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評價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教師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語文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評價作為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勵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層次對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適時地運用教師評價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運用設疑式評價,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理解課文的能力
學貴有疑。因為有疑,才能激活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從多個層面去解讀同一個問題。教師的設疑式評價,能夠在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同時,發(fā)展學生的質疑及多向思維能力??茖W的運用設疑式評價能夠督促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使學生的認識更加貼近事物的本質,貼近文本及作者的思想脈搏。例如,巴金作品《鳥的天堂》一文中,描寫大榕樹時有這樣的句子:“……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苯處焼枌W生:每一片綠葉上都有新的生命,讀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綠葉子可以生出小綠葉子,有新的生命(眾笑)。師:似乎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就說明綠葉會生長小葉子?你認為這里有一個“新”字,對吧?生:“新的生命”說明大榕樹在旺盛的生長。師:非常好,茂密的葉子也體現(xiàn)了大榕樹茂盛的生長狀態(tài)。這是一種理解。生: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新”字,表明葉子很光鮮、翠綠。有活力。師:綠葉很有活力。也說明大榕樹很有活力。為什么說是“新”的生命呢?生:新的生命就像剛出生的孩子一樣,更有活力。師:為什么說新的生命在“顫動”呢?生:因為葉子可能在有風的情況下,會發(fā)生顫動。師:是風吹葉子的顫動嗎?生:新的生命更有活力,“顫動”一詞很好地表達了新生命的活躍狀態(tài)。師:是啊。作者說整株大榕樹“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展示給我們看”,作者描寫綠葉的時候用了“新生命”、“顫動”這些詞匯,突出了葉子富有活力的生長狀態(tài),作者寫大榕樹富有生命力的葉子,向我們展示了大榕樹生命的旺盛與繁茂。讀來讓我們體驗到一種生命旺盛的活力。
二、活用定向式評價,引領學生的貼近文本價值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同時,也要引領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理解課文的內在意旨。這要求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要精準得體,發(fā)揮啟迪學生心智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一則寓言時,師問:“大家對狐貍有什么看法?”有位學生在與其他學生交流時說:“狐貍聰明,富有智慧,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擺脫了老虎吃掉自己的危險,成功地保護了自己,我們要做像狐貍一樣聰明的人?!贬槍@位同學的看法,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了交流討論。最后教師是這樣評價的:“狐貍能夠用自己的聰明,逃脫危險保護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的所謂的威風,是靠說謊話得來的,而且如果它拿這種威風來欺騙或者欺凌別人,更是不對的。不能依仗別人的勢力做一些不義之事?!?/p>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來源于家庭和社會大環(huán)境,他們看待事物的本質的能力還處在淺層狀態(tài),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還有待于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在語文閱讀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和重要使命,因此教師的即時定向式評價就顯得格外重要。當學生的感悟與正確的文本價值相悖時,教師必須運用定向式評價,給學生以正確指向的引領,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在閱讀中感受正能量的文本價值。
三、妙用哲理式評價,拓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教師評價的語言要做到準確、富有啟發(fā)性,更重要的要做到有情致、有哲理,這樣的課堂才有品位,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教師進行了這樣的兩段評價:師:有時候,我們對課文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對文章的感受與情感的層面,更重要的,我們要通過這種恨和惋惜、毀于一旦的這種滋味形成我們自己的思考,這可能是我們閱讀文章的最重要的目的。師:圓明園里荒野的風浪依然在講述著這個讓人難以釋懷的故事,……我們走進故事里還不算完整,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走出來,這才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目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富有哲思的評價與引導,才引發(fā)了學生“假若我是清政府的一位士兵,我要誓死保衛(wèi)國土,假若我是清政府的一名百姓,我也要奮力保家衛(wèi)國”的感慨,才激發(fā)了“我國最先發(fā)明火藥,為什么外國侵略者卻利用火藥來轟擊我們?為什么用火藥來襲擊祖國的大門?這到底為什么?為什么侵略者要毀滅圓明園?我們要不忘歷史,守住圓明園這片廢墟,因為它給人們以歷史的反思”這樣的心靈追問。
劉雙祖,教師,現(xiàn)居甘肅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