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譯介學視角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傳遞

      2015-04-11 05:11:51杜麗娟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昭通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杜麗娘牡丹亭譯介

      杜麗娟(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

      ●語言學研究

      譯介學視角下《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傳遞

      杜麗娟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以譯介學的有關理論來分析文化意象翻譯時的傳遞問題,從而更好地闡述了文化意象傳遞過程中的失落現(xiàn)象,增強翻譯時譯者的責任,即盡最大可能傳達原作的意象,以及更好的了解了對讀者也應持有相當程度的信任。論文以《牡丹亭》英譯本中幾處意象翻譯的處理為例,管中窺豹了譯介學理論對文學翻譯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翻譯過程中意象失落的原因。

      譯介學; 牡丹亭; 文化意象; 傳遞

      “意”指作者(詩人、小說作家、劇作家等)的感情和思想,而“象”指的是作者所描寫的“物”,通常作者抒發(fā)感情時會把情感寄予于這些“物”的描寫。當讀者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務必要透過這些“物”的描寫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和歷史發(fā)展狀況,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對相同的“物”有差異的聯(lián)想都促使了文化意象的產(chǎn)生。文化意象凝聚了不同文化中人類的智慧,也是歷史與文化的結(jié)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不同的文化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多化,可以是植物(漢文化中的梅、蘭、菊等,西方文化中的rose, orchid等 )、可以是動物(漢文化中的龍、麒麟、狗等,西方文化中的owl, lion, bear等)、也可以是數(shù)字(漢文化中的三、八,西方文化中的seven, thirteen等)。

      一、文化意象的錯位與失落

      譯介學關注的是翻譯時源語信息的失落、變形、增添、擴深等問題,主要是一種文學研究或者文化研究,并非語言研究。[1]文學翻譯(《牡丹亭》英譯本)是譯介學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譯介學對文學和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牡丹亭》是中國的一塊瑰寶,其文化的傳播還得依賴英譯本在西方的熱銷與喜愛,其譯介的成功加快了《牡丹亭》走向世界的步伐。

      譯介學關注翻譯中文化意象的失落與歪曲問題,主要探討了文化意象錯位問題,是否保留意象的問題等等。文化意象的錯位通常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不同的歷史文化、文學作品、傳說神話等的積淀構成了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例如:水仙花在漢語文化中被稱為“仙子”,人們贊美水仙花的美和仙;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被看作是自戀的象征。英語中的“willow”并非能表達出漢語中“柳”所暗含的對友人或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諺語和成語取得了特定的內(nèi)涵,比如:漢語文化中形容人愛花錢用成語“揮金如土”,而西方文化中用“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

      文化意象的失落問題一直困擾著翻譯學者們,如何處理翻譯中原作的形式和內(nèi)容的問題,從實質(zhì)上說,也是文化意象傳遞的本質(zhì)問題。在翻譯意象時通常存在以下問題,即省略意象或譯者解釋意象或做一些引申理解。毫無疑問,原文的意象不能準確的被傳遞出來時意象美就必然遭到了破壞。注重內(nèi)容而忽視形式的翻譯或重視形式而忽略內(nèi)容的翻譯都不被看作優(yōu)秀的譯文。譬如在翻譯“嫦娥奔月”、“沉魚落雁”、“情人眼里出西施”這些文化意象時,它們的內(nèi)在含義是譯者應該注意傳達的,那是否應該重視原作的“物”本身(這些外國不熟悉的意象)?這也是我們常常思考的“魚”與“熊掌”是否能夠兼得的問題?!棒~”與“熊掌”可以兼得的譯文必定是一個佳肴,這一問題的提出加強了譯者翻譯的難度,要求譯者要兼顧原作的語義信息和原作的內(nèi)在文化信息。

