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毅
摘 要:影視動畫是一種影視類藝術,其具有大量的美術視覺傳達特性。影視動畫以影視作為展現(xiàn)平臺,其特殊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本身就包含著美學視覺傳達的各種功能和特征。所以,對影視動畫藝術形式的研究實質上就是對美學視覺傳達在方法論方面的探討。美學是一種科學,它將相關的藝術形式作為具體對象,對其真、善、美與假、惡、丑等在審美意識范疇內進行研究和總結,并對美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研究。本文分析了象征性分析法在影視動畫中的應用,然后探討影視動畫研究過程對于精神分析法的應用,更好地傳達出影視動畫的美學,讓觀眾有一個新的視覺體驗。
關鍵詞:影視動畫;視覺傳達;方法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6--02
影視動畫的美學呈現(xiàn)是通過視覺傳達而實現(xiàn)的。美學視覺傳達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應當對影視動畫藝術形式在審美的基礎上作全方位地研究。只有將美學藝術的各種形式進行必要的分析和探討,才能更好地獲得視覺傳達的美學意義及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影視動畫美學視覺傳達的有效方法。美學是將美的本質與意義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其中影視動畫是人們在視覺上對美學的直接感受,因此,需要充分考慮影視動畫美學傳達的方式方法,以便能夠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讓受眾在審美過程中能夠充分地得到美的享受。
一、影視動畫視覺傳達的象征分析法
(一)使用象征分析法來分析動畫片
影視動畫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與闡述出某些道理,通過這些道理在精神上和物質上來創(chuàng)造世界和啟發(fā)世界,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部分著名動畫與電影就是如此設計出來的,例如:《攻殼機動隊》這部動畫片表現(xiàn)力就比較強,故事中主人公名字叫做草雉素子,這個主人公是機器人,其和常人一樣具備倫理道德與思想感情。故事中作者讓草雉素子對敵人與陌生人沒有情感,也可以對隊友產生情感。影片中反映的是一個高科技時代,而且政府腐敗,社會階級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而在草雉素子參與到社會生活的時候,人們對科技時代的來臨而充滿歡欣鼓舞熱情,人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地依賴于機器人,但是又對機器人的存在持有著恐懼的心理。政府使用草雉素子警察身份來處理各種事情,而草雉素子并不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只存在影視動畫中。影片的作者把現(xiàn)實中人性的殘忍面與科技冷漠的性質充分地展現(xiàn)在影視動畫中,從而反映出現(xiàn)實中黑暗的一面。在整個影片中,城市建筑都是以黑色為主,使人們生活在黑暗中,當機器人斬殺時,毫無還擊之力,反襯出社會中個體的脆弱性。而草雉素子所在小分隊精通各種武器,武藝比較高強,加上機器人無堅不摧的特性,構造出國家暴力縮影與背景,就是它演示了社會現(xiàn)實的冷漠和殘酷,是人類生活真實地反映 [1]。
(二)象征分析法中動畫藝術相關切入點與范疇
很早以前象征性分析法屬于詩歌流派類,就是將抽象觀念轉變?yōu)榫唧w化,并使之成為某種感性形式,隨后,通過這種感性形式向受眾傳輸主體所要表達的藝術思維,影視動畫就是通過這種形式將所要表達的精神世界呈現(xiàn)出來。在影視動畫視覺傳達中使用象征分析法,可以讓影視動畫具有強烈的觀賞意義。事實上,影視動畫可以充分發(fā)揮受眾的想象力,其本身就是假定視像,觀眾主要通過熒幕了解視頻內容。因此,影視動畫本身具有虛擬性。在不真實視像的表達過程中,可以深刻地了解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理念和意圖,只不過它是讓受眾自己來體會和感悟其中的情感。
在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中,作者首先就是通過控制情緒表達的方式,采用動畫藝術來感染和影響觀眾的。在影視動畫的制作過程中,虛擬世界的精心構造過程,是作者現(xiàn)實思想在虛擬情感世界中的反映,制作者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過影視動畫呈現(xiàn)出來??梢?,當下的影視動畫有很強的張力,可以將一些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因為影視動畫可以充分發(fā)揮觀眾的想象力,在創(chuàng)作前期要對作品的音樂、角色、場景與風格等進行設定。同時按照情感需要與主題需求呈現(xiàn)出影片中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2] 。
二、精神分析法
(一)通過精神分析法分析日本動畫作品《龍貓》的創(chuàng)作背景
無意識狀態(tài)是人類思維的一種特殊現(xiàn)象,如在各種無意義、偶然情況下產生的想法,其真正的本質就是出沒無常;從表面現(xiàn)象進入到本質,從結果追溯到原因,從當前回想到過去,這樣的回溯方式,正是無意識狀態(tài)的尋找動機與原始動力。按照以上無意識特征創(chuàng)造的作品比較多,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空間。例如:動畫導演宮崎駿,此人比較善于編制夢,在1988年上映的《龍貓》是最能代表宮崎駿風格的一部作品。此種描寫夢想、童年、純真感情與故鄉(xiāng)的主體對于影視動畫來說別具一格,《龍貓》上映以后馬上便引起觀眾的共鳴。這部作品主要描寫了兩個小女孩在鄉(xiāng)下生活的情況,遇見了只有孩子才可以看懂的生物,并由此發(fā)生一段讓人感到溫馨的故事,這種主題不夠宏大的影視動畫可以取得這樣巨大反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龍貓的角色定位
龍貓這個角色在很多方面都能體現(xiàn)出宮崎駿的個人特點。龍貓并不是傳統(tǒng)的現(xiàn)任怪物身份。影片中,龍貓第一次的出場是睡覺,其動作非常慵懶與夸張,龍貓的胡子也比較粗大,看起來很不美觀。但是,如果從日本社會現(xiàn)象取向來看,這些特質正好代表了日本男子特有的雄性形象,而這種雄性性格非常容易激發(fā)少年兒童的男子漢氣概。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龍貓在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某種角度能夠看出宮崎駿有著日本人特有的性格——嚴肅與拘謹,角色描寫基本來源于宮崎駿本人的價值觀與審美取向 [3]。
