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陶淵明詩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以新井白石《陶情詩集》為例

      2015-04-14 15:50:03■李
      江西社會科學 2015年10期
      關(guān)鍵詞:白石詩集陶淵明

      ■李 瑩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學東傳日本,對日本帶來了非常巨大的影響力。其中,中國詩人陶淵明(365—427),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他是東晉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文學家,他的詩作傳播到日本后深受日本文人的追捧和模仿。國內(nèi)對陶淵明的研究熱情也一直沒有消退過,或說其為“隱逸詩人”;或說其為“政治詩人”,他的思想,是儒,是道,是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陶淵明不僅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特別是在同屬于漢字文化圈的日本文化史也影響巨大。江戶時代著名的儒學者、歷史家、政治家、詩人新井白石(1657—1725)在其年輕時期就曾著有《陶情詩集》。

      白石是號,真名君美,年輕時期并沒有跟隨有名老師,而是獨自學習為主。宮崎道生指出:新井白石第一是詩人;其次是學者;第三是政治家(經(jīng)世家)。[1]事實上,國內(nèi)外的研究者對白石的政治、歷史、儒學等方面研究成果頗多,但對他的詩作研究明顯較少,而中國學者的成果更是屈指可數(shù)。

      據(jù)新井白石的《折焚柴記》記載,他從小受到母親的良好家庭教育,17歲接觸到了大儒中江藤樹(1608—1648)的《翁問答》,迸發(fā)出異常的求知欲望,之后還閱讀了《四書》《五經(jīng)》,有著非常深厚的漢學基礎。宮崎道生指出:“21歲的白石已經(jīng)非常熟識日本歷史,關(guān)于和歌、文學書等古典也具有豐富的知識?!保?](P136)關(guān)于《陶情詩集》,宮崎道生從他詩集末尾所署“延寶壬戌秋白石舊隱新井耕父稿”這幾個字分析,雖然“壬戌”指天和二年(1682年,白石26歲)秋編撰了詩集,但是冠上“延寶”的年號具有某種意義。而且,“舊隱”和“耕父”二詞也是別有用意?!半[”字可以解釋為隱于市井或田園,“耕父”指農(nóng)夫,所以可以認為這是他裝作隱遁者的筆名。就在當年3月份,白石即將出仕為堀田正俊服務,他把自己作為浪人的那段時間稱為“舊隱”,而這部詩集收錄的作品全部都是那段時間所作,所以他用了“延寶壬戌”這樣矛盾的作詩時間。[2](P137)漢學東傳,在當時的日本,陶淵明的“隱逸”思想對文人們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小尾郊一認為:“陶淵明,作為隱逸詩人的模范備受仰慕。他的詩、他的生活、他的思維方式給后世莫大的影響。說到隱遁,后世很難想出有超越陶淵明的思想,基本上都是歸屬于淵明的系統(tǒng)內(nèi)?!保?](P10-11)

      雖然日本學者石川忠久認為這部詩集的詩風接近晚唐、宋詩風格,沒直接提及白石受陶淵明影響,但他贊同宮崎上面所分析的情況,認為“舊隱”、“耕父”是別有用意,《陶情詩集》正是白石浪人狀態(tài)下所做的詩集。[4](P72-74)所以“陶情”,重點應該在于突出似陶之情,而非簡單地模仿陶詩。為此,本文擬以《陶情詩集》為考察文本,試圖從傳意風格、創(chuàng)作意境及作者的從仕從文生活體驗等方面,研究新井白石與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關(guān)聯(lián),進而揭示中國文化漢學東傳的歷史印記。

      一、風景詩的物象傳意風格模仿

      《陶情詩集》是新井白石年輕時期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詩集,雖然沒有老師指導,但是體現(xiàn)了白石扎實的漢學功底和對漢詩的熱愛。在《新井白石全集》(國書刊行會全6卷)中并沒有收錄這部詩集,只是在他的著作中有提及。從題材內(nèi)容分類可以看出這部詩集的主要題材是風景描寫,按照宮崎的歸類方法,統(tǒng)計如下:(1)風景描寫五十四題、五十六首;(2)年中行事六題、六首;(3)交友關(guān)系十六題、十六首;(4)歷史關(guān)系四題、四首;(5)私生活關(guān)系十一題、十八首;合計百首。[2](P185)這和陶淵明的田園詩風格極為相似。

