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峰
?
物性結構與復合名詞理據(jù)兼及在現(xiàn)代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張云峰*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物性結構是生成詞庫理論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構成角色、形式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等四個層面的語義知識,與復合名詞理據(jù)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借助于物性結構進行漢語構詞法教學,不僅有利于區(qū)分一些似是而非的現(xiàn)象,認清漢語實質,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學習效率。
物性結構;復合名詞理據(jù);漢語教學
生成詞庫理論(Generative Lexicon Theory,簡寫作“GLT”)由美國著名計算語言學家Pustejovesky于1991年首次提出,它以“詞語(名詞)”為立足點,主張“詞匯具有生成性”,認為語言的意義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主張一個詞項的意義是相對穩(wěn)定的,到了句子層面,在上下文中,可以通過一些生成機制獲得延伸意義,從而把詞、句聯(lián)系起來,“……是一種關于名詞的句法——語義特點的理論模型:即以名詞為事實觀察和理論建構的基點,根據(jù)名詞在文本中基本的組合方式、搭配習慣和語義解釋,來搭建一種關于名詞的語法特點的理論性的、生成性的(而非描寫性)的概念化模型”(袁毓林,2014)。近幾年,生成詞庫理論更是以其全新的理念和形式化的操作方式而迅速發(fā)展,尤其是其中的物性結構和強迫機制,已經被許多語言理論框架所吸收,影響巨大。
GLT對詞匯信息的描寫分論元結構、物性結構、事件結構和詞匯承繼結構四層:論元結構規(guī)定論元的數(shù)量、類別和句法實現(xiàn);事件結構包括三方面:(1)事件集;(2)復合事件中子事件間的關系;(3)整個事件的核心。事件集中寫出詞項涉及到的不同類型的事件。事件類型有過程、狀態(tài)、轉變三種;詞匯承繼結構,說明詞匯結構如何在類型網格中與其他結構相關聯(lián)并對整個詞庫系統(tǒng)組織作出貢獻,而物性結構是其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四個層面的語義知識:
1.構成角色:描寫對象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包括材料、重量、部分和組成成分。
2.形式角色:描寫對象在更大的認知域內區(qū)別于其它對象的屬性,包括方位、大小、形狀和維度等。
3.功用角色:描寫對象的用途和功能。
4.施成角色:描寫對象是怎樣形成或產生的,如創(chuàng)造、因果關系。
可以說,這四種物性角色展示了名詞指稱實體的百科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名詞的語義內涵,較之以往的名詞語義描寫,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突破,對于深入刻畫名詞的語義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目前,漢語學界運用名詞物性角色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已不在少數(shù),如對名名組合、動名組合中隱含謂詞的還原、復合名詞語義信息標注等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收獲良多。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這種理論對漢語教學,尤其是對復合名詞的理據(jù)分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一般說來,詞義與語素義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不過,有些關系比較明顯,易于為學生所理解,如“黑板”“白紙”等,而有些則比較隱晦,如“開關”“司機”等,這就為漢語教學帶來諸多困難,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走出困惑?