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芹
摘 要 信息化的長足發(fā)展,刺激高中英語教師探索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效率。
關鍵詞 信息化模式;高中英語;在線視頻;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7-0096-02
信息化的核心體現(xiàn)便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更是促使其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模式下的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高中英語本是枯燥的語言,但又時交流的語言,所以高中生所需要的是一個和諧、輕松的交流平臺。信息化的出現(xiàn)便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因此當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將信息化與英語素材相結合來調動課堂氛圍,提升學習氣氛,刺激學生欲望。
1 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高中英語教學手段單一 一些高中英語教師基本上將課堂當作自己的“一言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教學生發(fā)音、記憶單詞、練習句子、閱讀文章,主導著整個課堂的發(fā)展進程。教師往往在講臺上侃侃而談,通過板書、試卷、教材向學生傳遞語言信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占用了學生間的交流空間。大多數學生只會聽、只會寫,而不會說、不會讀,使得高中生的英語成了“啞巴英語”“聾子英語”。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緊繃,一個滔滔不絕地講,一個被動地聽,缺乏必要的交流、了解和溝通,課堂沒有互動,學生沒有自主。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致使學生過分依賴于教師,也使得課堂質量極度不穩(wěn)定。
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受到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 我國的應試教育歷史悠久,不管是形式、范圍,還是內容上都有嚴格的規(guī)范,因此可以說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即使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界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卻難有成效。高等院校依然是重視筆試成績,擇高而用,往往忽略面對面的交流能力。英語作為一門交流性的國際語言,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四者缺一不可,而英語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只是鸚鵡學舌,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處。
2 信息化模式下多媒體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電子計算機等硬件設施的發(fā)展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網絡信息技術和周邊產品以迅猛的態(tài)勢飛速增長,新科技、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全國眾多中等院校已經達到較高的網絡覆蓋率,學校出現(xiàn)多媒體教室,學生家庭電腦也已經具備。教師在校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在家利用電腦觀看網絡視頻,同時可以通過社交軟件與國外同齡人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語音聊天、視頻聊天可以達到面對面交流的效果。
信息化模式下閱讀方式、交流方式的改變 電子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整個人類的閱讀方式,不再是手捧厚重的課本、報紙一行一行地閱讀了,人們可以利用網絡、電子書隨心所欲地閱讀,國外的、國內的、遠古的、當下的,人們都可以得到。高中生除了閱讀自己的學校教材外,還可以自由閱讀網絡上的相關英語材料,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信息化模式下,改變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高中生可以利用網絡社交軟件(QQ、MSN、微信等)與遠隔千里的人進行視頻、語音聊天,達到面對面交流的效果,使得學生的日常英語交流水平快速提升。
高中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高 高中階段是高中生自我人格修養(yǎng)形成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自我個性十分鮮明,自我意識十分突出。所以一成不變的大眾化教學模式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胃口,也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高中生由不同的初中而來,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其接受知識的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因此,教師不可一概而論,必須調動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因材施教,來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3 信息化環(huán)境下如何正確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教師必須合理制作課件 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必須遵循真實性、科學性的原則,不能違背教材知識結構。所制作的課件遵循教材大綱,抓住教學重點,不可為了課件而制作課件,避免課件制作得天花亂墜,而缺乏知識論點。雖然需要插入圖片、音樂、圖像等,但萬不可喧賓奪主,舍本逐末。多媒體課件只是輔助工具,而非教學內容,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輔助工具,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課件要向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
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啟教學引導模式 信息化技術的最大產物便是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只是引子,所起到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創(chuàng)造出來的引導環(huán)境,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體驗、感受的真實情境,學生在教師所創(chuàng)造描繪的意境之下真實地去感知、去體會。多媒體充分運用動感畫面為高中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聽覺效果。學生擁有一個形象的畫面,然后可以內化吸收為抽象的理論,教師設置引導模式的目的就是為了引起學生的震撼和共鳴。
信息化模式下采用問題情境進行英語教學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比較陳舊,重視卷面成績而忽視學生素質。無論教師還學生,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得到較高的成績,教師從詞匯入手,讓學生經過反復的鸚鵡學舌加深印象。教師的教學重點和探究方向均不相同,知識學習雜論無章,難以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理念。受信息化的影響,教師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英語語言融進真實的情境之中,利用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推動課堂進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諧的交流平臺,教師提出問題、模擬情景,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真正將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說出來。
4 信息化模式下高中英語教學嘗試
高中英語所起的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學生在初中階段形成了不同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模式,教師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胃口,因此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新的嘗試。高中階段是為了給大學輸送綜合性的、適應社會生活的人才,這也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新的嘗試。
新的嘗試必須遵循的原則 教師制作的課件必須遵循新穎性的原則,尋常的教學材料都是老生常談,在新時代下必須與時俱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梢酝ㄟ^一些西方國家的節(jié)日、歷史背景和新的網絡流行語來引入課堂材料,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的情境必須遵循直觀性的原則,語法結構、時態(tài)應用等都是抽象的,必須將語言這一交流工具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興趣是學習的起點,所以必須遵循趣味性的原則,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地進行課堂教學。
新的嘗試導入課本教材、完成教學任務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設置懸念”導入教材,問題才是思維的火花,問題的引入才可以激發(fā)思維,教師提問,學生分組協(xié)作討論回答,既可以擴大交流空間,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導入圖片、歌曲、詩歌等,順理成章地融進教材,導入復習環(huán)境,教師課下制作好復習課件,便于學生課后的溫故而知新?!?/p>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整合學科教學過程構建信息技術平臺[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7).
[2]羅雷.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J].現(xiàn)代情報,2007(7).
[3]馮秀琪.關于網絡課程設計策略的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