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隱喻的大學英語翻譯教例分析

      2015-04-14 05:21:40雷雪蓮
      江西理工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隱喻大學英語教學法

      雷雪蓮

      (南昌師范學院外文系,南昌310032)

      基于隱喻的大學英語翻譯教例分析

      雷雪蓮

      (南昌師范學院外文系,南昌310032)

      摘要:隱喻作為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與人類的認知、思維關系密切。隱喻研究被認為是人們認知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時為二語習得和外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通過檢索近五十年與隱喻相關的文獻,參照翻譯教學法的動態(tài)史料,將隱喻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采用英漢對比分析與對等翻譯及偏移翻譯法,并結合具體的教例,研究相關的大學英語教材中的隱喻現(xiàn)象。研究層面涉及隱喻詞條釋義、隱喻例句分析、以及隱喻映射等。研究結果表明:以語言教學中的隱喻現(xiàn)象為切入點,研究大學英語的翻譯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思維并提高其英語水平。

      關鍵詞:隱喻;教學法;大學英語;翻譯教例

      一、隱喻的概念淵源

      什么是隱喻?隱喻一詞來源于希臘語metaphora,其中meta是指“超越”,而phora的意思則是“傳達”[1]。由此可知,隱喻的概念最初是指某種形式的移動、運動或者是趨向。這里所指的移動不是簡單地將一物搬走(carry),而是指將此物搬過去(carry across),即認為這種運動要跨越一定的邊界,涉及兩種不同的事物。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提到:“隱喻是用一個陌生的名詞替換,或者以屬代種,或者以種代屬,或者以種代種,或者通過類推,即比較?!盵2]隱喻被看作是一種意義轉換的形式,至少涉及兩個詞或事物,也就是后來所說的“本體”和“喻體”。其中涉及到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相似性”,這種“相似性”成為隱喻建構和理解機制的核心。從亞里士多德“不要將過于相異的事物作為比喻的對象,以免使隱喻過于牽強”的忠告,到孔子的“能近取譬”的學說,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隱喻學對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性”的看重。

      當代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思維方式[3],我們的集體概念系統(tǒng)正是建立在這種思維之上。語言學家胡壯麟[4]說過,要認識和了解以前未知的事物,必須依賴我們已經(jīng)知道的概念及語言表達形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時還要發(fā)揮驚人的想象力。隱喻使人們可以將熟悉具體的概念范疇映射到陌生抽象的范疇,從而幫助人們認識并表達陌生或抽象的概念,因此隱喻是一種認知方式。

      二、隱喻與翻譯的對等性

      從某種視角上看,翻譯和隱喻的本質是相通的,兩者都意味著意義的轉換。在翻譯中,原文的意義要由目的語表達出來;而在隱喻中,本體的意義通過喻體表達出來。

      在傳統(tǒng)的譯學理論中,長期以來一直將“對等性”作為比較原文的標準。從雅各布森(Jacobson)對意義對等的討論,到奈達(Nida)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的理論,到貝爾(bell)的文體對等和語義對等的分類,“對等”一直是翻譯理論的核心概念[5]。就像隱喻中的“相似性”指的是“不相似的事物之間的相似點”(the similarity in dissimilarities),翻譯中的“對等”概念也意味著“差異中的對等”(equivalence in difference)[6]。承認了差異的絕對性,對等應該被看作一個相對的概念,只能在某個層面上,或是從某種程度上來探討。譯文在哪一方面需要和原文對等,是形式,是意義,是功能,還是讀者反應,都是傳統(tǒng)議論所關心的問題[7]。

      三、翻譯教學法的利弊

      (一)以語法和技巧為切入點的傳統(tǒng)教學法

      盡管翻譯和隱喻在某種程度上有著共通性,但是近幾十年來,我國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一直沿用以“語法和技巧”為切入點的教學方法。

      這種傳統(tǒng)的語法和技巧為主線的教學法以單句為單位,不能解決翻譯中的很多問題,因為語言中的問題不僅僅存在于單句中,翻譯中的問題也不只存在于單句內,在語篇的更高層級上,如句子之間,段落之間,都有需要關照的地方,有些問題甚至與語篇外的社會文化因素有關。單純地將視角局限于句子內往往無法把握原文想傳達的完整信息,也無法在翻譯中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二)新思維翻譯教學法

      1.功能分類翻譯教學法

      本世紀七十年代,賴斯[8]提出以語言功能為基礎展開翻譯研究的理論,認為翻譯中的對等不應該建立在詞或句子上,而應該建立在文本語篇上。以功能翻譯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法可以克服不少傳統(tǒng)法無法克服的障礙,如在是否應該轉換詞性、切分句子,以及增詞減字等方面提供了把握的準則。所以功能法克服了傳統(tǒng)翻譯教學法只在字詞句內打圈的弊病,后來被普遍應用于翻譯教學中。

