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響應云南省“走出去”戰(zhàn)略,落實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各高校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的要求。云南、廣西等各個高校以及職業(yè)技術學校,大部分學校已經(jīng)開設東南亞語言,比如泰國語、越南語、老撾語等課程的學習、或者與東南亞高校開設合作課程。云南省作為國家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國家加快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發(fā)展的重要通道,為適應國家的發(fā)展需要,以及云南、廣西地域優(yōu)勢,使得各高校出現(xiàn)東南亞語言學習熱,尤其泰語甚為顯著。
【關鍵詞】泰語聽力水平 可控因素 影響與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東盟引進人才的需要,某種程度上,語言作為溝通工具,需求和供給刺激和促使了東南亞語言的學習。云南、廣西由于地域的影響,各高校出現(xiàn)東南亞語言學習熱,尤其以泰語甚為明顯。而近幾年,各高校關于東南亞語言的各自活動,比如東南亞語言演講比賽、東南亞文化節(jié)等多種多姿多彩的活動,不斷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給東南亞語言進行了一定的推廣。本文目的是研究和探討泰語學習中的泰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有何種可控因素的影響?因為在泰語學習中,離不開泰語聽力的教學,并且對泰語教學起了至關重要以及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泰語聽力水平主要形式
通常泰語學習最基礎的是語音學習,其次是詞匯學習、句子學習,才能構成語言。最后才有泰語口語、泰語聽力、泰語閱讀、泰語寫作等學習。然而,泰語聽力的學習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然后泰語聽力水平才能被表現(xiàn)出來,主要形式如下:
1.泰語語音聽力技能,是最基礎、最初級的聽力水平表現(xiàn)。主要是學生通過以聽力練習來鞏固自己的泰語語音知識,提高自己的語音聽力水平。
2.聽泰語詞匯。根據(jù)學生情況,不同對待,分組利用學習語言的周圍環(huán)境,比如:分小組互相聽詞匯比拼,盡可能的除了課堂上教師的詞匯聽力練習,課外也找時間練習,會讓泰語詞匯聽力學習得到質(zhì)的飛躍,并且為泰語后期的學習奠定基礎。
3.聽泰語句子。聽泰語句子的學習是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完成初級的泰語語音學習之后的學習,通過單詞的聽和說,慢慢的可以聽懂簡單的句子,然后循序漸進的理解更加難度泰語句子。
4.聽泰語對話。聽泰語對話的學習是相對其他聽力技能的學習基礎之上的,沒有語音、詞匯、句子的學習,是不可能的把泰語對話聽懂與掌握的,也就是說泰語對話聽力能力的學習,其實是相對比較難的,因為它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擁有大量的詞匯,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才能真正的把泰語對話很好的聽明白。
5.聽泰語課文。聽泰語課文的學習其實是泰語聽力學習中難中之難,也就是說是聽力學習中難度最高的。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大量詞匯和句子,甚至是對話,能夠理解課文意思,才能夠聽懂和掌握。
三、可控因素
近些年,各高校通過幾年的東南亞語言教學,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在東南亞語言教學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現(xiàn)實的問題。當然同時泰語聽力教學中也出現(xiàn)很多問題,泰語聽力學習對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作用。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日益顯露,經(jīng)過認真反思和總結(jié),對于泰語聽力的可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3.聽力教程教材的不固定,教材的選取比較靈活。4.學生的主觀因素。5.學校因素。6.情感投入。7.教學管理。
四、影響與研究
泰語是各高校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而開設的課程的,大部分是結(jié)合國情、社會需要發(fā)展等多方面因素而開設和制定。然而在泰語學習中,泰語最基本的要求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既是泰語學習是基本要求,也是很多外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四因素。在最基本的四個因素之間,是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而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泰語聽力水平可控因素的影響與研究。泰語聽力水平的可控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如下:
