替選擇使用外,[8]還模仿職場選拔常用的“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方式,安排學生寫演講詞,登臺進行演講,或者引入“時事熱點”組織論辯,通過若干截然不同的觀點碰撞激起思想交鋒,使學生既懂得了寫作與演講的關系,也鍛煉了思維和口才。引入“職來職往”和企業(yè)招聘人才的短片,設計情境教學,讓學生體會面對現實和職場需求特點進行探索性的練習。成功溝通的關鍵是相互學會換位思考,這往往是獨生子女缺乏的。通過合同和求職信訓練,啟發(fā)同學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利害關系,體會截然不同的認知,從而明白了溝通寫作的內在原理和心理機制。
4)針對學生特點,貼近生活,設計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和練習題目,講解常采取抓規(guī)律、用圖表、巧對比的方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啟示我們在鼓勵和引導學生加強自探性學習時,不能要求太高,使他們缺乏成功感而失去積極性;也不能降低標準,使之得不到深思磨練。所以,我們從指導計劃書寫作開始,讓學生聯系生活做春游計劃,再嘗試寫“學習計劃”,比較“方案”與“規(guī)劃”,再提升到“策劃書”寫作。這個練習本身也為本課學習做了一個安排,為結課對照寫總結埋下了伏筆。要求每位學生完成一份調查報告或者編寫學習小報,提示他們寫身邊熟悉的生活,如“大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學校食堂衛(wèi)生情況調查”“課堂逃課原因分析”等題目,學生們對這些生活狀態(tài)常常熟視無睹,雖切身了解卻很少深思,通過調查和寫作真正體會到溝通表達對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寫出的報告,既讓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情況,也培養(yǎng)了學生從第一手資料概述提煉要義的能力。有的報告還成了學工部門的工作參考。有篇調查報告在全國征文大賽中獲獎,并在刊物上公開發(fā)表。我們還結合這些報告或選用科技論文為例,訓練學生寫摘要,進行前言與摘要寫作對比分析;或者以表格方式比較不同文體的異同,引導學生體味不同文體的微妙差異;或者設計某種情境,列舉幾種說寫方式,讓學生實踐體悟成功應對的技巧。總之,不是簡單地手把手地教學生說寫,而特別注重啟發(fā)學生尋找說寫的規(guī)律,督導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真正做到篤行悟道,知行合一。
5)教師帶頭寫范文,抓兩頭,課堂面批,以點帶面,課后網絡交流,指導訓練
因為師資缺乏,一般課堂都是100人以上,很難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指導,只能抓兩頭帶中間,抓典型促后進,抓個案解決共性問題。一方面要隨時抽查每一個班的代表,對最好的樹典型,對后進的嚴格要求,指出存在的問題,對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個案分析講解,啟示眾人。另一方面組織以學習委員為首的學習小組,以他們的作業(yè)評改做示范,再由學習小組成員檢查和評改同學的作業(yè),帶動普通學生學習。對一些復雜性溝通文書,教師帶頭寫范文,示范講解。比如我們選擇對話節(jié)目《職業(yè)化生存》所介紹的微軟公司招聘人才常用的題目:“售貨員小王錯將2萬元的筆記本以1萬元賣給了一位客戶李經理,小王的張經理為了幫助小王決定給客戶寫一份溝通函,以求解決這個問題。請以這位張經理的身份寫這封信函?!蓖瑢W們所寫大都是先做寒暄,說明情況,承認失誤,請求還回電腦,給予感謝。有的還表示以加大折扣或以產品成本價與對方重新交易,有的還聲稱產品有問題,要召回,甚至還有稱不退回電腦要訴諸法律等等。大都不得溝通之要領。我們就撰寫出一篇與同學們討論:
李先生:
您好!
前不久,您購買了我們公司生產的××型筆記本電腦,在此衷心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
李先生,想必您對這臺電腦一定很滿意吧,因為像您這樣身份的先生眼光是很高的,自然會選擇最新最優(yōu)的產品。的確,這款型號的電腦是我公司新近研制的高檔品種之一,2萬元一臺是我們首次投放市場的最優(yōu)惠價。您作為首批購買這種產品的客戶,自然能夠享受到我們承諾的所有優(yōu)待。同時,我想告訴您的是,我們擁有最優(yōu)秀的員工,能夠保證最可靠的質量。我們的售貨員小王(為您服務的那位營業(yè)員)的品行可以證明這一點。
您知道嗎?由于是新上市的產品,小王不慎將這臺價值2萬元的電腦錯以1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您。事后,她沒有找任何理由,默默地主動用自己一年的積蓄賠償了公司的損失(據說小王原打算積蓄這些錢去讀書的),她還告訴我,不要讓客戶知道,以免給人留下心理陰影。我為我們公司有這樣品德高尚的員工而驕傲,也希望永遠擁有您這樣高貴而忠誠的朋友。
有感于小王的善良,我忍不住告知您這動人的故事。讓這臺電腦承載我們更多的信任和美好的記憶吧。
順致
真誠握手!
