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懶媽
有家長認為一個孩子孤單,生兩個孩子吧!這樣,孩子們小時候可以游戲做伴,長大了可以互相扶持,再大一些贍養(yǎng)老人也有人分擔(dān)。因此近幾年,有二寶的家庭越來越多了。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guān)系并沒有父母預(yù)期的那樣手足情深、其樂融融,很多時候是吵架廝打、互不理睬,更嚴重的影響到孩子在學(xué)校的表現(xiàn)。有些家長會因為性格或者學(xué)習(xí)問題帶孩子來做沙盤游戲,而沙盤游戲中顯示出來的根源卻在二胎。
沙盤游戲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在游戲者、陪伴者和沙盤一起構(gòu)成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中,在沙子、水和沙具創(chuàng)建的世界中,營造出沙盤游戲者心靈深處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對話,喚醒游戲者的內(nèi)心,達到治療目的。在此,讓我們走到沙盤的世界去看看,要二胎對孩子們的傷害顯示在哪些方面。
隱忍討好型
場景:有個孩子因為性格孤僻,與同齡孩子無法相處被帶來做沙盤游戲。在“團隊沙盤”中,四個孩子依次拿沙具放入沙盤中,其中一位每一次都要征詢同伴的意見:“我拿什么呢?”“我放這兒行嗎?”“我可以放與你一樣的東西嗎?”每次放沙具前,他都偷眼瞧同伴的臉色,一副猶猶豫豫、隨時要改變位置的樣子。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個毫無主見的孩子,其實潛臺詞是:“看,我在取悅你,喜歡我吧!”而同伴并不領(lǐng)情,反而覺得他煩人得很,打擾到自己了,都不理他。
這種情況通常發(fā)生在二寶身上,因為大寶先來這個世界的優(yōu)勢,有些舍我其誰的氣場,二寶要想從大寶原本十分的愛中分一杯羹,就要學(xué)會察言觀色、“曲線救國”。有些孩子的討好做得并不隱忍,他們用更積極的方式來討好父母,贏取父母的歡心。有個媽媽就說,當(dāng)她讓大女兒去做某件事時,小兒子總是搶先去做了。弟弟得到的好處是父母的表揚,姐姐卻被認為是在尋機挑釁,兩人幾乎不能在一個屋檐下生活。
暴力毀滅型
場景:有個孩子因為極度自卑缺乏學(xué)習(xí)自信心,被母親帶來做沙盤游戲。在一次“親子沙盤”中,兒子放了一組僵尸沙具,遭到母親呵斥;母親放了一組家人沙具,兒子嗤之以鼻認為不像;兒子又放了一組僵尸沙具,母親責(zé)罵兒子沒頭腦;母親放了一個獅子,兒子突然旋轉(zhuǎn)獅子,掃倒四個家人沙具,然后用沙子將四個家人沙具埋葬,上面還立了一塊墓碑。老師問兒子這四個被埋葬的人是???他很清晰地回答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姐姐和自己。后來媽媽悄悄從沙中取出四個家人沙具,遠遠地放到沙盤的一角,兒子開了一輛飛車把代表姐姐的沙具從橋上撞到河中。媽媽驚呆了,她不知道兒子對姐姐的恨意如此強烈。媽媽說她對女兒其實是有些偏愛的,因為她覺得奶奶不喜歡孫女。
因為母親的偏心,兄弟姐妹發(fā)展出畸形的“恨”,這種“恨”讓孩子自卑。
隱蔽偷竊型
場景:有些孩子因為老師反映有盜竊行為被帶來做沙盤游戲。有個男孩在進行沙盤游戲時,看到沙具架上有喜歡的小兵人,就抓了一把,一手往沙盤中放一個,一手往口袋中藏一個,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其實,早被陪伴者看在眼里。另外一個女孩與同伴做團隊沙盤,她一直攛掇同伴向老師要亮閃閃的“鉆石”。同伴抬頭看老師,老師輕輕搖頭,她就放棄了。那個女孩沒有開口向老師提要求,但是她的口袋里最后還是多了幾塊樹脂“鉆石”。
這兩個孩子的家境都頗為不錯,為什么還會有偷竊的行為,而且巧合的是都是老大呢?二寶出生以前,所有的愛都是大寶的,所有的關(guān)注、表揚也都是大寶的,但是隨著弟弟妹妹的誕生,這種情形改變了,大寶似乎一下子成了棄兒。如果他哭鬧,會被認為是無理取鬧;如果他打弟弟妹妹,會被父母批評責(zé)罰,他唯一的辦法是“偷愛”。愛,“偷”不來,他就會用“偷物”替代,所以孩子“偷竊”一般是為了“偷愛”。當(dāng)一個孩子的母愛獲取不足時,就會用“偷東西”的方式來彌補自己的缺失。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缺愛”,二寶對“愛”的競爭是天然的,父母要做的就是把兩個孩子的愛都充滿。首先當(dāng)夫妻計劃要二寶時,媽媽會因為孕期產(chǎn)期的疲勞忽視大寶,爸爸就要全情加入,加強對大寶的愛,以減少大寶缺愛的失落。其次,二寶要出生以前,要增強老大的自豪感與責(zé)任心,并且告訴大寶:“弟弟妹妹來了不是來搶他的愛,而是多一個人愛他?!钡谌?,不管大寶還是二寶,要讓他們知道,愛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只有先付出才能得到。最后,當(dāng)兩個孩子相親相愛時,自然就會出現(xiàn)“孔融讓梨”的感人瞬間,在此之前,最好不要責(zé)罵大寶不讓著小寶。