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桔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佛山528000)
圖書館讀者軟約束力及其心理學研究
劉桔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圖書館,廣東佛山528000)
讀者軟約束力是圖書館讀者約束機制中的構成部分,通過環(huán)境、氛圍、心理暗示等形式達到約束讀者行現(xiàn)代圖書館讀為的目的。它廣泛應用心理學成果,契合以讀者為本的現(xiàn)代圖書館管理理念,應當成為者管理的主要形式。
讀者;軟約束力;心理學
圖書館是一種以文獻信息服務為基本內容的公共服務機構,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機構,它面對的是成份復雜的特定人群—讀者。為了維護圖書館正常的運行秩序,也為了發(fā)揮“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的文化功能,在強調“讀者至上”、“一切為了讀者”的同時,建立讀者約束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讀者約束機制由硬約束力和軟約束力構成,硬約束力表現(xiàn)為有形的、顯性的、剛性的約束,它以圖書館規(guī)章制度及其執(zhí)行為典型代表;而軟約束力表現(xiàn)為無形的、內隱的、柔性的約束,它通過環(huán)境、氛圍、心理暗示等形式達到約束讀者行為的目的。長期以來,人們單一地注重硬約束力研究,而忽略了軟約束力研究,以致這一領域的文獻幾乎為零。
軟,與“硬”相對,原意物體內部的組織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變形狀,如柔軟。也引申為溫和,柔弱,容易被感動或動搖的意思。現(xiàn)如今,以“軟”為主要語義要素的社會科學詞匯頻頻出現(xiàn),如軟實力,軟環(huán)境,軟新聞,軟信息,軟力量,軟權利等等,揭示和概括了一個又一個社會現(xiàn)象。
約束力,原為物理術語,指物體受到一定場力(僅由空間位置決定的力叫場力)限制的現(xiàn)象。后引申到社會科學范疇,指對自己或他人的限制能力。如法律約束力,制度約束力,道德約束力,自我約束力,內約束力,外約束力等等。
軟約束力是相對于硬約束力的一個概念,它是指通過文化、輿論、環(huán)境、氛圍、示范等形式對人的情緒情感或行為進行控制約束的力量。軟約束力具有非強制性、無形、內隱的特點,而且必須通過人的感知和內化才能起作用。
讀者軟約束力就是在圖書館這一特定空間里,對讀者這一特定人群進行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養(yǎng)成的一種軟約束力。在圖書館這種讀書治學、修身養(yǎng)性的文化殿堂中,利用軟約束力來規(guī)范讀者行為,立德修身,其作用和效果遠大于硬約束力,影響也更為深遠。
(一)對讀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習慣的教育和矯正作用
一談到對讀者的管理和約束,人們馬上想到的是規(guī)章制度、懲罰措施和管理人員的嚴格干預。殊不知,用看不見的力量—軟約束力同樣可以對讀者進行管理和約束,而且在不同的情況下,對不同的讀者,其管理和約束的效果可能會更佳。優(yōu)美的館舍,潔凈的環(huán)境,濃郁的讀書治學氣氛,甚至設施的精心擺放,警示語的刻意選擇,管理人員優(yōu)雅的行為舉止、語氣語調、衣著打扮,都能投射出一種力量,對讀者認知、情感和行為起到調控作用。很難想象,一個人會在干凈如鏡的地板上不停地丟紙屑,在靜謐的閱覽室里一再高聲談笑而旁若無人,對管理人員面帶微笑輕聲細語的提醒會堅持置若罔聞。人是環(huán)境(這里指物質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總和)的產(chǎn)物,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與約束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通過圖書館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所釋放出的軟約束力,對讀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和矯正作用無疑是客觀存在的。圖書館管理者對軟約束力的重視程度愈高,其作用與效能愈明顯。
(二)更能體現(xiàn)對讀者人格和權利的尊重
研究表明,圖書館經(jīng)歷了以文獻源為核心→以文獻流為核心→以文獻宿(即讀者)為核心的發(fā)展過程,讀者主體論現(xiàn)在已被圖書館界廣泛接受和認同。[1]以讀者為本是現(xiàn)代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理念,因此,涉及讀者的所有管理環(huán)節(jié)都應該體現(xiàn)人文關懷和尊重讀者的精神。要尊重讀者對圖書館資源自由選擇和獲取的權利,尊重讀者尊嚴和平等的人格。傳統(tǒng)意義的讀者硬約束力通常是以強制、處罰、訓誡等形式來體現(xiàn),簡單、直接、僵硬,甚至有些粗暴,實踐證明,這種約束力固然有其必要性并能收到效果,但通常又是治標不治本,度掌握得不好,還容易侵犯讀者權利和傷害讀者自尊,造成逆反心理。而讀者軟約束力表現(xiàn)為無形的、內隱的、柔性的約束,強調非強制性,經(jīng)過全面、系統(tǒng)的精心設計,將約束的內容隱寓其中,使讀者在人格和權利得到充分尊重的條件下,自愿接受圖書館的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做一名合格的讀者。
(三)具有持久而深遠的影響