我們認為引進生成詞庫理論物性結構,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對于漢語構詞,漢語學界早就形成共識,“漢語復音詞中,單純詞比較少,絕大多數(shù)都是合成詞。而合成詞中,派生詞又偏少,最多的是兩個實詞素相加的復合詞。由于漢語是缺乏形態(tài)的語言,因此,當實詞素相加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結合規(guī)律主要就是語義搭配規(guī)律,如陳述(主謂)、支配(動賓)、修飾(偏正)、補充(動補)、并列(聯(lián)合)”。在分析復合詞時“要把結構特征、意義特征、功能特征結合起來考察,特別是要把它們的意義關系整理清楚,才能真正搞清楚他們的結構關系”。話雖如此,但“結構特征、意義特征、功能特征”何其繁瑣,要想理清、理順談何容易!盡管諸多學者已作出許多深入有益的探索,但糾結始終存在。我們認為假如從物性結構角度認識復合詞理據(jù),排除學生理解障礙,那么情形一定會有所好轉,一定會提高教學效率。
(一)功用角色
漢語中名詞常常凸顯所指人、物的功能、用途等功用角色,具體體現(xiàn)為:
1.功用+中心語
A.動詞語素+中心語:食物、切刀、教鞭、戒尺、飲料
B.動賓性語素+中心語:保鮮膜、保溫杯、防腐劑、安神丸
C.聯(lián)合性語素+中心語:離合器、伸縮器、擠壓機、松緊帶
D.動補性語素+中心語:放大鏡、漂白粉、壓縮機、提升泵
上述復合詞的詞義可以表述為:“用于V的N”,如“切刀”是“用于切(東西)的刀”,“保溫杯”是“用于保溫的杯子”,“擠壓機”是“用于擠壓(物體)的機器”;“漂白粉”是“用于漂白的粉劑”等等。
2.功用+功用
由于功用的多樣性,部分漢語名詞也常常把其所指人、物的主要功能聯(lián)合起來予以凸顯,如:
開關、將領、經理、保管、領導、吃喝、飲食
“開關”主要功能就是用來“開”和“關”的,“飲食”就是用于“飲”和“食”的,“領導”就是“領”和“導”的,如此等等。
3.功用角色指代人、物
漢語中一些名詞,其所指人、物的功能就是構造成分的語義合成,如“理事”,職能就是“理事”,即“管理事務”,也就是我們傳統(tǒng)所謂的“借代”修辭格。與此類似的還有:
枕頭、靠背、護腕、護膝、管家、司機、掌柜、領隊、保安
值得注意的是,名詞在凸顯所指人、物的功能時常常以壓縮形式出現(xiàn),即功用角色隱含,如:
茶杯、衣架、雨傘、飯店、書店、書柜、風鏡、風燈、花瓶、音樂家
飯館、飯盒、飯囊、飯桶、水桶、臉盆、飯碗、飯桌、花架、文具盒
畫板、書包、水箱、風箱、信箱、貨艙、菜刀、牙刷、鞋刷、照明燈
例中的“茶杯”“衣架”“文具盒”等分別隱含了功用角色成分“喝”“掛”“盛”等,詞義分別為“(喝)茶的杯子”“(掛)衣服的架子”“(盛)文具的盒子”等。
(二)施成角色
漢語中名詞凸顯所指人、物的來源、方式等施成角色的也較為常見,具體體現(xiàn)為:
1.施成+中心語
烤鴨、烤煙、烤肉、鏤飾、鏤本、鏤花、紅燒肉、清蒸魚
譯本、譯文、譯著、譯稿、譯名、譯作、熘肝尖、熘魚片
煮魚、煮蛋、烙餅、煮肉、鏤章、燉菜、涮羊肉、熗生菜
如“烤鴨”即“烤制而成的鴨子”,“譯文”即“翻譯成的文字”,其中的“烤”“譯”均為施成角色。
2.施成+施成
由于有些事物的施成因素并非單一,因此部分漢語名詞也會把所指人、物的主要施成角色聯(lián)合起來予以凸顯,如:
燒烤、包裹、熏燒、腌臘
“腌臘”就是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魚、肉、雞、鴨等食物,其構成成分“腌”、“臘”就是此類物品的主要制成方式,前者是“腌制”,后者為“晾干”。
3.施成角色指代人、物
同功用角色類似,施成角色也可以直接借代為人、物,漢語中有些抽象名詞就是如此,只不過,具體施成角色不盡相同,有的突顯過程來源中的某一具體事件,如下列A組,有的凸顯事物的主要來源方式,如下列B組:
A.折紙、剪紙、刻絲、潑墨、壓花、印花
B.火燒、生煎
此外,名詞在凸顯所指人、物的施成角色時也常常以壓縮形式出現(xiàn),即施成角色隱含,如:
煙毒、公傷、酸毒、痘毒、炎癥、淋病、結核病