      只傳達原作的信息已經(jīng)不能滿足讀者對異國文化的需要?,F(xiàn)代讀者不僅要求譯作有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還需要譯作能準確的再現(xiàn)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如果特有的文化意象失落了或被歪曲了,再好的譯文也不會在讀者心中產(chǎn)生共鳴,甚至會扭曲讀者對譯文的理解。例如,汪榕培教授在翻譯《牡丹亭》第16出“偏則是紅顏薄命”時譯成“My daughter has not many days to see”。[2]把“紅顏”一詞譯成“my daughter”,他認為此句中的“紅顏”是單指杜麗娘,當然也可能是考慮到押韻或音節(jié)的需要,不得已而為之。但不管怎樣,此句中的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和命運多桀的含義并沒有完全傳達出來。“紅顏”這一文化意象在古代指美貌的女子。殊不知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紅顏”不僅僅只是代表美女,它更代表封建社會下女人社會地位卑賤,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如果譯成 “the lot of beauty is hard”則更能體現(xiàn)原作的意象。

      二、文化意象傳遞的方法

      關于傳遞文化意象的方法不外乎直譯、意譯、音譯或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等,當然翻譯時保留意象還忽略意象的問題也長期困擾著許多譯者。直譯時通常保留了原作的意象,而意譯時通常不會保留意象。比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被譯成“If one does not enter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he expect to catch the tiger’s cubs?”,“虎穴”和“虎子”兩個意象都得以保留,這種翻譯方法屬于直譯法。但當譯成“One cannot expect to achieve anything if he risks nothing.”,顯而易見兩個意象都被忽略不計了,譯者進行了詮釋,傳達出了原作的意思。兩種翻譯方法各有利弊,譯者可以根據(jù)自己全篇譯文的風格而定下翻譯方法。不管怎么說,在翻譯意象時仍必要學習兩個原則,即譯者的職責和對讀者的信任。譯者職責是譯者應該盡最大可能傳遞原文的文化意象;而對讀者的信任則體現(xiàn)在譯者要相信當今的讀者對外來文化意象的接受能力。譬如,“嫦娥”被譯成“Chang E, a dwelling lady in the moon”,謝天振教授認為這樣的翻譯不僅傳達出原文的信息,而且還能引入新的形象,豐富讀者的文化意象。[2](P.149)讀者對異國文化和文化意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烈的興趣,完全有能力接受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意象。謝天振教授指出,“文化意象的傳遞,實際上反映的是不同文化間的碰撞、轉(zhuǎn)換、交流、接受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文化多樣化,拓展異域文化色彩,在世界各地傳播文化。

      三、《牡丹亭》英譯本中文化意象的傳達

      《牡丹亭》全劇本共有五十五出,講述了明代杜麗娘死而復生的故事,引起了許多女青年的同情和憐憫。作者湯顯祖引經(jīng)據(jù)典,增添了《牡丹亭》的語言魅力和藝術欣賞力?!赌档ねぁ犯缓芏辔幕庀?,不僅有植物和動物意象,還有帶著特定漢文化的成語和文化典故。

      正確理解原著是翻譯成功的先決條件或基礎。為了讀懂《牡丹亭》,汪教授多年來做了大量切實的工作。郭著章在談汪譯《牡丹亭》中這樣評述汪先生的翻譯:“翻譯未動,研究先行;翻譯之中,嚴謹慎重?!盵3](P.56)為了更好地理解《牡丹亭》,汪先生一直十分關注國內(nèi)外“湯學”研究的動態(tài),并花時間寫了一系列的有關《牡丹亭》譯介的論文;除此之外,汪先生還親自到湯顯祖的家鄉(xiāng)江西臨川進行實地考察;向徐朔方、江巨榮、趙山林等《牡丹亭》研究的專家請教。[3](P.56)