“踏雪無痕”,“潤物無聲”,是讀者軟約束力的獨特境界和魅力。它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氣氛的感染,心理的暗示,榜樣的示范,用看似無實則有的力量對讀者心理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約束作用。這種約束作用可以在圖書館內創(chuàng)造一個向上、向善的精神環(huán)境,使讀者通過心理內化過程形成道德自律,進而外化為行為自律,長此以往,最終固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很顯然,讀者硬約束力是很難達到這種功效的。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使用制度、處罰的手段來約束讀者,這種看似簡便實用的方法實際上對讀者的欲望、行為的約束能量是有限的,而且往往是短時效的,容易產(chǎn)生反彈。在當今文化多元化境遇下,讀者的道德水準、行為形式和心理狀態(tài)存在極大的差異性,要規(guī)范其行為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簡單地依靠硬約束力已難當此任,必須更多地依靠軟約束力。讀者軟約束力不具強制性與懲戒性,缺乏震懾力,似乎對讀者的行為約束無用。其實,正如中國古代哲學觀點:“無用之用,方為大用”,讀者軟約束力的“大用”是硬約束力所不可企及的,只不過人們對其認識不足罷了。
(一)場景
場景,指圖書館的物理環(huán)境,包括外部組成要素(圖書館建筑主體及附屬建筑物)和內部組成要素(館內布局、空間、設備、內部裝潢、標識等)。讀者來到圖書館,首先接觸的就是場景,整個閱讀活動也是在場景中完成。因此,場景的好與壞,科學與否,對讀者的生理、心理乃至行為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
環(huán)境心理學認為,在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中,存在著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作用。圖書館要高度注重場景的設計,因為場景以其外在的有形展示向讀者傳遞其內在蘊含的信息,這可以看作是一種非語言的交流,它以間接而含蓄地形式告訴讀者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惡的;哪些行為是令人贊賞的,哪些行為是遭人側目的。
發(fā)揮場景的約束功能,首先,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在整體上營造高雅而濃郁的文化氣氛,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圖書館是知識的殿堂,在這里,任何不端行為都是對她的褻瀆,都與她的氛圍格格不入。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對讀者不良心理和行為可以起到約束和凈化的作用。其次,要注重內部要素中的每一個微環(huán)境。明亮的采光效果,宜人的溫度控制,流暢的行走通道,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整潔的家具設施,賞心悅目的藝術裝飾,這些科學而精巧的有形展示,可樹立圖書館的特殊形象,從而引發(fā)讀者特殊的視覺或情感上的反應,在心理和行為上自我約束,自我修養(yǎng),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覺達到誠信、自愛、慎獨的境界。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設計各種文化藝術及思想底蘊兼具的標識及警示語,是強化圖書館內部環(huán)境約束功能的重要內容,它對讀者心理和行為有著特殊的影響作用。醒目的標志,溫馨的提示,富有哲理的隱喻,可以有效地引起讀者的注意,規(guī)范讀者行為。
(二)心理契約
心理契約是指組織與成員之間由于各自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無形、內隱和非正式的期望,它是一種主觀約定,普遍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心理學家Roehling曾明確提出,心理契約可應用于各種不同關系的研究,如教師與學生、顧問與客戶、患者和醫(yī)生等關系。[2]人和人、人和組織、人和社會之間都存在著相互間的期望,同時也承擔相應的義務。心理契約是雙方責任義務的承諾契合和情感契合的有機統(tǒng)一,它的核心內容是一系列非正式的內隱期望。這種契約雖然沒有法律契約的強制約束,經(jīng)濟契約的明確約定,但它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同樣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影響力。
顯然,圖書館與讀者之間同樣客觀地存在著心理契約關系,有一種看不見的期望和約定。讀者對圖書館的期望是能夠有效獲得文獻資源,得到優(yōu)質服務;而圖書館對讀者的期望是在有效利用文獻資源的同時,愛護公共資源,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館讀之間的心理契約包含著雙方之間應付的責任與義務,也包含著相互的期望與意向。館讀心理契約雖然是無形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有形的規(guī)章制度難以達到的管理效果,對讀者形成良好而長效的約束機制。
