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潤
重慶市江北區(qū)復盛實驗學校
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余潤
重慶市江北區(qū)復盛實驗學校
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如果教師不積極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是空談。學生主體功能在于他的主動性,這是學生稱得上主體的實質,在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讓學生明確目標。
教學目標在課始、課中和課末,對學生的行為分別有著導向、調節(jié)、標準功能。它貫穿一堂課的始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本堂課的具體要求和應該達到的程度都告訴學生。因為教學目標必須提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具有簡單明了、操作性強等特點,告訴學生目標就能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教學《火燒云》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火燒云的顏色美、形狀美和變化快等特點,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定向,學生再根據自己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自主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既能夠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又便于他們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還可把教路和學路有效地統(tǒng)一起來,可謂一舉多得。
2.讓學生充分預習。
預習是預先感知課文的重要方式,一般在教學一篇課文前,要特別重視感知性的讀。即要求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正確,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并了解課文主要講什么。這樣在課始就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學習的氛圍,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學時,碰到課文的重點章節(jié),教師無法用講解表達時,不要急著去范讀,去歸納,應先引導學生去的讀懂,讀暢,讀出節(jié)奏感來。以讀引思,把學生置于課文情景之中,讓他們通過朗讀與作者的心靈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去體會,去想象,去思考。之后再通過教師適當的點撥,顯示出語言文字的“形”,最后美美的讀出語言文字的“味”來,有一種水到渠成之感??梢韵胂?,如果一開始沒能讓學生先讀,而是一味要求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就不可能收到這樣自然美妙的效果。
3.有疑問讓學生先討論。
“兩個人交換蘋果,手中只有一個蘋果;兩個人交流思想,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庇懻?,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來達到認識的深化;討論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發(fā)散和集中,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討論,還能促進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
4.學習內容讓學生有所選擇。
現代教育論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而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弘揚和凸現,離開了自主選擇就難以成為可能。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采用并列式層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閱讀。如教學《火燒云》中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多而快這部分內容時,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形狀(或馬、或狗、或獅子、)的段落,在反復朗讀、讀出韻味的基礎上,找出能幫助背誦的重點詞語,列出提綱,練習背誦,在通過總結,供其他同學借鑒,讓每個學生都嘗到成功的歡樂。
5.學習方法讓學生歸納。
學生在學習中嘗到了成功的歡樂,也領悟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心中積蓄了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教師可抓住這一機會,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自己歸納的方法,教師可先扶著學生按同樣的方法進行第二次學習,然后放手讓學生進行以后的學習。這樣讓每個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指導下學習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充分給學生自主權的同時,教師也了解了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更有利于按學生的學路來及時調整教路,真正做到教法為學法服務,從而也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6.讓學生做練習也有自主選擇的機會。
一個班的學生,學習程度是不一樣的,為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課內課外的練習都要考慮各種層次學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彈性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挑選,以便揚長避短,更好地發(fā)揮參與效果。如平時教完新課后,往往要布置抄寫詞語的作業(yè),教師不可搞“一刀切”,讓每個同學都抄寫好多遍,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為抄寫而抄寫,草草了事,收效甚微,一般就可以選擇比較靈活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寫或容易搞錯的字詞,有針對性地用心去抄,去記。這樣就避免了訓練的隨意性,還有的課文文筆優(yōu)美,適于積累詞句,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把自己認為好的妙詞佳句摘錄下來,熟讀成頌,把書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