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 劉濤
摘要摘要:軟件測試類課程已經成為軟件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但以往軟件測試課程側重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受到忽視。針對該問題,探討了面對高職學生的軟件測試課程建設定位,提出了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方法,采用“影真式”分段課程教學體系,并針對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相應解決辦法。
關鍵詞關鍵詞:軟件測試;分段教學;影真式培養(yǎng)模式;教學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43982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5)004020002
0引言
在信息技術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軟件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市場對軟件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軟件測試是保證軟件質量的有效手段[12]。但我國一些軟件企業(yè)普遍存在“重開發(fā)、輕測試”的錯誤觀念,國內軟件測試人才極度匱乏。隨著我國軟件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以及對軟件質量的重視,軟件測試也越來越被軟件企業(yè)所重視,對軟件測試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目前,軟件測試人才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①學歷教育培養(yǎng)[3]。在大學計算機學院開設相應的軟件測試相關專業(yè)和課程;②廠商培訓培養(yǎng)[3]。Rational等測試工具廠商都提供相關測試產品培訓業(yè)務,用于傳授其自動化測試工具產品的使用,這類培訓價格較為昂貴;③社會培訓機構培養(yǎng)[4]。由社會培訓機構開設專門軟件測試培訓班。軟件測試類課程范圍廣,測試種類繁多,課程實踐性強,如果沒有實驗、實訓環(huán)節(jié)支持,單純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講解測試理論和測試方法,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和厭學情緒。課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測試對象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軟件產品,實驗與實訓課程的組織和實施有較大難度,容易造成實驗的隨意性。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開展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軟件測試課程改革與實踐,采用分段式教學,前半個學期,采取理論+實驗的方式,教授軟件測試理論和測試用例編寫技術及方法;后半個學期,采取“學做一體”的授課方式,選取現(xiàn)今流行的性能測試工具LoadRunner,實施“采用行業(yè)企業(yè)標準、使用案例教學、按照實際生產工作流程以及考核評價方法和標準組織教學”模式的影真式培養(yǎng)模式,從而達到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1漸進分段式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模式
軟件測試工程師(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56]指理解產品的功能要求,并對其進行測試,檢查軟件有無錯誤(Bug),決定軟件是否具有穩(wěn)定性(Robustness),撰寫相應測試規(guī)范和測試用例的專門工作人員。其工作職責主要包括:①使用各種測試技術和方法來測試以發(fā)現(xiàn)軟件中存在的缺陷;②將發(fā)現(xiàn)的缺陷編寫成正式的缺陷報告,提交給開發(fā)人員進行缺陷的確認和修復;③測試完成后,測試人員根據測試結果來分析軟件質量,并給出一個軟件是否可以發(fā)布或提交用戶使用的結論;④設計測試用例,形成測試用例報告,設計測試用例是保證測試質量的核心工作;⑤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提高測試水平,測試工作需引進自動化測試工具,測試人員需要學會使用自動化測試工具,編寫測試腳本,并進行性能測試等。
高職高專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7]。針對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工作職責,將高職軟件測試課程目標定位為:會設計測試用例,并學會一種流行的自動化測試工具。測試用例的編寫需使用枯燥的理論方法,學生對此學習興趣不高,且自動化測試工具本身較難以掌握。鑒于此,采用分段式教學模式。分段式教學模式[89]課程體系安排如下:
(1)1階段1步。能力目標:掌握系統(tǒng)測試用例設計方法;能根據系統(tǒng)功能進行黑盒測試用例設計;編寫規(guī)范的測試用例;學會使用測試用例管理工具進行測試用例管理。
(2)1階段2步。能力目標:能根據源代碼進行白盒測試用例設計;編寫規(guī)范的測試用例;學會使用測試用例管理工具進行測試用例管理。
(3)2階段1步。能力目標:自動化測試工具使用,主要要求掌握性能測試工具的使用,即LoadRunner[1011]要求:掌握性能測試工具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能讀懂一般腳本程序;能編寫簡單的測試計劃。
