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晉
·康復醫(yī)療·
兒童腦癱的綜合治療體會與臨床表現(xiàn)研究
侯玉晉
目的 研究綜合治療法在兒童腦癱康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兒童腦癱住院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對觀察組進行藥物、中醫(yī)按摩、低頻脈沖電治療以及心理療法等綜合治療, 與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相對比, 觀察兩組腦癱患兒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45例腦癱患兒基本治愈率與總有效率(97.78%)均高于對照組(82.22%),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兒童腦癱的康復治療需要醫(yī)護人員及患者的多方面配合, 利用以藥物、低頻脈沖電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對于腦癱兒童康復具有重要臨床推廣意義。
兒童腦癱;綜合治療;肢體
兒童腦癱是一種由未滿月嬰幼兒非進行性腦損傷所導致的一系列中樞神經障礙、肢體運動受阻以及智力缺陷綜合性病癥, 由于嬰幼兒腦癱患兒大腦發(fā)育尚未成熟, 對其腦癱臨床癥狀聽覺、視覺、癲癇以及肢體運動障礙康復治療需要較長時間與復雜療程[1]。本研究對觀察組腦癱患兒綜合治療與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進行對比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腦癱患兒均符合1988年7月全國兒童腦癱座談會制定的診斷標準。男58例, 女32例;年齡2~36個月;其中痙攣型54例, 混合型22例, 強直型6例, 智力低下型4例, 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各2例。將9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兩組患兒在患病程度、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給予治療方法:①藥物治療:共5個療程, 每個療程為10 d, 間隔周期20 d, 施以腦活素、胞二磷膽堿靜脈滴注療法, 利用抗癲癇藥物治療癲癇病癥患兒;②低頻脈沖電治療:共分4個療程, 治療1次/d, 時間20 min, 療程周期間隔6 d, 3周為1個療程, 利用MK-A型肌興奮治療儀對肌張力低以及肌力弱患兒進行針對性部位治療;③功能訓練:采用Bobath、Vojta治療方法來引導患兒進行常規(guī)運動與肢體關節(jié)平衡訓練, 并嚴格遵循其發(fā)育規(guī)律來進行異常姿勢糾正運動, 功能訓練采取抬頭-俯身-坐-跪-站立-慢走方式進行, 依據(jù)患兒功能恢復情況加以器械輔助鍛煉, 1次/d, 0.5 h/次, 每個療程周期20 d;④中醫(yī)推拿按摩:根據(jù)腦癱患兒的具體關節(jié)、肌肉部位痙攣情況采用不同部位的揉、搓、提、推及撫摸手法, 可定為5個療程, 1次/d, 0.5 h/次, 療程間隔周期為7 d。以輕柔手法治療痙攣較重患兒,以較重手法治療肌肉活動功能缺失患兒, 以大關節(jié)制動手法來治療肌張力低下、徐動型患兒;⑤心理干預法:醫(yī)護人員與患兒父母全力配合, 多與其進行心靈溝通、情感交流, 積極對患兒肢體康復進行鼓勵、指導, 忌態(tài)度惡劣、忌謾罵與責備患兒, 做到態(tài)度熱枕、服務周到、和藹可親, 用歡聲笑語為患兒營造溫馨、融洽、開心的康復環(huán)境, 以強化積極心理干預治療效果;⑥早期教育干預:患兒父母謹遵醫(yī)囑, 為其量身制定合理教育方案, 并嚴格根據(jù)其身體發(fā)育特征與肌肉康復規(guī)律進行教育方案的調整;⑦膳食補療:依據(jù)患兒具體身體健康指數(shù)、體內微量營養(yǎng)元素具體指標與健康量定結果制定科學膳食計劃, 促進其大腦功能均衡發(fā)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2]①基本治愈:基本達到正常肢體運動標準, 坐立、行走無異常表現(xiàn), 聽覺、視覺、嗅覺及智力水平達到正常值;②顯效:肢體康復水平顯著提高, 正常姿勢漸多, 智力及反應能力均有提高;③有效:肌肉痙攣與關節(jié)僵硬病癥出現(xiàn)好轉, 運動能力提高, 異常姿勢、聽力及表達能力在初步控制中;④無效:治療后無明顯效果??傆行?(基本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配合Epidata雙向核查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χ-±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腦癱患兒基本治愈率與總有效率(97.78%)均高于對照組(82.22%), 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具體治療指標比較 (n, %)
腦性癱瘓在兒童病癥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死亡率, 在我國新生兒的發(fā)病率為1.8%~4.0%, 其中圍生期原因約占75%, 嬰兒生前原因約占20%, 產后因素約占18%, 因而做好嬰兒圍生期預防與控制工作顯得極為必要[3,4]。嬰兒在出生后半年內腦部神經細胞、神經髓鞘處于迅速發(fā)育階段, 此時用神系統(tǒng)代謝類藥物胞二磷膽堿、腦活素進行治療可將腦細胞損傷程度降到最低, 對于腦癱患兒肢體康復、肌肉痙攣神經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兒童腦癱與中醫(yī)理論腎、脾、肝相關,其中補腎可固本強元, 利于骨髓發(fā)育;健脾可調節(jié)軀體肌肉、遏制肌肉痙攣;疏肝可調節(jié)靜脈血絡, 舒筋活血。推拿按摩可強筋健骨、疏通脈絡、健脾養(yǎng)腎, 增加肌肉彈性, 改善肌肉痙攣與肌張力, 配以藥物治療可刺激大腦營養(yǎng)物分泌, 推動血液循環(huán), 促進兒童肌肉彈性的恢復與健康發(fā)育[5]。采用Bobath、Vojta療法可通過定期肢體訓練強化正常姿勢發(fā)揮功能, 由于腦癱患兒缺乏必要運動, 體內經脈血液未能得到有效疏通, 臨床多表現(xiàn)出氣血不暢、肌肉肌張力過高等癥狀,而醫(yī)護人員通過Bobath、Vojta療法可強化患兒肌肉功能鍛煉,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兒童腦癱具有復雜的臨床病癥, 需要配合多種治療方法來進行康復引導, 并積極做好各項圍生期預防、保健措施, 孕婦在孕期應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注意飲食衛(wèi)生、引導運動與感染性疾病的預控, 通過早期干預來強化嬰兒腦活素、神經節(jié)苷酯、腦神經生長素修復功能[6]。
[1] 汪志國, 邱洪斌.小兒腦性癱瘓病因學的研究進展.疾病控制雜志, 2013(1):52-55.
[2] 段傳偉, 劉云霞, 王春燕.綜合治療小兒腦癱療效分析.中國民間療法, 2011(2):39-40.
[3] 謝閩達, 鄧吉華, 汪受傳.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12(1):1526.
[4] 李婧, 趙桂英, 史茜, 等.小兒腦癱早期診斷及康復治療現(xiàn)狀.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 2012(1):119-120.
[5] 韓寶興, 劉偉, 陳剛.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腦癱37例療效觀察.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1(6):1121.
[6] 曾星.小兒腦癱綜合治療體會.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1,6(6):103-10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1.175
2014-09-24]
450000 河南省中醫(yī)院小兒腦病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