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漢語拼音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學生初入小學時最先接觸到的語文。對于剛?cè)雽W的一年級新生來說,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濃厚與否,直接影響今后的語文學習。
漢語拼音學習的重要性不僅于此,它對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漢字、說好普通話,甚至學會使用電腦打字,都有著莫大的好處。因此,掌握此類課型的特征,更有利于漢語拼音課的教學,真正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基。
一、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主要特征
1.生活化。
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并不是零起點。因為漢語拼音的學習不是一個完全脫離了學生實踐經(jīng)驗的、陌生的、抽象的活動,而是一個與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有著緊密相似聯(lián)系的活動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學習對象建立起新的聯(lián)系的過程。對于要學的漢語拼音,他們早就有前期經(jīng)驗了。我們在教學時只要善于借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就可以化難為易,大大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率。
針對這一點,漢語拼音課堂就必須打通與學生平時生活相聯(lián)系的通道,使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再現(xiàn)。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化的場景來處理難點,就會使學生喜歡上拼音,并從中獲得一定的人生啟蒙。如在教學“j、q、x”與“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這一拼寫規(guī)則,就可以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形式來呈現(xiàn):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很有禮貌地先摘掉太陽鏡(即去掉ü上的兩點),再跟好朋友握手。這樣的例子有許多。只要我們能注意到拼音課具有鮮明的生活化,就可以挖掘出很多的教學資源來,
不至于使學生產(chǎn)生對拼音的恐懼心理。
2.形象化。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易忘。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抽象的字母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采用簡單的機械記憶,一時很難掌握。即使一時記住,也會很快遺忘。如果想讓學生較快地記住、記牢這些抽象的字母,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就可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學聲母“h”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書中的插圖,圖中一個小朋友坐在靠背椅上喝水。教學時,先啟發(fā)學生利用靠背椅的形狀記“h”的形,再利用“喝水”來記“h”的音,那么學生就能根據(jù)教師的講解,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很快記住這個聲母。
恰如其分地使用情境圖和語境歌,也可以使拼音課變得形象、生動。例如,《zh ch sh r》一課的“情境圖”: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一頭獅子兇神惡煞般在樹底下徘徊,想要吃掉正努力逃到樹上的小猴。另一只小猴見此情景,伸出一根樹枝,把同伴拉到了樹上,逃離了危險。與之相配的語境歌是:一輪紅日(r)上山頭,獅(sh)子想來吃(ch)小猴。樹上同伴有辦法,伸下樹枝(zh)來搭救。這樣把字母放在一個小故事中進行教學,再配上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語境歌,就能化難為易,寓學于玩。
3.實踐性。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作為語文的基礎(chǔ)工程——漢語拼音來說,尤為如此。它從學生的言語實踐中來,應(yīng)該回到學生的言語實踐中去。因此,實踐性也是此類課型較為顯著的特征之一。
拼音教學中應(yīng)多為學生提供拼音實踐的機會,要重學生的模仿實踐,輕教師的理性講解。例如,我們在教學字母發(fā)音時,不要一味地告訴學生,嘴型呈現(xiàn)是多少度角,舌頭需擺在什么位置。這些雖然正確卻了無趣味的講解,會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失去興趣。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讓學生模仿體會、互相觀察、合作評價,學生就會熟能生巧。同樣,學習拼讀時,實踐的機會越多,學生就掌握得越牢固。
加強復習、防止遺忘是學好拼音的另一個訣竅。防止遺忘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復習,反復鞏固,科學形成記憶,努力促使新、舊知識有機結(jié)合。復習,也就是讓學生不斷地去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4.情趣性。
漢語拼音本身比較枯燥,單靠一張嘴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jié)合?!?/p>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打開學生智能之門的一把金鑰匙。教者應(yīng)手執(zhí)金鑰匙,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根據(jù)剛?cè)雽W孩子思維形象具體化、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記憶能力差等特點,基于拼音教學的規(guī)律,教師必須高度關(guān)注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宜采用富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的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游戲、活動等教學形式,縮小幼小銜接的跨度,讓兒童的腦、眼、口、手并用,使兒童在興趣盎然中掌握一個個抽象的漢語拼音字母和拼讀方法,上好每一節(jié)拼音課。學生只有在充滿奇趣的活動中,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才會逐步掌握學習方法,才會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漢語拼音的實用性時才會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興趣保持高度、持久的熱情。
生活化、形象化、實踐性、情趣性,就是漢語拼音課的主要特征。但這四者并不是割裂的、單一的存在,它們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具備了這些特征,拼音教學才會深受學生喜愛,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實施流程
1.漢語拼音認讀教學流程。
節(jié)點一:復習舊知,走進情境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在拼音學習的第一課時里,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字母、音節(jié),練習拼讀。兩到三分鐘的復習之后,教者需創(chuàng)設(shè)一個與新授課所學字母或音節(jié)有關(guān)的情境,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情境來銜接復習與新授,那么,教學的整體性就會凸現(xiàn)出來,學習的氣場也將更強大,學生就會在這樣情趣盎然的語言實踐中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學習。