      2.側重翻譯目的教學法

      雖然功能翻譯觀與傳統(tǒng)翻譯法相比是一大進步,因為它擴大了譯者的視野,使譯者能超脫單句的局限,并將整個語篇的功能納入了翻譯決策的考慮之中,但是功能翻譯觀畢竟只是以文本為基礎的,而對翻譯決策造成影響的翻譯的目的往往重視不夠。

      在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上,又有人提出新的翻譯觀念。如霍爾茨門泰里[8]提出的“翻譯行動模式”就借助傳播理論中的概念,強調翻譯目的的重要性,認為翻譯活動絕不僅是翻譯書面的詞句,任何翻譯行動都有目的,而譯者在決定如何譯時就應該考慮到翻譯的目的。又如弗美爾等提出的“目的理論”也強調翻譯的目的。

      3.注重語域、語用的翻譯教學法

      伴隨著語言學研究的新進展,韓禮德[9]將語言視為社會符號系統(tǒng)的語言觀興盛,翻譯界也將韓氏理論應用于翻譯理論研究,重視翻譯文本外的因素,將語言看作社會符號,并將較具體的語言選擇與文本語篇的交流功能及相應的社會文化因素相關連,較注重語域、語用,強調信息的發(fā)出者和接受者,強調文本的互文關系等。

      以上從功能、文本、語域、符號等切入的翻譯教學法比傳統(tǒng)的教學法視野寬廣,對翻譯教學的幫助也很大,但是新思維法也存在自身的問題,如其關注較大的語言單位,甚或是語言外因素,同時將讀者注意的焦點從比較具體的語言單位上轉移。盡管翻譯學習確實需要人們給予較大的單位更多的關注,但中國的外語學習者仍然需要繼續(xù)關注較小的語言單位。而這種關注必須從新的角度關注功能、符號、交流、文化等較為宏觀的問題,同時也應關注語言的微觀結構。

      (三)以隱喻為切入點的翻譯教學法

      在新思維翻譯法的鋪墊之下,美國學者葉子南[10]提出以隱喻作為更為新穎切入點來探討翻譯教學,以期為目前的翻譯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葉子南認為傳統(tǒng)的隱喻只局限于文學內,所涉及的方面并不廣,而他認為隱喻比比皆是。文中也追隨葉子南關注語言中隱喻的視角,繼續(xù)挖掘隱喻的源頭,引自萊可夫和約翰遜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關于概念隱喻的說法,認為隱喻無所不在,其目的不是為了修飾,而是為了表達人類對世界的看法。隱喻不單存在于語言中更存在于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

      關于隱喻的翻譯方法,奈達[11]指出:“通常情況下,譯者總是盡力把原語隱喻譯成譯語隱喻,以便在譯文中保留原語比喻的表達力。不過,當隱喻直譯引起誤讀時,譯者最好采取意譯?!奔~馬克[12]認為隱喻翻譯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在目標語中重塑原語同一形象法;2)用標準目標語形象代替原語中的形象法;3)用明喻替代原語中的隱喻并保留原語形象法;4)隱喻的明喻加意譯翻譯法;5)意譯法;6)刪除法;7)相同隱喻加意譯法。譚震華[13]認為隱喻翻譯的常用方法是:l)直譯法;2)意譯法; 3)換喻法;4)明喻法; 5)加注法。

      四、以隱喻為切入點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隱喻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也隨處可見,以隱喻為切入點的教學翻譯方法,可以幫助理解原文,也可以幫助表達原文。文章結合隱喻翻譯的文獻研究及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具體展示如下兩大類隱喻的翻譯方法及譯例:

      (一)隱喻的對等翻譯(即共性翻譯)

      隱喻翻譯中的對等翻譯被一些翻譯家認為是最為理想的翻譯方法,它是指直接投射源語篇章的源域和目標域到目的語篇中同樣對應的源域和目標域,完成從源語篇章到目的語篇譯章的翻譯,是一種對應的關系。這種翻譯方法和傳統(tǒng)的直譯方法很類似,和直譯的差別在于對等翻譯是從認知的角度提出的專門針對隱喻的翻譯方法,而直譯是針對包括隱喻在內的普遍語言現(xiàn)象的翻譯。英漢兩種語言中很多隱喻具有相似的喻義,這種情況要采用直譯這一類隱喻,譯者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實現(xiàn)對等翻譯的實效翻譯。

      例如:black horse(黑馬),cold war(冷戰(zhàn)),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

      An argument is war[14](爭論是戰(zhàn)爭)

