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芬
【摘 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是現(xiàn)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首要任務。當然,要全面提高現(xiàn)在農村中學生的體質健康,還需要我們全體體育教師齊心協(xié)力,加強宣傳與合理的訓練方法,方可有一定成效。
【關鍵詞】中學生;體質健康;合理訓練
我們作為農村中學體育教育教師,應轉變思想觀念,并樹立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思想。因為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力和科技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我總結出了如下一些解決農村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對策。
一、引導學生認識體質健康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意識到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重要性。學校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營造健康第一的意識氛圍:借助校園廣播、健康專欄,班級黑板報、健康教育課;二是充分利用時間宣傳:周一升旗儀式、學生會、班會課等。由于學校宣傳工作細致到位,每一位學生都自愿參加體檢,積極配合并協(xié)助監(jiān)測隊完成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工作。通過宣傳,要讓家長的學生認識到健康的身體是未來事業(yè)成功的支柱,認識到自己的健康不僅是個人的事,而且是關系民族興衰的大事,從而增強積極參加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欲望、動機和興趣,使農村中學生的體育鍛煉成為自覺的行動。
二、努力提升體育教師對現(xiàn)代新課程的認識
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的認可又是觀念轉變的先決條件,只有教師充分的認可才能積極參與到教育改革中來。一是這種觀念的改變首先是教師對體育新課程的作用和改革主體地位的肯定和確定。我們強調教師就是課程,首先就要從主體地位去面對課程的建構,他們也希望自身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尊重,重視他們的意見,不能將他們置之而不顧,重視教師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把教師融人到改革的大潮中來,認識課程改革的作用和意義。二是任何一次改革都將觸動教師以往的教育行為,在客觀上表明他們以往某些行為的現(xiàn)實非合理性,倘若改革否定,哪怕隱含著對學校教師以往工作的業(yè)績的否定,都會招致其對改革缺少積極性。三是是教師對體育課程改革的合理性的認可,政治權威決定改革,而隨后的實踐卻要教師去實施,教師對政治權威的改革的認可、理解十分重要,只有充分認識到改革的精神、必要,他們才能發(fā)揮出主體性,主動接納、參與到改革的大潮中來,才能使課程改革沿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在體育教學中強調對學生要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及興趣與愛好。創(chuàng)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身、心的課程體系,全面貫徹“強身育人”、“健身育人”的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三、努力開發(fā)學生喜歡的體育課堂
體育游戲教學,是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穎的時尚的課堂教學最受學生歡迎。體育游戲集趣味性、娛樂性和競賽性于一體,在體育課堂中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快樂,可以密切同學之間的關系,形成相互團結和協(xié)作的意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可以適當增加體育拓展訓練,體育素質拓展集技能、智力和體能于一身,學生參與體育素質拓展訓練,可以增強體育的自信心,學會關心同學,關心集體,改善同學人際關系,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更加樂觀的態(tài)度迎接挫折和失敗。
四、給學生安排合理的膳食結構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腦力和體力勞動均處于增多時期,身體也處于迅速發(fā)育階段,對營養(yǎng)要求也高。此期如營養(yǎng)供給不足,不僅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還可出現(xiàn)消瘦、貧血、容易疲勞、視力下降、記憶力差等現(xiàn)象,并因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因此,中學生飲食的合理安排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需要平衡膳食。多吃谷類,多攝入優(yōu)質蛋白質。因為中學生骨骼發(fā)育迅速,應補充鈣、鐵、碘、鋅等元素。這幾種元素是中學生在青春發(fā)育期需要較多也最易缺乏的。人的骨骼主要由鈣和磷組成,中學生在快速長高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鈣、磷來補充,應多選含鈣、磷的蔬菜、豆類、海產品和乳類,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jié){可獲得較多的鈣和蛋白質。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易患貧血的時期,主要是缺鐵造成的,因此,應該多吃些富含鐵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雞蛋、肝、魚、蔬菜、水果等食物。
五、教給中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
由于這個時期是生理發(fā)展的高峰期,心肺發(fā)育加速,因此,應采取必要的手段,促進初中學生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的發(fā)育,提高身體機能。除一般的體育活動外,應重點引導他們參加多種多樣的耐力性活動。青少年各部位肌肉發(fā)展不平衡,大肌肉群先于小肌肉群發(fā)育,應注意身體全面鍛煉和發(fā)展小肌肉群力量與耐力的練習。初中學生好勝心強,勇于克服困難,喜歡驚險的動作和場面,喜歡做技巧性的練習和參加活動性的練習,所以要根據(jù)此階段的特點來選擇活動內容。人體機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初三學生一是年齡還小,缺乏運動保健、運動損傷等有關科學保健知識;二是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壓力,被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來,又缺少體育鍛煉,沒有良好的身心素質根基,為了中考體育有一個好成績,就對中考體育的幾個項目進行“臨時突擊”,在考前1-2個月進行“惡補”訓練,如果運動負荷和運動強度控制不好,對平時缺乏運動或不愛運動的學生輕者容易造成各種運動損傷,重者特別容易發(fā)生突發(fā)性的心血管疾病、內臟器官病變,造成其他功能性障礙,這種“短平快”“速戰(zhàn)速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參考文獻:
[1]葉龍,增強農村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對策,當代體育科技,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