節(jié)點二:認讀字母,練習發(fā)音
認讀由情境引出的字母時,教師要注意范讀。正確的范讀,既可以讓學生聽清發(fā)音,還能關(guān)注到老師口型的變化,這樣利于隨后的模仿實踐。在認讀字母的時候,教師要做到“不放過每一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做到發(fā)音過關(guān),特別要關(guān)注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練讀時,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梢宰屢粋€學生讀,另一個學生幫助看口型、聽發(fā)音,還可以讓合作小組的同學在一起玩聽音辨字母的游戲……這樣的合作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發(fā)音方法,并做到人人過關(guān)。
節(jié)點三:學習兒歌,鞏固認讀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為了鞏固學生“認讀字母、練習發(fā)音”這一流程的學習成果,我們要注意用好“情境圖”和“語境歌”,可以依托“情境圖”為故事藍本,創(chuàng)作出相應(yīng)的語境歌。通過誦讀語
境歌,來幫助學生鞏固字母的
認讀。
教師也可以通過自編兒歌,來幫助學生鞏固認讀。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兒歌是小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材料。如果教師能將兒歌與認讀鞏固結(jié)合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牢固地掌握了字母的認讀,還讓學生受到了多方面的語文啟蒙教育,可謂一石三鳥。
節(jié)點四:描紅仿影,學習字母
學寫字母時,教師要做到認真范寫,并講究一定的方法。低年級的學生主要是通過形象進行記憶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神經(jīng)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更清晰地示范書寫字母,教師應(yīng)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字母:字母有幾筆組成就用幾種顏色,韻母有幾個字母組成就用幾種顏色。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深刻地記住這些抽象符號和它們的書寫順序。
低年級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期。書寫習慣,在拼音教學階段就應(yīng)引起教者足夠的重視。在動筆寫字前,讓學生做做寫字操,練練寫字功,學生就可以很快靜下心來,進入安心寫字的階段,也可以保護學生手部的小肌肉群,保持學生的良好
寫字姿勢,從而形成良好的書寫
習慣。
2.漢語拼音拼讀教學流程。
節(jié)點一:復習字母,引入新知
進入拼讀教學時,一定要復習相關(guān)的聲母、韻母,可讀、可練、可默、可猜、可玩,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勾連舊知,為新知的學習作好鋪墊。
由對字母的復習,教師可以很自然地創(chuàng)設(shè)出一個關(guān)于音節(jié)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思維動起來。此刻,教者可以帶著學生進入新知的學習,做到新舊知識的無縫連接。
節(jié)點二:利用插圖,學習拼讀
教材中每個拼音字母都配上了一幅插圖,每個音節(jié)或音節(jié)詞、音節(jié)句,也都有相應(yīng)的插圖匹配。不僅如此,兩拼法、三拼法在教材中也安排了饒有趣味的插圖,要讓學生在自主觀察中有所習得。
這些插圖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表音表形,還有實用性。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地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尤其是在學習拼讀這一難點時,更應(yīng)準確而又恰當?shù)厥褂貌鍒D。這樣的教學,才可以使學生明白類似于“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這樣的發(fā)音方法。
節(jié)點三:運用方法,練習拼讀
要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本學段目標,教師就必須以訓練拼讀為本,加強學生的拼讀實踐活動,要幫助學生在準確拼讀音節(jié)上多下功夫。
低年級兒童有意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短,如果教學拼讀時方法過于單一呆板,就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影響學習效果,達不到預(yù)期的學習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會拼讀方法以外,采用兒歌、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練習拼讀,在這樣的輕松氛圍中給予學生及時的點撥與指導。
節(jié)點四:描紅仿影,練抄音節(jié)
與抄寫字母稍有不同,在抄寫音節(jié)時,要注意音節(jié)的整體性。因此,教師在指導時,要求學生能做到一個音節(jié)寫在一起時要緊湊,不能分化成一個一個割裂的字母。而不同的音節(jié)之間,又要注意稍留空隙,以示區(qū)分。
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要把握好拼音抄寫的量。有些教師教漢語拼音時,讓學生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來抄寫,片面地追求書寫的漂亮、得體,實際上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適當?shù)某瓕懣梢詮娀瘜W生的識記,過分的抄寫則嚴重傷害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漢語拼音是個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認、讀”。因此,要努力糾正漢語拼音教學“不拼讀”的現(xiàn)象,要在“拼讀”和“讀準”上下功夫,書寫做到適量、正確就可以了。
三、漢語拼音教學課型的實施要點
1.化難為易,化繁為簡。
《語文課程標準》中“漢語拼音”的第一學段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p>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學習在一年級階段的定位,其基本精神有三:一是準確認讀字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二是準確拼讀音節(jié),三是借助漢語拼音學習獨立識字。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課標的要求來實施拼音教學,切實務(wù)本——高度關(guān)注拼音的拼與讀。教學中要力戒把情境圖當作看圖說話訓練,謹防拼音教學負重過多,要正確把握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
2.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钡湍昙墐和乃季S主要是形象思維,容易在直接的視覺刺激下引起注意。蘇教版教材拼音部分的“情境圖”正是應(yīng)對兒童這一心理特點而創(chuàng)設(shè)的。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使用時機,達到以趣引入的目的。
以教學《b、p、m、f》一課為例。我們就可以先從指導學生看這一課的“情境圖”入手,通過師生之間對話引出這四個字母。如:
師:(指著“情境圖”)大家請注意看,這位爸爸帶著女兒去干什么呀?
