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鐘超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脫液對人型支原體培養(yǎng)基pH值的影響
朱蕾 鐘超
目的 探討薯莨抗人型支原體的作用機制。方法 人型支原體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25%乙醇洗脫流分的薯莨正丁醇部位作為實驗組, 加入0.9% NaCl溶液作為對照組, 檢測兩組菌落數及培養(yǎng)基pH值。結果 加入實驗組菌落數及培養(yǎng)基pH值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薯莨提取物可能通過降低培養(yǎng)基的pH值抑制人型支原體。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脫液;人型支原體培養(yǎng)基;pH值
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是婦科常見病, 應用抗生素是主要的治療手段, 但泌尿生殖道支原體耐藥性也日益明顯。本課題組的早期研究發(fā)現薯莨具有抗泌尿道人型支原體的作用[1], 但其機制尚不清楚, 現將本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為研究薯莨體外抗抗泌尿道人型支原體的作用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1.1 培養(yǎng)基的配制 人型支原體的液體培養(yǎng)基參照吳移謀等[2]的方法。20% 新生小牛血清、10%新鮮酵母菌液、0.002%酚紅、1∶1牛心組織消化液、含有青霉素20000 U/L。使用0.1%的精氨酸溶液將液體培養(yǎng)基的pH值調定到6.5[3]。
1.2 原株的獲取 臨床患者陰道分泌物的標本培養(yǎng)得到30株, 鑒定傳代培養(yǎng)3次后, 于-70℃保存?zhèn)溆?。在常溫條件下融化前期制備的原株菌液, 以1∶100稀釋液體培養(yǎng)基, 37℃, 24~48 h培養(yǎng)后達到106顏色變化單位/0.1 ml作為實驗用的接種物。
1.3 原藥處理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脫液采用前期實驗的方法取得。
2.1 實驗組選用固體培養(yǎng)基, 37℃恒溫箱復溫10 min, 培養(yǎng)基中央滴入正丁醇部位25%洗脫部位的1% DMSO溶液(1%二甲基亞砜無抗人型支原體的作用)50 μl, 倒置10 min, 無菌接種環(huán)在藥液區(qū)內均勻接種原株, CO2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選擇滴入同劑量的0.9%的NaCl溶液的培養(yǎng)基做為對照組。兩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96 h后, 取出培養(yǎng)基, 倒置, 在10倍物鏡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煎蛋樣菌落, 順時針方向取5個視野, 記錄菌落數[4]。0.1 g/ml阿奇霉素溶液作為陽性對照。
2.2 pH值的測定 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培養(yǎng)基溶液經蒸餾水稀釋至0.2 g/ml用Bechman ∮61型pH計進行檢測。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經正丁醇部位25%洗脫部位處理的培養(yǎng)基的菌落數明顯低于同劑量的0.9%的NaCl溶液處理培養(yǎng)基的菌落數,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pH值測定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脫液組的pH值與阿奇霉素組相近, 且其低于同劑量0.9%的NaCl溶液培養(yǎng)基的pH值,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培養(yǎng)基pH值測定結果( x-±s, n=30)
人型支原體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見病原之一, 可引起盆腔炎、急性腎盂腎炎等多種生殖道疾病和創(chuàng)傷感染、支原體血癥等生殖道外感染, 目前治療人型支原體的藥物均已顯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 例如紅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中藥薯莨對人型支原體的抑制作用本課題在之前已有報道, 但具體作用機制不清。
作者在前期實驗中發(fā)現薯莨的正丁醇部位經D101大孔樹脂梯度洗脫后, 其25%乙醇洗脫流分在體外條件下具有一定的抗人型支原體生長的作用。如果標本中有較高比例的大腸埃希氏菌、變形桿菌、假單胞菌、葡萄球菌等產脲酶細菌,而不能被抑菌劑抑制, 它們就能迅速生長繁殖, 在生長過程中分解尿素, 產氨和二氧化碳, 使液體pH值升高, 液體培養(yǎng)基就會變紅且混濁[5]說明支原體對生長環(huán)境的pH值非常敏感, 培養(yǎng)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加速其死亡。本實驗發(fā)現滴入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脫液培養(yǎng)基的pH值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降低, 顯示酸性, 類似于女性陰道的正常酸性環(huán)境, 而酸性環(huán)境可能是抑制支原體生長的因素之一。
臨床上治療人型支原體感染多應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但是抗生素引起的病原體變異和副作用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難題[6], 本實驗結果為研究中藥薯莨的藥理作用, 尤其是抗人型支原體的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1] 鐘超, 朱蕾.薯莨提取物體外抗人型支原體的作用.中國現代醫(yī)生, 2013, 51(26):102-103.
[2] 吳移謀, 余敏君, 宋穎, 等.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的實驗室診斷研究.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 1991, 14(3):157-159.
[3] 吳移謀, 尹衛(wèi)國, 余敏君, 等.六種抗菌藥物體外抗解脲脲原體與人型支原體的抗菌作用.中華皮膚科雜志, 1994, 27(3): 134-135.
[4] 傅琳玲, 曹雙林, 符梅, 等.黃連等單味中藥對人型支原體的藥敏試驗.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7, 40(11):700.
[5] 盧志勇, 楊麗霞.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與耐藥性分析.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1, 8(2):2.
[6] 陳波, 黃海櫻.61例解脲脲原體液體培養(yǎng)基變紅及混濁原因探討.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01, 10(5):587-58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9.211
2014-12-22]
518106 深圳市光明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科(朱蕾), 藥劑科(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