      陶淵明以田園詩著稱,在風景描寫的詩中突出物象來傳意是其特色。洪林鐘指出“鳥(云)-菊(松)-酒”最能體現(xiàn)陶淵明“向往(理想)-(抗爭)現(xiàn)實-奮斗”的人生歷程,所以陶詩中多次運用鳥、云、菊、松、酒等題材,“陶淵明正是精心煉意取象,選用那些具有象喻性和繼承性的物象,借物自況,托物詠志,在詩中淋漓盡致地書寫了他的崇高理想和奮斗精神,展示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光輝人生”[5]。在陶淵明的《九日閑居并序》的序中,他寫道:“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而“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边@兩句讓人明白了“寄懷于言”所指。這首詩表面看上去似乎有消極感,但利用“酒”來“祛百慮”?!鞍賾]”,說明陶淵明對現(xiàn)實的種種思索,同樣以“菊”控制“頹齡”,是要爭得更多時間?!叭绾闻顝]士,空視時運傾?!辈辉敢饩瓦@樣白白地度過重陽節(jié),他以“菊”的高貴品質(zhì)來表達他雖然從政理想不得志,但也要繼續(xù)文學創(chuàng)作,不愿意虛度光陰。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正統(tǒng)的儒家用世精神,是一種努力進取奮斗的思想。

      白石的《陶情詩集》中也有一首《十日菊》之詩:“節(jié)去蝶愁秋正衰,曉庭猶有傲霜枝。千年遺愛陶彭澤,應擬元嘉以后詩?!边@首詩中十日菊指的是重陽節(jié)后一日的菊花,仍有“傲霜枝”,表明了菊花之高尚節(jié)操。“千年遺愛陶彭澤”,不僅說明了陶淵明愛菊之名聲遠揚,更是表明白石對他的崇拜。但是在《陶情詩集》中并沒有大量描寫“菊”的詩,反而更多的是“梅”的詩。詩集百首詩中有23%的詩,都和梅花有關(guān)系。其中,有十一首詩的詩題中帶 “梅”字:《窗前紅梅已蓓蕾》《梅影》《紅梅》 二首、《早梅》《和山元立訪予庭前紅梅韻》《尋梅》《水墨梅》《梅》《梅下口號》《臘梅初開》等;而詩句內(nèi)容中含“梅”字的詩句達到二十三首之多。而日本傳統(tǒng)意識上的國花“櫻花”卻沒有出現(xiàn)在詩集中。在《尋梅》詩中,白石描寫梅花 “絕代高標群卉上,驚人清氣數(shù)花間”,這兩句體現(xiàn)了他喜愛梅花的清新高雅;“前生自有神仙骨、到死寧為兒女顏”這兩句則突出贊賞梅花的傲骨堅強。雖然“梅”非“菊”,但這和陶淵明的借物自況的手法是極其一致的,而且冬天的“梅”比秋天的“菊”更加耐寒,也暗喻了詩人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奮斗思想。

      此外,白石除了中國漢詩題材外,也嘗試以日本的獨特詩材來創(chuàng)作漢詩。作為日本風土的象征,富士山也被稱為“神仙山”,從古就經(jīng)常被日本文人歌頌。這部詩集的第一首詩作《士峰》就是富士山這一日本代表詩材:

      忽見未知岳,杳然如望云。

      倚天千仞立,拔地八州分。

      晴雪粉堪畫,長煙篆作文。

      有時仙客到,笙鶴月中聞。

      日本文人的作品少不了以富士山為題材,白石也同樣。在《士峰》這首詩里描寫了雄偉的富士山美景,其中第六句“長煙篆作文”,指的是富士山冒出的長煙,就像中國古代的篆形字,因為白石時代的富士山和現(xiàn)代不同,當時是活火山,經(jīng)常噴煙。白石不滿足于中國漢詩題材,嘗試以日本獨特詩材,套用中國風趣的表達藝術(shù),升華至日本特色的品位中。這種向別人展示日本獨特事物的自豪感,也正是新井白石漢詩的獨特性與魅力所在。