生:去看大佛。
師:對,(舉起拼音卡片f)這就是“大佛”的f。(相機將卡片f粘貼在“情境圖”的大佛上)他們要爬上什么才能看得清大佛呢?
生:爬上山坡。
師:是的,(舉起拼音卡片p)這就是“山坡”的p。(相機將p貼在“情境圖”的山坡上)小朋友看見大佛非常好奇,想用手去干什么?
生:摸。
師:說得對。(舉起拼音卡片m)這就是“要用手摸”的m。(相機將m貼在手的旁邊)
……
當然,利用講故事、多媒體等也可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字母,但不管用什么辦法,一定要做到充滿情趣,過程簡潔,主旨鮮明。
3.興趣調(diào)動,輕松學習。
鑒于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在拼音教學中,如果不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于保護他們剛剛萌發(fā)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學設(shè)計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想方設(shè)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
(1)在故事中趣學拼音,多
讓學生聽一聽。
聽故事是一年級學生最樂于做、最感興趣的事。在拼音教學中編故事,必須去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圍繞知識點,把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使其便于記憶,便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這種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設(shè)計比教師直接灌輸要深刻得多。
有位教師在教學bɑ的四聲時,就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畫面穿插故事,進行教學。
師:老師知道小朋友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喜歡畫畫,還有的喜歡玩,那聰聰(聰聰是故事的主人公)喜歡做什么呢?(多媒體顯示喇叭畫面,接著出現(xiàn)音節(jié)bā,以多種形式練讀。)
師:有一天,天氣特別冷,聰聰出去玩兒,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時候呀?(多媒體顯示小女孩打靶畫面,再以多種形式練讀bǎ。)
師:聰聰繼續(xù)走啊走,又看到了什么呀?(多媒體顯示小男孩拔蘿卜,練讀bá。)
師:聰聰看到這么多有趣的故事,他要回去告訴爸爸。(多媒體顯示爸爸畫面,練讀bà。)
一個故事講完,bɑ的四聲也就學會了。
(2)在兒歌中趣學拼音,多讓學生讀一讀。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nèi)容本身轉(zhuǎn)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一些易混字母形近音近,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兒童很不容易辨析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字母的發(fā)音、教材的插圖和字母的書寫形式來教唱一些辨析字母的兒歌,以此來化解拼音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聲母歌就適宜讓學生在念兒歌中復習23個聲母。
廣播的b,潑水的p,雙門m,拐棍f;
馬蹄d,傘把兒t ,單門n ,小棍趕豬l;
9像ɡ,蝌蚪的k,喝水的h;
1字拐彎就念j,氣球的q ,西瓜的x;
板凳z,刺猬的c,蠶吐(絲)s;
zh、ch、sh,卷舌頭,加椅子;
一顆小苗r、r、r;
樹杈y,屋頂w,二十三個聲母要記住!
