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路敏 張新英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下來?!苯陙恚吓_橋西四中致力于打造陽光教育培養(yǎng)陽光教師,培育陽光學生,用心做事,以愛育人,尊重教育規(guī)律,不斷為謀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一致性最大化而努力。
一、審時度勢,明晰思路,用“心”完善辦學機制
2012年,邢臺橋西四中搬遷到新校區(qū),辦學條件的改善給學校管理帶來極大的考驗:如何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使學校在市屬中學的夾縫中更好地生存與發(fā)展?面對各級領導和家長期待的目光,橋西四中適應現(xiàn)在教育發(fā)展形勢,將辦好家長學校作為引領學校發(fā)展的第一步。因為四中校領導相信,在當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相互融合滲透才會是完整的教育,學生的教育要有家長的參與才會取得最大的效果。因此,辦好家長學校成為必然的選擇。為了讓每一位四中人都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成就自我,享受教育,校領導將家長學校辦學思想定位為:一切從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出發(fā):辦學目標確定為:謀求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高度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構建和諧的教育氛圍。學校要扎實做到“六”落實,即完善組織機構、規(guī)范工作制度、配備活動場所、落實經(jīng)費保障、打造專業(yè)教師隊伍、編寫校本教材;做到從心出發(fā)。提高家長學校辦學實效,為家長教育服務,為學校發(fā)展助力。
二、規(guī)范管理,三級授課,用“心”喚起家校共育
為保證家長學校工作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學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實用可操作的制度,如《家長學校簽到制度》《每月一課制度》《考評制度》《獎懲制度》等。多媒體教室是家長學校固定的活動場所,學校設立了每月一課“家長學堂”,并將時間定在住宿生大周回家的當天上午(學校將兩周合并為一個大周,便于學生回家),一般是家長來參加完活動之后,就可以接孩子回家,這樣貼心的時間安排很受家長的歡迎。
為保證家長學習效果,學校建立了“三級授課”制度,即第一級是專家授課,每學期一次。請專家、名人授課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提升理念檔次和影響力;第二級是年級專題授課,每學期4次,學員編大班上大課,由學校講師授課;第三級是班級研討,每學期4-6次,為追求教育的一致性,部分講座還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聽課學習。與此同時,學校還利用學校自身原有的教師資源建立長久而專業(yè)的教師隊伍,其中包括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區(qū)家庭教育講師團金牌講師閆路敏,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群先、鄧春華、郝進榮。她們常在一起探討家庭教育的發(fā)展形勢,圍繞青春期孩子的特點探討家長與孩子溝通的有效辦法,然后選準主題,撰寫講稿。每次講座結束后,還積極征詢家長意見,及時反饋,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講座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其中閆路敏的《幫孩子邁好初中第一步》《幫孩子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提升孩子的學習力》《愛在心底行動——留守兒童家長專場》《要成才更要成人》《快樂充實過假期》等十余個主題講座在全區(qū)授課近百場;郝進榮的《做“三寬”家長》、鄧春華的《青春期孩子的思想教育》、張群先的《正視青春期孩子的逆反》等,都深得家長好評。一次次引發(fā)共鳴的講座,拓寬了家長的視野,更新了家長的家教理念,喚起了家長內心深處的渴望,架起家校共育的橋梁。
三、拓寬渠道,溝通多元,用“心”贏來主動參與
衡量家長學校的工作實效,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家長的參與度。為了讓家長隨時了解學校工作動態(tài)和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與學校形成良性互動,學校積極搭建了三個平臺:
平臺一:愛心工作室。在個體咨詢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學校及時開展針對學生和家長的心理講座,讓學生和家長從中尋找答案,在咨詢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隱患問題,能及時反映給班主任或學校,并協(xié)助學校做好問題的處理工作,避免一些事故的發(fā)生;及時開取心理咨詢信箱,及時回復;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跟蹤輔導,通過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與家長的個體交流和家長講堂的集體培訓,愛心工作室對學生及家長的指導更具體、更有效。
平臺二:問卷互動。學校通過調查問卷、家長反饋來了解家長情況和家長需求,每次講座后,填寫調查問卷成為家長們展示學習收獲、了解學生表現(xiàn)的重要途徑。家長們用心寫下學習感受和建議。成為學校改進和提高家長學校工作的催化劑。每學期末發(fā)放的家長通知書也由原來的《告家長書》改為《橋西四中家校教育一致化聯(lián)系信》,內容是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總體表和日記錄表,用選擇題形式讓家長選擇填錄。很多家長高興地說:“四中的家長學校工作真是做到了家,做到了家長和學生的心坎上啊?!?/p>
平臺三:校訊通。校訊通是現(xiàn)代學校最普遍的家校聯(lián)系平臺,但如何用好很關鍵。由于大部分學生是住宿生,教師常常與家長互動,分享教育觀點,通報孩子進步,提醒注意事項……貼心的短信讓家長感激、認同,從而更愿意合作。比如寒假快開學了,學校發(fā)給家長的短信:“寒假已經(jīng)接近尾聲,咱要提醒孩子可以提前調整生活習慣,首先從作息時間上著手改變,逐步過渡到開學以后的常規(guī)作息時間。以免出現(xiàn)開學后還處于晚上睡不著、早起醒不來的狀態(tài)。影響在校學習的效率。然后檢查一下寒假的作業(yè)是否已經(jīng)完成,如果還差一點點就得抓緊時間趕上喲。檢查一下開學前的文具用品,各科筆記本是否準備齊全?看看還需要添置些什么,如字典、詞典、鋼筆、直尺等文具?看看書包是否干凈,是否需要洗洗?對了,還得思考一下放假前老師交待的事有沒有落下的?如果有的話也請盡快完成。這一切都需要大家關注。在新學期到來之際,做好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我堅信在新學期,你們都有新的展望和打算,不妨在開學之前好好計劃一下,想想新學期要提高哪幾門課的成績?想想自己要超越的目標是什么?有了這樣的思考和期待,就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新學期的到來。”這樣一大篇充滿愛心的提醒。讓學校教育多了一份溫馨,讓家庭教育多了十分效果,為學生成長增添了百分希望!許多家長回復:謝謝老師的關心!非常及時的提醒!收到了。老師您費心了!等等。
四、小有成效,家校共贏,用“心”打造精彩無限
家長學校拉近了家庭與學校的距離,孩子的行為習慣變了,學校的校風好了,學校組織活動,如趣味運動會、元旦聯(lián)歡會、誦讀大賽、感恩教育等,家長主動來參加了,“親子活動”在初中生身上“回歸”,學生眼中涌動著淚光,家長牽孩子的手越來越緊,這是家長學校工作的成效。家長的支持與認可,使學校得到良性發(fā)展,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學校的社會聲譽提高了,招生首次出現(xiàn)了爆滿。家長中的傳統(tǒng)文化界人士,給學校請專家,為學生捐贈《弟子規(guī)》書和口袋卡;慈善機構的家長為學校捐資助學。學校也被授予河北省家長學校示范校、市級心理教育示范基地等。
家長學校的辦學實踐,讓我們深感促進學校家庭教育一致性,需要從“心”做起!讓我們捧著一顆為學生成長助力的赤誠之心,與家庭攜手,共同推動學校教育發(fā)展!
(作者:閆路敏,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qū)第四中學副校長;張新英,河北省邢臺市晨光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