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海泉
淺談幼兒乒乓球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
文/關海泉
本文根據自身教幼兒乒乓球訓練,教師在傳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啟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正確學習動機、興趣與注意,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以幼兒為主,教練為輔。將興趣作為乒乓球訓練的前提,寓教于樂,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因材施教,積極的尋求課堂的多元化,在傳統(tǒng)的乒乓球教學措施上不斷尋求創(chuàng)新,并及時給以幼兒適當的表揚鼓勵,大大激發(fā)幼兒學習乒乓球的積極性,讓孩子們真心喜歡去學習乒乓球,使幼兒在乒乓球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學習和大膽模仿的能力,大大提高乒乓球學習的效率,為乒乓球的教學奠定基礎。
幼兒為主;教學質量;學習效率;奠定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活動都需要有興趣,特別是乒乓球的基礎訓練,否則活動的效率就難以提高,那么,如何在乒乓球的教學中努力改善手段和方法,激發(fā)和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就此問題簡單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并進行膚淺的探討。
墊球是最基本的一項乒乓技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訓練后看到孩子們的興趣不是太濃,這就影響到了進度。很多孩子只能墊10個左右,能力稍強的也只能墊10—20個。于是,我在幼兒之間開展了星級球員的競賽游戲。
一顆星:代表墊球10個;二顆星:代表墊球10—30個;三顆星:代表30—50個 ;四顆星:代表50—80個;五顆星:代表80個以上。
在練習推球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的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能直接擊球,這些孩子是越打越有興趣,每天都追著問我:“關老師,什么時候打乒乓???”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則還不能很好的控球,球打到按上后就不能用拍接到,幾次下來,孩子漸漸失去興趣,面對這樣兩極分化的局面,我采用了分組分層次的指導方法。由于按子球需要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而且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較明顯,所以我采用分組展開的形式,這樣有利于在現有的空間中,較有針對性的指導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分組活動中產生最廣泛的師生間的互動,提高單位時間內進行乒乓活動的效率,讓每個幼兒有充分發(fā)揮的余地。
在電視里孩子們看到過很多乒乓球的比賽,他們也老是問我:“關老師,我們什么時候能上桌子打球呀?”可見,孩子們對上臺很感興趣。在興趣活動時間,我們園給孩子們準備了幾張乒乓桌,剛開始的時候,大伙紛紛搶著圍在乒乓桌四周,“老師,我想打?!薄拔乙蚕搿?” 他們會自由的兩兩結伴,進行二人對打。由于桌子的數量有限,沒有輪到的小朋友還一臉的失望??墒俏野l(fā)現,時間一長,幾天過去后很多孩子好像都沒興趣了似的,他們不再搶著拿乒乓板,也不會擠在乒乓球桌前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十分奇怪,就找來幾個小朋友談話:“你們怎么不去上臺打球了???”“我們不會?!薄八鲜墙硬坏轿业那?。”聽了他們的回答我更奇怪了,有好多小朋友對按子擊球、墊球都很不錯了,怎么上了桌子就不會打了呢?“你們再來試試看。”在我的鼓勵下,阿古達木和木日根來到了桌子前,阿古達木先發(fā)的球,由于力量沒控制好,球沒落到桌子上而是直接掉地上去了,木日根發(fā)球了,球發(fā)得很好,阿古達木也接到球了,可是球又打飛了,幾個回合下來,我找到了他們失敗的原因。我想了一下對他們說:“不如,你們兩個都來和我打吧!”我讓他們在桌子一邊排好隊,我發(fā)球,他們輪流接球。這次,他們都能接到我的球,高興得不得了?!拔覀兡芎完P老師一起打球了,關老師發(fā)的球我也能接到?!敝車男∨笥芽吹胶?,也加入到了我們的行列,桌子對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通過這次實踐,我覺得,幫助幼兒增強在乒乓活動中的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們多次失敗后,會對活動失去興趣,在老師的參與幫助下,幼兒在乒乓球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能力中樹立起自己的自信心。處在這樣的學習經歷中的幼兒,在學習乒乓球的過程中會更有鉆研精神,對其它一時做不好的事情也不會再輕易的放棄。幼兒在乒乓球鍛煉中半途而廢的現象明顯減少了,不再是“三分鐘熱度”,幼兒變得更有自信,更具有探索精神了,學的也更主動了。
在乒乓球教學中,多利用游戲手段,使幼兒始終處于一種“角色情境”中,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剛開始練習上臺對打時孩子們的興趣可濃厚了,一到乒乓球課時我一進幼兒體育館里他們都搶著打乒乓球。可是,真正能連續(xù)打幾個回合的孩子卻不多,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區(qū)域活動時有兩組孩子在練習,第一組寶力高和白浩然,寶力高搶著就將球發(fā)了出去,球一下落到桌子的邊緣,而白浩然這時候身體緊緊貼著桌子,腳步沒來得及移動,球就沒接到。兩個人開始互相埋怨起來。第二組:阿永嘎、白力嘎,阿永嘎將球發(fā)出后,白力嘎接住了球,將球打回來,但是力量太大,球飛到了阿永嘎的頭后面。孩子上臺打球沒多久,從上面兩組幼兒的對打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很多問題。一是、很多孩子的腳步不會移動,只是緊緊地將身體貼著桌子,過于緊張。二是、對打球的力度、球的落點掌握不好。所以兩人對打時接不到球的情況很多,孩子之間也常常產生一些矛盾。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必要對孩子加強技能上的練習,可是怎樣將枯燥乏味的技能練習變得有趣生動,讓孩子喜歡呢?我覺得游戲化的情境很重要。這包括老師的游戲化的語言指導,及為幼兒創(chuàng)設游戲化的情境。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由淺入深,并加以一定的游戲化語言指導“球兒離我遠,腳步向前移,球兒離我近,我就往后退,球兒往左飛,腳步往左移,球兒往右飛,腳步往右移?!笔煜ち宋业膬焊枵Z言指導后,孩子們逐漸能配合自己的腳步來接球了,成功率大大提高,我適當的對他們進行鼓勵。孩子們有了興趣之后練起來就不會覺得沒勁了。
G807.2
A
2095-9214(2015)02-0009-01
通遼市蒙古族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