      二、交友詩的詩文傳世手法相似

      在陶淵明詩中,有很多寫交友關(guān)系的詩作?!杜c殷晉安別并序》《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贈羊長史并序》《和劉柴?!贰洞瘕媴④姴⑿颉返?。陶淵明的人生經(jīng)歷特別,出仕歸隱,歸隱出仕,五官三休,有猛志渴望舉薦之時,也有不遇迷茫徘徊之時,他把思想藏于詩中,不僅以詩會友,更是以詩傳世。魏正申指出陶淵明主要借助三種方式傳播詩文:“其一,請朋友書寫、傳抄。其二,在以文會友的探討交流中傳播。其三,通過多人參加的小型詩歌創(chuàng)作集會傳播?!保?](P108-109)如《飲酒二十首并序》的序中,“聊命故人書之”的傳抄;在《移居二首》其一中的“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探討交流;其二中的“農(nóng)務各自歸……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的集會等都證明了陶淵明重視交友,并且希望詩文傳世。

      新井白石在這點上也努力向陶淵明學習。在《陶情詩集》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交友關(guān)系的詩作?!逗蜕皆⒃L予庭前紅梅韻》《和山秀才和菅廟即事之韻》《中秋夜陪江氏賞月于河范亭上》《送河范入仕》《和山氏題亡妻手自栽桃花韻》《和釣月秀才韻以題其詩稿》《和松秀才弔病》《和松氏韻自述三章以呈》《寄長秀士》《奉和源知縣之賜韻》《送對馬州山元立從行迎朝鮮聘使于草梁》等,可以看出白石,無論是仕途之交,還是文人之交,交友廣泛。尤其是最后一首《送對馬州山元立從行迎朝鮮聘使于草梁》,可謂是《陶情詩集》的前言:

      行盡大瀛道里千,殊方風物照樓船。

      管寧舊業(yè)云山接,箕子提封煙樹圓。

      鶻護危巢歸絕壁,龍將急雨過長天。

      壯游奇觀渾佳興,詩售雞林到處傳。

      這首七言律詩,是白石送別朋友對馬州的“山元立”跟隨一行在草梁迎接朝鮮聘史時所作之詩。而正是這位“山元立”,即西山順泰(本姓,阿比留),把《陶情詩集》推薦給朝鮮聘史作序,才有了后來的盛傳。詩作的最后的一個“傳”字表明了白石的良苦用心。所著《折焚柴記》中也有這樣一段關(guān)于這部詩集的描述:

      二十六歲之春,再次出任之身。今秋,朝鮮聘史來,借由阿比留,將平生收錄之詩百首,以求三學士作評,定下見其人后作序一事。九月一日往客店,見制述官成琬、書記官李聃齡及裨將洪世泰等,一起和詩。是夜成琬予我詩集作序而贈。[7](P27)

      日本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為日朝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貢獻。首先,這些朝鮮通信使都是學識優(yōu)秀之人,到日本后很受文人們的追捧和尊重;其次,幕府上層的重視,經(jīng)常命令官員們?yōu)橥ㄐ攀古e行歡迎會,兩國學者進行面談,和詩等活動。所以,白石就借這個通信使來訪之機,呈上了《陶情詩集》。而朝鮮通信使看了詩集后,都不吝贊揚之語。在這部詩集序里,作為通信使的成琬評價道:“白石公日本之奇士也,自兒戲貫穿子史,馳騁翰墨,摘詩之正芭,內(nèi)積既富外發(fā)方多,上而天地風云。”而負責書寫跋文的洪世泰也這樣贊揚白石:“余在館中,見有 《陶情集》。清新雅麗,往往有披沙揀金處,令人刮目。真作者手也。及見其人,勝于其詩,所謂表里如一金玉君子也。”[2](P149)不僅高度評價了詩集本身,也極力稱贊了白石本人。

