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把50個學生按“同組異質”的方式分成10組,每組5人,每周每組每人輪1次,那么,每天教師需要批改的日記是10本。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循環(huán)日記對學生的幫助確實大于單篇日記。但循環(huán)日記的交流僅限于一組之內(nèi),教師的批改與評價也僅是一組之內(nèi)知曉。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教師用心批改,并寫上評語,但不一定每位學生都會認真地看。怎么辦?學生日日寫,教師必須日日評。
每天的自習時間,我會抽出10到15分鐘,對循環(huán)日記進行當眾逐一點評。寫得好的,自是給予最大的鼓勵;寫得一般的,努力去尋找日記中的佳句美詞,哪怕只是標點的妙用,也要挑出來細細點評;寫得較差的,更得帶上“放大鏡”,找出一處值得與大家說道的地方,然后再進行適當?shù)姆椒c撥。這種循環(huán)日記“日日評”有很多好處。
一、培養(yǎng)習作興趣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只有從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痹诜窒硌h(huán)日記時,學生每每都被自己的同伴從心底流出的語言逗笑?!案鷭寢屳^量,我防了這,防了那,卻忘掉了最重要的一點——姜還是老的辣啊!”“這樣的老爸,在世界上可是難找的,你們別來搶哦!”像這樣的妙言趣句,如此的稚童心聲,在循環(huán)日記中常不斷涌現(xiàn)。
寬松的習作氛圍,學生能在循環(huán)日記中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快樂地分享同伴的日記。“日日評”豐富了他們對生活的體驗,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習作的興趣。學生每次都期待著循環(huán)日記本能早些輪到自己手中,有的甚至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思考要表達的內(nèi)容。
二、拓展習作空間
當學生的習作興趣被同伴影響之后,繼續(xù)進行“日日評”,可以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觀察、發(fā)
現(xiàn)、捕捉日常生活中有意義、有趣的事物。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詩歌散文、童話故事……都走進了學生的循環(huán)日記中。
“日日評”的堅持,打開了學生選擇題材的視野,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的習作空間得到了較大的拓展。特別可貴的是,學生對熱點問題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如《這些食品安全嗎?》,就是對一些垃圾食品提出質疑,并呼吁大家“管好自己的嘴”。還有一些如《“世界末日”真的會來嗎?》《“九·一八”感想》《釣魚島 中國心》《世界艾滋病日》等,學生感知的觸角已逐漸伸向了社會。在循環(huán)日記里,不斷閃現(xiàn)出智慧之光,他們變得是非分明,更有理想,更有上進心。“日日評”的堅持,在班級層面打造了一個公用素材庫,循環(huán)日記成為了學生原生態(tài)作文成長的記錄冊。
三、習得表達技巧
習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但這種技巧在個體的意識中是“內(nèi)隱認知”,無法清晰地表達出來。但如果能結合同伴日記的“日日評”,就可以把個人的“內(nèi)隱認知”變成全班的共有財富。
比如,學生從別人的日記中學會了調(diào)動自己的感覺器官去看、去聽、去嗅、去摸。學會了細致觀察,便有了《“毛胡子”》這樣富有童趣的文章出現(xiàn);晨掃這樣的活兒,也成了有趣味的素材,便有了《“傳輸機”》這樣的趣文。
在不間斷的一篇篇日記的點評中,學生漸漸地懂得了選材要新、立意要深、語言要美、首尾點題、詳略得當、過渡自然、層次清晰等習作技巧。學生將在“日日評”中習得的技能運用到自己的循環(huán)日記中,做到了課內(nèi)打基礎,課外下功夫。
四、學會表達情感
表達真情實感,學生在“日日評”中學會了向身邊的同伴學習,表達自己細膩的情感。比如,“雪悄悄地來,又悄悄地去,可是卻留給了我們難忘的快樂”,就出自一個平常做事比較馬虎的男孩筆下。
學生在日記里,向同伴發(fā)出挑戰(zhàn),展開日記競賽;向老師吐露心聲,與老師交流情感;向父母傾訴往事,與父母進行溝通。學生的情感世界因勤于動筆而變得越來越豐富。
學生每周寫一篇日記,收獲的是50篇日記的想法與得失。大量的信息交流,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使他們積累了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和鮮活素材,最終提高了習作能力。一學期實踐下來,學生寫的多篇習作在當?shù)赝韴蟀l(fā)表。更為可貴的是,班級的學困生被“日日評”浸染著,被集體拉動著,從無處落筆到逐漸有了素材可寫,慢慢地,寫起來也洋洋灑灑,開始有靈動的句子在文中出現(xiàn)。
思考
循環(huán)日記因其“易于動筆”,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叭杖赵u”這一方式,更可以引導學生走向“樂于表達”。但我們覺得,僅靠教師進行“日日評”,在循環(huán)日記起步階段還比較合適,如果深入研究下去,“日日評”的評價方式還是過于單一了些。
新課標要求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所以,在“日日評”的新實踐中,還應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可以請學生的家長也積極參與。另外,評價的方式也可以拓展,如運用黑板報、報刊展示等多種方式。這樣,注重評價的多元性、豐富性和實踐性,讓“日日評”實實在在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