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旒t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之首,對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論斷。其中,“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不僅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和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的堅定決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質要求,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再一次把德育工作擺在了學校發(fā)展的首要位置。
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部分學校存在著阻滯德育工作發(fā)展的現(xiàn)象:一方面為了片面追求教學質量淡化了德育;一方面學校管理制度不能做到“以人為本”,背離了學校德育發(fā)展的軌道。此外,不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成為學校德育工作開展與實施的一個障礙。若要摒棄這些現(xiàn)象,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需要教育工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引領班主任轉變對自身角色的認識
從主抓德育工作至今,我一直都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班級中,班主任究竟應該定位于一個什么角色?
起初,我認為班主任就是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有了這樣的想法,自然會產(chǎn)生在班級管理實踐中事事操心的行為,班主任就像一塊磚一樣,哪里需要就搬到哪里。由于經(jīng)驗缺乏,管理效果不佳,我就買了幾本班級管理方面的書認真學習,感觸很深,收獲很大?,F(xiàn)在反思,我認為班主任應該而且必須是一個班級的“領導者”。這樣的論斷,源于管理與領導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管理——管制、處理,它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外部施加的一種控制,被管理者是被動的,甚至是消極的;領導——引領、導向,它是一種領導者對追隨者無形的帶領和導向,追隨者是主動的,積極的?;诖耍芾碚吲c領導者也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管理者執(zhí)行,領導者創(chuàng)新;管理者維持,領導者開發(fā);管理者控制,領導者鼓舞;管理者模仿,領導者創(chuàng)造;管理者關注短期,領導者關注長期。
二、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德不立,則人難成;德立,則人易成。”指明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立德”首先要從學校、從教師開始。學校德育工作具體的落實者、實施者是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因此,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成功至關重要。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核心力量,教師的形象是學校形象的縮影。因此,如何樹立學校的整體形象,就是如何樹立教師形象的問題。
而師德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重要方面,為此,我校通過定期開設德育課程、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大賽、嚴格師德考核,發(fā)揮教師隊伍的強大育人功能。通過這樣全方位、多渠道的工作,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圍,而且錘煉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德育為先并與智育有機結合
“德育為先”是中小學教育的德性回歸,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大調整。我們常說“育人為本”,這句話中的“育人”首先是指培養(yǎng)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并指明德育為先與育人為本兩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既不能離開德育去育人,也不能片面強調德育的作用而忽視教育的根本。
德育的優(yōu)先發(fā)展能最大限度地為學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皼]有德育的教學,是沒有靈魂的教育?!边@句話表明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德育與教育中的其它各育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德育居于突出地位;其它各育均從屬于德育,是教育的手段,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這也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是德育服務于智育,而是智育必須為德育服務。誠然,德育離不開其它各育,智育同樣不能與各育分離,尤其離不開德育的先導作用和核心目的性,否則智育必殘缺,更談不上質量。需強調的是,這絕不只是單純的強調德育。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各育皆不可偏廢,只有切實做到“德育為先”,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智育與德育的有機結合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需要教師的熱情,更需要教師的教育教學藝術。這種觀點也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播下的火種,不只是用打火石臨時打出來的,而是在他的思想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燃燒著的,惟有在這種情況下,他才會點燃學生的思想之火?!薄敖逃邔ι倌甑男撵`施加意志影響的藝術在于,要使少年在了解自己職責的同時,愉快地自己對自己下命令,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要使您,一個教育者,用人的責任感的道德美來吸引和鼓舞少年,要有一種嚴厲的、必須無條件服從的紀律,這種紀律與鼓吹寬恕一切和抽象善行是勢不兩立的,并且要使這種紀律成為少年的自我肯定和他本人的道德力量的一種表現(xiàn)?!?/p>
四、以長、短期德育目標作引領
長、短期德育目標的確立,有助于學校描繪德育工作的藍圖。例如,我校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劃了德育工作發(fā)展的遠景,制定了德育工作的長、短期目標,決定利用三年的時間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管理體系,構建德育工作的平臺,申報一個德育課題,圍繞德育課題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力爭創(chuàng)建德育特色學校。具體如下:
1.制發(fā)《學校德育工作實施細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以及學校德育隊伍培養(yǎng)培訓計劃、學校德育工作學期計劃、黨支部團隊德育工作計劃、各年級社會實踐活動計劃等,并且分年級細化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形式和措施。
2.修訂和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強化教育措施。如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升國旗制度、國旗下演講制度、主題班會制度、學生一日常規(guī)要求等。班主任要建立健全班級常規(guī)管理制度,如學生考勤制度、清潔衛(wèi)生制度、學生養(yǎng)成教育制度、課堂常規(guī)要求、文明公約等。
3.召開學校德育工作會議,部署、安排學校中長期德育工作,制定各學科德育工作計劃,并與學科知識的傳授有效結合。
4.籌備建立家長學校。制定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家訪制度等,全面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形成社會各部門廣泛參與、各方面齊抓共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機制。
5.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學校制定相應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德育目標和內容的實施細則,使德育工作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正常化。
6.建立社區(qū)家長學校,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督察考核細則。
7.按照教育部《關于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調整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內容,選定學校德育研究課題。
8.配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選派業(yè)務骨干到專業(yè)學校和機構接受培訓。
9.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學校德育工作主管領導及工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
10.表彰學校德育工作先進班集體和個人,開展德育工作經(jīng)驗交流。
11.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并形成報告。
五、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差異施教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講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因異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都有展示鍛煉的機會。為此,學校的德育工作要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活動。
六、剛性管理和柔性教育相融合
“立德樹人”目標的達成,要以剛性管理和柔性教育相融合為手段,因為離開了制度,剛性管理就成為一句空談。剛性管理重在以下方面:堅持科學原則,體現(xiàn)人本管理的思想;堅持民主原則,集思廣益,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堅持實踐原則,在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和發(fā)展。同時,剛性管理要以嚴格的制度為保障,做到依法治校,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這樣,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才能變成師生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制度管理才會成為剛性管理。
當然,剛性管理的實質是制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實施剛性管理的同時,要借助柔性教育來實現(xiàn)。柔性教育強調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及人格尊嚴,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其作用方式是“軟控制”,既無形,又能動;既實現(xiàn)管理控制,又不違背人的心理和行為規(guī)律,其機理是一個外在——內在——行動的轉化過程。
剛性管理與柔性教育并不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只有兩者協(xié)同作用,才能使德育工作抓出實效。剛性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基礎,保證學校運行有序;柔性教育是剛性管理的升華,保證學校運行有力。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如果能做到剛柔并濟、取長補短、力度適當、形成合力,那么德育工作就會收獲最大的管理效益。
當教育真正觸及人的心靈,喚醒、鼓舞學生的道德自覺時,學生就會爆發(fā)出超強的道德力量,最終實現(xiàn)對自身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而當學生真正達到自理、自強、自控、自立的境界時,“立德樹人”才真正擺在學校育人的首要位置。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