      白石詩作獲得朝鮮通信使很高評價一事,一時傳為佳話。以此為契機,白石也受到了木下順庵(1621—1699)的贊賞,日后成為順庵之弟子,開始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實現(xiàn)抱負。不僅成為德川綱豐的侍講,還一直輔佐德川家宣和家繼兩代將軍。功勞里面雖然有他當時的好友阿比留的一份,但是更主要的是白石自身積極地為詩文傳世而付出的努力。這部詩集也可謂是他人生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此外,白石的詩集中有數(shù)首詩中,配有詩序。這和陶淵明的風格極為相似。這種詩序和詩相得益彰,不僅成為詩的有機組成部分,更為詩文傳世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

      三、詠史詩的從仕從文雙重理想

      陶淵明的詩中除了田園詩外,還有較多的詠懷詩和詠史詩。這跟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他不是純粹的詩人,他有數(shù)次仕宦經(jīng)歷,卻最終歸隱田園?!对伹G軻》《詠三良》《詠貧士七首》《擬古九首》《雜詩十二首》《感士不遇賦并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等作品,關(guān)懷社會,關(guān)心時局,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同,表達出對理想人格的認同。

      陶淵明在《命子》中通過歷述先祖功德來激勵兒子將來要成為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人:“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賓,歷世重光?!闭劶白陨恚凇峨s詩十二首》其五有言:“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逼涠t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笨梢姡諟Y明原本是有政治理想的志士,并不是年輕時就想做隱士。在《感士不遇賦并序》的序中,他說:“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司馬子長又為之。余嘗于三余之日,講習之暇,讀其文,慨然惆悵。夫履信思順,生人之善行,抱樸守靜,君子之篤素。自真風告逝,大偽斯興,閭閻懈廉退之節(jié),市朝驅(qū)易進之心。懷正志道之士,或潛玉于當年;潔己清操之人,或沒世以徒勤?!鄙屏颊?、才華橫溢又有什么用?在虛偽黑暗的社會中,有大志之士不是被埋沒就是遭到迫害,進退兩難。這篇賦抨擊了當時腐朽的社會政治與敗壞的道德風尚,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陶淵明最后選擇的是歸隱,但歸隱不等于什么都不做。他只是轉(zhuǎn)向了文學事業(yè)。絕筆《自祭文》中說:“嗟我獨邁,曾是異茲。寵非己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闭w現(xiàn)陶淵明自己的人生追求,非名非利,而是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魏正申認為,陶淵明對文學創(chuàng)作事業(yè)的追求是從政不可得的轉(zhuǎn)志,是遵照儒教用世精神的積極進取,表現(xiàn)了一種建立功業(yè)的強烈意識。[6](P103)

      而新井白石在《陶情詩集》中詠史的詩作并不多。較有代表性的是《稻村崎》:

      金鼓振天從北藩,驚沙濺血日光昏。

      寶刀沉水神龍化,碧海揚塵汗馬奔。

      九代衣冠余站骨,千年星月照冤魂。

      滿江巨艦真閑事,依舊寒潮落遠邨。

      這首詩詠嘆的是鐮倉幕府末期的名將新田義貞(1301—1338),從北邊的上野起兵攻北條,在稻村崎這個地方進行突襲,攻陷鐮倉,北條氏一族及家臣自刃,北條政權(quán)滅亡的歷史故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新井白石景仰新田義貞的光輝事跡與其攻陷鐮倉的快舉,他不僅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也隱晦曲折地表明了自己的抱負,并不甘心于現(xiàn)狀。

      創(chuàng)作這部詩集時,白石還是浪人身份,所以他沒有過多地描述歷史,是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的。他不愿意抵觸統(tǒng)治階級,他只是暫時不得志,還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政壇。他只能寄情于詩作,來表達他積極入世的政治追求和事業(yè)心。這種精神和少壯時期的陶淵明也極為相似。

      四、白石詩集的“陶情”