      湯顯祖筆下的杜寶雖官僚,但卻勤政愛民;劉夢梅傲骨書生;杜麗娘美麗可人,但卻憂憂郁郁;陳最良頑固不化且迂腐不通;還有春香不僅機巧且俏且鬧?!赌档ねぁ分刑N含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語言和品質(zhì)特征,在翻譯中譯者是如何傳達出其鮮明的形象和語言的?湯顯祖成功地刻劃了女主人公杜麗娘在追求愛情時所產(chǎn)生的憂郁情結(jié)。那么譯文能不能在目的語讀者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呢?以下選取幾處譯例嘗試分析汪教授的對女主人公杜麗娘的情感是如何傳達給目的語讀者的。

      首先,我們不妨先以《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的介紹開始,宋光宗年間,南安府太守杜寶和夫人甄氏有一女杜麗娘。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的杜麗娘知書達理,端莊大方。她偏愛自然,但儒門家教卻不能給她帶來生活的樂趣。在驕陽的春日,她只是終日在繡房內(nèi)“閑拓著鴛鴦繡譜”。她的苦悶只能隱隱蘊藏在內(nèi)心深處。正值陽光明媚,春天的柳絲和內(nèi)心的情思使她心緒不安,所以趁父親下鄉(xiāng)勸農(nóng)的時,杜麗娘來到了春光明媚的后花園,她感到自己終日身處深閨真是辜負了這大好春光。以下翻譯選自汪榕培教授的譯本和Cyril Birch 的譯本。

      例1:【皂羅袍】[旦]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2]

      (To the tune of Zaoluopao)

      Du Liniang:

      The flowers glitter brightly in the air,

      Around the wells and walls deserted here and there.

      Where is the “pleasant day and pretty night”?

      Who can enjoy “contentment and delight”?[2]

      例1選自《牡丹亭》第10出<驚夢>。開頭兩句寫園中景色,即嬌艷的鮮花開遍滿園,一副生機盎然的春色圖。“斷井頹垣”描寫井干了,墻也塌了的破破敗敗的景象。前兩句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版弊湘碳t”即暗喻杜麗娘青春的生命,而這“斷井頹垣”卻象征她那毫無生機的閨房,二者的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杜麗娘黯然的心情與艷麗的春光間的不諧調(diào)。譯文用疑問句 “Where is the pleasant day and pretty sight? Who can enjoy contentment and delight?” 體現(xiàn)了杜麗娘對良辰美景的呼喚,也強有力的對良辰美景和落寞心情進行了對比?!癎litter”指閃爍和閃耀,這里指花園的鮮花美麗嬌艷,而動詞“desert”指離棄和拋棄,這里指井已經(jīng)干涸。汪教授的譯文利用景色描寫的烘托傳達出杜麗娘感傷的心情。“air”和 “there”還有“night”和“delight” 押尾韻,傳達了原文的“神”。

      再來看看Cyril Birch 的翻譯,“姹紫嫣紅”直譯為“deepest purple, brightest scarlet”,文化意象內(nèi)涵完成喪失了,未能表達出鮮花綻放的美景。

      例2 【步步嬌】[旦]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曳著春線。停半晌、整花鈿。[2]

      (To the tune of Bubujiao)

      Du Liniang:

      In the courtyard drifts the willow-threads,

      Torn by spring breeze into flimsy shreds.

      I pause awhile

      To do my hairstyle.[2]

      例2選自《牡丹亭》第10出<驚夢>。黃竹三《還魂記評注》“裊晴絲”的注釋如下:“寫杜麗娘出神地凝望窗前春景,但見晴空下裊裊柔絲飄入庭院。晴絲即春天晴空中飄蕩的游絲。裊,形容游絲飄蕩不定的樣子”。[4]為了押尾韻“threads” 和 “shreds”,汪教授運用了倒裝句“In the courtyard drifts the willow-threads”和被動式“Torn by spring breeze into flimsy shreds”。“awhile”和“hairstyle”也押尾韻,動詞“drift”一詞表達出了麗娘漂浮不定痛苦的內(nèi)心。這可謂真正的“形”“神”兼?zhèn)洹!盎殹逼鹪从谀铣?,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制成花形,蔽于發(fā)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ㄢ毜男螤畛坊钔?,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中國古代宮廷中皇太后,皇后,以及嬪妃都有自己獨特的花鈿,看過《宮心計》的讀者不會忘記里面嬪妃們獨有的的花鈿吧。