      雖然談到“argument”這個目標域的時候,學習者會不自覺地用“war”這個源概念域來理解它,但卻很難理解或表達“argument”這一相當抽象的概念,可見隱喻已經(jīng)成為人們思維和語言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方式。

      同樣,請看下面幾個大學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的含有隱喻的課文標題。

      (1)Women,Half the Sky.(婦女半邊天)[15]

      該隱喻采用明喻加意譯法可譯為:“女人撐起半邊天”,以源概念域半邊天對應其目標概念域,即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權利。

      (2)I am Going to Buy the Brooklyn Bridge.(我要買下布魯克林橋)[15]

      布魯克林橋源概念域指位于美國紐約東部河流之上的用語連接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兩地的一座大橋,這里用來映射任何常人無法承受的巨大的業(yè)務買賣。

      (3)True Height(真正的高度)[15]

      結合具體的語境,該隱喻主要涉及盲人邁克爾在一次撐桿跳高中的表現(xiàn)及心理活動等內容:邁克爾雖從小就失明,但一直有著飛翔的夢想,并堅持不懈地進行撐桿跳高的嚴格訓練。在少年奧林匹克競賽中,他克服了種種障礙,最后取得了該賽的冠軍并刷新了記錄。題目《真正的高度》即可以理解并直譯為邁克爾一個又一個新的撐桿跳高的高度(源概念域),也可以通過意譯,映射為邁克爾逾越了巨大的障礙而到達他人生目標的新的高度(目標概念域)。

      (4)Fourteen steps(十四級臺階)[15]

      Fourteen steps,通過進行有效對等翻譯的加注,該隱喻特指肢體殘疾的主人公每天出門或入家門必須爬經(jīng)的十四級臺階,映射為主人公人生中必須經(jīng)歷的重重困難和障礙。

      (二)隱喻的偏移翻譯(即個性翻譯)

      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而且是文化的轉換。英漢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在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生態(tài)環(huán)境、宗教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而導致了英漢語言中隱喻概念的差異。教師在教授隱喻翻譯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注意詞和句子的表面含義,而且要發(fā)掘出這些詞和句子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所承載的內涵。因此,不同文化的隱喻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在翻譯中不可能做到每個隱喻都映射對等翻譯語和目的語,當隱喻對應的源域和目的域發(fā)生偏移時,可采用偏移翻譯法,即個性翻譯法,以保證語言的翻譯效果。

      例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

      Wall street is a dog-eat-dog place.(華爾街是個非常殘酷的地方)

      再看全新版《大學英語》第二冊中有這樣一個蘊涵隱喻的翻譯例句:

      It never will rain roses,if your want more roses,you should plant them yourself!

      有些學生將上面這句中的roses翻譯成餡餅,也有一個學生翻譯成林妹妹(林黛玉),有的直譯為玫瑰,盡管譯文五花八門似乎也能講得通,但要給學生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解釋,就可以從隱喻的角度切入,將學生帶入該詞的源領域,認識該詞原來代表的是善和美或令人愉悅滿意的事物(nice things),然后結合該篇課文提供的語境域,盲人邁克爾克服自身的殘次打破撐桿跳高的世界紀錄達到了他人生新的高度。通過意譯加換喻法,上句可譯為: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有所獲得就要有所付出。如此翻譯更貼近該課文的主題。

      又如:She is a good catch.

      “catch”的原始意思是打魚的捕撈量,是一集合名詞,意義經(jīng)延伸后,捕撈量被折射到目標域,多用于形容令人滿意的配偶,令人滿意的方面除了外貌,還可包括社會經(jīng)濟地位、才能等等?!缎屡=蛴⒄Z詞典》[16]對此次進行偏移翻譯,并釋義為:

      An amount of fish caught:the UK’s North Sea haddock catch.[in sing]informal a person considered attractive or prestigious and so desirable as a partner or spouse.

      另外,《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字典》[17]對“catch”的釋義甚至超出了配偶的范圍,還可以用來比喻被雇傭的員工:

      If you describe someone as a good catch,you mean that you have lots of good qualities and youthink their partner or employer is very lucky to have found them.