2、劇本方面
在《龍貓》放映之時,日本正處于經濟迅速發(fā)展時期,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都十分快。由于社會競爭相當激烈,人們在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越來越冷漠和疏遠,這樣的社會壓力使得人們迫切需要在各種文化藝術形式中找到某種精神寄托,這些無一不反映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在那個年代很多動畫片都是描寫人們反抗的過程以及社會崩潰的狀況,并通過科幻主題中的圖像來使角色個性顛覆與反叛,有的甚至呈現(xiàn)出科學技術具有滅絕人性與巨大殺傷力的特性。和這類題材的影片相比,《龍貓》就顯得是一種比較清新的另類,宮崎駿并沒有特意描寫人類壓力的解脫與釋放,主要描寫人類的童年之夢。這個童年夢中有長輩、朋友與家人的關心;夢中沒有戰(zhàn)爭,沒有欺詐,人們相安無事、與世無爭;夢中有幻想,有各種現(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的怪物;夢中有城堡,有高山流水。這些東西不需要人們去理解與研究,它使每一位受眾都可以在觀影過程中尋找到童年的夢,其主題清晰簡單,充分表現(xiàn)出宮崎駿內心世界與社會思想緊密相連。宮崎駿擅長于電影和電視的編導工作,當時日本影視行業(yè)競爭比較激烈,宮崎駿基本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可想而知宮崎駿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宮崎駿經常通過鄉(xiāng)下旅游方式來釋放自己的壓力,在宮崎駿平時工作中,可以看到其有大量田園主題的色彩與速寫,可見,宮崎駿在影視創(chuàng)作方面反映出來的主題,與他向往自由、追崇自然有著極大的關系。而宮崎駿的這種追求與向往會轉變成影片中的優(yōu)美場景,使角色變得細膩與飽滿,通過應用一些親近的臺詞,將作品溫馨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這也是宮崎駿內心所向,使他可以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融入個人固有的思維,促使受眾去追尋輕松愉悅的情感釋放方式。
(二)通過精神分析法對動畫作品進行分析
精神分析研究法是在長期實踐下所形成的一種批評方法,通過審美的方式去認識人性的本能與社會需求。換句話說,精神分析法主要是對角色進行研究,通常情況下創(chuàng)作者首先尋找創(chuàng)作思路,然后對作品進行批評,這樣就能夠體現(xiàn)出在角色背后的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精神分析法通常用來尋找作品的創(chuàng)作本源,也就是分析文學作品的方式。尤其是影視動畫中,角色占據主導性地位,整個故事基本是圍繞著角色來展開。動畫片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就相當于片中角色,所以動畫片創(chuàng)作分析過程中可以使用精神分析法 [4]。
但是,由于影視動畫中包含了音樂、文學、美術與攝像等多種因素,其中美術占據重要地位,因此,需要探究精神分析法是否可以用在美術分析中,影視動畫角色都需要導演、畫師與編劇的設計,最后以影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對于原創(chuàng)畫師而言,動畫角色創(chuàng)作既要對文字進行創(chuàng)作,又要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全部角色外模的設計都必須在創(chuàng)作者的自身審美取向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
在影視動畫美學視覺傳達的過程中,最好的表現(xiàn)方法就是不要讓傳統(tǒng)的、既定的框框調調來約束和限制創(chuàng)作的范圍,也不需要進行事先判斷,要憑借自己的感覺,隨心所欲地進行繪畫,呈現(xiàn)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如果刻意追求繪畫意境,容易導致作品僵硬、冷漠。究其原因,畫師有著豐富經驗與獨特的審美情趣,這些因素會使得創(chuàng)作家自覺地尋找與角色最合適的美學元素進行斟酌、思考并繪制。由于創(chuàng)作者在這種無意識狀態(tài)下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其內心世界的真情實感必然會融合于作品之中。還有,很多創(chuàng)作者在設計角色的過程中,需要外部因素刺激,如:利用音樂的熏陶可以培養(yǎng)情趣、制造氛圍等等。經驗豐富的創(chuàng)作者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一旦畫到入神的時候,存在著經常會做出與筆下角色一致的表情,可見,在畫師設計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離不開無意識狀態(tài)下精神情感的刺激。
結語:
研究影視動畫美學視覺傳達,我們可以在美學和文藝學以及哲學中所提及的一些方法論中得到求解。從哲學角度來說,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而影視動畫美學視覺傳達的方法則要求我們基于美學方法論框架下認識它、應用它。“精神分析法”和“象征研究法”是研究影視動畫美學傳達的最佳方法,它能夠使受眾在影視動畫審美過程中得到最大的藝術享受。
參考文獻:
[1]傅小龍,范亞東.紀實美學理念融入動畫影片的社會價值[J].電影文學,2014,14(03):51-52.
[2]王若然.淺論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選題的美學思考[J].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15,23(06):115-116.
[3]王金輝,齊燕敏.宮崎駿動畫電影的美學特色[J].青年文學家,2014,16(03):68.
[4]潘明歌,鄒溢.論“虛實相生”美學觀念在動畫視聽語言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3,25(0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