您忠誠的朋友:×××
××××年×月×日
這里的思路是立足于強者(李經理)與弱者(小王)的分析,激發(fā)對方的善良和同情心,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經過討論和示范,學生們心領神會了,紛紛修改自己的信函,對溝通寫作的理解加深了一步。也由于這樣的實踐體悟,學生更加愿意與老師溝通交流,不少學生課后通過QQ與老師討論,寫了幾十封溝通信,有的信就課堂的范文進行分析,對以往的失誤原因有了深刻的反??;有的特色信函,被選為案例提到課堂分享討論,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溝通寫作的生活價值。
3考核改革實驗與效果分析
在以前總結的“綜合評價法——注重形成性評價,課內外實踐結合,綜合評定學習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造采取了“開放學習/考試”的方式,具體操作如下:
1)期末要求每一位同學在完成15篇作業(yè)的前提下,反思總結學習情況并給自己打分,寫出小結。呈交所有證明自己本學期學習情況的資料給學習委員(作業(yè)、調查報告或學習小報、參加各種人文活動如演講、論辯、征文賽獲獎證明,報刊發(fā)表文章等)。
2)學習委員領銜的學習小組根據學生作業(yè)、參考學生自我小結和賦分以及綜合表現,對每一位學生評判出平時成績。要求90—98分者20%~30%,80—89分者30%,70—79分者30%,60—69分者10%~20%。教師根據學習小組評價和平時作業(yè)記錄及出勤情況最后評定平時成績。
1)考核用溝通文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出這樣的題目:“為迎接世界讀書日,請為某單位設計一些活動,并寫出三篇應用文書?!薄盀椤锻晟浦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指導綱要》寫一篇摘要,并結合閱讀我校相關文件、聯系實際生活寫一篇評論?!薄盀閷W校某部門策劃落實《綱要》,寫出2篇公文。”“對平時練習所做的調查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寫出總結?!薄熬捅緦W期教學改革所見所聞寫一篇新聞”等。完成這樣的題目基本上無處可抄,一般要寫3000字以上,促使學生在平時訓練的基礎上再學習,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新的學習體驗。
2)考試使用統(tǒng)一的考試用紙,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一般為一周)獨立完成。
這種考試方式,不但節(jié)省了安排閉卷考試的資源,有利于考察出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且,對平時學習好的學生是一個再提高,對于平時沒有學好的同學也提供了反思改進再學習的機會,使考試轉變?yōu)槟芰y評,真正發(fā)揮出以考促學的功效。
但還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深思。
1)大約1/4的學生完全適應這種探究性自主學習教學,反應積極,效果很好。
2)大約2/4學生經過教導和督促逐步轉變了學習觀念,從困惑逐步轉向接受,學會了學習,有的進步幅度很大,獲得了較好的成績。有不少學生在學習總結中談到自己轉變和進步的感受,有的還與中學或者其他課程比較,感受到了學會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其中有的原來基礎不太好,特別是對中學應試語文有成見的學生,認識到這種生活化語文對自己專業(yè)學習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作用,產生了熱愛語文的感受。
3)然而最令人揪心的是,仍然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固步自封、自以為是,對自主探究學習很不習慣,一味等待講述,只想聽有趣的輕松的內容;只重專業(yè)學習,以混學分的心態(tài)對待寫作。為此,我們多次召集學生座談會,也與學習委員和后進學生談心,發(fā)現:
其一,這些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灌輸,就是大學課堂也存在“絕大多數老師保持了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的環(huán)境[10],習慣于“講聽記考”模式,形成了被動接受的期待,對啟發(fā)式教學心存逆反,既缺乏自主能動精神,也不會自主學習;更嚴重的是封閉自己,不愿意接受新觀念,結果止步不前。
其二,大多獨生子女習慣遇事怨天尤人,不愿反思自己,總是強調要求老師講清楚,講生動,只圖有趣輕松,不愿意與人交流,不愿意下苦功,還特別關注自己的面子,聽不得批評。所以很難發(fā)現自己的不足,也就難以克服缺點獲得進步。
其三,有不少學生受社會只重專業(yè)技術輕視語言素養(yǎng)的影響,有的甚至聲稱“學好專業(yè),能說話就行了,說寫好不好有何用?”長期不重視語言能力修養(yǎng),導致說不清寫不順、語病頻率高,還不以為然,不思改進。
其四,由于中學長期被迫學習,導致學生自主能力差,加之中學教育灌輸“只要考上大學就可以輕松了”的思想影響,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大一學生都經歷過心靈空虛,很容易耽于網絡游戲。這不能不引人深省,也說明通過這類人文課程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極其重要。
4展望與期待
部分學生溝通說寫能力十分缺乏,與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格格不入,種種客觀現實要求進一步推動人才溝通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和探索。對此,我們認為:
“溝通與寫作”是信息時代最重要的文化存在形式。它的建設涉及到人才能力素質培養(yǎng)體系的合理性,取決于教育決策者對人才核心能力和通專關系的認知水平。該課程將如何進一步實踐以溝通說寫能力培養(yǎng)為指向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進一步加強自我教育和探究性學習,如何從課堂走向網絡走向實戰(zhàn),迫切需要提煉出更多典型的分類案例和情景模擬演練項目,還需要大量的研究。
溝通能力培養(yǎng),現在多以社會力量通過讀物和培訓形式來實現,大學這方面的課程和師資極其匱乏。相關的教材也屈指可數,多處在實驗階段,這嚴重制約了教學質量。如果設定為必修課,建立專門的教研室,深入研究和改進教材教法,將會在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能力方面發(fā)揮出更好的作用。
