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鋒
勿忘媒體人的初心
□徐錦鋒
不久前,前央視知名記者柴靜以獨立媒體人的身份,推出了一個以霧霾為主題,關注環(huán)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恶讽斨隆菲L近2個小時,對霧霾是什么,霧霾的成因以及面對霧霾,我們應該怎么辦這三個問題進行了頗為深入的調查與解讀。這是柴靜自費拍攝的紀錄影片,借助多個網(wǎng)絡媒體的平臺,迅速引發(fā)輿論發(fā)酵。有人對此解讀認為,這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良知的媒體人的一次壯舉。
無疑,柴靜是勇敢的,也是具備專業(yè)水準的,正如她曾在幾年前出版的《看見》一書中寫道:要想看見,就要在蒙昧中睜開眼來,這次她用這樣一部足以震撼民心的紀錄片,將追問藍天不藍、溯源霧霾何在、關注污染及其背后的原因等逐一推近民眾的視野,仿若為民眾打開了一扇窗,讓公眾對社會現(xiàn)象的知情權落在陽光下,明亮而清晰。
除了柴靜,前央視知名主持人崔永元也曾在2014年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自費拍攝了轉基因專題紀錄片,一時掌聲和泡沫俱起,遂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之中。
今天,借由柴靜、崔永元等所拍攝影片帶來的震撼效果,我們不妨也來探討一下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權。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發(fā)展腳步的加快,越來越開放的媒介氛圍,推動了“自媒體”正在逐漸興起?!白悦襟w”的時代,意味著人人都可成為事件的記錄者和報道者,擴大了輿論監(jiān)督的輻射面。而隨著網(wǎng)絡平臺的不斷發(fā)展擴大,網(wǎng)媒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加深,有力補充了傳統(tǒng)媒體的局限面。正如今天我們看到的《穹頂之下》,就是通過網(wǎng)媒的平臺,進入民眾視野,并且借助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交流工具,迅速匯集輿論熱點,其傳播效率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我們的觀眾與讀者也越來越融入到媒介所營造的濃厚氛圍之中,成為新時代媒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媒體傳播形式不斷豐富的今天,如果追問作為媒體人,記錄生活百態(tài)和報道社會現(xiàn)實的初心是什么,也許柴靜的一句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也許在這里,媒體人的初心就是秉持良知,真實而客觀地報道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或是攝像機或是話筒或是一支筆,記者手握的不僅是權利,更有一份敬畏感,對人性、社會冷暖、悲憂歡喜等真相的敬畏,或言之,始終堅持對真相的不竭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