要形成心理契約的約束力,首先,圖書館要盡可能地滿足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服務質量要盡量接近讀者的期望值。只有當讀者切實感受到圖書館的優(yōu)質服務,才能心悅誠服地服從管理。一般來講,讀者對圖書館的滿意度越高,其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自覺性就越高。其次,要明確宣示圖書館的各種要求和期望。要通過各種手冊、宣傳品、招貼畫、警示語及標識,讓讀者注意、知曉、理解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熟知于心,習慣于行。根據(jù)心理學的首輪效應原理,要抓住圖書館新讀者辦證、學校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等關鍵節(jié)點,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讓讀者從一開始就對圖書館的期望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和理解。第三,強化讀者服務一線館員的業(yè)務素質和服務水平。讀者服務一線館員的專業(yè)素質、服務態(tài)度、行為舉止、語言溝通能力甚至容貌形象、服裝飾品,都會對讀者感知、認知和情感產(chǎn)生影響。當讀者對館員產(chǎn)生認同、欣賞甚至崇拜之后,便會比較愿意按照館員的期望和意志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反之,如果讀者對館員的形象和行為產(chǎn)生失望,導致心理契約的違背和破裂,在行為上則表現(xiàn)為不服從規(guī)則,甚至故意反其道而為之。社會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一定存在著相互塑造的過程。館員良好的行為與形象,將是讀者良好行為養(yǎng)成最直接的榜樣力量,反之亦然。
(三)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語言、表情、行為、符號、物品等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從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觀點或按照暗示的方式去行動的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靶睦戆凳局灰笫馨凳菊呓邮芤恍┈F(xiàn)成的信息,并以無批判地接受為基礎?!保?]心理暗示不需要講道理,而靠直接或間接的提示。心理暗示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由情景施授,其效果既與暗示者的身份、威望、與被暗示者的關系等因素有關,又與被暗示者的年齡、性別、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等因素有關。
心理學實驗表明,心理暗示對人們的心理、行為乃至生理皆具有很大的影響,被應用于教育、體育、醫(yī)療、商業(yè)等諸多領域。同樣,心理暗示在讀者軟約束力里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一位深諳心理暗示的館員,可以巧妙地通過行為、語言、身體語言施授心理暗示,不動聲色地預防和糾正讀者的不良行為。由于讀者普遍認為館讀關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系,館員擁有天然的權威,因此,館員的暗示對讀者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約束力,只要運用得當,有時一個眼神、一個表情、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足矣。圖書館內場景設計,同樣可以發(fā)揮心理暗示的作用。通過巧妙營造溫馨雅致、美觀舒適、寧靜自然具有積極暗示效應的借閱環(huán)境,使讀者長期處于這種環(huán)境因素的暗示中,讀者也就會自然而然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使之與所處的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警示語、圖案、擺設品等載體也都可以向讀者傳遞著正能量的信息,使讀者在不自覺的狀態(tài)中接受圖書館的啟迪、提醒、勸誡、激勵和教育。[4]在圖書館長期而積極的心理暗示下,讀者不良行為必然受到矯正以適應環(huán)境。
(四)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因受到群體的影響和壓力,放棄自己原有的意見而趨同于群體意見的心理現(xiàn)象。從眾心理是大部分普通個體都會具有的心理現(xiàn)象,群體影響力是導致從眾心理的主要因素,而且群體規(guī)模越大,凝聚力越強,對個體從眾心理的影響就越顯著。
讀者是以圖書館借閱為紐帶形成的群體,盡管這個群體是非正式群體,結構也比較松散,但由于它有著特定的場所(圖書館)和特定的共同利益(共享圖書館資源),群體對個體仍存在著較強的影響力。圖書館要有意識地利用從眾心理,通過氛圍營造、榜樣示范、輿論導向等軟約束力手段規(guī)范讀者行為。首先,要采取各種手段形成良好的館內借閱秩序,并將其長期固定下來。當大多數(shù)讀者認同并習慣于這種秩序之后,就會形成充滿正能量的群體效應,從而迫使個別動機不純和行為不端者放棄自己原來的想法和行為。其次,樹立讀者示范群。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受到其他人或群體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示范效應。因此,在讀者中樹立示范群,使其成為整個讀者群學習效仿的榜樣是可行的。例如,評選最佳讀者,借書最多讀者,文明閱覽讀者,最佳網(wǎng)民讀者等等。一般而言,示范群比示范個體更能引起從眾行為,圖書館應當有意識地培育讀者示范群。第三,充分發(fā)揮館內輿論導向的作用。除了繼續(xù)發(fā)揮宣傳欄、報刊、滾動式電子屏幕等傳統(tǒng)的館內輿論陣地的作用外,要特別注意發(fā)揮讀者QQ群、微信群等網(wǎng)絡輿情的導向作用,通過網(wǎng)上討論和溝通,形成群體影響力。
