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呈現多元化趨勢,為保障社會有序發(fā)展,依法治國勢在必行。當代大學生在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政治素養(yǎng)的同時也存在著盲目沖動、不理性等不足。因此探討法治理念下的大學生有序政治參對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法治;民主政治;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
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會議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并提出“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而大學生政治參與是通過政治活動以期實現自己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的過程。在十八屆三、四中全會的背景下,研究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對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和大學生的有序政治參與無疑有重要積極作用。
1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含義解析與價值考量
1。1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含義解析
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是組成中國民主政治參與的重要部分,結合大批學者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研究,本文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定義是:“大學生在對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狀況認識、了解的基礎上試圖直接參與或間接影響包括學校公共事務管理在內的各項公共事務管理的行為。”
了解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含義是為了通過了解大學生的政治參與類型。大學生主要活動地點是學校,學生通過加入團組織、黨組織,加入學生社團,學生代表大會等方式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特殊時期大學生則試圖通過靜坐、游行等途徑間接影響國家管理與運行。
1.2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價值考量
第一、意識形態(tài)上,大學生的政治參與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yǎng)。大學生通過政治參與,既可以培養(yǎng)出自身對時政的切實理解,用以更好分析國家大政方針,緊隨時代腳步和國家發(fā)展的進程。又可以借此逐步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觀,完善政治人格。增強政治使命感和政治認同心理,為建設法治中國貢獻力量。
第二、實踐上,通過社會政治活動影響或改變國家的政治過程,實現自己的利益訴求,督促社會向有序、公平的方向發(fā)展。此外,大學生政治有序參與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參與技能,熟悉政治運行程序,為國家政治合法性奠定基礎。
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在具備理性的政治參與技能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對于擴大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基礎,推動我國的民主化進程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2 國內外大學生政治參與比較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
在經濟政治全球化的今天,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國家、地區(qū)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提高。因而在研究分析我國大學生政治參與時,同國外進行對比,以此找到我國可以參考借鑒之處。
2.1 美國反抗學校專制運動與中國反抗學校封建思想運動
60年代的美國教育呈現出專門化,巨型化,商業(yè)化,管理體制化,運作官僚化和非人性化引起了學生的極大不滿,為維護自己利益學生奮起反抗。發(fā)起“自由言論”行動,學生們贏得了自由言論權,并且為更多的權利開始抗爭著。
一方面相對于處于殘留著封建文化環(huán)境中的中國大學生,美國學生面對政府不滿的情緒發(fā)泄地更加克制。另一方面,學校同作政府輸出專業(yè)人才的機械所,美國學校掌握較多的主動權,爆發(fā)活動后學校能夠采取較為妥協的態(tài)度,讓學生們能夠表達自己并取得一定的勝利。然而,中國的大學還是個別軍閥提拔自己人的一個階梯,其中的腐敗根深蒂固,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定的法律約束上層力量。最后雖說自由思想被廣泛傳播,可是美國的行動較之中國速度快得多,力量猛,留下的隱患也比中國少。
2.2 戰(zhàn)后日本學生愛國運動與五四運動
二戰(zhàn)后,日本與美國協議將《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期滿后修改為《日美合作與安全保障條約》遭到學生們的抵制并開始“安保斗爭”運動。五四運動時期,中國學生反對中國代表在賣國條約上簽字,中國代表同樣迫于壓力,沒有在條約上簽字,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兩者都并沒有阻止條約的生效,但卻都在平等和尊嚴上顯示出愛國學生的勇氣和不屈的精神,對后來追求平等獨立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動力。
由于兩國所處情況不一樣,結果也不同。中國雖是戰(zhàn)勝國,卻要忍受不平等的待遇,中國學生采取的手段由溫和走向暴力流血。而日本所改簽的條約本是促進美日進一步平等,并且政府首腦沒有絕對獨裁的權力。因此,哪怕只是學生舉行游行示威、沖擊國會,也能取得和中國通過流血才能取得的結果。因此要大學生能夠以更溫和與有序的方式參與政治活動,國家首先得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取得自身的獨立,參與進國際法律的制定中。
2.3 南斯拉夫[1]學潮
南斯拉夫六月學潮發(fā)生于政府對政治和經濟改革走到瓶頸的關鍵時期,同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政策也由高度集中到逐漸放權。這次學潮十分激烈與迫切,但其改革目標與政府的其實是一樣。我國現在雖說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貧富差距大,就業(yè)問題嚴重,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也成為政府亟待解決的事情。政府的改革趕不上社會的需要,此時政府采取的行動無疑能決定運動的走向。
鐵托發(fā)表的電視講話以平等的交流態(tài)度使得結果得到雙贏。中國共產黨也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經濟體制的改革核心在于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的作用?!泵鎸?013年達699萬、2014年的727萬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大軍,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下探討六月學潮更有時代性借鑒意義。我國倡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府更應該思考讓大學生怎樣才能更有效更積極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將矛盾及時化解,將隱患直接扼殺在搖籃,共同為建設和諧富裕的特色社會主義奮斗!