“煙毒”“公傷”等均隱含了施成角色“吸/抽”“干/做”等,詞義分別為“(吸/抽)大煙致毒”“(干/做)公事致傷”等等。
(三)形式角色
漢語中有些名詞主要凸顯所指人、物的外形、性質、顏色等性狀特點,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性狀+中心語
短發(fā)、短靴、短襪、短槍、短裙 粗糧、粗毛、粗活、粗棍、粗筆
鮮味、鮮肉、鮮桃、鮮魚、鮮貨、偉觀、偉跡、偉譽、偉績、偉論
紅紙、紅絲、紅蓮、紅茶、紅蛋、黑煤、黑米、黑線、黑豆、黑魚
2.性狀+性狀
A.大小、長短、厚薄、深淺、快慢、黑白、丹青
B.俊杰、佳麗、精英、豪杰、瑣細、危險、公平
這種名詞構成成分之間的語義大多呈反義或近義、相關關系。反義的如A組,“從大的傾向看,現(xiàn)代漢語中兩個對立的由單字表示的語義范疇多在抽象級和具體級兩種語義范疇的前后同一,而較少在基本級語義范疇前后同一,具體級語義范疇和抽象級語義范疇在語形上的表現(xiàn)都是雙音節(jié)詞……”(呂叔湘,1964;劉叔新,1995)。的確如此,上述名詞多指向抽象事物,如“大小”反映的是構成成分的上位概念“大小、尺寸”,“黑白”比喻“是非、善惡”,“丹青”則泛化為“繪畫”;近義或相關關系的如B組,這類詞語也比較特殊,其構成成分最初是表示性狀,后常常轉指為具有此種性狀的人或物。
此外,名詞在凸顯所指人、物的形狀時常常拿另一事物作比(或比較或比喻),以壓縮形式出現(xiàn),形式角色隱含,如:
斗笠、蜂腰、珠淚、玉手、蟻蠶、口袋、喇叭花、雞冠花
“斗笠”“蜂腰”“喇叭花”等均隱含了形式角色“大小”“纖細”“形狀”等,詞義分別為“斗(大?。┑捏摇薄懊鄯洌ɡw細)的腰”“喇叭(形狀)的花”等等。
(四)構成角色
漢語中有些名詞主要凸顯所指人、物的質地、成分等特點,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材料/原料+中心語
鐵門、鐵鏈、鐵絲、鐵塔、鐵釘、皮包、皮衣、皮靴、皮鞋、皮襖
豆餅、豆?jié){、豆皮、豆干、豆花、肉餅、肉湯、肉丸、肉餡、肉末
2.成分+成分
(1)成分+成分=詞語
夫妻、肝腸、父母、奶茶、奶咖
這類名詞構造比較簡單,所指對象直接由兩個構成成分相加而成。
(2)成分+成分 ?詞語
財產、眉目、牲畜、東西、絲絨
這類名詞所指對象與其構成成分之間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即詞義由語素義泛化或抽象引申而來。
(3)成分+成分?詞語
女兒、國家、窗戶、好歹(1)
這類名詞構成比較特殊,所指對象僅由一個構成成分承當,另一個構成成分語素義脫落,即一般所謂的“偏義詞”。
由上可證,名詞的物性角色與復合名詞理據(jù)有著極大的一致性。借助于生成詞庫理論物性結構實施現(xiàn)代漢語教學,一定程度上會起到化難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助于學習漢語構詞法,區(qū)分一些似是而非的現(xiàn)象
在漢語構詞法教學中,學生往往根據(jù)詞形予以判斷,一看到“V+N”式名詞,立馬斷定為動賓結構,這種做法未免草率。實際上,這種“V+N”式詞語,還可以理解為偏正式,V、N為修飾限制關系,其中的V往往就是該詞的功能角色或施成角色。如:
A.烤箱、熏爐、燒器、燜鍋、蒸籠
B.燒餅、煎餅、雕花、蒸饃、燴餅
A、B名詞均為偏正式構造,其中A組中的前一動詞性語素“烤、熏、燜、燒、蒸”為功用角色,詞語釋義為“用來V(東西)的N”,如“烤箱”可以理解為“用來烤食物的(像箱子一樣)電器”;B組中的前一動詞性語素“燒、煎、雕、蒸、燴”為施成角色,詞語釋義為“V制而成的N”,如“燒餅”理解為“燒制而成的餅”。
(二)有助于疏通詞義與語素義之間的關系,認清漢語實質
漢語詞語的豐富性不言而喻,如何更好地掌握詞語,理解詞義與語素義之間各種微妙的關系,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關鍵所在。物性結構的學習不失為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們以“~桶”為例來闡述這一問題。
1.功能角色:凸顯功能是“~桶”類詞語最為重要的特點,且常常以壓縮形式出現(xiàn),一般理解為“用來(盛/裝)X的桶”。
酒桶、潲桶、筆桶、面桶、糞桶、鹵桶、痰桶、便桶、水桶、禾桶
此外,也有直接以功能角色出現(xiàn)的,如“浴桶”“扮桶”中的“浴”“扮”(2)等。
2.構成角色:“~桶”類詞語常常凸顯材質構成,如:
