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輝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北京100029)
澳大利亞高校服裝教學與科研情況介紹
吳繼輝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北京100029)
筆者參加澳大利亞高校培訓項目,切身感受到了該國服裝教學與科研的狀況。文章介紹澳大利亞高校服裝教學和科研的經驗,從課程體系、課程體驗、科研成果等方面進行總結,以期對我國高校服裝教學和科研改革提供參考。
澳大利亞高校;服裝教學;服裝科研
筆者有幸參加澳大利亞高校培訓項目,收益良多?,F(xiàn)就澳大利亞高校服裝教學與科研狀況談談個人的體會。
筆者選取澳大利亞兩所典型院校,對其服裝專業(yè)及課程體系、教學、科研情況進行介紹,綜合大學選取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 (悉尼科技大學,簡稱UTS),職業(yè)院校選取TAFENSW-SydneyInstitute(悉尼職業(yè)技術教育學院,簡稱TAFE)。UTS開設的是服裝與紡織品設計專業(yè),TAFE開設的是服裝設計專業(yè)。
1.職業(yè)方向
澳大利亞高校服裝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方向和專業(yè)領域大多集中在服裝設計師、面料設計師、造型師、時尚預測、插畫、紙樣、定制、買手、企劃等。
2.專業(yè)特色
(1)UTS強調“獨特的創(chuàng)意+個性的風格+設計的哲學”,TAFE則強調實踐能力;
(2)明顯感受到時裝設計和面料設計密不可分;
(3)很多教師具有行業(yè)工作背景;
(4)教師的行業(yè)經驗保證了一人就可以講授多門課程,有利于學科交叉;
(5)實踐環(huán)節(jié)常采用工作室制。
3.課程體系
UTS和TAFE的課程體系分別見表1和表2。與我國服裝專業(yè)的課程體系相比,澳大利亞高校服裝專業(yè)的課程具有以下特點:(1)課程更加精簡;(2)更加聚焦于與設計相關的課程; (3)注重設計與技術的結合。
4.課程教學
在“時裝畫技法”課程教學中,教師演示了一種“手繪+直尺”的繪圖方式,見圖1。這對于美術基礎欠缺的學生來講是一種很實用的方法,值得借鑒。
講授產品設計的教師在上課時首先通過圖片讓學生分析“美”和“丑”,并給出理由。通過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鑒別力和批判力,從而可以實現(xiàn)真正的創(chuàng)新。不具有審美的判斷力而一味地強調創(chuàng)新,可能會出現(xiàn)“與眾不同的丑陋”產品。
服裝繪圖課的桌椅都是專門設計的,比如有調節(jié)桌面角度的裝置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見圖2。記得1990年代筆者上大學時去某服裝公司實習,見到一位老先生,他已七八十歲了,打了一輩子的樣板,背駝得很厲害,看到后同學們都很心痛。常年趴在不能調節(jié)角度的平臺上工作是不科學的,我們可以參照澳大利亞高校的桌椅加以改進。
服裝紙樣課程提供給學生一套基礎紙樣,這些基礎紙樣與企業(yè)的基礎紙樣非常相近,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畢業(yè)后在企業(yè)工作實現(xiàn)“無縫對接”。很多國際服裝院校都提供基礎紙樣,比如倫敦時裝學院。
5.科研成果
UTS在澳大利亞大學的排名并不是特別靠前,但該校通過完善的規(guī)則和靈活的人員招聘管理、經費使用機制,通過短短幾年的努力,學校的量子計算與智能系統(tǒng)研究中心已發(fā)展成國際領先的中心。其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借鑒。
澳大利亞紡織服裝領域很多科研成果源于學科交叉,比如仿生服裝設計、可穿戴設備、紡織服裝與醫(yī)學產品等。
1.科學習慣
中國學生很小就看過恐龍圖片,也知道“恐龍”二字的寫法。大人告訴他們這就是恐龍,而事實是我們誰都沒見過恐龍。筆者在澳大利亞的博物館看到了教師給學生講授恐龍知識的方法。他們通過圖片和文字告訴學生恐龍的圖片是如何來的,包括從化石到骨架,再到肌肉、皮膚等整個科研推理過程。采用這種方式傳授的知識更加科學、系統(tǒng)和完整,對于學生從小培養(yǎng)科研習慣大有裨益。
2.街頭學習
筆者出國前曾去過中國科技館,一進入展廳就見到了古代水車模型。我們在悉尼街頭、公園也見到了類似的機械裝置,孩子們在玩耍的同時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在澳大利亞的街頭不僅可以感受到科技,而且還時常受到藝術的熏陶。
3.專題展覽
街頭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眾多的專題展覽。比如在澳大利亞的人類登月展覽中,不僅可以了解到星球的各種知識,見到美國、蘇聯(lián)的飛行器模型,令我驚訝的是還看到了我國的“神舟”飛船、月球車的精致模型。展覽的完整、系統(tǒng)、深入讓參觀者獲益良多。
4.專業(yè)介紹
在高校開放日,學校會給學生和家長提供各種專業(yè)講座、專業(yè)展示等活動(見圖3)。科學、實際、有趣的專業(yè)介紹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報考該專業(yè)的熱情。
服裝與藝術密不可分,澳大利亞的室內、室外,新建筑、老建筑到處都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在這樣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還使他們對學習充滿快樂和自信。
梅賽德斯·奔馳贊助的時裝節(jié)不僅在澳大利亞舉辦,也在中國舉辦。中國已經處在一個快速全球化的時代,在服裝產業(yè)升級、大力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背景下,要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更需要從你我做起,認真、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G649
A
2095-3860(2015)01-0084-03
北京服裝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立項(JG-1402)
吳繼輝(1972—),男,北京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服裝產品開發(fā)。E-mail:fzywjh@bif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