2.4 臺灣反服貿運動
始于2014年3月18的臺灣反服貿運動是采取靜坐占領立法院的方式進行政治參與。學生認為有暗箱操作,要求重新審核協議,最終直接反中國大陸。政府方面表示不會撤回協議,但愿意對服務協議進行討論再表決。
政府的能在把握大局的同時對學生的正當訴求作出積極回應?!澳贻p人是天生的反對黨?!闭嬲龑μ岢龅乃捻椩V求關心的人其實不多,更多的學生只是跟風,龍應臺作為臺灣文化部長對此次學生運動的評價為“行動層面100分,思想層面,非常薄弱。”學生們被在野黨的錯誤引導下,提出“正當訴求”,卻直接涉及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反國家分裂法》等系列法律。
當今的大學生對社會現象依舊缺乏較為深入的認識,容易隨大流,導致學生運動仍然不能擺脫盲目與激進。然而,法制永遠是建立良性社會的必要途徑,無論學生還是政府,都應對法律程序抱有敬意??偟膩碚f,當一個獨立國家在發(fā)展壯大自己的同時,只有國家的民眾和統治者都能較為理智面對一切公共事件,發(fā)生矛盾時能夠依法采取行動。只有按照社會程序解決時,整個社會才能更加健康。
2.5 香港“占中”事件
香港“占中”事件是當代大學生反合法性參與的典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區(qū)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給外國勢力代言人成功上位奪取最高香港治權,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門檻?!贝藭r反對勢力便利用學生對抗中國中央政府,以破壞香港的正常經濟生活秩序達到自己的政治利益。
此次行動直接違反《憲法》,挑戰(zhàn)“一國兩制”的中央政府權威性。并且違反《香港法例》、《簡易程序治罪條例》等香港本地法律法規(guī),個別學生激進行動也被定襲警、非法集眾等罪名。其所謂的要求民主實則是對民主的踐踏。反對派要求民主進行“公投”,而香港市民多次發(fā)起“反占中”要求還路,11月2日人民網發(fā)表題為《香港超150萬市民簽反“占中”,促還路與民》文章。占領者不聽廣大香港市民的呼聲,誰的聲音才算民主。
廣大大學生在少數反對分子的支持下,進行反人民反社會活動。要求民主固然好,但是應該看清事實真相,并在法律規(guī)范下進行有序活動,這種公然藐視法律,蓄意破壞社會安定的政治參與必將受到人們的唾棄,法律的制裁。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定要時刻保持理性,真正為人民的利益,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穩(wěn)定作貢獻,與反黨反人民的人保持距離,防止被利用。
3 當代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的路徑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盵2]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中國飛速發(fā)展的時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大學生此時的政治參與對中國政治民主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與其他國家和地方的對比中可以看到,中國處于一個從封建官僚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轉變?yōu)樯鐣髁x國家且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學生政治參與更表現出了文化中民主政治的滯后性和時代迅速發(fā)展導致的大學生政治思想不穩(wěn)定性。從而出現的積極性不夠或者政治極端現象,都成為為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阻礙。因此,怎樣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如何培養(yǎng)其正確的政治意識是解決當代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議題。
3.1 拓寬規(guī)范的政治參與渠道,重視學生政治參與
習近平指出:“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熱情關心青年、嚴格要求青年,為青年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為青年實踐創(chuàng)新搭建更廣闊的舞臺,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為青年建功立業(yè)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盵1]因此,更應該轉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在大學期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chuàng)造良好政治環(huán)境。
校長信箱設置,學院投訴信箱設置,都能展示學校的政治民主性。學校舉辦政治講座,提供學生政治參與的基本信息,使學生能夠對政治參與起到一定的重視作用。然而學校最主要的政治參與則是學生團體利益表達,學校應該建立健全
學生團體民主管理制度,使學生團體大學生群體中發(fā)揮最大作用,舉辦學生團體聽證會,鼓勵引導學生民主選舉。學校管理組織事務公開,學生決策透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人大代表選舉等活動,學校網絡政治參與平臺等也是大學生參與政治的途徑,都可以積極利用起來。在大學生提出政治訴求,參與政治表達中學校應和社會都應認真對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政治實踐的結果,例如“三下鄉(xiāng)”的實踐報告,政府可以擇優(yōu)采用,讓大學生感覺到自己的政治參與得到重視,提高自身的政治參加積極性。社會應加強大眾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加強網絡監(jiān)管,規(guī)范網絡政治參與。學校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政治參與渠道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訴求自己的政治利益,正確宣泄自己對當前政治制度不夠完善的情緒。
3.2 加強政治制度建設,重視法律規(guī)范作用
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必須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贝髮W生是民族的希望,因此應加強學校及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政治參與環(huán)境。
要實現2020年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目標,首先要立法。大學生政治參與尚無特別的法律規(guī)范,“法不禁止則許可”應加強對政治參與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在第十二屆中國改革論壇上專家提到,要全面深化改革得找到突破口,大學生政治參與由來已久,在今后的民主建設中更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因此可以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多方面提供合法途徑,讓大學生的政治參與由無序變?yōu)橛行?。立法同時,更要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學校及國家管理政治管理更加透明化,決策方式更加民主化,行政文件及消息應更通暢。加強建設有保障的民主監(jiān)督渠道與方式,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在具體施行上,高校教育可以將大學生法律課程與實踐相結合,采取例如模擬法庭類的法律實踐活動,使有序政治參與從實踐中深入大學生學習生活。開展各類法治講座,讓非法律專業(yè)的同學也能知法懂法,構建法治校園的良好氛圍。最終為大學生有序政治參與提供一切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陳瑩.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全文[EB/OL].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10/24/c_1112969836_3.htm
[2]武月鋒. 大學生政治參與的理解閾限和內涵界說[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
[3] 武豪.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發(fā)布(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uzhou/2013-11-12/c_118113773.htm,2013-11-12
[4]王爽.香港“占中”十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4-10/03/c_1112709140.htm,
[5]張軼群.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201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