      《英漢大字典》[18]對“catch”的釋義超出了人的范圍:值得獲得的人(或物);值得看中的婚配對象。

      Her husband was a good catch——He’s rich and attractive.她可以撈到一個好丈夫——既有錢,又長的英俊。

      譯者在譯文里明確補上了“她”,并用了“撈”字,盡管“撈”字有過于直譯者之嫌,但句子的酸味頗能表達出吃不上葡萄的酸意。

      而有學生則把catch翻譯成漂亮的意思,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通過解構被模仿的句子:“She is a great catch”,不難看出,此句結構屬最常見的A is B隱喻種類。在上述問題句中,原來捕撈的意思構成隱喻的第一個輸入域,捕撈的活動可包括一個捕魚人,被捕撈到的魚,一條漁船,捕魚工具、捕魚的地方、時間,與之對應形成類比的另一個輸入域可包括一個找配偶的人(盡管“他”在句中缺席)、一個被找的人(即“she”)。連接這兩個輸入域是類比對應(analogy)。類比想象將捕魚與找丈夫對應起來,將魚的收獲量與丈夫的條件相對應,兩個輸入域能否對應的前提受共通域的制約,他們所共享的成分在共通域中收到高度抽象化的處理。然而,在詞條釋義誤導的情況下,學生只生吞活剝地記住中文譯文,根本沒有意識到“catch”是個隱喻,有可能導致其對目標語含義的誤解。

      以上例句采用偏移翻譯法雖丟失原文中的一些文化交流,但如果直譯會使讀者不知所云。所以兩種文化意象不同的隱喻,翻譯時改變其喻體為譯入語文化的相應喻體,有利于學習者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總之,融入隱喻的英語教例研究有助于學生識別判斷隱喻現(xiàn)象,追溯理解隱喻所需求的概念,教師在英漢對比的隱喻教例分析中,既能啟發(fā)學生推敲與隱喻相關的對應字詞,疏解表面的語義,還促使其考慮到深層的,乃至聯(lián)想的意義,從而做出合適的選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加強對隱喻含義和本質的分析,并綜合考慮隱喻的文化、語言、語境等因素,在隱喻翻譯的過程中,不僅要表達出隱喻的外在形式特征,而且要凸顯出隱喻由此及彼的認知功能及思維模式。

      五、結 語

      結合隱喻的定義,在回顧隱喻起源發(fā)展的基礎上,探討傳統(tǒng)翻譯教學與隱喻的共通處,指出了傳統(tǒng)翻譯教學法的利弊,也評價了新思維教學法的功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隱喻為切入點來研究大學英語翻譯教學。通過英漢隱喻的對比分析,采用對等翻譯及偏移翻譯法,并結合具體的教例闡釋,有利于引導學生從隱喻的詞源出發(fā)把握原文,幫助學生分析教材中常見的隱喻現(xiàn)象,深掘其中的文化根源,樹立隱喻認知思維模式,從而提高其英語水平。由于研究對象及材料的局限性,基于隱喻的大學英語翻譯教例分析多聚焦于語言細節(jié),主要涉及到日常生活、英語教材及詞典中的隱喻現(xiàn)象。隱喻對于語篇翻譯的銜接作用及語篇連貫等方面的影響,以及隱喻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今后還有待于深化研究。

      參考文獻:

      [1]Terence Hawkes.Metaphor[M].Critical Idiom,London:Methuen,1972:12-13.

      [2]Aristotle.Rhetoric and Poetics[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54.

      [3]George Lakoff,Mark Johnse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胡壯麟.Advance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in China[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50.

      [5]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35-49.

      [6]Roman.Jac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C]//Brower,Reuben A.On Transla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114-139.

      [7]金隄.等效翻譯探索[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16-40.

      [8]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M AK Haliday.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Edward Arnold,1978.

      [10]葉子南.認知隱喻與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1]Eugene Nida.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2]Newmark P.Approaches to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13]譚震華.英語隱喻詞語的翻譯[J].上??萍挤g,2002(4):26-27.

      [14]Summers 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English–Chinese)[M].Trans.Zhu Yuan.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8.

      [15]李蔭華.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16]Judy Pearsall,Patrick Hanks ,Catherine Soanes.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287.

      [17]Collins.柯林斯高階英漢雙解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18]陸谷孫.英漢大詞典(第二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215-273.

      作者簡介:雷雪蓮(1978-),女,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E-mail:thundersnow@126.com.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編號:13YY19);2015年南昌師范學院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編號:NSTD20143003)

      收稿日期:2015-03-30

      文章編號:2095- 3046(2015)04- 0058- 04 DOI: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4.014

      中圖分類號:G642;H319

      文獻標志碼:A

      猜你喜歡
      隱喻大學英語教學法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校園網(wǎng)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xiàn)狀與重要性簡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新和县| 安宁市| 新民市| 海城市| 荔浦县| 石城县| 辽源市| 克东县| 安阳县| 维西| 察雅县| 渑池县| 徐水县| 石林| 个旧市| 贞丰县| 友谊县| 无极县| 聂荣县| 调兵山市| 班玛县| 上犹县| 奈曼旗| 吉安市| 犍为县| 昌黎县| 东台市| 青龙| 阿巴嘎旗| 仙游县| 海兴县| 盐边县| 北安市| 乌恰县| 周口市| 塘沽区| 嘉祥县| 共和县| 常山县| 昌都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