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霞
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的名字不為眾人所知,若說其職業(yè),不一定誘人,若論其功績,也不一定顯赫,然而,他們卻把自己的一切都傾注進了自己所鐘愛的事業(yè)——幼教工作。我慶幸,我就是這許多人之中的一個,我慶幸,我從事了這樣一份平凡而神圣的職業(yè),深深地體悟到了,幼兒教師只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才能將幼兒與家長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寬廣,更完美。二十幾年的幼教工作中,我始終堅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和家長,反復(fù)鉆研與家長溝通的藝術(shù),即因人施教的藝術(shù)性、親子活動設(shè)計教育教學(xué)活動的藝術(shù)性。從教以來我憑著這“三心二藝”,默默地耕耘在幼教這塊土地上,換來了家長和孩子圣潔的情、深厚的意,同時也凈化了我的靈魂,更促進了家園的和諧共育。
三“心”即:“愛心”、“細心”、“耐心”
1、用“愛心”幫助家長和孩子盡早擺脫分離焦慮。
以愛為本,用愛心幫助家長和孩子盡早擺脫分離焦慮,是我們做好家長工作的第一步。每年秋季開學(xué),意味著很多幼兒由家庭走向社會,幼兒從這一刻起,就邁出了家庭的狹小天地,而真正走進了充實燦爛的集體生活。然而,幼兒初次離開親人的懷抱,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將面臨許多不適應(yīng):沒有親人,只有陌生的老師和同齡的小朋友;對老師缺乏親情感,沒有人整天圍著自己轉(zhuǎn);吃點心,玩玩具不能隨心所欲。面臨著陌生環(huán)境對自己的挑戰(zhàn)和沖擊,他們的反應(yīng)是哭鬧, 拼命地哭喊、尖叫,不讓父母離開,無視老師的安慰,拒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或者會靜靜地坐在活動室的一角,默默地傷心流淚,不理不睬其他小朋友,也有的會拒絕進食。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幼兒分離焦慮。
對兒童來說,從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一下過渡到有一定規(guī)則的集體環(huán)境中,猶如是“第二次斷奶期”,極易產(chǎn)生不確定感和不可控制感,自然加深他們?nèi)雸@的不適與焦慮感,這種焦慮甚至動搖送孩子入園的信心。這個孩子的性格屬于很外向的,說話語氣很爽的。因此,當他在重復(fù)問著老師、家長時,我并沒有直接干涉,這也是他情感宣泄和依托的方式之一。尤其,當他在拉著家長,見年輕的叫“阿姨”見年老的叫“奶奶”時,我真的很佩服他的交際才能。當他在得到家長和老師一個個肯定的回答時,并讓他別哭時,他總是很爽快地說:“好!”清脆而響亮。但是一會又控制不住得問,我想,這也是該年齡段孩子的情緒特點,我們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愛心。我想我們的耐心和愛心肯定會讓他感到安全與快樂。果然,當他看到老師、家長們都那么肯定和熱情后,他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他肯定了晚上爸爸、姥姥一定來接他的,于是他也很快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了。
是啊,作為孩子的家長,剛開始幾天,看到孩子哭鬧,總會不放心,他們擔心孩子會吃不飽,睡不好,喝不到開水,大小便不能自理......對我們老師又缺乏了解,有的家長在班級門口久久不肯離開,甚至有些家長還悄悄地在后面的窗戶上看,總怕我們老師照顧不周。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采取措施,積極改變狀況:
(1)建立家園橋,拉近家園距離。
在家園橋中出示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安排,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在園的一日活動,并用情真意切的語言表明老師了解家長的心情,并向家長承諾我們會盡心盡力地把每一個孩子都照顧好,請家長放心,在感情上拉近家長和老師的距離。
(2)把好見面關(guān),取得家長信任。
老師每天至少要與幼兒家長見兩次面,正確把好早晚兩次見面關(guān),取得家長的信任,是做好家長工作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早上幼兒來園時,不管他是什么情緒,或哭或鬧,老師都要從家長手中把孩子抱過來,并用臉上的微笑,親切的話語,關(guān)愛的動作對待每個孩子,讓孩子減少恐懼感,同時向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有特殊要求的馬上拿筆記下來,以免遺忘。
(3)通過游戲、故事、兒歌等形式激發(fā)幼兒入園的興趣與愿望,及時表揚鼓勵,為幼兒樹立典范,對他們的需要給予及時幫助,促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
2、用“細心”溫暖家長,促進家園共建。
(1)、照顧好孩子在園的一日起居,特別是保育方面的工作,讓孩子歡心、家長放心。
小班房思彤小朋友剛?cè)雸@時,在家不肯自己吃飯,在老師的鼓勵下,飯吃得很好,是小朋友學(xué)習(xí)的榜樣。而彤彤的奶奶每天來送孩子時都要反復(fù)對我說:“隋老師,彤彤不會吃飯,你喂喂他。”接孩子時又問我:“隋老師,彤彤午飯有沒有喂飽?”我把彤彤在幼兒園吃飯的表現(xiàn)如實向她作了匯報,奶奶滿臉的將信將疑,領(lǐng)著孩子回去了。我覺察房思彤的奶奶不相信老師所說的孫女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第二天早上,我特意邀請馮鑠然的姥姥中午吃飯時“偷偷”地來園觀摩。奶奶過后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隋老師,這下我真正放心了,彤彤自己會吃飯了,如果不會吃,老師也會喂他的。老師,還是你們的辦法靈,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就這樣,我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加強了保育意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幼兒生活的照料、護理上。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長胖了、長高了,越來越喜歡上幼兒園了。
(2)有問題及時向家長解釋清楚,消除顧慮,避免誤會。
事實上,好多家長是帶著“顧慮”送孩子去幼兒園的,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家長。有不少家長怕得罪老師,有意見也不敢提。對此,我們老師主動了解家長的顧慮,揣摩家長的心思。
3、用“耐心”感化家長,把家長的抱怨,變成老師的“苦口良藥”。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由于對幼兒園的信用、服務(wù)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一旦幼兒園的運作結(jié)果和家長對幼兒園的高期望值相背離時,家長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比如,家長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摔了一跤,出現(xiàn)輕傷,家長只好安慰孩子:“不要緊,下次小心?!倍绻@個孩子是在幼兒園摔的,家長就有可能產(chǎn)生抱怨。開學(xué)不久,梁博小朋友在活動時和小朋友搶玩具,被小朋友抓傷了。梁博的家長知道后,特別心疼,爸爸、媽媽、奶奶分別來幼兒園抱怨,說我們老師沒盡到責任,特別是梁博的奶奶,情緒很激動,說了許多不中聽的話,而且當著眾多家長的面,說得我們很難堪,下不了臺。我當時強迫自己別激動,盡量耐下心來,避免和老人正面沖突,不和梁博的奶奶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