(3)在游戲中趣學拼音,多
讓學生玩一玩。
游戲是兒童快樂的源泉。把學習和游戲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能有效地激發(fā)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游戲為主,寓教于樂,讓兒童在學習中始終處于主動參與、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
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一個
體現(xiàn)。
拼音游戲,在創(chuàng)設(shè)生動活潑的情境的同時,采取了多種多樣有趣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兒童互動互助,和諧合作。它使教學充滿了趣味,使課堂洋溢著快樂,使兒童興趣盎然。游戲的過程,就是兒童輕松掌握拼音知識、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的過程。
兒童入學初期,正是好奇心最強、求知欲最旺盛的時期。他們對每一個新鮮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對于拼音也不例外。憑借著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他們欣然地想去讀一讀,拼一拼,嘗試一番。把握孩子這一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以趣味教學為主,定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勢頭,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
4.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拼音方法,并注重方法的運用,使之形成能力。
如在字母教學中,教師應(yīng)重點指導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模仿,掌握發(fā)音要領(lǐng)。例如,在教復韻母ɑi、ei、ui時,對于學生很難發(fā)準的音,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ɑi是由單韻母ɑ和i合成的,接著復習ɑ和i的讀音,然后教學生發(fā)ɑi的音。ɑ聲音響亮,中間氣不斷,逐漸向i滑動,一口氣讀成ɑi,教師示范,學生觀察模仿,反復練習。當學生掌握了發(fā)音方法后,再學ei ui就會積極主動,輕而易舉就學會了。
拼音練習是隨字母教學同時進行的。先教聲韻相拼的兩拼音節(jié),再教聲介韻相拼的三拼音節(jié)。教學時,應(yīng)先依據(jù)教材,充分教好拼音方法,充分利用插圖幫學生掌握拼音要領(lǐng)。通過反復學習,學生就學會了拼讀音節(jié)。例如,在教bɑ時,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小猴子在推卡片,表示b和ɑ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ɑ”這個音節(jié)來,再教學生念口訣:“前音輕短后音重,兩聲相連猛一碰。”
漢語拼音是一個基礎(chǔ)內(nèi)容,拼音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質(zhì)量。雖然其內(nèi)容枯燥乏味,但只要教師善于尋找規(guī)律,善于把握學齡兒童特征,善于把抽象的符號變鮮活,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nèi)容的缺陷,就可以使初入學的兒童學好漢語拼音,就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教學活動。
5.優(yōu)化環(huán)境,注重實踐。
一年級小學生剛踏入學校,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鮮、陌生。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濃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教師可以把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比如,為每一個學生做一個用拼音寫成的姓名牌,貼在每個人相應(yīng)的桌面上,讓學生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
布置教室的時候,也可以在墻壁的四周張貼上學生喜愛的色彩鮮明、活潑可愛的動物圖,并附上不同色彩的音節(jié),讓學生隨處可看,隨處可拼。
在拼音復習階段,環(huán)境的布置更有利于學生熟練地運用拼音。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復習拼音,教者為他們寫了不少拼音詩歌。面對一個常愛掉“金豆”的女孩,她這樣寫道:wānɡ nínɡ xīn,yào jì zhù,xué xí lù shànɡ xū kè kǔ,yù dào kùn nán bú yào kū,duō xiǎnɡ zěn yànɡ qù kè fú。班里的雙胞胎兄弟是兩個很好學的孩子,教者又是這樣激勵他們:wánɡ zǐ yuè,wánɡ zǐ ān,xiōnɡ dì liǎ er hù zhuī ɡǎn。qǔ nǐ chánɡ,bǔ wǒ duǎn,hù bānɡ hù zhù dēnɡ shū shān。班上的43個孩子,每一個人都有一首屬于自己的拼音詩歌。當教者把這43首詩打印出來,貼滿教室的角角落落時,整個班級沸騰了。他們都在努力拼讀著詩歌,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一首。等把自己的那首讀熟了,又去拼讀其他同學的詩歌。因為他們不僅想知道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是怎樣的,也想了解其他同學的情況。在這樣的尋找、拼讀,拼讀、尋找的過程中,學生與老師的心走得近了,拼音的復習也在這其樂融融的活動中變得富有
趣味。
在拼音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引生活的活水于課堂之中,并將課堂教學延伸至生活,充分利用一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掌握拼音。將拼音教學生活化,更能使學生感到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如果能讓每個字母都派上用場,就能使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記住拼音這套工具。當我們把音節(jié)放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中,與學生的生活產(chǎn)生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時,不僅能使學生多一些實踐的機會,更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了其多方面的能力。
6.多元評價,激發(fā)熱情。
要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漢語拼音教學就得以訓練拼讀能力為重點,確保課堂上拼讀練習的時間。相關(guān)的語音知識不講或少講,非講不可的要盡可能地深入淺出,最好是用童話故事或歌訣的形式。不要希圖“畢其功于一役”,要貫徹因材施教、逐步鞏固、要求分步實現(xiàn)的原則,徹底改變拼音教學陳舊的評價方式,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
“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教者應(yīng)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這樣,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和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不斷品嘗成功的喜悅,不斷增強他們的學習熱忱。每當學生掌握了一個字母、一個音節(jié)或一種拼讀方法,我們都要及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并進一步引導他們向新的更高的學習目標前進。
此外,在拼音課型實施中,還能產(chǎn)生如下變式:學完一階段后,專門上一節(jié)拼音復習課。例如,學完聲母,就可以游戲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集中鞏固;拼音全部學完以后,可以設(shè)計專門的游樂活動,讓學生暢游在拼音的世界里,體會掌握拼音帶來的樂趣。教者還可把拼音教學與兒童閱讀結(jié)合起來,嘗試上拼音閱讀課,讓學生用拼音來學習初步的閱讀。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