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娟
【摘要】在中國文化哲學以及繪畫觀念的影響下,中國意象油畫著重色彩情感的傳達和胸中之色的表現(xiàn),形成了極具中國文化魅力的詩意性色彩語言追求。本文將對中國詩意性色彩語言展開探討,探尋其魅力與價值。
【關鍵詞】意象油畫;詩意性;色彩語言
油畫是西方藝術史上最為重要的畫種,油畫用油調和顏料,當畫面干燥后,畫面呈現(xiàn)的效果依然光彩熠熠,與濕時別二致。畫家運用油畫材質的特性,重視其色彩表達的優(yōu)勢,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或運用色彩塑造逼真的視覺物象,或運用色彩表達內在的情感理想,或運用色彩營造抽象的表達方式……可以說,色彩是油畫的靈魂,西方油畫作品呈現(xiàn)出一派光輝燦爛的景致。
中國傳統(tǒng)繪畫受到中國傳統(tǒng)哲學——儒道釋思想的影響,其中尤以老莊思想對中國繪畫影響最為深遠,老莊哲學追求渾樸自然平淡清遠的境界,長期以來縈繞在中國人的心間,在這一哲學理念影響下形成了中國繪畫的樸素、簡潔之美;其次,中國繪畫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繪畫技巧,更在于重視畫外之功,重視個人學識、品德、綜合素養(yǎng)等,其中尤重營造詩情畫意的境界。至于色彩,彪炳千古的“六法論”中提出了“隨類賦彩”的色彩理論,但在老莊哲學影響下的中國文人畫家尤為看重簡潔樸素色彩的價值,形成了水墨至上的色彩追求。
油畫傳人中國歷經(jīng)百多年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接受和喜愛這個與中國繪畫截然不同的畫種,并被油彩的表現(xiàn)力所折服。然而,在傳統(tǒng)詩意文化熏陶下的中國畫家對油彩亦有自己的理解與詮釋,意象油畫應運而生,“意象油畫色彩的運用,十分注重色彩情感的傳達和胸中之色的表現(xiàn),既來源于現(xiàn)實,又比現(xiàn)實中的色彩更有精神內涵,借助畫筆宣泄情感,色彩的表現(xiàn)隨主題需要進行取舍,隨形式美的需要進行夸張,隨創(chuàng)作情感的需要得以升華。”一方面,中國意象油畫色彩直接受中國水墨畫的啟示,畫家運用極度簡練概括的顏色或運用留白營造詩意境界;另一方面,中國意象油畫亦不缺乏色彩的想象,畫家運用五彩譜寫了極致絢爛的詩意華章。
(一)簡練概括的顏色,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中國油畫家善于運用簡練概括的顏色,形成外在樸素、單純,本質蘊含對世界的詩意想象與聯(lián)想的色彩表達。具體體現(xiàn)于畫家們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延續(xù)了傳統(tǒng)中國畫對黑白灰色的偏愛,營造出中國詩意美學中的柔和、婉約、優(yōu)雅、朦朧、抒情等意境。
吳冠中在表現(xiàn)江南風光的作品中,黑白灰色彩的運用形成色調的樸素簡潔的效果,把人帶入迷蒙的煙雨江南,讓人油然而生一種靜謐美好、優(yōu)雅閑適、歲月安好之感。
“布白”為中國畫家歷來所擅長,白看似空無一物,實則最能發(fā)人深省。中國油畫家也善于留白,予人無限想象的發(fā)揮。蘇天賜的《江畔幽篁》,畫面構成簡練寫意,畫面右上部遠山運用寫意的筆法表現(xiàn),近處一叢幽竹在山水映襯下孤傲倔強地屹立,而畫面左上部則大面積留白的處理,讓景致更加清幽。
中國油畫家簡化顏色使用,偏愛黑白灰的色調,與中國水墨畫有著同樣的意趣追求,但這也并非就意味著用油畫顏料畫中國畫。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其情之真,中國畫家所傳之情必然會受到中國自身文化的影響。蘇軾在《與侄書》中寫道:“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弊诎兹A先生在《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概括提煉為“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以此作為藝術審美的終極追求。中國意象油畫運用簡潔樸素概括的色彩所傳之情、所造之景亦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一審美追求的體現(xiàn)。