      除了以上田園風景詩,交友關(guān)系詩,詠懷詠詩史外,陶淵明還寫有非常多的抒情詩?!伴_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與子儼等疏》)中的執(zhí)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二十首并序》之五)的恬靜;“思友則披衣”(《移居二首》之二)的誠摯。而白石也在《陶情詩集》中寫有不少私人生活方面的詩作。“秋風收紫栗,春雨剪青韭”(《關(guān)二野居》)的自得;“日長無一事,睡起採茶經(jīng)”(《小亭》)中的坦率;“書生習氣真堪咲,半夜夢中讀漢書”(《病目》)中的好學。塑造了白石真誠天真自然的形象,讓人難以忘懷,同時也促進了詩集傳世。

      白石模仿陶詩風格,并不只是單純地出于對漢學、漢詩的喜愛,因為唐宋也有很多中國有名詩人的詩歌流傳到日本,但是白石之所以選擇陶詩,主要還是因為他的人生經(jīng)歷、文化素養(yǎng)和性格特征,讓他找到了與陶淵明的相通之處。這一點與中國學者的文史治學精神有相通之處。[8]

      第一,白石的青年時期,是在政治動亂、社會不安定的氛圍下度過的,在這個背景下有與陶淵明類似的出仕和隱退經(jīng)歷。《折焚柴記》中有述,白石的父親正濟是上總國(千葉縣)久留里城主土屋氏的家臣。1679年,久留里藩被廢除,土屋氏被改為旗本。新井白石成為大老堀田正俊的家臣。[7](P5)白石原是土屋家的家臣,但由于土屋家的紛爭而被迫成為浪人。直到26歲,受人推薦,再次出任,成為堀田家的家臣?!短涨樵娂氛前资煌廖菁抑鸪龀蔀槔巳说钠陂g里創(chuàng)作的。他的一時隱退和再次出仕的人生經(jīng)歷,從陶淵明身上找到了共通點。詩集中唯一出現(xiàn)的一句“千年遺愛陶彭澤”,也是說明了白石了解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然后又辭官的經(jīng)歷。

      第二,白石深受儒學熏陶,與陶淵明一樣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入世精神。白石自幼聰慧,三歲時能夠用紙蒙在書上描繪其圖畫及漢字;六歲能背誦七言絕句的漢詩;八歲開始習字;十七歲開始誦讀《四書》《五經(jīng)》,開始懂得了圣人之道。[7](P24-26)年輕的白石在自學中探索學問的奧妙,他的漢學基礎,以及對儒家思想的接受,才有了《陶情詩集》的創(chuàng)作。這部詩集創(chuàng)作的目的,兼有入仕和從文雙重性。仕途不順,轉(zhuǎn)向詩文創(chuàng)作。而且白石積極地把詩集呈現(xiàn)給朝鮮使者,并得到高度評價,也證明他有強烈的積極入世精神。這和陶淵明詩中所體現(xiàn)的“猛志逸四?!钡男膽B(tài)很吻合。

      第三,白石性格正直,不為金錢所動,與陶淵明一樣崇尚清風亮節(jié)的高尚品德?!墩鄯俨裼洝分杏涊d了白石在被逐出土屋家后的五年浪人生活期間,兩次拒絕富商要其當養(yǎng)子的美意。第一次拒絕的理由是:“我不愿在我這輩舍棄父祖相傳的‘弓矢之道’,去繼承商人家業(yè)。”[7](P31)第二次是有富商提出以黃金三千兩資助他學業(yè),并許配一女給他,他也拒絕了。理由是:“扔三千兩黃金,造就一個帶大傷痕的學者,不能算是策?!保?](P33)白石的這種甘于貧窮,而不失大志的品德正是與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相通。

      只是拘泥于詩作詩風的考察,難免流于表面,需要理解更深一層的是,白石之所以選擇陶詩,是因為他自身與陶淵明的經(jīng)歷與性格的相似。白石所處的動亂時代背景下的 “歸隱和出仕”經(jīng)歷、他的“儒學”素養(yǎng)和“正直”的性格特征,才是他的真正“陶情”所在。

