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筱,隗 娜
(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和性別差異研究
朱新筱,隗 娜
( 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 )
采用問卷對山東省八所高校150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調查,從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方面考察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及其性別差異,并根據(jù)調查結果提出針對性建議。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
近年來,伴隨高校學生經濟資助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重視。但就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而言,無論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在研究內容方面,研究者大多從單一視角進行研究,而沒能兼顧教育問題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就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更多的是依賴理論思辨或經驗總結,而忽視針對性的實證研究;就研究取向而言,研究者大多關注整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群體特點,而相對忽視了個別差異。為了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目前高校家庭經濟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及其性別差異,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幾個方面,對山東省八所高校共計150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了調查。
(一)對象
從山東建筑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共計八所高校隨機選取了155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被試。經過數(shù)據(jù)初步整理分析,剔除無效樣本25名,剩余有效樣本1525名。所選取被試均為被學校界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其中取樣的情況如表1。X2檢驗結果表明,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工具
自編問卷,內容涉及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幾個方面。為了保證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之上,對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高校輔導員進行訪談,從而確定了問卷的最初項目,并請有經驗的專家對項目內容和行為取樣的適當性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之上,隨機選取了200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了預測。對預測結果進行分析后,對部分項目進行了修改,并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項目內容的清晰性、可讀懂性等進行了評價,最終確定了調查問卷。
(三)測驗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
對被試進行集體施測,答題前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數(shù)據(jù)整理、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11.0完成。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教育方面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求助對象
當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時,62.7%的學生求助于“朋友”,54.4%的學生求助于“同學”,34.1%的學生求助于“家人”,23.1%的學生求助于“親屬”,11.1%的學生選擇“網上向陌生人傾訴”,10.2%的學生求助于“專業(yè)教師”,8.1%的學生求助于“學生工作人員(含輔導員)”,5.4%的學生求助于“專業(yè)咨詢人員”。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朋友、同學、家人、親屬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的求助對象,也是他們主要的社會支持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為大學教育中的主要教育主體——專業(yè)老師、學生工作人員(含輔導員)、專業(yè)咨詢人員,卻不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主要求助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大學教育中心理教育功能的弱化。
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男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求助于家人”(X2=4.279,df=1,P<.05)方面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也就是說,“當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時”家庭經濟困難女生通常會更多地求助于家人,而男生相對較少。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在校期間,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心理知識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有:51.2%的學生通過“心理學知識講座”,36.3%的學生通過“自己上網查閱相關知識”,33.4%的學生通過“心理學選修課”,32.5%的學生通過“校方有關心理知識宣傳材料(如報紙、網站等)”,29.5%的學生通過“心理學公共課”,25.3%的學生通過“參加心理輔導或咨詢”,13.7%的學生通過“心理學社團”。可以看出,一方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比較關注,通過參加講座、上選修課、上網查閱等形式自己汲取知識,另一方面,學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并不是很高,尤其表現(xiàn)在“心理學公共課”、“心理輔導或咨詢”、“心理學社團”等幾個方面。進一步的卡方檢驗表明,在校期間接受心理知識或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不存在性別效應。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他們比較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是:49.5%的學生喜歡“心理學知識講座”,35.2%的學生喜歡“參加心理輔導或咨詢”,31.3%的學生喜歡“心理學選修課”,28.1%的學生喜歡“自己上網查閱相關知識”,27.6%的學生喜歡“校方有關心理知識宣傳材料(如報紙、網站等)”,27.5%的學生喜歡“心理學公共課”,15.5%的學生喜歡參加“心理學類社團”。隨后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該項目中并不存在性別差異。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內容