溝通能力是人才核心職業(yè)能力之一,要讓它成為有源活水,有根之木,必須要建立和加強高校與企事業(yè)單位人才培養(yǎng)的合作關系,將企事業(yè)單位的現場培訓經驗引進大學課堂,進一步完善大學實習制度和措施。企事業(yè)單位不僅可以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內容提出要求,同時也可以為學習主體提供實習場所。社會實習是學習主體學習興趣形成的催化劑,每當學生經過實習,普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因此,這類課程更加需要直接與企事業(yè)單位牽手,讓具備豐富溝通經驗的人才走進學校,設置工作室,深入課堂,現身說法,讓學生到職場親臨其境,實踐體悟。
網絡教學的好處在于學習主體的學習經驗的自主獲取及信息溝通的便利,如果有相應的資金和技術支撐,教師不僅可以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提供豐富的音頻和視頻資料、實現師生個體化多元信息分享和自主選取,增加和活化各種知識與經典案例,豐富網絡教與學的個性化經驗,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因此,職能部門應加快建成更實用的智能化教學平臺,使手機、電腦等終端通過網絡,形成師生課內、課外都能夠輕松交流經驗批改作業(yè)的平臺。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溝通說寫課堂翻轉,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德雷克·博克. 回歸大學之道——對美國大學本科教育的反思與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72.
[2]周金聲, 王麗坤.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yǎng)刻不容緩——大學生溝通能力現狀調查研究與分析[J], 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 04):113.
[3]羅欣,六成求職學生自陳口才欠缺[N].楚天都市報,2015-01-06(15).
[4]周金聲,張祥平,趙麗玲.用“溝通寫作”的新理念指導應用寫作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14(08):64.
[5]賈斯汀·阿尼森.ASTD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學習發(fā)展項目的基礎[M].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14:19.
[6]馬斯洛. 馬斯洛說完美人格[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4:112,273.
[7]馬斯洛. 馬斯洛說完美人格[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17.
[8]趙麗玲,周金聲.“應用文寫作”課程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07(01):65.
[9]宋鑫. “教學學術”視角下的大學教學現狀研究——基于北京大學的大樣本調查[J]. 中國大學教學, 2014(08):89.
[責任編校: 張巖芳]
New Mode of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Core
Spoken and Written Competence
-A Teaching Practice Summary of Innovativ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ZHAO Liling1,ZHOU Jinsheng1, HAN Tiegang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2ElementaryEducationCollege,ChangchunNormalUniv.,Changchun13003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raining of spoken and written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through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by incorporating oral and written practical abilities into the innovative cours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which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practical core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college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d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methods and a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to construct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concept introduction-guided learning and supervised practice-case analysis-extracurricular guidance-open test”. It concluded with the vision to promote teaching by improving instructors′teaching abilities, the training resources of businesses and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network platform for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ability training;teaching practice; reform summary
[基金項目]湖北工業(yè)大學教研項目(20140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684(2015)06-0115-06
[作者簡介]張妮(1982-), 女,湖北荊門人,湖北工業(yè)大學碩士研究生,荊楚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美國現當代文學 趙麗玲(1958-), 女,遼寧本溪人,湖北工業(yè)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漢語國際教育
[收稿日期]2015-05-27 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