(二)發(fā)揮詩意想象,西方的繽紛與東方的空靈
除了偏愛黑白灰色調,中國畫家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不遺余力地表現(xiàn)色彩美感。蘇天賜說:“我每一幅畫的立意,都有東方和西方的成分,有時是東方的情趣,西方的實感;有時是西方的繽紛,東方的空靈?!鄙适怯彤嬜顬榫?、最能打動人的關鍵部分。中國油畫詩意性魅力的流露怎么離得開色彩的想象與臆造呢?當油彩的絢爛之美與東方的空靈意境相結合,形成了中國油畫色彩獨具魅力的詩意境界。
蘇天賜的風景《江南四月》《水鄉(xiāng)之晨》,以及靜物《槐花》等作品,色彩簡潔卻不失其華,絢爛而有其度,營造出優(yōu)美抒情的意境,很好地詮釋了西方的繽紛與東方的空靈。
王克舉認為寫生與創(chuàng)作是一體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對象給予的靈感觸動,他說:“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總能不斷地增加我鮮活的感受和創(chuàng)作活力,如果總是被動地描摹自然就會失去畫畫的興趣,而主動地表現(xiàn)就會把握好主客體與繪畫的關系?!蓖蹩伺e把目光瞄向了那些平凡的山鄉(xiāng)景色,把他們作為自己情感表現(xiàn)的載體。絢爛恣意的色彩讓那些看上去平凡的景色變得鮮活而又純粹,變得富有詩意和讓人迷戀。
對象為我所用,這類似于中國山水畫家的追求,王克舉也正是借鑒中國山水畫的元素,在其風景寫生創(chuàng)作中探尋自我,把繪畫當成追尋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一個通道。他的色彩擺脫表象的束縛,但又不是隨意涂抹可成,畫家通過了精心地組織色彩的相互對比與聯(lián)系,色彩運用應景抒情,主觀提煉之色,既絢爛又不失其寫意。于是我們見到的是色彩鮮艷純粹,顯得濃烈卻又沉穩(wěn)和諧的作品,如:《毛毛草》《武夷山野》《高梁地》等。在王克舉的風景畫作中,哪怕是一片莊稼地都會勾起人們對詩意化的鄉(xiāng)土生活的緬懷與向往。
夏俊娜的《石榴園》《櫻花》等作品,色彩在畫家的巧妙搭配下朦朧而又迷幻,鉛灰的色調中蘊含豐富的色彩變化,并散發(fā)出奇異的光彩,帶人進入一個充滿神秘氣息和詩意氣質的國度。
“中西方繪畫色彩體系基礎存在差異,西方繪畫以科學的物理光學理論為色彩造型基礎,中國則以‘天人合一的主觀意象色彩為指導,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往往超越視覺表象的局限而以藝術家的情感體驗為出發(fā)點?!睂χ袊庀笥彤媮碚f,顏料的色彩不僅僅只有物質屬性,不僅僅只是運用于表現(xiàn)真實的對象,還可以運用于畫家的創(chuàng)作中表達自己對自然、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色彩在畫家的創(chuàng)作中承載更多的是畫家對內在情感的關注。于是,我們見到的是超乎外在對象的物理色彩印象的作品,蘊含東方人含蓄內斂精神追求的色彩圖像,飽含中國人繽紛而又空靈的詩意色彩想象,這個繽紛而又空靈的色彩世界是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精神的傳承和創(chuàng)造,中國畫家探尋到了自己的油畫秘密,同時也進一步發(fā)展和豐富了油畫色彩語言。
綜上所述,中國油畫家既善于運用簡潔樸素概括的色彩營造詩意境界,又善于運用油彩的絢爛美感創(chuàng)造意境。中國油畫家運用黑白灰的色調展現(xiàn)對大自然的詩意禮贊,展開與人性的對話,詩意性色彩語言是通過水墨黑白變化而來的啟示,蘊藏于所經(jīng)營的畫面中,色彩在作品中不斷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體現(xiàn)了畫家對油畫色彩語言的尋求以及對色彩價值認知的不斷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