為了考察目前高校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采取的思想教育內容,我們采用項目“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校進行了哪些內容的教育”。結果表明,54.5%的學生選擇“自強自立教育”,50.9%的學生選擇“艱苦奮斗教育”,50.5%的學生選擇“誠信教育”,49.4%的學生選擇“感恩教育”,42.7%的學生選擇“自尊自信教育”,41.9%的學生選擇“職業(yè)生涯教育”,34.9%的學生選擇“責任感教育”。而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誠信教育”方面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X2=4.114,df=1, P<.05),也就是說,學校往往會對男生進行更多的誠信方面的教育。這一點可能與高校學費收繳情況有關。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男生欠交學費情況嚴重,輔導員可能會更多地對其進行誠信方面的教育。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迫切需要的思想教育主要表現(xiàn)為:60.4%的學生選擇“職業(yè)生涯教育”,42.8%的學生選擇“自強自立教育”,36.6%的學生選擇“自尊自信教育”,32.8%的學生選擇“艱苦奮斗教育”,21.2%的學生選擇“責任感教育”,18.5%的學生選擇“誠信教育”,15.5%的學生選擇“感恩教育”。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他們更迫切需要加強職業(yè)生涯教育、自強自立教育、自尊自信教育。就本質而言,這幾個方面的教育都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一定的重合,而進一步的卡方檢驗表明,在“艱苦奮斗教育”和“誠信教育”方面,家庭經濟困難男生比女生表現(xiàn)出更強烈的需求(X2=8.795,df=1, P<.01; X2=9.947,df=1, P<.01);而在“職業(yè)生涯教育方面”,家庭經濟困難女生比男生表現(xiàn)出更為強烈的需求( X2=10.081,df=1, P<.01)。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教育形式
在項目“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校主要采取了哪些形式的教育方式”中,49.7%的學生選擇“專題報告或講座”,41.7%的學生選擇“主題班會”,31.4%的學生選擇“社會實踐”,20.2%的學生選擇“傳統(tǒng)授課”,18.6%的學生選擇“看電教片”,17.1%的學生選擇“演講或辯論賽”。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高校更多的是采用“專題報告或講座”、“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主要形式。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該項目上并不存在性別效應。
在項目“對于你而言,你更喜歡哪些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52.9%的學生喜歡“社會實踐”,38.8%的學生喜歡“專題報告或講座”,35.7%的學生喜歡“看電教片”,22.1%的學生喜歡“主題班會”,18.5%的學生喜歡“演講或辯論賽”,14.4%的學生喜歡“傳統(tǒng)授課”。從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社會實踐、專題報告或講座、看電教片等形式。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與家庭經濟困難女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男生更喜歡主題班會的教育方式( X2=5.448,df=1, P<.05)。
(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業(yè)教育方面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yè)困難原因
對于學習上的困難,45.2%的學生表示困難來源于“學習方法不得當”,31.9%的學生表示“缺乏自我控制力,未把精力用在學習上”,28.5%的學生表示“經濟上的拮據(jù)造成學習條件太差”,17.7%的學生表示“與同學、老師溝通交往得不順利”,16.6%的學生表示“外出打工耗費了太多的精力”,11.4%的學生表示對“大城市生活的不適應”。
而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與家庭經濟困難女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男生將更多地將學習的困難歸結為“經濟上的拮據(jù)造成學習條件太差”(X2=6.822,df=1, P<.05);而與家庭經濟困難男生相比,更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女生將學習上的困難歸結于“缺乏自我控制力,未把精力用在學習上” ( X2=10.455, df=1, P<.01)。
2.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業(yè)輔導
在項目“目前學校提供的學習方面的幫助有哪些形式”中,61.6%的學生選擇“開設各類免費學術講座”,38.1%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求職知識培訓”,32.0%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考研輔導”,25.8%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英語計算機知識輔導”,23.1%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公務員考前輔導”。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開設各類免費學術講座”方面存在極為顯著的性別效應,即家庭經濟困難女生比男生更多地認為學校通過“開設各類免費學術講座”為他們提供學習方面的幫助( X2=8.471, df=1, P<.01)。
在項目“你更希望學校在哪些方面為你提供學習方面的幫助”中,65.3%的學生選擇“開設各類免費學術講座”,48.6%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求職知識培訓”,31.3%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考研輔導”,28.9%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英語計算機知識輔導”,20.3%的學生選擇“為學生提供免費公務員考前輔導”。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為學生提供免費求職知識培訓”方面存在極為顯著的性別差異,即與家庭經濟困難男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女生更希望學校為她們提供免費求職知識培訓(X2=8.475, df=1, P<.01);而在“為學生提供免費公務員考前輔導”方面,家庭經濟困難男生則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X2=6.643, df=1, P<.05)。
(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教育方面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yè)過程中的困難
對于在求職期間遇到的困難,74.0%的學生選擇“人際交往經驗不足”,60.2%的學生選擇“就業(yè)信息少”,53%的學生選擇“社會資源少”,32%的學生選擇“經濟拮據(jù)”,11.7%的學生選擇“學業(yè)成績差”。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更多地表現(xiàn)為“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就業(yè)信息少”、“社會資源少”,其中“人際交往經驗不足”更多指的是社會經驗。
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就業(yè)信息”方面存在極為顯著的性別差異( X2=15.548,df=1, P<.001),即在就業(yè)信息獲取方面,家庭經濟困難女生比男生表現(xiàn)為更多的困難;在“人際交往經驗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X2=3.319,df=1, P<.05),即與家庭經濟困難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表現(xiàn)為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在“學習成績差”方面存在極為顯著的性別差異( X2=6.714,df=1, P<.01),也就是說,與家庭經濟困難女生相比,男生往往是學習成績差;在“社會資源”方面存在性別差異(X2=5.264,df=1, P<.05),即在就業(yè)過程中,家庭經濟困難男生比女生擁有更少的社會資源;而在“經濟拮據(jù)”方面并沒有表現(xiàn)出一定的性別差異(X2=.760, df=1, P>.05)。