      《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麗娘外貌描寫和服飾描寫蘊含豐富的美學元素,帶給讀者人物美的無限想象。在翻譯這些美學元素時,翻譯者是否能夠給目的語讀者帶來同樣強烈的共鳴呢? 以下選取了兩處譯例來欣賞汪教授對外貌美學元素的傳達。

      例3:【燕過聲】[旦]你腮斗兒恁喜謔,則待注櫻桃,染柳條,渲云鬟煙靄飄蕭;眉梢青未了,個中人全在秋波妙,可可的淡春山鈿翠小。[2]

      Du Liniang:

      Two dimpled cheeks,

      (To the tune of Yanguosheng)

      A cherry mouth;

      Two thin brow-streaks,

      The hair-locks floating north and south.

      My eyebrows stretch to the hair

      Above my eyes that talk

      And shine with ornaments I wear.[2](P.-)

      例3是《牡丹亭》第14出<寫真>中關于杜麗娘的美貌描寫。這幾句詩采用暗喻的修辭手法來表示外貌美。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櫻桃小口來形容女子的嘴巴,柳條形容彎彎的柳葉眉,渲云代表頭發(fā),秋波代表眼神?!癟wo dimpled cheeks, A cherry mouth; Two thin brow-streaks”沒有使用暗喻的手法,所以在語言的傳達上,譯文缺失了語言的美感。但是汪教授的 “my eyes that talk” 對“秋波”一詞作了恰到好處的詮釋,表現(xiàn)出杜麗娘的美麗動人,就好像她長著一雙會說話的眼睛。汪教授巧妙的增加了“floating north and south”,在一定的程度上填充了缺失的語言美,動名詞“floating”準確再現(xiàn)了原文的“神”,表現(xiàn)出了長發(fā)飄飄的動態(tài)美。

      例4:【山桃紅】[生]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2]

      (To the tune of Shantaohong)

      Liu Mengmei:

      For you, a maiden fair,

      With beauty that will soon fade,

      I’ve been searching here and there,

      But alone in chamber you have stayed.[2](P.-)

      例4是《牡丹亭》第10出<驚夢>中劉夢梅對杜麗娘的美貌的贊嘆。讀到這一出時,突然感到莫名的感傷。我們年輕時雖有如花美眷,但終會老去。“如花美眷”指像花一樣美的眷屬,形容姻緣十分美好。似水流年是對歲月無情流逝的不可奈何。為了和“there”押韻,“a maiden fair” 把形容詞置后起強調(diào)作用,而且在英文詩句中更有韻力。“A fair maiden” and “a maiden fair” 都是指 “a nice young lady”?!癴ade”和“stayed”押尾韻?!癴ade”一詞形象地表達了慢慢逝去的青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汪榕培的譯作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了“傳神達意”的標準,汪榕培先生說:“翻譯的標準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從根本上說,傳神達意這四個字就足以概括,其余的細節(jié)都是操作上的具體問題了?!盵5]

      正如呂同六和許鈞在《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講到:“翻譯一部文學作品,需要對作家,對另一種語言有較深入的理解與研究,在這個意義上,研究是翻譯的前提,是翻譯的指導并貫穿翻譯的全過程?!盵6]當然,翻譯的過程也是理解研究的過程,對原作的理解是翻譯的前提,成功的譯作必定要建立在譯者對原作的準確的理解上,這才會讓譯文與原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對原文有了準確理解的基礎上,譯者需要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把握技能,使其翻譯能夠最大程度上呈現(xiàn)原文的意思,使得目的語讀者領略到原文的意境。