1.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根據(jù)各高校各自的情況,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是參差不齊。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針對泰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重中之重,對于泰語初學者,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著學生。教學方法陳舊和固定化,普遍出現(xiàn)教學經(jīng)驗不足,科研能力相對薄弱。也就出現(xiàn)了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和固定化,大部分聽力課程是選擇“磁帶練習、詞匯練習、對答案的模式”。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日益消退。
3.聽力教程教材的不固定,教材的選取比較靈活。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使用規(guī)定,各高校選擇的泰語聽力教材是根據(jù)任課教師自行選擇和訂購,甚至有的任課教師摒棄現(xiàn)有的教材,自己選擇所學、所教內(nèi)容。這樣的做法雖有好處,但是也存在內(nèi)容選取以教師自己的喜好為主,知識講解缺少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的問題,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造成了不便。
4.學生的主觀因素。部分學生因為泰語聽力學習比較難,自卑心理,不愿意學習。日積月累下,更難跟上其他學生學習的步伐;另外學習方法不恰當,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學習成果不見效;其次學習知識能動性不強,學習內(nèi)容單一,導致泰語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低下。
5.學校因素。由于開設泰語課程的學校有盲目跟從,導致開設后的不重視和忽略。另外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完善,比如泰語語音室、泰國文化室等方面的建設跟不上學生學習的需要。
6.情感投入。教師教學的情感投入也不同程度影響了學生學習泰語聽力的熱情。另外,學生自己學習泰語聽力的情感投入,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7.教學管理。該因素主要可概況為學校因素或者領導、教師的情感投入,不僅僅是課堂上的教學管理,還包括了課下師生的互動。
8.研究解決泰語聽力可控因素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建議以下方面著手:
(1)根據(jù)社會需求和泰語專業(yè)教改目標,泰語聽力課程設計理念是突出真實環(huán)境的實境教學理念。將“任務教學法”“現(xiàn)場模擬法”“影子跟讀法”等教學方法引入聽力課堂,同時增加聽力課中的泰語口語訓練,這樣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師生互動性強。
(2)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仿角色的語音語調(diào)訓練掌握泰語思維與發(fā)音特征,從而將所學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自身的泰語表達能力,讓教師注重課內(nèi)與課外教學相結(jié)合。同時各高校泰語教師,積極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改變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根據(jù)各自高校學生情況,泰語教師認真組織編寫各校教材,結(jié)合其他高校教材使用情況,及時更新和使用適合本校學生情況的教材。比如:今年筆者學校,所有泰語教師共同研究和編寫,根據(jù)本校學生的特點,編寫適合學生的教程。
(4)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多姿多彩關于泰語方面的活動,比如泰語演講比賽、泰語歌曲、泰語書法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5)完善專業(yè)硬件設施。參照目前開設泰語專業(yè)較早的高校的做法,建立泰語語言文化讀書資料中心,對學生開放,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及知識面,擴展其視野范圍。
(6)教師的情感投入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關心程度以及了解程度,這在泰語聽力學習中影響很大。換言之就是,根據(jù)教師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并提高學生對自己所教課程的興趣。而學生個人的情感投入則表現(xiàn)在對于泰語聽力學習的愛好程度,這首先就是自己克服自己不自信、膽怯、逃避等多種表現(xiàn)。畢竟對于語言的接收能力與程度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學生個人的情感投入也很重要。
(7)教學管理,這要求學校給予學生高度重視,并不是只負責招生,不負責后期的培養(yǎng)與輸送。教學管理也是直接影響了大部分學生對泰語聽力這課程的愛好。
五、結(jié)語
泰語聽力學習在泰語學習中,至關重要和必不可少,因為對于一個學習外語的人來說,聽比較重要。而在外語的學習中,首先最基礎的是語音學習,其次才是詞匯學習、句子學習、課文等方面的學習。同樣泰語聽力水平也就表現(xiàn)在以上幾個方面,要聽力水平真正的提高,也就要求學生真正的提高語音、詞匯、句子、課文的學習。而本文根據(jù)影響泰語聽力的可控因素的不斷改進和提高,對泰語學習者的泰語水平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平媛硯.淺談如何強化泰語聽力教學[J].青年與社會.2013(11).
[2]胡博巍.泰語職業(yè)教育聽力教學發(fā)展的措施[J].天津市經(jīng)理學院學報.2011(06).
[3]吳春蘭.淺析泰語學習中如何提高泰語聽力技能[J].品牌. 2014(09).
*本文為泰語聽力水平可控因素的影響與研究——云南省精品課程《泰語聽力》系列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