2.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yè)幫扶措施
在項目“就目前而言,學校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就業(yè)幫助”中,有70.5%的學生選擇“免費發(fā)布求職信息、提供政策咨詢”,54.1%的學生選擇“舉辦多次就業(yè)招聘會”,38.3%的學生選擇“提供免費職業(yè)介紹服務”,11.6%的學生選擇“免費提供考研、考證、求職培訓”,11.0%的學生選擇“對未就業(yè)、無人事代理權中小企業(yè)就業(yè)的畢業(yè)生的檔案免費保管一定時間”,8.9%的學生選擇“提供一定的交通費、通信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的就業(yè)服務主要為免費發(fā)布求職信息、提供政策咨詢、舉辦就業(yè)招聘會、提供免費職業(yè)介紹等方面。而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與家庭經濟困難女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男生更多地認為學校提供“舉辦多次就業(yè)招聘會”服務(X2=7.209, df=1, P<.01)。
在項目“在求職過程中,你希望學校給予哪些幫助”中,79.9%的學生選擇“免費發(fā)布求職信息、提供政策咨詢”,69.8%的學生選擇“舉辦多次就業(yè)招聘會”,65.6%的學生選擇“提供免費職業(yè)介紹服務”,39.4%的學生選擇“免費提供考研、考證、求職培訓”,34.9%的學生選擇“對未就業(yè)、無人事代理權中小企業(yè)就業(yè)的畢業(yè)生的檔案免費保管一定時間”,27.5%的學生選擇“提供一定的交通費、通信費”。而進一步的卡方檢驗結果表明,在“提供免費職業(yè)介紹服務”方面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與家庭經濟困難男生相比,女生更多地希望學校能夠“提供免費職業(yè)介紹服務” (X2=4.063,df=1, P<.05)。
關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從教育功能上來看,它可以分為濟困、扶志、強能甚至“濟困·扶志·強能”三維立體等不同類型[1];從教育內容上來看,它可分為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不同方面。在我們看來,只有正確認識了解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方面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才能發(fā)揮教育的功能,實現(xiàn)教育的效能。
作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的四個方面,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如果從教育功能上來講,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更側重于扶志,而學業(yè)教育和就業(yè)教育更側重于強能。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統(tǒng)籌考慮,從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方面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其中,正確認識家庭經濟困難群體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特定心理需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是提高實際工作實效的前提[2]。在研究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當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時,朋友、同學、家人、親屬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要的社會支持源和求助對象,而大學教育中的主要教育主體——專業(yè)老師、學生工作人員(含輔導員)、專業(yè)咨詢人員卻沒有成為學生首要的求助對象。這也印證了有關學者提出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功能弱化的觀點[3][4]。而在學業(yè)教育和就業(yè)教育方面,學校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期望值仍有一定的差距。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性別差異問題一直是研究者所忽略的領域,也是實踐工作者以往工作中所不關注的方面。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心理、思想、學業(yè)、就業(yè)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例如,在求助對象方面,“當遇到心理困惑或問題時”女生通常會更多地求助于家人,而男生相對較少。因此,在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男女在身心特點和心理發(fā)展需求的差異性,采用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提高工作的實效性。
[1]莫飛平. “濟困·扶志·強能”三維立體型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的構建策略[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07, 17(2).
[2]陳華偉, 周艷球, 汪傳信. 基于心理需求的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6, (10).
[3]范成杰, 彭遠春. 高校社會工作與大學生弱勢群體關懷[J]. 中華女子學院學報, 2005, 17(3).
[4]徐麗燕. 學校社會工作視野下關于高校貧困生心理求助問題[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08, 18(3).
(責任編輯:李愛民)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Statu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f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ZHU Xin-xiao, KUI Na
(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 )
Questionnaire i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more than 1500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ei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educational status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ideological, academic, employment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oposal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impoverished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ideology; academy; employment
2014-12-09
朱新筱(1976-),男,山東臨沂人,管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教育。
G640
A
1671-4385(2015)02-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