      文化意象不僅含有字面的表層含義還有獨具匠心的深層含義。把“停半晌、整花鈿”譯成“I pause awhile to do the flower heads of hair ornaments”,傳達出了該“花鈿”的表層含義,但卻忽略了其深層含義;而譯成“I pause awhile,To do my hairstyle”,譯出了“花鈿”乃“發(fā)型或發(fā)式”之意,卻失落了漢語中獨有的文化意象。譯者經(jīng)常陷入顧此失彼的進退兩難之中。再舉出一個類似的翻譯,“四嬋娟人月在”譯成“four graces——flower and bamboo, man and moon, both man and moon may come to full perfection”,[2]傳達出了“四嬋娟”的表層含義;而譯成“I wish that quadruple bliss be to our claim”[7]傳達了深層含義,毫不避免的失去了獨有的意象。四嬋娟指的是花、竹、人、月。孟郊的《嬋娟篇》記載著花嬋娟、竹嬋娟、妓嬋娟和月嬋娟,意思是人月都團圓。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導致文化意象失落原因有多種。其一,譯者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押韻的需要;其二,不同文化中意象所具有的鮮明的民族象征性;其三、來自不同文化的譯者有著截然不同的思維習慣、審美情趣等等。本文運用譯介學視角分析《牡丹亭》中文化意象的傳遞問題,旨在提高翻譯學者對譯介學有關意象失落的相關認識,提升譯者對文化意象 有效傳達的重要性的認識,從此指導了譯者在翻譯中應該履行自己的翻譯原則問題。

      [1]謝天振. 譯介學(增訂本)[M]. 譯林出版社,2013.

      [2]牡丹亭[M]. 汪榕培,譯.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67.

      [3]郭著章. 談汪譯《牡丹亭》[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8):54—56.

      [4]黃竹三. 還魂記評述[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33.

      [5]汪榕培. 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呂同六, 許鈞. 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C]. 南京: 譯林出版社,2001.

      [7]Birch Cyril. The Peony Pavilion[M].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488.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ThePeonyPavilion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y of Medio-Translatology

      DU Li-j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Fuyang Teachers College,Fuyang 236041, China)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mages was analyzed from the theory of medio-translatology, therefore, it can illustrate the phenomenon of image missing well, and enhance the translators’ responsibilities, and help us understand the credibility on readers as well. Take several image translation fromthePeonyPavilionfor example, we observe the impact of the theory of medio-translatolog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 and the reason why the images are lost in the translation.

      The theory of medio-translatology;thePeonyPavilion; cultural images; transmission

      2014-12-30

      安徽省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2014FXSK03)。

      杜麗娟(1981— ),女,河北邢臺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翻譯研究及譯評研究。

      H315.9

      A

      2095-7408(2015)04-0094-05

      猜你喜歡
      杜麗娘牡丹亭譯介
      《牡丹亭》夢境對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解讀
      “一生愛好是天然”
      《三字經(jīng)》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牡丹亭
      中國寶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牡丹亭》之《游園驚夢》
      少兒美術(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讀《牡丹亭》
      藥名戲與《牡丹亭》
      花開一朵,至情綻放——從弗洛伊德人格結(jié)構理論看杜麗娘
      名作欣賞(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30
      超現(xiàn)實主義在中國的譯介
      枣阳市| 瑞丽市| 宜宾县| 樟树市| 黎平县| 福海县| 嘉荫县| 祁门县| 梓潼县| 科技| 昌都县| 怀宁县| 岳阳县| 宁安市| 道真| 漠河县| 尚义县| 股票| 交城县| 保靖县| 古交市| 鄱阳县| 丰都县| 冀州市| 禄劝| 新田县| 周宁县| 繁峙县| 北流市| 饶阳县| 阿拉善盟| 化隆| 富源县| 长沙市| 新河县| 甘南县| 芜湖县| 黑龙江省| 临汾市| 石家庄市|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