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妤
【摘 要】音樂鑒賞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為審美對象,主要通過聆聽和感受及對音樂歷史文化的學習,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獲得美的享受,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評價和判斷能力,是學生能夠用健康積極向上的審美觀點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追求真,善,美,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感和良好高尚的審美情趣,增進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加強以音樂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藝術教育,是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需要,更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和水平的需要。
【關鍵詞】中職音樂;情商培養(yǎng);鑒賞課
情商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商決定著一個人做事的態(tài)度。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僅僅需要智商也需要情商的輔助。音樂作為一種可以陶冶人情操的藝術,對情商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高曼認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智商IQ)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EQ)。
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情商和鑒賞,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人文科學綜合課,是通過聆聽音樂作品,感受音樂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會生活,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以及拓寬學生的視野
“情商”:就是情緒的商數,或稱情緒智慧(Emotiond Intlligenece EQ),指人的樂觀與悲哀、急燥與冷靜、大膽與恐懼、沉思與直覺等情緒反應的程度。按照情商創(chuàng)始人、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彼得·薩洛維的界定,也指一種理解、調控和運用情緒的能力,使自己能有合乎智慧的行為表現。在諸種審美教育中,音樂本身就有調節(jié)心緒的作用,因此,音樂教育對提高學生的“情商”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
一、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音樂教育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以致達到啟迪智慧、凈化心靈、愉悅身心的作用。如對學生進行《國歌》、《國際歌》、《紅梅贊》、《蝶戀花》等革命老歌的教唱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還可以使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音樂教育的基礎上,同時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熱愛祖國、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精神振奮的良好風貌,也養(yǎng)成樂觀豁達、聰敏理智、通情達理的健康心理行為習慣。
二、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以及生健康的情操
(1)充分利用歌曲教學,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充分發(fā)揮情感的誘導作用,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欣賞和學唱歌曲《我愛你,中國》,則可采用視聽覺協同教學的方法來完成,首先采用現代化的聲像手段播放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讓同學們一起欣賞有高超演唱技巧的女高音那酣暢淋漓的演唱,最后共同抒發(fā)對祖國的一片摯愛之心。
(2)要使健康的情緒體驗得到不斷鞏固、不斷升華、不斷深化,從而形成穩(wěn)定而深厚的情感體驗,就要從學生原有的情感基礎開始。如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就必須在建立熱愛父母、師長、學校等情感基礎上,逐漸引導學生從個人的溫情主義的狹隘天地中走出來,并將鄉(xiāng)土觀念推而廣之,擴大到祖國之愛、人民之愛,循序漸進,真正理解和感受到對人民、對黨、對祖國熱愛的實質和深刻含義。
三、中專音樂鑒賞課所存在的問題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素質課程,主要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教與學從本質上仍是分離的。主要表現為學生被動的學,老師機械的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如何使音樂鑒賞課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外,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音樂“新課標”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闭绺璧抡f:“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反之,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tài)中的天才的閃光。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這既是傳統(tǒng)音樂素質教育的補充,也是中專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一個全新嘗試。
四、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正確調控自己的情緒
(1)在認識自己情緒特征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妥善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包括合理表達正面情緒,削弱乃至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自我安慰與疏導,從而擺脫不良情緒的體驗。在惡性情緒中,最為難纏的是妒嫉情緒,俗話中就有“妒火中燒”之說,因為學生性格特征還不完全成熟,看到別人成功就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引發(fā)偏激或逆反,情緒,對此我們教師應給予正確的疏導和教育。如歌曲《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和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學生們到郊外遠足的情景,抒發(fā)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表達了他們長大要做大自然主人的遠大理想。在教唱此曲時,不僅要教會唱旋律,更要教育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為著自己的未來,祖國的未來而自我奮斗,靠自身的努力來超越他人,實現自我價值。
(2)引導學生自我激勵,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敢于直面現實,擁有情緒的自控自制能力,能克制沖動情緒,消除自滿情緒,對人對己都能維持高度熱忱。學唱歌曲《紅星歌》教育學生要學習小主人公那種立場堅定、愛憎分明的性格,面對困難要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戰(zhàn)勝困難從而贏得最后的勝利。學唱歌曲《蘇武牧羊》時,則要教育學生學習蘇武那種歷盡艱辛磨難,始終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鐵骨錚錚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主義精神。
五、學生參與表演教學,給學生一個展示舞臺
教學活動是教學整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和成效的好壞。而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所安排的各種教學活動,就是為了給學生主體提供參與表現的機會。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在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其音樂主題,討論的問題,進行分組自由討論,還可以用學生的表演來生動、形象地完善音樂主題的表現,使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實現美學教育。比如,歌劇《白毛女》選段《扎紅頭繩》、《十里風雪一片白》以及增加黃世仁與楊白勞的對白的欣賞教學,可把學生每三人分成一組,她們各自扮演一個角色——喜兒、楊白勞、黃世仁。當欣賞過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后,他們就隨著第二遍音樂的欣賞展開表演,每組同學都將喜兒的哀怨,楊白勞的悲憤、黃世仁的陰險,都清晰、生動的表現出來,他們互為補充,互相完善,同時也發(fā)展了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了美的創(chuàng)造。在發(fā)現美、體驗美的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這個基礎上就得進行分析和思考,把音樂作品的美拓展開來。為了達到對音樂欣賞中美的更加完美地創(chuàng)造,教師還可以用與音樂相關的諸如舞蹈、美術、戲曲,通過音樂欣賞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啟發(fā)學生積極感受,逐漸領會并從中體驗由欣賞音樂的美所帶來的愉悅,將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高雅形式美的直接興趣,主動體驗美的音樂,使她們對美的欣賞能力和欣賞水平在音樂鑒賞教育中得到不斷的培養(yǎng)和提高。
我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音樂、細細欣賞。認真體會,使其內心情感傾注到作曲家所表現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的音樂藝術的熏陶下,身心愉悅,靈魂升華,從而不斷提高情商水平,培養(yǎng)高尚情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懿穎.《談音樂教材中的有關問題》.中國音樂教育,2003.
[3]楊兆新.《音樂教育在教學中的價值取向》.音樂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