鐵桶、鉛桶、木桶、塑料桶、竹桶
3.形式角色:這種角色主要表現(xiàn)為性狀、性質等,如:
斗桶、吊桶、圓桶、大桶
4.施成角色:這類角色不太常見,如“箍桶”。
綜上,我們發(fā)現(xiàn)“~桶”類詞語理據(jù)大都可以利用物性角色予以說明,更重要的是,有些角色是以壓縮形式出現(xiàn)的,是一種“注重內在關系、隱含關系、模糊關系的語言結構素質”,這恰好也是“漢語為語義型類型”的最好注解和說明。
(三)有助于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學習效率
物性角色體現(xiàn)的往往是名詞事物的本質屬性,通過物性結構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對一些名詞命名理據(jù)予以客觀、科學地分析,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認識,更好地掌握語言規(guī)律。一般來說,自然類事物名詞主要凸顯形式角色、構成角色,人造類事物名詞則主要凸顯施成角色、功能角色。以生活用品“鍋”為原型的詞語,主要凸顯功能角色,如“蒸鍋、浴鍋、飯鍋、暖鍋、湯鍋”等;以裝飾用品“花”為原型的詞語,主要凸顯形式角色,如“棉花、紫花、絨花、絹花、菜花、蓮花”等;以食品“餅”為中心的詞語,主要凸顯施成角色,如“烙餅、煎餅、蒸餅、烤餅、燒餅”等,以裝飾材料為中心的“板”,主要凸顯構成角色,如“木板”“鋼板”“鋁板”“鐵板”“銅板”等。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及事物種類的繁化,人們對事物的命名也會因主觀需求的不同,而凸顯不同的物性角色,即便是同種物品,命名也有不同的選擇傾向,
如“帛書”凸顯的是構成角色,“厚書、掌書”凸顯的是形式角色,“叢書、線書”凸顯的是施成角色,“辭書”則凸顯的是功能角色。
本文借助生成詞庫理論物性結構對漢語名詞理據(jù)予以探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不僅讓學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漢語構詞法這一教學要點,同時也為現(xiàn)代漢語教學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對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都具有一定的方法論意義。
(1)此處“好歹”指“危險”, 語義由“歹”體現(xiàn),“好”語素義脫落。
(2)〈方〉∶抓在手里磕打;摔打。
[1]宋作艷.生成詞庫理論的最新發(fā)展[J]//語言學論叢(第44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2.
[2]袁毓林.漢語名詞物性結構的描寫體系和運作案例異[J].當代語言學,2014,(1).
[3]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教學指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7.
[4]王紹新.談漢語復合詞內部的語義構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3).
[5]郭曙綸.漢語復合名詞的語義構成方式[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1).
[6]馬英新.現(xiàn)代漢語“動+名”偏正式雙音復合詞初探[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7]魏雪,袁毓林.漢語名名組合的語義解釋規(guī)律和釋義模板庫[J].語言學論叢,2013,(2).
H03
A
1004-4310(2015)04-0130-04
10.14096/j.cnki.cn34-1044/c.2015.04.031
2015-05-02
阜陽師范學院質量工程建設重點項目“基于生成詞庫理論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模式探索”(2014JYXM08)。
張云峰,女,文學博士,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