(4)2階段2步。能力目標:能設計簡單系統(tǒng)性能和壓力測試方案(場景),并結合測試工具完成壓力測試工作;能根據性能測試結果找出系統(tǒng)性能瓶頸所在。
將整個教學模式分為4個等級,其中l(wèi)evel 1和level 2同屬于第一階段的教學任務,即設計好測試用例;level 3和level 4[13]同屬于第二階段的教學任務,即學會一種自動化測試工具。本文選取目前非常流行的性能測試工具之一——負載測試工具LoadRunner。
2實踐優(yōu)先的影真式教學模式
學生方面,由于軟件測試理論性較強,所涉及到的知識體系龐大,且學生對軟件測試認識不夠,因而在校生普遍對此興趣不大;學校方面,由于教學實訓條件及工具軟件方面存在不足,加上沒有開設與之配套的課程設計與實習,導致學生缺乏對企業(yè)實踐項目的認識和實際動手能力。因此,采用一個完整的成熟項目——新聞發(fā)布管理系統(tǒng)貫穿于整個教學周期。特別是在第二階段,即后半學期,根據軟件測試崗位實踐性強的特點[14],將軟件測試教學內容整合、序化,以性能測試為重點,以性能測試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崗位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從性能測試流程(行為模擬-監(jiān)控-分析)[15]著手,完全按照測試工作需求,將知識點分散到各任務中,將理論知識貫穿于整個測試流程中,著眼于動態(tài)行動體系和隱性知識的生成與構建。
采用“影真式”培養(yǎng)模式,“影”即選取軟件測試的典型案例,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學習測試新聞發(fā)布管理系統(tǒng),掌握軟件測試基本理論及測試用例的編寫技術與方法,并使用LoadRunner對新聞發(fā)布管理系統(tǒng)進行性能測試;“真”即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按照軟件測試工作流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為學生今后盡快適應測試崗位提供保障。
該模式將課程對應的職業(yè)角色設計為軟件測試員或測試工程師,緊密結合軟件測試工作流程,通過目標案例凸顯課程教學“做什么”的導向,以“活動課堂”的形式全面展現(xiàn)軟件測試員或測試工程師的影子教學,從而達到“影真式”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3結語
通過分析軟件測試崗位工作任務,以提高軟件測試能力、培養(yǎng)學生軟件測試職業(yè)素質。在整個龐大的測試體系知識結構中,鑒于授課時間有限,重點選取測試用例編寫和LoadRunner負載測試自動化工具使用這兩大塊作為授課內容,實施“采用行業(yè)企業(yè)標準、使用案例教學、按照實際生產工作流程以及考核評價方法和標準組織教學”模式的“影真式”培養(yǎng)模式,采用實踐優(yōu)先原則,劃分目標等級。根據授課內容選取軟件測試典型案例,讓學生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掌握軟件測試基本理論及測試工具的使用,為今后盡快適應測試崗位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于艷華,王素華.軟件測試項目實戰(zhàn)[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
[2][美]PAUL C JORGENSEN.軟件測試[M].第2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3]胡宏銀.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方法探討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7(12):24.
[4]賀平.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6 (22):1011.
[5][美]RON PATTON.軟件測試[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6][美]ROBERT CULBERTSON,CHRIS BROWN,GARY COBB.快速測試[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鐘元生.軟件測試實踐教學特色的構建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
[8]程寶雷.基于Rational 的軟件測試課程實驗教學方法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2):3032.
[9]徐芳,戴堅鋒.高職軟件測試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6):6566.
[10]施迎.捉蟲記——大容量Web應用性能測試與LoadRunner實戰(zhàn)[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1]陳霽,牛霜霞,龔永鑫.性能測試進階指南——LoadRunner實戰(zhàn)[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
[12]賀平.軟件測試課程開發(fā)[J].計算機教育,2006(12):5356.
[13]茍英.軟件測試專業(y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探索[J].科技博覽,2010(3): 170170.
[14]匡青,朱宜炳.高職院校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0(3):237238
[15]溫艷冬,石冬凌.軟件測試課程三級項目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2):7779.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