(五)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學效應,又稱為破窗理論。它是指如果一座房子的窗戶玻璃破了,沒有得到及時修理,那么不久之后,其它窗戶的玻璃也會被人打破。破窗效應說明環(huán)境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任何一種不良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會釋放一種負能量,并逐漸傳遞和增強,最后導致難以遏制的擴張,造成嚴重的后果。
破窗效應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社會心理學現(xiàn)象,圖書館自然也不例外。防止破窗效應的發(fā)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修好第一扇窗戶的玻璃”,將讀者的不良行為制止在萌芽初始階段,并盡快消除其影響,維護住原有的秩序和環(huán)境。例如:當讀者在閱覽室大聲打手機時,館員要及時提醒,以防止這種行為被其他讀者效仿;當發(fā)現(xiàn)地板上有讀者丟棄的垃圾,館員要立即清掃干凈,以杜絕其蔓延;當讀者將看完的書刊亂丟在桌上時,館員要馬上將其歸架,以免越留越多,等等。由于讀者不良行為尚處于初始階段,因此,運用提醒、勸阻、暗示、示范等軟約束力手段加以制止便常??梢允盏捷^好的效果,讀者也比較容易接受。
需要強調的是,讀者軟約束力是一種無形的、內隱的、柔性的約束力,這種“于無聲處勝有聲”的力量需要通過讀者的感知、認知和內化等一系列心理過程才能起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講,讀者軟約束力有著深層次的心理歸因,心理學原理對讀者軟約束力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不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讀者軟約束力,圖書館館員對讀者軟約束力的認識就只能是淺表性的、機械性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而也就很難發(fā)揮讀者軟約束力應有的作用。因此,建議圖書館對讀者服務一線的館員進行心理學相關知識培訓,以幫助他們對心理學原理有一個比較深入、系統(tǒng)的了解,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圖書館既不是執(zhí)法機構和行政機構,也不是經(jīng)濟組織,它運用法律、行政和經(jīng)濟的手段對讀者進行管理的空間非常狹小,這一特性決定了它必須更多地選擇心理的、情感的手段來進行讀者管理,因此,讀者軟約束力的研究及實踐是一個大有作為的領域,值得人們高度重視。當然,在讀者約束機制中,硬約束力和軟約束力必須并存,不可偏廢。但是,軟約束力更能體現(xiàn)對讀者的人文關懷,更能促成讀者良好行為的培育和養(yǎng)成,更契合以讀者為本的現(xiàn)代圖書館管理理念,它所適用的空間也非硬約束力所能比擬,應當成為現(xiàn)代圖書館讀者管理的主要形式。
[1]娜敏.圖書館應樹立以讀者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J].圖書館,2015(4):31-33.
[2]ROEHLING M V.The origins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construct[J].JMH,1997,3(2):204 -217.
[3]劉迎澤.不可不知的心理學常識[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8:86.
[4]吳國蓉.積極心理暗示法在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運用[J].高校圖書館,2011(3):86-88.
(責任編輯:劉嶺峰2572756826@qq.com)
The Research on the Soft Restriction towards the Library Readers and its Psychology
LIUJu
(UniversityLibrary,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The library readers’soft restriction,one part of the library readers’restriction system,is to restrict library readers’behaviors by certain environment,particular atmosphere or the psychological hint etc.Applying widely the psychology works and meeting the reader-centralism,the central concept of the modern library management,the library readers’soft restriction should become the main method in the modern library readers’management.
library readers,soft restriction,psychology
G252.0
A
1008-018X(2015)05-0089-05
2015-10-09
2014年度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wj27)
劉桔(1964-),女,湖北武漢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