      五、結(jié)語

      新井白石之 《陶情詩集》漢詩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第一部日本漢詩集《懷風藻》(751)開始,學者們就沒有停止過對漢詩的創(chuàng)作。新井白石年輕時代創(chuàng)作的《陶情詩集》,雖然相比他后期的詩集《白石詩草》《白石先生余稿》等,內(nèi)容上比較單薄,主要圍繞風景和人物關(guān)系而作,但是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位熱愛漢詩,向往中國文化,逐漸脫離簡單模仿,提升獨創(chuàng)性的日本文人。而且從白石的這部詩集的創(chuàng)作和背景中,也可以看到中國詩歌在日本江戶時代的傳播、甚至是朝鮮漢詩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看到中國思想,或者說陶淵明的思想對日本思想史、文化史影響的一個側(cè)面。

      很多人說陶淵明是“隱逸詩人”,但是陶淵明頻繁的出仕和歸隱,關(guān)注歷史和現(xiàn)實,珍視友情和親情,他積極創(chuàng)作文學,展現(xiàn)出更多的是儒家的進取精神,不從政也可從文,從而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鐘優(yōu)民指出:“仕與隱,道路盡管不同,但中間并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可以學而優(yōu)則仕的人,也具備隱而著書立說的條件?;蛘邠Q一種說法,只有能做官而不做的人,才具備有當隱士的資格。所以歷代都有學而仕的封建文人,也有解職歸田的隱逸之士?!保?](P62-63)陶淵明正是 “解職歸田的隱逸之士”,“隱而著書立說”之人。

      新井白石在在詩集的最后署名中,他以“舊隱新井耕父”自稱,可見他認為自己“曾經(jīng)”也是像陶淵明一樣的“解職歸田的隱逸之士”。這種隱逸并非出于對人生意義的虛無理解,而是通過寫作隱晦曲折地表達對現(xiàn)實和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所以不難理解為何白石把詩集命名為《陶情詩集》。白石以“陶情”而著“詩集”,一方面說明了白石個人所認可的陶淵明并不是消極的 “出世”,而是懷有政治不可得,轉(zhuǎn)志于文學創(chuàng)作,積極“入世”之情。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江戶時代的日本,陶淵明作為中國“隱逸”思想的代表者對文人志士影響之巨大,而日本的文人們也在接受和模仿外來文化中,嘗試日本本土化的過程。

      [1](日)宮崎道生.詩人白石——新井白石補遺[J].日本歷史,1990,(19).

      [2](日)宮崎道生.新井白石·折焚柴記上[M].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xié)會,1993.

      [3](日)小尾郊一.中國的隱遁思想[M].東京:中央公社論,1988.

      [4](日)石川忠久.東海之風雅[M].東京:研文出版,2007.

      [5]洪林鐘.鳥·菊·酒——略論陶淵明詩歌意象建構(gòu)及其人格凸現(xiàn)[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4).

      [6]魏正申.陶淵明評傳[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6.

      [7](日)新井白石.新井白石全集(第3卷)[M].東京:國書刊行會,1977.

      [8]孫少華.饒宗頤先生文史治學法管窺[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9]鐘優(yōu)民.陶淵明論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歡
      白石詩集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1年11期)2021-06-25 07:00:00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20年17期)2020-10-21 05:54:52
      白石塔
      快樂語文(2019年15期)2019-08-27 01:14:16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9年7期)2019-05-05 08:41:56
      紅磚白石五店市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4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 飲酒》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詩集精選
      散文詩(2016年13期)2016-11-11 03:40:49
      柏乡县| 莫力| 株洲县| 襄垣县| 都匀市| 清镇市| 嘉义市| 商水县| 芷江| 全南县| 崇阳县| 叶城县| 双辽市| 剑川县| 兴海县| 巴林左旗| 醴陵市| 多伦县| 封丘县| 边坝县| 永仁县| 乐清市| 随州市| 普定县| 巴南区| 禹城市| 津市市| 库伦旗| 华阴市| 垫江县| 菏泽市| 确山县| 秭归县| 上思县| 正安县| 贵定县| 怀远县| 柳河县| 北海市| 齐河县|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